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购买式造林”思维的推广及意义

大宁县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农村改革过程中探索的“购买式造林”改革,提出了还权于民、让利于民,政府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有组织、有纪律地参与社会建设、取得收益。同时探索出了“购买式造林”、资产化管护、设立脱贫攻坚生态效益补偿专项基金、扩大林业资产性收益、探索建立森林市场、探索林业碳汇扶贫、发展园艺产业、发展有机农业、赋予股份经济合作社资源开发权、开展股份经济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等10条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经过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见证,新的改革模式不仅仅能够指导林业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和县改革领导小组一致认为可以推广至各行业进行实践,人民群众组成的林业专业生产合作社可以进行进一步地扩大,以基层村党支部为核心,组成新形势下新型农村股份生产合作社。村民们以劳动力、生产工具、专业技术等各类形式的生产资料折股量化加入合作社,参加各行业的社会生产活动,取得收益后由村党支部领导、集体讨论形成分配计划,主要对劳动力付出收益和生产效益进行按劳、按股合理分配,并且依据各家各户的实际情况酌情考虑困难家庭多劳多得,对精神团结和睦共赢家庭进行经济表彰和项目倾斜。“购买式造林”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吸引了过剩劳动力回归农村,为当地社会资本打开了安全投资通道,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多乡楼底村为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试点村,有农户259户,常住人口770人,沿川分布。根据县内方案,农村合作社建档400人,其入股方式在2015年农村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进行身份确认,参与合作社的农民主要参加造林、管护、道路、水利等工程。合作社以各具技术特点的小队为单位,推选技术能手为队长,队长负责带领小队参加乡镇范围内各项工程议标。仅2018年全村99户壮劳力参与工程,整体增收劳务收入68万余元,平均每人增收4000余元,秋季参与“购买式造林”建设464亩,建立6座暖棚,与外联农业公司合作生产葡萄,预计年产值28万元。在暖棚建设区,规划建立肉牛养殖场,修建沼气池,配合光伏板下喜阴作物种植,形成立体循环农业。各项工程除去成本,获利部分以8∶2的形式进行分配,80%的利润按照参股股份分配给农户,20%留作合作社集体发展资金。目前,参与合作社的农民在取得工程建设劳务费用的同时,还能取得项目利润分红。综合楼底村的实践经验,目前该村应主要克服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回归农村;强化本地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水平,提高社会服务质量,吸引人才、技术人员回流;以高质量生活、良好子女教育、便于赡养老人等优势引入资金及人才,使得合作社面向高新产业及高技术附加值产业具有一定竞争力。

“购买式造林”思维的推广,促进了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建设,是推广农林牧渔统一发展的具体实践。将“购买式造林”经验应用在道路、水利、采沙等方面的集体化生产,有利于实现村民自治,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质量。新型股份制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开拓了基层党组织带领广大农民劳动致富的思路,破除了既得利益团体藩篱,将农民自己的工程归还给农民,一定程度上也省去了工程劳动的劳动力迁移成本和安全隐患,让一部分社会资本和农村劳动力在本地生根发芽、发展壮大,形成新集体主义经济动力。这既利于激发农民参与社会生产、进行生产转型等的内生动力,也利于激发农村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创新发展能力,还有利于引导农民进行创新型生产、激发农村产业创新动力。

三多乡楼底村村民刘英明就是很好的例子。刘英明是楼底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年62岁,家中有两口人,妻子崔秀英现年61岁,腿部患有关节炎,行动不便。他所在的楼底村地处三多乡沿川,共有4个自然村、291户、778人,人均耕地面积仅有两亩,种植玉米、瓜菜等作物,人均年收入不超过6000元。他本人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还需要照顾患病的老母亲,种地收入只能解决温饱,因年龄较大而无法外出务工,生活比较困难。2017年大宁县委、县政府在全县推行“购买式造林”,刘英明加入了造林合作社,参与造林挖坑3个月,获得工资收入8000元。2018年,刘英明所在的楼底村成为全县深化农村改革试点村,村党支部牵头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确认身份、折股量化,把村民组织起来,承接工程。尝到“购买式造林”甜头的刘英明马上联系村干部,主动要求加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先后承接了植树造林、道路改造、饮水工程、广场建设等项目,刘英明同村里的贫困户一道参与造林和工程建设,全年务工收入达到了2.1万元。刘英明说:“现在政府政策真好,不出门就能务工,我这个外出打工没人要的老汉还能赚这么多。”看着存折上实实在在的收入,他笑得合不拢嘴。几年下来,刘英明从村里的“老贫困户”一跃变成了脱贫户,就连过年回家的年轻人都十分羡慕。一些年轻人过完春节干脆就留在村里,参与村里的工程建设。2019年,楼底村又将“购买式造林”的经营模式延伸到刚刚建成的村集体暖棚、有机生态园上,刘英明第一个响应,主动要求加入,他忙前忙后,不挑活、不怕累,俨然成了村里的“劳动模范”。“跟着政府干,收入增长快”,刘英明高兴地总结自己的增收“秘诀”。如今,不出门就能在村里合作社打工,刘英明对政府政策十分满意,家里也有钱添置几件新家具了,日子越过越好。

通过“购买式造林”思维方式的推广与应用,大宁县培养建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形成集体经济合力,吸引成熟技术和人才加入乡村振兴事业。新型农村股份制合作社整合了农村劳动力资源,该模式可推广至乡镇道路、水利、大棚等建设方面。任家村和小冯村村民联合进行蔬菜大棚种植和乡镇项目建设取得了不错收益,就是很好的例子。

小冯村毗邻大宁县城,常住村民有700余人,有接近200户人家,并且接收了36户任家村的扶贫移民入村。任家村村民迁移按照人头每人分配2.5万元安置费用于购置政府安置房,任家村村民不纳入小冯村管辖,原村宅基地推平成为耕地后继续回田耕种。目前,任家村迁移村民平均每户占有耕地10余亩,主要种植玉米、高粱、核桃等作物,种植业年均收入约1万元。小冯村本村村民有20户,集中进行蔬菜大棚的种植生产,以满足县城居民对新鲜应季蔬菜的需求,蔬菜产业保障了一部分村民的基本收入。其余未能承包蔬菜大棚的村民则以打工获取劳动收入,经过参加农村合作社关于乡村道路和小水利工程的建设,部分年龄较大(60~70岁)的农户也取得了2000~3000元不等的增收。此外,由于县内引入医院,对农民土地以每亩8.8万元的价格进行征用,这使得农民收入有了直观的增长。县政府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协商、计划建设全新的现代化医院,极大地提升了大宁县的医疗水平,对全县乃至附近县、市、区形成的医疗辐射效应将极大地吸引本地及临近县、市、区的人才及资金进入市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进步。

“购买式造林”改革思维,极大地激发了农村市场活力。在高速公路、高铁、信息化网络建设日益加速的背景下,网络经营、电子商务的模式已在沿海城市探索出成功途径。大宁县将商务经营模式引入改革,通过一揽子新型网络经济刺激政策,吸引了新型人才回归村镇助力家乡发展,发展生态农业、智能化农业,推动形成“互联网+”的现代农业生产与销售。2018年,道教村的4个返乡青年在了解大宁县的新经济政策后,积极在临近村开展了本地特色农产品的调研。经过认真细致地走访与调研,他们发现道教村及附近村的村民种植的玉米、红薯等生态有机农作物经过加工后会在大城市产生较好的经济效应,于是成立了生态农产品加工公司,自主筹集资金45万元,引进了生产机器,开办了农副产品包装网络销售试点;同时与农民签订了供销协议,质高价优收取农作物产品,加工包装后以互联网为渠道,以CTC的形式面向全国市场,线上进行销售。道教村生产的新型生态有机农产品在临近县、市、区果蔬农产品市场上广受欢迎,极大地激励了更多的优质技术青年人才回乡创业。受有机农业生产和互联创业的启发,大宁县于近期提出了以财政支撑杠杆撬动市场资本进入新农村建设的一揽子新政策,鼓励县域内村民发展纸箱生产、水果加工等,新时代乡镇企业大发展的雏形正在酝酿。

县内通过资源整合,深入应用“购买式造林”改革思维,正在讨论执行一项新的金融改革政策。该政策积极提倡合作社以生态林、采砂权等生态生产资料、资产性生产资料到县农商银行即原农村信用合作社进行贷款,县农商银行将组织资质评审组对申请贷款的组织或个人进行资格及征信审查。审查合格后,批准贷款额度,到期还本付息,通过依托国家金库及银行的运转体系节省金融管理成本、依托农村熟人社会降低坏账风险、依托利润提取还账准备金的方式规避小部分农户生产失败的风险,从而实现以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任务为核心,引导贫困地区群众参与脱贫工程和建设,巩固脱贫战果,确保脱贫不返贫而且能致富,保证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延续性与可持续发展。楼底村等村的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统一登记确认属于本合作社及社员名下的生态公益林地、房屋采砂权等可抵押资产后,向县农商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经过审核小组深入调查、认真核验后,县农商银行决定给予1400余万元的贷款,支持温室大棚建设。与此同时,对于发展有机农业的农民,县政府根据农民自己筹集的资金金额进行等额配套,通过这项政策,农民创业本金即由自筹资金、贷款资金、配套资金三部分组成,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加入生态农业生产中来,也保障了农民在创业初期因作物生长周期而进行的垫资生产的安全。产品成熟、检验检疫合格后,愿意自行销售的创业农户,可自行销售产品;若无良好销售渠道,村党支部骨干发起成立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甚至县级股份经济联合社共同集中产品,组成优势产品量级,以质量和数量取得价格优势进入市场、抢占市场,同时利用产品加工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把高质量产品包装成为明星产品进行销售与推广。把能够深加工的产品进行绿色安全加工处理后投入市场,使得产品形成梯度和批次,以适应不同消费人群和不同地域市场,形成更加良好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创业收入,保障后续扩大再生产及高附加值产品类型的挖掘。

“购买式造林”改革思维的深入推广,新型农村股份合作社的建设,使得大宁县内造林工程建设热情高涨。随后的乡镇道路工程建设、小水利建设、蔬菜大棚建设、花卉产业基地建设等一系列项目的铺展,使得县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设施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等如火如荼,农民生产热情高涨,积极想办法、想点子,创新思维发展经济,共尽一份力促进合作社工程高质、高量、高效完成。在乡镇较大的股份合作社内,山庄村冯俊兰的增收创收方式令人印象深刻。冯俊兰大娘现年69岁,家有两口人,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加入山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冯俊兰的丈夫患有心脏病和脑梗等疾病,不能外出打工,她只得在16亩垣平地里种植玉米、谷子和高粱等农作物,年收入不足4000元,生活十分困难。2017年山庄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 98户、301人。2018年开春后,合作社通过竞价议标的方式承接了16项小型工程,根据冯俊兰的实际情况,合作社安排她给务工人员做饭,每天工资100元,她起早贪黑在合作社务工112天,2018年务工收入达到11200元,同时还得到合作社盈利分红 689元,再加上资产性收益1378元、种地收入6000余元,到年底一合计,总收入达到19267元,成为山庄村的富裕户。如今,冯俊兰继续在合作社下设的理事会和养牛场务工,收入稳定,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在大宁县各个乡镇、村的合作社中像这样跟着建设团队做好后勤的老乡不在少数,他们都在建设浪潮中增加了收入,与此同时,由于各类项目、工程的相继开展,县域内人员、物资流动性增强,各个酒店、旅馆常常饱和,餐饮业发展迅速,促进了贫困县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实现第三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而服务业的发展也推动了轻纺、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产业发展互助互补、共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红火景象。

借鉴“购买式造林”的成功经验,村党支部发起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确认身份、清产核资、折股量化把村民组织起来,承接工程、发展产业、实行自治。全县80个贫困村总投资1.5亿元,群众获得劳务收入3475万元,参与工程建设3096户、10588人,户均增收8897元、人均增收3282元;带动村集体增收908万元,村均11.35万元, 实现了物归原主、还权于民,增加了群众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激发了乡村活力和群众内生动力。中共中央党校徐祥临教授实地考察后指出:满足国家、壮大集体、富裕自己是大宁经验的精髓,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大创新。

“购买式造林”改革的推广应用,有机结合了贫困地区在生态文明和脱贫攻坚两项重大任务的创新奇点,促成了事半功倍的脱贫效果和共建高质量生态文明的社会效应。“购买式造林”改革政策保障了林木的成活率与保存率,改善了山间风貌,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并产生了生态价值。新型股份经济合作社在生产过程中对森林资源赋值,使得固定的森林资源不仅产生了生态效益,更产生了流动的、有活性的金融价值;在造林改革的成功地区探索、开展碳汇交易,使得森林的金融经济价值更为丰富,不仅仅能够通过质押转变为资金流,更可以产生碳汇产品,在全国各地区开展碳汇交易。森林资源价值化的探索促进了自然资源价值化的实践,在全面强化自然资源管理的背景下,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是必要手段,但加强自然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并不意味着僵化自然资源的价值,使其只有地面存在的意义,还可以将自然资源及其产生的生态价值、人文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并通过创新型金融产品产生经济效益,促进农村三级市场的建设与发展。“购买式造林”改革思维推动了新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建设,提振了乡村经济、文化、生态的振兴,把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让老百姓在保护绿水青山的过程中实现脱贫、在享受绿水青山的同时奔向全面小康。创新思维指导的改革实践让大宁县人民在脱贫致富道路上越走越稳,幸福感“爆棚”。通过新型市场化改革,建设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创立农村三级市场,本地资本得以润泽当地发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fa2v+At68WN8StU8EoDdN2atMFx8BATsFtpeycG5SJW7XcF7sE/TsiSsKR8BVgm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