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由地域、人口和公共权力构成,通过公共权力实现对特定地域上的特定人口的政治联结,公共权力在国家组织和治理中居于中心地位。
中国自国家产生以后,在夏、商、周,主要以国王为中心进行对国家的组织和治理。但由于以族成国,国家组织和治理要依靠部族、宗族集团进行,表现出部族和宗族共治的特征。尽管国王的权力最大,地位最高,但其权力和地位融入部族和宗族组织之中,换言之,离开了部族、宗族的力量,国王的统治一天都无法维持下去。这是远古以来血缘关系居于主导地位所决定的。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后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地域关系日益重要,权力日益集中于中央,特别是集中于作为中央代表的君主手中。君主个人的地位日益重要。君主的称呼发生了重大变化,就是自称“寡人”。这种称号尽管在当时属于一种自谦,但反映了君主是一个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个人。到了帝制时代,皇帝有了专门的称号,这就是自称为“朕”。这一称号专属于皇帝,其他人不可以使用。在帝制时代,皇帝权力在本家族传递,皇帝家庭是独一无二的最高家庭。这种唯一性、专一性在中国话语中以“孤”相称,如“矜,寡,孤,独”。从皇帝家庭的唯一性看,实属于“孤家”,从皇帝个人的唯一性看,实属于“寡人”。中国的皇帝,“他是当真的‘孤家寡人’,……除了极少数皇亲、贵戚以外,没有与他共利害的人;而政权在官吏不在贵族,又失所以扶同拥护之具。”
尽管在王制时代,国王称为“予一人”,但难以超越部族和宗族之上。进入帝制时代,实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官僚制,官僚从属于皇帝,皇帝个人的力量可以超越血缘团体,具有个人至尊地位。在岳庆平看来,“战国前实行的是‘家天下’,而秦代后实行的是‘君天下’,变化十分明显。因为秦代后一方面君主在国家政权中举足轻重,另一方面宗室在国家政权中受到重重限制。” 这种“君天下”使皇帝个人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种具有排他性、专属性的至尊地位通过一系列表征加以体现。
称呼。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号称为始皇帝,以与历史上的统治者区分开来,更加突出最高统治者独一无二和至高无上的地位。蔡邕说:“皇帝,至尊之称”(《独断》卷上)。为了突出其权威性,借用自然界的“天”的地位,皇帝又称为“天子”。皇帝具有神圣性,以“圣”加以表达,如圣旨、圣谕、圣训等。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尊号,有的尊号多达20个字,将最华丽的辞藻都奉献给皇帝。谥号则是皇帝死后继任者追赠的称号,如文帝、武帝等。
年号。年号是皇帝在位的纪年号。这一称号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人身的皇帝远在天边,但作为纪年号的皇帝则近在眼前,如光绪多少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均要使用,皇帝也因此进入民间生活。
都城。都城是皇帝及中央机构人员办公和居住的地方,也是中央权力的集聚地和皇帝权威的象征,被视为国家之本。都城的规模和气派都远超于一般城邑。王制时代的都城比一般城邑要大,但并不特别突出,在于其国家汲取能力有限。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国家规模扩大,更可以集聚全国之力修建都城,都城的规模和气派显得特别突出。之后的汉、唐、宋、明、清的都城都特别宏伟和气派,在全世界都属于顶级地位。除此之外,还有陪都。
宫殿。宫殿是皇帝及其亲属办公和生活的建筑群落,更是中央权力的集聚点和皇权权威的集中表现。其豪华、庄严、严穆和气派,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城实际上是围绕宫殿而修建,并以宫殿为中心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建阿房宫,大火三月不熄。唐代诗人骆宾王诗言:“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帝京篇》)
除此之外,皇帝有专门的、特别的服饰、礼仪、住所、保卫、印信等,处处显示其神秘性、权威性、唯一性的至尊地位。这一地位通过法律加以制度化。“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蔡邕《独断》卷上)隋唐时期,黄色为皇帝专门服色,因此有“黄袍加身”之说。
皇帝至尊地位在于皇权中心,在于以此中心号令全国。这一至尊地位只能由皇帝一人专享,不可分享。但是,以皇帝一人之力并不可能治理天下。皇帝并不是超越现实的神,作为人,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并因为各种社会关系形成权势群体。
在家长独揽式的皇权体制下,皇帝作为主权者,其权力不可分割。皇帝作为至尊的人,属于具有唯一性的单独的“寡人”。仅仅一人,力量孤单,孤掌难鸣,难以治国,需要借助他人之力。作为至尊的人,有一颗孤独的心,心灵孤独,必须借助他人的抚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问题便提了出来。“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问也,圣君之问也。”(《荀子·哀公篇》)特别是皇权的世袭制、终身制等造成大量身体不良心智不全的皇帝。他们的身体心智都无法与至尊的地位和巨大的权力相匹配,有的甚至根本不愿意不喜欢做皇帝。周良霄指出:“中国皇权制度的一个基本特点是,皇位的继承采家长式的嫡长承袭制度,皇帝可能是婴孩,也可能是白痴,其本人很可能根本不具备管理国家政务的能力。即使是正常人,他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再能干的皇帝也需要有人辅助。贾谊在总结秦朝灭亡时说,“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过秦论下篇》)皇帝执政必须借助与皇权最近的外力和群体,这关系到整个政权能否持续和国家的安危。
巨大的权力与孤独的皇帝的反差和需要,形成一个以围绕皇权、以人身依附关系为特征的群体。这一群体有共同特征,便是由皇权而生,因皇权而来,是皇权的孪生物和衍生品。没有皇权,也就没有这一群体。他们与皇帝有着不可分离的人身依附关系。这种关系使他们获得了相应的权力,即所谓“关系权”。 与此同时,这一群体又因与皇帝不同的关系而有着不同特性。这些不同的群体因为与皇帝的关系有可能得势也可能失势,有可能强化皇权,也可能弱化皇权,甚至决定皇帝的命运;他们之间因各自利益有相互联合的一面,更有相互冲突的一面,由此造成皇权的运行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格局,并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