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公元前210年
水银

秦始皇(公元前260—公元前210)

图为名扬四海的秦始皇兵马俑。在附近尚未发掘的区域,可能依然存在着大量水银,考古学家对此应提高警惕。

贤者之石(约800年),毒理学(1538年),银镜反应(1856年),撒尔佛散(1909年),硼烷和真空线技术(1912年),铊中毒(1952年)

从古至今,水银都被认为是一种既神奇又珍贵的物质,不仅仅因为它是为数不多的几种无须精炼(Refining)即存在于自然界的纯净物之一,更是因为它是唯一一种在常温下处于液态的金属元素。基于这一特性,它似乎有着长存千年、永不变质的神奇魔力,但事实上这种奇重无比而又闪闪发亮的液体毒性极强。由于水银化合物比水银本身更容易侵入人体造成中毒,所以水银本身的危险性并不像它的化合物那样高,尽管如此,长期停留在水银及其缓慢挥发的环境中仍然不是明智之举,因为一旦中毒便无法挽回,它能与许多蛋白质和生物分子(Biomolecule)中的含硫官能团(Sulfur-containing group)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秦始皇是我们知晓的对使用水银情有独钟的第一大主顾。1974年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他那名扬四海的秦始皇兵马俑。而据汉朝史官司马迁在其公元前109年史学巨著《史记》中的记载,秦始皇陵的地宫其他部分同样也是奢华宏伟令人叹为观止,在缩小版的园林和宫殿之间,数十条流动着的水银“江河湖海”纵横交错。通过对秦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后发现,土壤样品确实存在着汞异常的情况,这证明《史记》的记载绝非无稽之谈。

事实上,秦始皇本人很可能就死于服用含水银的所谓“长生不老”仙丹。药物中使用水银化合物的历史已经有几个世纪了,除了有时能治疗梅毒以外,多数情况下有害无益。如今,水银被用来制造温度计、电路开关和荧光灯等产品,但带来了一些危害极大的工业污染。更可怕的是,水银化合物已经悄然聚集到食物链中,使得一些本可放心食用的鱼类引发食物中毒的危险性陡然增高。■ Goytg32JpyNCwtvNg93pP2pWx+5VqHd+M5gKVxXY+WqeCOTqEXuQQrXWdI7tJfm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