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职业角度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生,他们主要是新闻工作者和时政论文作家,因而他们具有很强的新闻职业意识以及报刊经营理念。
马克思主持报刊工作,就必须考虑到经营问题。后来他作为经济学家,对经营更有理论上的认知。《莱茵报》时期(1842—1843),他参加了该报后期的所有股东大会,参与起草文件。《新莱茵报》时期(1848—1849),他不仅主持编务工作,而且不停地为报纸的经营到处奔波。《新莱茵报公司章程》是在他参与的股东大会上通过的,体现了马克思的报刊经营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报刊实践中第一个关于报刊经营的文件,张辉锋等从经营法的角度对这个文件做了很专业的考证。
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历的新闻实践中,共有三个经营性质的文件,《新莱茵报公司章程》是第一个。第二个文件是他和恩格斯参与起草的《<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召股启事》,以及恩格斯为这一文件所做的《<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的盈利和发行量的估价单》,第三个文件是马克思参与制定的国际工人协会《工业报纸公司募股书》,以及与此相关的《“民主派兄弟协会”告大不列颠和爱尔兰工人书》。后两个文件这里没有组织考证研究,但希望对此感兴趣的研究者加以关注。
马克思第一次担任报纸主编时年24岁,他当时就认识到:“报纸的一般性质——经常的战斗准备、对于急需报道的耸人听闻的当前问题的热情关心”(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1卷120页)。1859年,马克思准备给奥地利《新闻报》撰稿,他一连提出了五个问题:“希望通过哪一条路线得到电讯稿?”“希望得到什么消息?各家报纸对什么是重要消息持有不同看法。”“需要几天发一次电讯稿?”“是否还需要美洲的新闻,简而言之,非欧洲的新闻?……因为发电讯稿首先需要避免一切多余的东西。”“最后,我必须知道,《新闻报》认为几点钟收消息比较适宜(至少,在英国各家报纸收消息的时间不同,这是由于出版的时间不同)。”(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29卷568页)他的新闻专业意识可见一斑。
恩格斯更是天生的新闻记者。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他接连为伦敦的《派尔-麦尔新闻》写了59篇战争短评,提供了许多独家新闻,从此获得了“将军”的绰号。这些独家新闻是在马克思的帮助下“抢”出来的。例如写第二篇短评时,恩格斯从曼彻斯特致信在伦敦的马克思,第一句话就是:“附上普鲁士的作战计划。请你立即乘马车把这篇文章送到《派尔-麦尔新闻》,以便使它能在星期一晚上见报……丧失时机对这类文章来说是致命的。”(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33卷15~16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新闻职业意识的论述很多,但大多比较分散。较为集中的反映新闻职业意识的是恩格斯1854年3月30日致《每日新闻》编辑亨利·约翰·林肯的信,该信颇为详尽地论述了职业记者应该具备的素养。路鹏程关于这封信的考证,采用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第49卷的新译文,概括了恩格斯关于记者素养六方面的论证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