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长远规划,科学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这一进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以及新战略,进而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2018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所处的历史方位,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和要求,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重点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此次大会上,尤其清晰地阐释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原则、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原则、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以及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六项原则”指明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所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思路。2018年6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进一步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概括为八个方面,即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以及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八个坚持”揭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分别代表了这一思想体系中的历史观、自然观、发展观、价值观、系统观、制度观、行动观以及全球观。这一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指明了方向,为推动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
这“六项原则”和“八个坚持”,都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完整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所实现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具体来讲,可以从历史维度、经济维度、政治维度、文化维度、社会维度以及全球维度来详细考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科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