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期限英文意为“Deadline”,指的是我们在完成一项任务的截止时间。跟SMART法则中的“时限性”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我们的目标需要deadline呢?看看下面这个例子你就知道了。
Helen是一名编剧,在影视行业工作很多年了,导致大学里学的理论知识有很多都记不清了,于是她想重温一遍莎士比亚的剧作,帮助自己重新想起教授曾经在课堂上讲过的东西。这个方法听起来非常巧妙,既温习了名家名作,又能唤醒自己对大学课堂的回忆。
可执行起来却万分困难,今天接了个新剧本,明天要改老剧本,好不容易到了假期又想带家人出去旅行,基本书翻来翻去还停留在那一页。
在发展迅速的知识时代,很多人想要通过读书来丰富自己,这种想法本来没错。但总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一本书呢?而读书本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凡间断了一两天,再看情节就会觉得生疏。
这时候就需要deadline来发挥它的作用了,给自己设定一个完成任务的时间,比如,要在一周之内看完这本书,那么平均每天看多少页。这个数字不需要万分精确,但最起码要“八九不离十”,这样执行起来才不至于仓促。有了这个deadline的小压力,也正是有了看书的动力。
《博赞学习技巧》里面有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在所选择的读书章节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各夹一个书签做记号,以明确阅读量和阅读范围。每读完一部分就离最终目标更近一步,接近deadline的欢喜也逐渐浮现。
关于deadline有一个非常好的工作方法,这里分享给你:番茄钟。番茄钟的整体内涵就是: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有些精力充沛、注意力较强的人可以将工作时间合理延长,至于大脑休息时间5分钟足够了。我们的大脑是最高效、最智能的生物机器,其潜力超乎你的想象,所以完全不必担心大脑会无力承受所输入的知识量。
没有deadline的个人通常很慵懒、常常为自己找借口。而对于一个公司或企业来说,缺少deadline无疑会导致非常严重的问题出现。
A公司和B公司早在几年前就谈好了合作。A公司向B公司提供原材料,而B公司向A公司提供人才输出和技术指导,双方秉承着互利共赢的原则,一直处于良性合作状态。直到今年年初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A公司很早以前就许诺给B公司的原材料一拖再拖,后者每次催促起来对方都回复:“再等等,最近物流不太通畅,再等等……”
这一等就是超时好几个月。最终以B公司解除与A公司的合作为结局。在那以后B公司找到了更好的合作方,而A公司只剩下一大批来晚了的材料无处安放。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发是:光有deadline还不够,我们还得在规定的deadline之前给自己另外设定一个截止时间,做好万全之策,即使中间有事情延误了一小段时间也没关系。
A公司正确的做法应当是:领导层给下设的部门发送的deadline,应当是在B公司规定的时间之前的一段时间,早一点运货,这样即便是途中因为天气等原因稍微延误,仍能在约定时间内完成。把deadline稍往前调一点,其实是“未雨绸缪”的运用。
在设立deadline的时候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太过迟缓,也不能操之过急。如果你把deadline设置得很晚的话,会失去行动的动力,恰恰会导致拖延,心里想着“反正还有很长时间呢”。如果把deadline设置得过早的话,则容易产生焦虑感、过度紧张感。合理的deadline可以督促我们采取行动、减少无效思维耗损。
如果把工作比作一个闯关的过程,那么deadline就是关卡最后的那个红色按钮,努力冲刺过去,按响它,你的工作也就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你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只有你自己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每一天要怎样度过,努力或者颓废都取决于你自己。所以,给自己设定一个deadline吧,明确每天的任务,努力向最终的胜利冲去,如果能在deadline来临之前完成任务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