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男人要用仁爱之心扶危济困

同情是善良的心所启发的一种情感之反映,是男人的仁爱之心的一种表现形式。

用仁爱之心援救身处危难之际的人,要救其所难,帮其所需。这是男人的魅力,也是男人的责任。

在纽约有这样一则感人的故事。

那是个寒冷的冬天,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在百老汇一家鞋店面前,光着脚隔着玻璃窗往里看,全身颤抖着。一位女士见状走过来问道:“小家伙,你为什么看得这么认真?”男孩说:“我曾经请求上帝赐给我一双鞋子。”女士二话没说,牵起他的手走进鞋店,她让店员拿来半打袜子和一双鞋子,又要了一盆热水和一条毛巾。然后,脱下手套,跪下,将男孩的脚放进热水里擦洗,再用毛巾擦干,穿上袜子和鞋子。接下来把剩下的几双袜子交给男孩,拍着他的头说:“我的小家伙,你现在感觉舒服吗?”她正要转身离去,小男孩崇敬和感激地拉住她的手,泪眼汪汪地问她:“你是上帝的妻子吗?”

可以想象,当女士听到男孩问话的一瞬间的幸福和满足,这便是仁爱之心的最大回报。扶危济困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仁爱是儒家基本的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之一,也是男人崇尚的一种做人的境界。《礼记·礼运》把理想社会描述为:“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是谓小康。”“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对“小康”“大同”理想社会较为系统的描述,是对先秦以来,诸子百家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高度概括、诠释和完整表述。孔子构想的人类“大同”的理想蓝图,是社会美的集中体现,其全部内容无一不是以“仁者爱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为宗旨的。孔子的社会美学论是丰富多彩的,他是以“仁”为主导,即以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去判断、构建社会之美的。

孔子的社会美学思想是以仁学为基础的,仁的思想贯穿、渗透于孔子社会美学思想的诸多方面。

孟子则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他指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就在于人有“不忍之心”“恻隐之心”。所谓同情、恻隐之心,是指当他人有困难或遭遇不幸时,自己内心所产生出一种不好受、怜悯与同情,进而想在道义上或物质上帮助他人解决困难的感受。

同情、恻隐之心是人的一种自然的情感,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说:“同情是善良的心所启发的一种情感之反映。”他人快乐自己亦快乐,他人悲伤自己也悲伤,这就是“感人之所感”,所以,同情、恻隐之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的“心灵感应”与“心灵慰藉”。

诸子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与公共安全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和价值取向,孔子提倡为天下排纷解难,要做“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圣人”。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达则兼济天下”等观念,都表现了对社会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公共安全与公众生活的关注与责任感。墨子则把“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作为自己的崇髙道德责任,他主张“非攻”,就是反对当时的非正义的战争,这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的具体体现。

仁爱思想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也是现代社会所不可或缺的,是对人类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所导致的自我“异化”的纠正。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的过程中出现了为物所累的自我异化现象,人已不再是主体,人被物所奴役,成为物质、金钱的奴隶。而孔子仁者爱人思想所体现的对人的尊重、爱惜,对人的主体意识的肯定和主体精神的确立,这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当今时代,仁爱思想的道德准则与规范,对二十几岁的男人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cogZYyvb8luzPG+CmytGo3YQQFllRfHC83ZjDbRzwCKMYnZHjFWuC7hfiiqOWJH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