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一月攻势

1.战前态势

1945年初,当东线中部的维斯瓦河防线崩溃,南部的匈牙利战场展开装甲大战之际,在北部,摧毁东普鲁士的可怕宏大攻势也如火如荼。

前几卷已介绍过,苏军在1944年下半年攻入东普鲁士,此后虽然遭到德军的强力反击,却依然占据着东普鲁士东部一角。苏联攻取东普鲁士的图谋,当然不仅是为了夺取这个长期威胁苏联的桥头堡,也是为了消除东普鲁士德军南下攻击柏林方向苏军的威胁。消灭东普鲁士和波兰北部地区的德国重兵集团后,苏联就可以腾出大量兵力(主要是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去强化攻打柏林的力量。

1945年初,面对东普鲁士和波兰北部,苏军集中了白俄罗斯第2、3方面军以及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左翼的第43集团军。苏联的基本计划是以双层包围彻底摧毁东普鲁士,具体细节是: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大将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充当攻打东普鲁士的主攻部队。任务是绕过马祖里湖区北端,由东向西直扑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把东普鲁士德军主力驱赶到波罗的海的海岸边,然后分割歼灭。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最初接受的任务是配合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去歼灭华沙附近的德军,瓦解维斯瓦河防线(参见《东线:1945年的春天》维斯瓦河战役部分)。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大都集中在波兰北部。不过后来计划逐渐改变,又要求罗科索夫斯基在突破当面德军防御后,也转向北面去攻打东普鲁士。由此形成的新方案是:自波兰北部向西北,以一次远距离攻击突入到东普鲁士西端界线上的马林堡和埃尔宾,切断德军西逃之路。

为了早日拿下东普鲁士,斯大林此前已经给这些部队加强了兵力和装备。1944年底,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得到了大本营预备队的第2突击集团军,还有原属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第65、70集团军。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得到近卫第2集团军(原属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1945年1月8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又得到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

这样,苏联三个方面军一共集中了总计14个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2个空军集团军、4个独立坦克军、1个独立机械化军、1个独立骑兵军、133个师。兵员总数达166.91万人,装备25426门火炮和迫击炮、3859辆坦克与自行火炮、3097架作战飞机 。具体兵力构成如下

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708600人。54个步兵师、2个坦克军、6个独立坦克旅、1个筑垒地域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881500人。63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5个坦克军、1个机械化军、3个独立坦克旅、3个筑垒地域

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79000人。13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

参战部队序列如下:

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

第39集团军,司令柳德尼科夫中将

第5集团军,司令克雷洛夫上将

第28集团军,司令卢钦斯基中将

近卫第11集团军,司令加利茨基上将

近卫第2集团军,司令昌奇巴泽中将

第31集团军,司令沙夫拉诺夫中将

空军第1集团军,司令赫留金空军上将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

第50集团军,司令奥泽罗夫中将

第49集团军,司令格里申中将

第3集团军,司令戈尔巴托夫上将

突击第2集团军,司令费久宁斯基上将

第48集团军,司令古谢夫中将

第65集团军,司令巴托夫上将

第70集团军,司令波波夫上将

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沃利斯基坦克兵上将(3月起改为西年科坦克兵少将)

空军第4集团军,司令韦尔希宁空军上将

德国军事精神发祥地的东普鲁士,即使不考虑其战术和经济价值,对德国高层,尤其是满眼东普鲁士籍贯的陆军高层来说,也是绝对不容有失。虽然希特勒个人并不大喜欢普鲁士军官团,但也不能无视东普鲁士的重要性。为了保卫东普鲁士和波兰北部,部署了莱因哈特大将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扼守着总长580公里的战线,北起波罗的海海岸(包括被围困的梅梅尔,连贯战线起自涅曼河河口),南至华沙以北的莫德林。德军自北向南展开了第3装甲集团军,第4、2集团军。1944年12月初,中央集团军群有33个步兵师,另有12个装甲师或装甲步兵师。平均每个师只需要防守13公里正面,战术密度很高。装甲部队更是异常强大,规模甚至超过诺曼底登陆前的整个西线。12个机动师中,3个师部署在一线,9个师部署在纵深作为预备队

手握这样的精锐重兵,莱因哈特当然自信满满,坚信可以击退苏军的任何进攻。可上一章已经介绍过,就在12月份,中央集团军群的大量装甲部队被调往匈牙利,包括第3、6装甲师,党卫军“维京”装甲师,“骷髅”装甲师。这样到月底,莱因哈特手上只剩下5个装甲师和3个装甲步兵师,另有35个步兵师又1个旅。1945年1月初,莱因哈特又失去了第20装甲师,剩下的装甲师减少到4个,包括处于组建状态的“大日耳曼”装甲师和“赫尔曼·戈林”第1装甲师。

以这两个师为中心,还编成了“大日耳曼”装甲军和“赫尔曼·戈林”装甲军。

“大日耳曼”装甲军1945年1月12日实力

“大日耳曼”装甲师:45辆“黑豹”

“大日耳曼”重坦克营:15辆“虎”

“勃兰登堡”装甲步兵师:45辆“黑豹”(1月20日数据)

“大日耳曼”强击火炮旅:35辆强击火炮和70倍炮四号坦克

“大日耳曼”团第2坦克营:15辆四号、23辆70倍炮四号坦克(1月20日数据)

“大日耳曼”团第1坦克营:2辆“虎”

“赫尔曼·戈林”装甲军1945年1月12日实力:

“赫尔曼·戈林”强击火炮营:10~15辆四号坦克歼击车

“赫尔曼·戈林”第2装甲步兵师:15辆“黑豹”坦克

“赫尔曼·戈林”第1装甲师:40辆“黑豹”坦克

虽然装甲部队被大幅削弱,中央集团军群总兵力仍有58万人(包括99700名步兵)。装备有1346辆战车。所辖野战炮部队共有469个炮兵连,连同步兵单位的重武器,总计有8200门火炮和迫击炮 。除了正规军,东普鲁士地区的纳粹党头子科赫另外组建了20万人的国民突击队。他和他手下的党棍们还动员大量居民充当劳工去修阵地,可国防军对这些阵地的质量和地理方位都不甚满意。

尽管如此,几个月以来,德军还是利用东普鲁士和波兰北部的老式边防阵地、庄园和大型居民点的石质建筑,在150~200公里纵深内修筑了7道防区和6个堡垒式据点,另有13个古老但却坚固异常的要塞。其中,又以马祖里湖区以北和西北,以及柯尼斯堡前方的阵地最为强固。纳粹党棍们扬扬得意地向居民们吹嘘着工程量数字,以此安定人心。而事实上,和东线战争以往那些仓促挖掘的野战工事相比,不停不息修筑了近半年的东普鲁士阵地群,到处是明碉暗堡的混凝土工事和墙壁厚得炮弹打不穿的老城堡和老炮台,的确很有些“固若金汤”的感觉。

为莱因哈特提供空中掩护的是德国空军第6航空队,有1051架飞机。不过该航空队同时也掩护A集团军群。稍晚些时候,第6航空队组建了专门的“东普鲁士”航空司令部(以第1航空管区为基础),指挥的兵力包括:第4航空师,第51战斗航空联队,第12、18、27高炮师。

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德国海军在波罗的海事实上掌握着制海权。特别是拥有大型战舰的第2战斗群。3月28日前,“舍尔上将”号袖珍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等重型舰艇一直为东普鲁士的陆军提供火力支援。这一海域由布尔夏迪海军上将指挥的波罗的海东部司令部负责。还设有东普鲁士海上警备司令部,沿岸有大量海军基地部队,装备有大口径海岸炮。

为了突破德军阵地,俄国人按惯例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兵力兵器。60%的步兵师被部署在突破地段,还在每公里正面摆上200~230门火炮和迫击炮,20~25辆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主攻部队大都人员充足,装备精良。

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第28集团军为例,该集团军用以主攻的是近卫第3步兵军(近卫第50、54、96步兵师)。其中近卫第54步兵师共有6893人,有3个步兵团(各团人数为分别1671、1674、1668人)。所辖各步兵连平均有85人。全师共有218挺轻机枪、110挺重机枪、54门82迫击炮、16门120毫米迫击炮、35门45毫米炮、6门76毫米团炮、20门76毫米师炮、12门122毫米榴弹炮。还配备了13辆76毫米自行火炮。连同加强单位,近卫第54步兵师可以得到340门火炮迫击炮的支援,还有第77独立重坦克团的21辆“斯大林-122”型坦克

向东普鲁士纵深推进的苏军坦克

东普鲁士战场,攻入德军筑垒阵地的苏联步兵

第28集团军与第5、39集团军一道,构成了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主攻军团,当面是劳斯大将指挥下的德国第3装甲集团军的中路第9军(第286、548、551、561师)一部(第561师),和右翼第26军(第56、69、349、549师),以及南侧,霍斯巴赫将军指挥的德国第4集团军所辖第41装甲军一部。劳斯的预备队只有第5装甲师。霍斯巴赫在贡宾嫩地区拥有“赫尔曼·戈林”第1装甲师。第41装甲军还管辖着第505重坦克营(36辆“虎王”,其中34辆可用)。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最重点的目标,是防守因斯特河与贡宾嫩之间的德国第26军。切尔尼亚霍夫斯基试图从此处24公里宽的狭窄地段撕裂德国第3装甲集团军与南侧第4集团军的联系。为此还准备了三支后续部队:近卫第2坦克军预定在战役第二天投入第5集团军地段,第四天又将投入近卫第11集团军和第1坦克军。

2.突破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竭力掩饰他的企图,却没有骗过德军的无线电监听和夜间侦察机。1月12日22时,得到警告的劳斯向第26军发出了“冬至”的撤退暗号 。3小时后,德军放弃了可能遭受猛烈炮击的前沿,退入更安全的后方主战斗阵地。此前,劳斯的预备队第5装甲师也做好了反击准备。随后,劳斯下令炮击了正在集中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突击队。苏军立刻组织了更猛烈的炮火还击,还出动夜航飞机轰炸德军阵地。但事情很明显,德国人不仅知道苏军进攻在即,甚至还猜到了准确时间。

尽管如此,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已不可能取消进攻计划。1月13日早晨6时,苏军先遣营开始战斗侦察,他们发现德军只有小股兵力待在第一道壕堑内,主力早已退入第二、三道壕堑。苏军据此修改了炮击计划。上午9时,炮火准备开始。2小时内,仅苏联第5集团军就发射了117100发炮弹。由于战场弥漫着大雾,苏联空军没有出动。

11时炮击停止,苏军开始排山倒海般冲入雾蒙蒙的战场。德国人把俄国坦克放到很近,才动用第26军的全部反坦克炮、强击火炮和野战炮开火射击。一个德国火箭炮旅也参加了这轮炮火阻击。但俄国步兵还是顽强向前,第39、5集团军推进了2~3公里,第28集团军达到7公里。劳斯又投入了他唯一的预备队——德国第5装甲师,由第190强击火炮营和德国空军掩护,与第549步兵师一道反击苏军。霍斯巴赫这天没给劳斯提供什么帮助。

1月14日,苏军依然没多大进展。不过这天天气稍微好了一点,第1空军集团军马上出动了490个架次。第二天,地面部队终于突破劳斯的主战斗防线,深入15公里。1月16日,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命令南侧的近卫第2集团军,攻击德第4集团军左翼的达尔凯门,同时把近卫第2坦克军投入到第5集团军地带,苏联空军这天出动了1090个架次。德国第26军的第二道防线上的两个支撑点被苏军夺取。劳斯担心第26军北侧的第9军遭到迂回包抄,命令该军在1月16日夜后撤。苏联第39集团军当面的阻力因而减轻。但在劳斯的第二道防区,战斗仍相当激烈,第5、28集团军迟迟没有进展。

东普鲁士地区的反坦克障碍物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决心把第二梯队投入进攻,但不是增援给原定的第5集团军,而是第39集团军。1月18日,第1坦克军进入第39集团军左翼打开的突破口,一举冲到因斯特河并在对岸抢占了桥头堡,第5、28集团军这天也取得了突破。至此,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在贡宾嫩以北,打开了一个65公里宽、45公里深的缺口。

1月14日,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也向魏斯大将的德国第2集团军发起攻击。此处战线向西南弯曲,罗科索夫斯基得以对德第2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呈包抄之势。他在奥古斯图夫运河和纳雷夫河对岸占据着3个桥头堡:奥古斯图夫桥头堡(8公里宽,4公里深)、鲁然桥头堡(43公里宽,20公里深)、塞罗茨克桥头堡(26公里宽,6公里深)

罗科索夫斯基的主攻集团集中在鲁然桥头堡,包括第3、48集团军和第2突击集团军。当面是德国第23军(第292、129、299、7步兵师)以及第27军的第5歼击师,突破地段18公里。

“大日耳曼”师的自行火炮部队

辅攻集团集中在南侧的塞罗茨克桥头堡,包括第65、70集团军,当面是德国第27军主力(第252、542步兵师),选定突破地段10公里。

上午10时开始,苏军对德军阵地急速射击15分钟,鲁然登陆场的苏军各师随后投入了先头营,11时前占据了三道前哨壕堑。接着,又以双层徐进弹幕覆盖了整个德军主阵地。无数炮弹呼啸着落到冰冻的地面,炸出无数焦黑的弹坑。这里也同样大雾弥漫,雪花纷飞,难以出动飞机,俄国炮手也因此而看不清目标,耗费大量炮弹的火力准备效果不佳。而且和劳斯一样,魏斯大将早已命令德军主力退入二线主阵地,避开了俄国炮火的打击。逼近的苏军遭到了凶猛的火力拦截,还不断经受德军的反击。俄国人举步维艰,在鲁然桥头堡只前进了3~6公里,在塞罗茨克桥头堡进展更小。

第二天15日,清晨开始起恶战不断。德军经过顽强战斗,夺回了一些支撑点。魏斯大将现在急需预备队巩固战果。可在昨天,古德里安却向希特勒做了一次过分乐观的报告,说苏军向纳雷夫河的突破完全可以被阻止,似乎不足为虑 。偏在此时,“A”集团军群在维斯瓦河遭受毁灭性惨败,于是希特勒决定把莱因哈特最强大预备队之一的“大日耳曼”装甲军(“勃兰登堡”装甲步兵师和“赫尔曼·戈林”第1装甲师),调给“A”集团军群(详见《东线:1945年的春天》)。

东普鲁士地区的“黑豹”坦克,属于“戈林”装甲师

这样一来,魏斯能使用的预备队,只剩下第7装甲师(32辆“黑豹”、28辆四号) 、刚完成改编的“大日耳曼”师(60辆“黑豹”、19辆“虎”、21辆四号坦克歼击车、26辆强击炮)、第507重坦克营(52辆“虎”式坦克)。1月15日以来,这些机动部队被投入到德国第23军的第129、7、299步兵师地带,参加遏制鲁然桥头堡扩大的战斗。大量德国坦克向苏军冲杀过来,一时似乎可以扭转战局。

但俄国人很快做出回应。同样在1月15日,罗科索夫斯基也投入了自己的坦克预备队。他刻意避开正遭受德军装甲预备队冲击的北侧战场,而把近卫第8、1坦克军开进到南侧第2突击集团军和第65集团军的战区。1月16日,第8机械化军又进入中间的第48集团军战区。两军的大量坦克展开激烈战斗。苏联第4空军集团军利用天气好转的机会,一天内就出动了2516个架次,苏联每个机动军都得到一个强击航空师的直接支援。在持续不断的攻击下,魏斯的第2集团军主防区终于被突破了。但在装甲预备队支援下,德军依然死守在通向后方交通线的坚固支撑点上。

1月17日中午,罗科索夫斯基最后的重拳出击了:沃利斯基指挥下的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以第10坦克军为右翼,第29坦克军为左翼,隆隆开入第48集团军的战场。魏斯试图以第7装甲师、“大日耳曼”师,再加上从第4集团军抽调的第18装甲步兵师,打退苏联坦克集团军的进攻。可他的部署很快就被打乱。虽然德国第507重坦克营的几十辆“虎”式坦克一直死守在第7步兵师阵地上,自称2天内就击毁了66辆苏联坦克,可苏联近卫第8坦克军还是绕开他们,于17日突然冲进德国第7装甲师的集结点切哈努夫,在车站里的一列军列上缴获了40辆德国坦克。“大日耳曼”师经受不住苏第3集团军的冲击,与第7装甲师一道逐渐向北退却。至于第18装甲步兵师,还在赶往交通枢纽姆瓦瓦的路上,来不及参战了。经过这次坦克战,原本齐装满员的“大日耳曼”师蒙受了很大损失,撤退时又被迫焚毁了大量受损或故障战车。至1月26日只剩下13辆可用战车(4辆“黑豹”、6辆“虎”、3辆强击炮)。这个师的燃料也几乎耗尽,被迫依赖空运。

东普鲁士地区德军丢弃的一门105毫米榴弹炮

苏军赢得了关键一战,下面的仗就好打了。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如入无人之境般向北高速突进,很快冲到姆瓦瓦,于1月19日凌晨攻占了此地。罗科索夫斯基当晚命令沃利斯基不要停留,不要和德国人的支撑点纠缠,要继续向北冲,一直冲到波罗的海。此时,他的目标已经明确,那就是东普鲁士。

3.追击与撤退

1月19日,莱因哈特的处境极为凶险。北面,劳斯的第3装甲集团军正面被突破,一些国民突击队营和高炮连被派去增援,还从第41装甲军抽调威力巨大的第505重坦克营(36辆“虎王”)去支援第5装甲师。可德军还是节节败退,承担阻击任务的第69步兵师师长莱因中将被打死。同一天,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的第43集团军(司令别洛博罗多夫中将)也转入进攻,袭击了劳斯位于北翼的551师。晚上,苏军突入了蒂尔西特。第二天,第43集团军被转交给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

南面,魏斯的第2集团军几乎被击溃,苏联坦克从波兰北部突入东普鲁士,正向后方纵深推进。

霍斯巴赫的第4集团军战线位于第3装甲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之间,形势暂时还算平静。可如今两翼都被击退,霍斯巴赫面临被包围的危险。于是莱因哈特请求希特勒允许他把第4集团军撤退到马祖里湖,以腾出兵力加强第2集团军。希特勒没有立刻答应,试图用提供增援,包括投入大量国民突击队的办法挽救局面。拖到1月21日中午,希特勒终于允许第4集团军撤退,目的地是马祖里湖及其以北(马祖里运河以西)。这个地区本身就密布着大量湖泊和沼泽,在仅有的一些可以通行的道路上,德国军事工程师们运用最现代化设计,结合原有的老式堡垒,预先修筑了极为坚固的防御阵地,其中包括勒岑要塞。希特勒希望第4集团军能够守住这条防线。

可第4集团军司令霍斯巴赫却另有打算。他认为即使退守马祖里湖,也还是会陷入包围,不如干脆把马祖里湖也丢掉,继续西撤,跑到靠近海岸的海尔斯贝格的南部,与第2集团军会合——换言之,也许他压根儿没打算坚守东普鲁士,长远目标恐怕是想逃过维斯瓦河,跑到但泽去。霍斯巴赫知道,他的计划不仅希特勒会断然拒绝,顶头上司莱因哈特也未必答应,于是决定瞒着他们自行其是。

此时,苏军在南北两翼继续发展。南翼,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已经冲入东普鲁士,于1月21日占领了坦能堡。这座城市是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数百年斗争的见证者。1410年,俄国人在此大败条顿骑士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又在此地把沙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可这次战役的纪念碑,却在苏军抵达前被德国人自己炸了,兴登堡夫妇的遗体也被紧急运走。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对俄国人的到来有所准备。在一些城镇,当俄国坦克出现时,德国居民还茫然无知,街道上灯火辉煌,酒馆照常营业。

北翼,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第二梯队终于登场:近卫第11集团军进入第39、5集团军的接合部,参加因斯特河的战斗。1月21日,苏军攻克贡宾嫩。1月22日凌晨,近卫第11集团军在第5集团军配合下,占领了因斯特堡。通向柯尼斯堡和泽姆兰德半岛的大门大开。劳斯的第3装甲集团军正向这一线撤退,背后是穷追不舍的苏联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

这天,希特勒开始认真谋划柯尼斯堡和泽姆兰德半岛未来的战斗。为了增强劳斯的实力,希特勒允许原本死守梅梅尔的第28军(第3装甲集团军左翼)投入泽姆兰德地区的战斗。根据这道命令,戈尔尼克的第28军最终于1月28日把梅梅尔完全丢给巴格拉米扬的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根据邓尼茨建议,将从丹麦抽调22个步兵营增援东线,其中一部分派往泽姆兰德。为了保住柯尼斯堡,莱因哈特下令从霍斯巴赫的第4集团军抽出2个师增强崩溃边缘的第3装甲集团军。

霍斯巴赫此时考虑的却是如何拯救他的集团军和他自己。战况危急,时间紧迫,1月22日中午,他下达了撤退命令。第二天清晨,他才向莱因哈特通报了撤退行动计划,内容主要是以重兵向西突击(以4~5个师在沃尔姆迪特地区行动),争取与第2集团军建立联系,但对放弃湖区坚固阵地的打算却只字不提。

冲入东普鲁士一个小镇的苏联T-34坦克

东普鲁士地区的德国难民

在严寒中,德国第4集团军开始退却,沿途遇到的难民都必须给他们让路,然后被丢在他们脑后。刚开始非常顺利,但苏联第50集团军的侦察兵很快发现了霍斯巴赫的图谋。俄国人立刻发起追击,很快击败了德军留在马祖里运河的后卫,穿过被放弃的勒岑要塞,攻击拉斯滕堡。希特勒和莱因哈特寄予厚望的马祖里堡垒就这样拱手相让了。

1月24日,希特勒才得知第4集团军已放弃坚固的湖区防线,正带着勒岑要塞守军一道西撤。元首顿时暴怒如雷,大骂霍斯巴赫是与俄国人狼狈为奸的叛徒。祸不单行的是,第二天1月25日,莱因哈特在视察第28歼击师阵地时头部负伤。同一天,他麾下的中央集团军群改称北方集团军群。

此时,尾随追击德国第2集团军的罗科索夫斯基右翼集团,正在已乱成一团的东普鲁士内地大胆穿插。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戏剧性事件。1月23日晚上,苏联第29坦克军第31坦克旅的7辆坦克,拖着黑灰色的浓烟,大开前灯,开入德军控制下的埃尔宾市。此时,市内一切平静如常,街上行驶着电车,德国士兵唱着歌,市民们平静地看着俄国坦克通过,大概以为是自己人。待到德国人明白过来,把大炮拖到十字路口,俄国坦克已经穿越全城,向北开去。晚11时,这队坦克开到了弗里施湾。随后兵临埃尔宾的第31坦克旅主力运气就没这么好,德军用猛烈射击迎接他们。不过这没让俄国人感到多为难,他们只是从东面绕开城市,也于24日抵达弗里施湾。

1月26日,苏联第48集团军的步兵开到埃尔宾以北,与先期抵达的坦克部队一道攻占了海岸边的托尔凯米特市。这样,俄国人就初步切断了东普鲁士德军向西撤退的道路。不过魏斯的第2集团军没有落入这个陷阱,其大部分兵力向西逃入但泽地区。另外,被俄国人甩在后方的埃尔宾市,也还在德军手中。

眼看就要被包围,德国第4集团军一时混乱起来,很多部队陷入溃逃境地。不过到了晚上,他们已经稳下神,乘着暴风雪向西发起猛攻,试图突破苏联第48集团军的封锁。德军来势汹汹,压着苏军一口气后退了20公里,甚至还在沃尔姆迪特以南包围了苏军第17步兵师,一些德国兵还冲到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指挥所附近。至29日,德军一面把由东北面追击的苏军阻止在阿伦施泰因以北的阿勒河,一面以3个师继续向西突击。在埃尔宾,第4集团军与第2集团军建立起联系。

这次突击让俄国人着实慌乱了一阵。为防万一,罗科索夫斯基命令自己的指挥所也进入战备。他立刻把近卫第8坦克军、第49集团军一个步兵军连同5个反坦克炮旅,调给第48集团军。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和第8机械化军向东展开,近卫第3骑兵军则奉命袭击德军侧翼。此时地面的雪越堆越高,几乎看不清四周,骑兵的行动比步兵略方便一些。1月30日,苏军挡住了突围德军,还救出了被围的第17步兵师。

闯入东普鲁士一个小镇的苏军T-3485坦克

德国第4集团军突围没有成功,却触怒了东普鲁士纳粹党头子科赫,他给希特勒打了一份电报,告状说霍斯巴赫试图抛弃东普鲁士溜之大吉。电文内容如下:“第4集团军正逃往帝国,他们怯弱地试图为自己打开向西的道路。我将与国民突击队一道继续保卫东普鲁士”

在东普鲁士战场被击毁的德军“黑豹”坦克

这份电报让希特勒大为愤怒,对已经负伤的莱因哈特也失去了信心。1月27日13时,希特勒决定由伦杜利克接管东普鲁士的北方集团军群。他还给伦杜利克下达了一个特别的口头指示:无论如何都必须坚守柯尼斯堡,以防苏联在此地建立傀儡德国政府

此前的1月26日,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先头已经抵达柯尼斯堡东郊,开始炮击该城。1月28日,拉施步兵上将被任命为柯尼斯堡要塞司令。第二天1月29日,苏联第39集团军自东面和东北面逼近柯尼斯堡,两天后,他们绕到城西的弗里施湾,切断了柯尼斯堡与泽姆兰德半岛的德军(退守下来的第3装甲集团军)的联系。几乎同时,苏联近卫第11集团军沿着普雷格尔河从南面迂回,于1月30日抵达弗里施湾,切断了通向埃尔宾的公路干线,这样,柯尼斯堡与南面第4集团军被分割开来。

俄国人在这轮进军中有一个有趣的发现:以往在苏联战场,德国人总是在撤退前毁灭一切,烧光村庄,炸掉工厂矿山,用专用铲刀机把铁路挖断,把居民和牛羊猪赶走,在水井里投毒。可如今在东普鲁士,仓促撤退的德国人几乎什么都没来得及破坏,工厂、仓库、弹药库、车辆、交通线,一切完好无损。一些大胆的苏联侦察兵甚至把德国供电线路接到苏联第39集团军和近卫第11集团军的指挥所。德国人对此茫然不知。整整两天,俄国司令部都是靠柯尼斯堡的德国发电站供电。

就这样,除去被赶到但泽和东波美拉尼亚的第2集团军,东普鲁士地区的德军被大致分割成三个集团:海尔斯贝格地区的第4集团军主力、柯尼斯堡要塞、退守泽姆兰德半岛的第3装甲集团军部队。

但指挥上述部队的伦杜利克,并不打算坐以待毙。他上任没多久,就在1月30日下令把霍斯巴赫撤职,同时命令第4集团军立即停止向西突围,就地转入防御,还要把机动部队交给第3装甲集团军(用于柯尼斯堡附近)。当天,F.W.米勒步兵上将,原驻希腊的德军军长,希特勒的忠实拥护者,成为第4集团军新司令。于是,几乎就在苏军切断柯尼斯堡城南通道的同时,德国第4集团军的“赫尔曼·戈林”装甲军、“大日耳曼”师(现在只有7辆“黑豹”和4辆“虎”可以出战)、第562国民步兵师,已经杀了过来,狠狠打击了近卫第11集团军的翼侧。“大日耳曼”师和第5装甲师(40辆战车)配合,乘势沿着海湾杀开一条狭窄通道。柯尼斯堡与第4集团军又恢复了联系。作为代价,原本已经元气大伤的“大日耳曼”师添加了很多伤亡,到2月8日缺额达3800人。 xHVJSJlzCph8mqpPpVJqlVVRKavyoQbmhSsashg6MN7ZFgsW+o/g4tp96Sj0z/t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