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新区是国家级新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和安顺市接合部,区域范围涉及贵阳、安顺两市所辖4县(市、区)20个乡镇,规划控制面积1795平方千米。贵安新区是黔中经济区核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地势相对平坦,人文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潜力巨大,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实力,将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2016年5月,贵州贵安新区成为国务院首批双创区域示范基地。
2011年,在研究黔中经济区的规划中,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和时任省长赵克志首次提出贵安新区的概念。在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下,一些基础建设项目也先行开工建设。2012年年初,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提出,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黔中经济区最富活力的增长极。2012年4月13日,《贵安新区总体规划方案》正式出台。2013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上报设立贵安新区。2014年1月6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贵州贵安新区的批复》(国函〔2014〕3号)同意设立国家级新区——贵州贵安新区。提出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
贵安新区获国务院批准列为8个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之一,成立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局,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行政审批事项从346项精简到98项,成为审批事项最少的国家级新区。建立新区、乡镇和90个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开通网上办事大厅。围绕解决过去“重审批轻监管”“以审批代监管”等问题,贵安新区于2015年8月成立行政审批局,推进“审批局外无审批”,已集中行使新区内设机构95%的行政许可权,成为全国集中审批事项较彻底的试点地区之一。在全国率先出台“审管分离”实施办法等“1+9”制度,推动原职能部门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负责许可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和相关行业规划、政策、标准制定等工作上来,实现行政审批和行业监管既相对分离又相互制约促进,初步建立“宽进严管”的市场准入和监管制度。
一是建立审批服务云平台,实现“一网审管”。在全国率先探索建设集审批、监管、服务和监督为一体的大数据云平台,云平台包括审批云、监管云、监督云、招商云、证照云、分析云“六朵云”。审批云整合网上办事大厅、综合受理平台、审批服务系统和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平台,实现一网流转。监管云将行政审批事项事后监管工作统一纳入云平台,实现审批与监管信息的实时传递。监督云整合电子监察系统和政务大厅管理系统,打造审批服务“数据铁笼”。招商云整合新区招商引资智慧云平台和招商引资信息推送系统,实现精准服务。证照云建立新区证照共享系统,推进证照批文调用校验,从源头上减少“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分析云通过对审批服务云平台各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为推进审批服务效率提升提供决策参考依据,推进大数据在科学决策、智慧管理、分析预判方面的有效应用。新区审批服务云平台实现了对行政许可事前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的制度机制进行数据化实时监控管理,构建起“审管同步、规范高效、公开透明、全程留痕、分析应用”的“云上政务”新路。
二是细化审批监管标准,实现“一单规范”。新区在完善实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的基础上,制定行政许可事前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标准清单”。审批标准清单逐项细化审查工作标准,明确事项名称、设定依据、受理部门、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审批流程、审查标准、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及依据等内容,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向社会公布,对内提供精准规范,对外提供精确指引。监管标准清单围绕建立“宽进严管”的制度机制,逐项制定行政许可事中、事后监管标准,明确监管主体、监管对象、监管内容、监管措施、监管程序、年度监管计划及监管处理等内容,并在新区审管分离系统对监管流程和时限进行定制,强化监管责任,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和创新创业环境。
三是开发取号受理系统,实行“一号申请”。在政务大厅安装了身份证刷卡取号系统,申请人办事时通过刷身份证进行取号,窗口叫号受理业务时系统自动将申请人基本信息录入综合受理平台,通过身份证号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实行“一号申请”。开发建设综合受理平台,实现业务跨部门受理、审批、出证,平台自动关联大厅取号系统,将身份证号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唯一识别标识,自动关联以自然人和法人为唯一身份认证的电子证照库,通过调取证照库的历史证照信息进行校验、比对和确认,减少申请人提交的申请资料。
四是整合政务服务资源,推行“一窗通办”。在政务大厅设置“一窗通办”综合受理窗口,将审批服务事项分为综合受理类和综合税务类,推行“一窗通办”,其中综合受理窗口可受理涉及行政审批局、规建局、国土局、环保局、公安局、社管局等13个部门的251项审批服务事项。综合税务窗口可受理涉及税务局的48项事项。进驻部门不再直接面向申请人受理事项,专职负责后台审批工作,事项办结后证照批文由统一出证窗口打印发放,形成“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审批服务新模式,全面提高审批服务效率。
五是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新区17家审批服务部门、4个乡镇、2个园区、90个村(社区)的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网上办事大厅,事项网上可申报率为100%,审批人员使用综合受理平台和审批服务系统实行“一网通办”,全流程接受电子监察。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大厅综合窗口统一受理,推行综合受理、专职审批、标准审批,在政务大厅设置辅助电子化窗口,开展申请资料全流程电子流转,审批人员通过CA数字证书登录行政审批系统进行审批,签署审查意见并加盖电子签章,实现从申请、受理、审核、批准、办结全流程电子化运行,提高了审批效率。制定出台证照共享互认办法,要求审批部门办结审批事项后录入证照信息生成电子证照,窗口人员在受理业务时可通过调用证照库信息比对验证、查询引用,凡是可以通过电子证照库获取业务办理所需信息或证照的,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交相关纸质证照和申报材料。
2016年6月以来,贵安新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23号),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会议精神,从服务对象需求出发,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大力推进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新区审批服务系统为核心,加强政务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层级互通和协同共享,打破信息数据孤岛,切实解决“审批难、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增强政务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便捷性,贵安新区探索建立“一号式”信息共享互认体系、推行“一窗式”综合受理模式、建立“一网式”政务服务平台。
“一号式”信息共享互认体系包括:①建立统一的审批服务电子证照库。依托全省统一建设的通用审批服务系统,推行电子印章签批,推进制证系统、业务办理系统与电子证照库对接联通,做到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同步签发,形成以自然人和法人为唯一身份认证的电子证照库,以电子证照库支撑各部门办事过程中相关信息“一次生成、多方复用,一库管理、互认共享”。②建立电子证照互认共享机制。要求新区各审批服务部门统一使用审批服务系统,确保各系统、各环节、各时段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一号”申办,历史办事数据重复利用,从源头上避免重复提交办事材料、证明和证照,杜绝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现象,真正实现变“群众奔波”为信息服务,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③建立新区政务服务大数据库。深化各审批服务部门政务服务信息数据的应用和共享,随着新区的建设推进和事项业务量的累积,逐渐形成科学统一、逻辑清晰、覆盖全面的政务大数据库,完善政务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信息采集、归类、储存、分析、运用机制,推动新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共享交换体系建设,为政务数据资源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交换和共享提供有力支撑,推进大数据在政府科学决策、智慧管理、分析预判方面的有效应用。
“一窗式”综合受理模式包括:①编制申请材料标准化清单。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梳理新区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制定标准化办事流程,全部进驻实体办事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研究制定每个事项的受理标准清单,在申办环节重点规范受理范围、申请条件、申请材料等要素内容,依法科学合理减少申请材料,消除模糊语言、兜底条款,编制申请示范文本、表格和模板,细化受理条件及其裁量标准,大幅度压减自由裁量空间,减少群众重复提交申请和到现场办理的次数。②整合构建综合服务受理窗口。采取“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在政务大厅按照综合审批类、综合税务类、公共服务类分类设置综合受理窗口,推进“受理权”和“审批权”分离。将政务大厅划分为前台受理区、后台审批区、统一出件区、网上自助申报区和帮办代办服务区等功能区,整合部门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实现“一窗口受理、一平台共享、一站式服务”。③推进基层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全面梳理编制乡镇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对延伸到基层特别是乡镇、村(社区)的服务事项进行统一规范,最大限度精简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理时限。推进乡镇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推行“一窗式”综合受理模式,变多头受理为一口受理,与网上统一申办受理平台无缝对接。在乡镇政务服务中心设置网上自助申报区,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在基层的应用,拓展自助服务、村(社区)代办、邮政快递等服务渠道,解决基层群众办事难的问题。
“一网式”政务服务平台包括:①强化审批服务系统应用。建立以审批服务系统为核心的“一网式”综合受理平台,以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审批系统为依托,推进申请信息调用互认,减少申请材料。推进审批服务事项办理全流程留痕,加强对审批服务效率的电子监察,促进行政权力规范运行,为建设“数据铁笼”和政务大数据分析创造条件,构建跨区域、跨层级、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②推进全流程网上申报。依托网上办事大厅和自然人法人电子证照库,按照“先易后难、分步推进”的原则,选取简单易行、量大面广的审批服务事项推行全流程网上申报,开发网上预约、网上补正等功能。通过设置自助申报区,建立帮办服务队伍,促进服务对象申报方式转变。探索将办理事项按事件为主题进行分类导向,整合优化审批服务事项申请材料和表单,实施前台多事项一表式申办受理,后台多部门一站式并联办理的模式。③推进全流程网上审批。借助审批服务系统,推行审批服务事项办理全流程网上审批,网上办事大厅申报事项预审通过后按规范流程开展网上审批,事项办结后通知申请人到实体大厅验证材料并领取证照。实体大厅窗口受理时同步收取纸质资料和电子资料,将电子资料上传审批服务系统,审批全流程借助系统完成,杜绝纸质资料传输。设置申请材料辅助电子化窗口,帮助申请人实现申请资料电子化。④进一步拓展事项申报渠道。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研究定制智能化查询、填表、申报等自助设备,探索开发微信申报渠道,逐步形成网上办事大厅、实体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渠道、多形式相结合的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群众网上办事多种渠道、一次认证、无缝切换,大幅度提高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的便捷性。
为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新区审批提速、服务提效,实现利用大数据提升审批效率、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的目标,新区政务中心精心筹建了审批服务云平台,于2016年7月建成投入运用。贵安新区审批服务云平台由审批云、监管云、监督云、招商云、证照云和分析云六大版块组成,是集审批、监管、服务和监督于一体的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
审批云整合了网上办事大厅、审批服务系统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一网通办。网上办事大厅作为互联网展示前台,审批服务事项100%可网上申报;审批服务系统作为审批后台,处理申请、办理、办结审批服务事项;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对新区范围内的投资项目审批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并将审批结果推送至网上办事大厅公告公示。三个系统互联互通,一网流转,构建起了“线上线下合一、前台后台贯通、纵向横向联动”的三维立体政务服务平台。截至目前,新区共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办理网上申报业务197232件,审批投资项目153个,业务办理零超时。
监管云建设了审管分离信息系统,实现审管衔接。审管分离信息系统将行政审批局的审批信息实时推送到监管部门,监管部门根据审批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执法,执法后将监管记录录入系统反馈给行政审批局,行政审批局根据执法情况和意见可作出是否吊销证照的决定。审管部门间的信息互动确保了行政审批局和各职能部门在“审管分离”的机制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和相互监督,做到审批和监管有效衔接。目前系统已累计向各监管部门推送审批信息16200条,已纳入监管13810条,待监管2390条。
监督云整合了新区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和政务大厅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管人。电子监察系统实时采集每个行政审批事项办理过程的详细信息,对审批服务业务办理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监察,实现审批过程全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务大厅管理系统将大厅窗口人员纳入进行统一考核管理,对窗口人员业务办理、审批效能、服务评价、遵守纪律等方面进行监督考核,实现以技术管事、靠数据管人。
招商云建设招商引资信息推送系统,实现精准服务。对新区招商引资企业,政务中心通过招商引资信息推送系统,向投资者主动推送审批手续办理信息,告知投资者需办理的审批事项、所需材料、办理窗口等信息。同时,政务中心在大厅设立招商引资服务窗口,为招商引资企业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目前已为13家招商引资企业推送信息,并提供帮办服务。
证照云建设了新区证照共享系统,实现方便快捷。证照共享系统将分散在各部门的证照信息收集共享,对于各审批部门新产生的证照自动入库,对申请人提供证照的采取部门核对确认后予以采集入库,对历史存量证照根据业务需求分期入库。凡是可以通过电子证照库获取业务办理所需信息或证照的,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交相关纸质证照和申报材料,从源头上减少“奇葩证明”“循环证明”和“重复证明”。目前新区已入库证照类别3401种,入库电子证照13775份。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全流程电子化审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贵安新区行政审批局在全省首先探索开展行政审批电子签章工作。贵安行政审批局(政务中心)积极协调软件公司,在行政审批系统嵌入“电子签章”功能,审批人员通过CA数字证书进行身份认证登录,实现了审批事项办理全程电子化审批。电子签章是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将纸质文件签章转化为与电子签章相同的可视效果,同时利用数字加密技术保障电子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签名人的不可否认性。通过开展电子签章工作,有利于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实现了申请资料全流程电子化流转,减少纸质资料传输;有利于推进电子证照库建设,实现电子证照“一次生成、多方复用,一库管理、互认共享”的共享机制,切实降低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成本;有利于推进审批数据分析应用,审批人员可完全依托审批系统开展审批工作,系统可记录下真实的审批行为数据,促进政务数据的汇集和分析运用;有利于实现权力可追溯,通过电子签章将审批行为数据记录下来,推进审批工作透明、高效、规范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