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渡江战役

经过四个月的筹谋,1355年农历六月初,朱元璋发动了渡江战役。战役开始前,朱元璋要求出征将士的家属全部留在和州,美其名曰照顾将士家属,其实是将他们作为人质,防止有人在前线叛变。郭天叙和张天祐本来也想留在和州,但朱元璋担心他们在后院捣鬼,所以邀请他们一起渡江。

鉴于采石防御坚固,朱元璋就先向三面临江、守军难以防御的牛渚矶(今安徽当涂西北长江边,北部突入江中部分为采石矶)发动了进攻。朱元璋的水军兵分两路,分别从西南、东北向牛渚矶逼近。守卫牛渚矶的元军从未想过朱元璋还会有水军,在惊慌失措之下被朱元璋的舰队轻而易举地攻陷了。朱元璋立即指挥部队登陆,攻占了采石。

采石被轻而易举地拿下,这对赵普胜一方造成了很大的震撼。这支水军在他和兄弟李普胜手中时,常被对手打得抱头鼠窜,而在朱元璋手中却如同神兵天降。两个“普胜”担心失去这支水军的控制权,所以决定干掉朱元璋。他们的战友廖永忠和廖永安却不同意,李普胜可不管这些,他安排了一批杀手潜伏在船上,又派人去请朱元璋赴宴,庆祝采石之战的胜利。

廖氏兄弟对朱元璋已是心悦诚服,马上偷偷去告诉了他。朱元璋对李普胜的榆木脑袋非常费解。有些人之所以难以成事,就是因为私心太重,还未等拿到胜利的果果,就担心别人分得多。

朱元璋不愿意在大战前闹内讧,就以腹胀为由,拒绝了李普胜的邀请。为了感谢李普胜的邀请,几天后他请李普胜吃饭。李普胜真的就是个榆木脑袋,恍恍惚惚地来赴宴了,结果被朱元璋当场拿下,扔到江里喂了鱼。赵普胜听到这个噩耗后,扔了酒杯逃之夭夭,自此,他耗费巨大心血培养出来的水军,因为他的私心而全部落入了朱元璋的口袋。

朱元璋虽然完全控制了这支别人的水军,却没有控制士兵们的杀人抢劫活动。在缺少食物的和州熬了那么久,如今来到有粮有肉的采石,战士们顿时开启了疯狂的抢劫模式。很多人都把抢到的粮食装进了战船,准备运回和州享受。部队监察官将情况报告给了朱元璋,认为这支军队已经军纪败坏,没有前途可言。可朱元璋明白,人在过度饥饿后,会失去所有良知,唯一想着的就是不择手段地喂饱自己的肚子。他经历过这种事,所以能理解这些士兵的心。而在这种情况下整顿军纪,是费力不讨好的。

但是他突然灵光乍现,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点子,那就是下令攻打太平。按照原计划,在攻占采石后,应该先巩固成果,再去攻打太平。不过现在,他改主意了。

他下令卫队把那些装满了粮食的船只付之一炬,然后对士兵们说:“前面就是太平,有钱、有粮、有女人,你们如果能打下太平,太平所有的钱、粮、女人,你们能拿多少就拿多少,我绝不管束。”

士兵们正为朱元璋烧了他们的粮食而愤懑,如今一听说前方还有更大的诱惑,全都提起十二分精神,怀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美好希望,向东南方的太平开进。

众人都认为,接下来肯定是一场恶战,但世间事就是这样,你能想到的绝不会发生,所有发生的事都是你想不到的。守卫太平的人叫作完者不花,是个饭桶,而两个属下也比他强不了多少。当朱元璋的兵团逼进太平郊外时,完者不花先是情绪激动地宣誓要死守太平,接着命两个属下开门迎敌。双方一接触,太平守军就如山崩一样溃败,这原本是场不痛不痒的小败仗,可完者不花却认为大限已到,忘记了城中还有万名士兵,也忘记了城中有足够吃半年的粮食,惊慌失措地弃城逃跑。朱元璋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了太平。他的士兵兴奋地叫喊着冲入城中,到处搜寻金钱和美女,可朱元璋对此早有准备。他下令说:“谁敢在城中抢劫杀人放火,就当场格杀!”

士兵们愕然:说好的抢粮抢女人呢?说好的诚信呢?说好的老婆孩子热炕头呢?!

朱元璋语重心长地对士兵们说:“你们抢钱、抢女人,还不是想回和州?可男儿应以天下为家,窝在那个弹丸之地有什么意思?不如跟着我去更广阔的地方!到那时,全天下都是咱们的,还在乎太平这么点钱和女人吗?”将士们接受了他的这番话,倒不是因为他说得有道理,而是因为他那冷血的命令。

取太平,是为了攻下金陵,而且速度要快,因为太平四面都是元军。朱元璋刚在太平站稳了脚跟,元军的一支协防军——陈埜(yě)先部,就对太平发动了猛攻。朱元璋用计将其擒拿,陈埜先只好假装归附。两人各怀鬼胎,居然假惺惺地搞了一次拜把子仪式。

1355年农历六月底,朱元璋兵分两路,对金陵发动了第一次进攻。南路兵团由他最信任的大将徐达率领,向东扫荡元军势力,从南面包抄金陵,从而切断金陵守军和南面元军的联系。北路兵团则由张天祐率领,直攻金陵。

陈埜先发现兄弟朱元璋没有给自己分配任务,就心急火燎地跑来问他。朱元璋说:“你就待在太平休养,把你的部队交给张天祐去攻金陵吧。”陈埜先假装很感动,回到军营后却对他的部下们说:“你们到金陵,别傻乎乎地硬攻,只要走个过场就可以了。”陈埜先在玩诡计时,张天祐也跑来找朱元璋说:“你这是玩什么呢?把陈埜先的部队交给我指挥,我能指挥得动吗?”

朱元璋说:“哎呀,你不说,我倒忘了,你的位置在我之上啊,咱们以前的部队都被徐达带走了,现在只有陈埜先的部队,你如果觉得自己的那点人可以拿下金陵,那完全可以不带陈埜先的人。”

张天祐被气了个半死,窝着一股火上了战场。正如他自己所说,在金陵城下,他根本指挥不动陈埜先的部队,吃了个大大的败仗。当他鼻青脸肿地回到了太平后,朱元璋对他嘘寒问暖,还把陈埜先找来说:“你的人真不好指挥,看把张元帅坑得,险些回不来!”

张天祐跳起来要揍陈埜先。陈埜先躲到了朱元璋身后,但朱元璋好像弱不禁风一般,被他轻轻一拽,就跌倒在地,张天祐扑上来按住陈埜先就是一顿老拳。朱元璋居然躺在地上爬不起来,叫喊着:“不要打啦,都是自己人!”军营外的侍卫们听到呼喊,急忙跑进来拉开两人,只见陈埜先满脸是血,两眼乌青。从此,他和张天祐不共戴天。

虽然张天祐直攻金陵失败了,但徐达那边却大有收获,他连续扫荡了芜湖、句容、溧水、溧阳等地,金陵南面门户大开。距离第一次进攻金陵失败两个月后,朱元璋再攻金陵。他让陈埜先屯兵板桥(今江苏南京江宁区东北),陈埜先很高兴,马上派人和金陵城中的元军首领取得联系,并说明了自己投降朱元璋其实是在做卧底,如今他要投靠朝廷。金陵城守将福寿早看惯了这些造反派的首鼠两端,不过,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好,他回复陈埜先:“若能将敌人头领的首级拿来,我就相信你的一片丹心。”

陈埜先指天发誓:“拿不了朱元璋的,也绝对能拿到张天祐的!”朱元璋像是有意配合他一般,1355年农历九月,他让张天祐和郭天叙直攻金陵,同时让驻扎在板桥的陈埜先协助。张天祐和郭天叙根本想不起来,自己究竟是从哪一天、哪一刻开始,被老三牵着鼻子走的。两人恍恍惚惚地一直推进到了金陵城下,对金陵东门完成了包围。陈埜先得知后,立即率领他的兵团抵达金陵,邀请张、郭二人商议进攻事宜。张天祐右眼皮直跳,郭天叙却觉得陈埜先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还有朱元璋呢!

张天祐嘟囔了一句:“我怕的就是朱元璋。”

虽然如此,他却没有拒绝陈埜先的邀请。结果两人刚抵达陈埜先设宴处,就被陈埜先的伏兵攻击,郭天叙战死,张天祐投降。陈埜先把张天祐揍了个半死后,交给了福寿,福寿就在金陵城墙上把张天祐斩首了。郭、张二人带来的部队看到两个主帅人头落地,在惊慌失措下,被陈埜先和福寿内外夹击,败退回和州。不过,陈埜先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他在追击郭、张兵团时,被友军误杀。他的侄子陈兆先继续叔叔的事业,决心和朱元璋斗争到底。

张天祐和郭天叙一死,朱元璋哭得伤心欲绝,当年他老爹老妈死时,也不过如此。众将见他这样大哭,都感动得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朱元璋哭完之后,拉着郭子兴独子郭天爵的手,对众人说:“如今老大老二都归西了,我这个老三责无旁贷,要肩负起郭公未竟的事业,我这个小舅子,以后就是我最亲的人。”

郭天爵和他哥哥、舅舅一样恍恍惚惚,任凭朱元璋带着他作秀。张、郭二人一死,朱元璋马上调整了人事结构,他自任大元帅,对他所有战斗过的地方如濠州、滁州、和州、太平等地都拥有了不可置疑的指挥权。

乍一看,这是朱元璋获得天命的玄学验证,是两个直属领导用死亡给他让路。但我们不能相信这些鬼话,因为一切的成功都是事在人为。

1356年三月初一,解决了张天祐和郭天叙的朱元璋,亲自率领大军,第三次攻打金陵。这一次,朱元璋没有分兵,而是水陆并进,先推进至江宁,生擒了陈兆先。为了彻底收服这支队伍,朱元璋玩了次大冒险:他从陈兆先的部队中选出了500名骁勇壮士充当侍卫,然后撤走之前的卫队,让这500人和自己近距离接触。夜晚,他躺在床上呼呼大睡,那500人则在他的军营外心惊胆战,面面相觑。朱元璋这天晚上的鼾声是他有生以来最响的一次,打得那叫一个地动山摇。那500人深深感动了:朱元帅如此信任我们,我们如果还有二心,那和禽兽有何区别?这夜过后,这500人成为五天后攻打金陵最卖力的一支部队。

朱元璋对金陵城发起了猛烈攻击,那500人在冯国用的率领下,成为第一支敢死队。他们在冲锋中想起了朱元璋的鼾声,想起了朱元璋敞开胸怀把他们纳为心腹的伟大举动,顿时产生了开天辟地的惊人力量。金陵守军面对着这种靠情感而不是靠命令激发起来的力量,简直就是以卵击石。很快,500人就攻破城门,冲入了金陵城,朱元璋大部队随即跟上,双方在金陵城展开了惨烈的巷战。最终,朱元璋把元军杀死的杀死,打跑的打跑,这座南方最壮丽的大城,终于落到了他手中,由此开启了属于他的近半个世纪的光芒四射的时代。

从投奔郭子兴到夺取金陵,朱元璋仅用了短短四年。他由一个普通的步兵迅速成为拥有数万之众的战斗力强悍的军团首领,其成功的奥秘,除了运气外,也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元末的革命武装,大多数是乌合之众,趁着元朝的衰落而突然兴起,这些人在品尝到权力的滋味后,突然就忘了自己造反的目的是什么,或许在他们看来,造反本身就是目的。但是当破坏成为目的后,就不可能创造出精神和物质财富。朱元璋始终记得他为什么要造反:那就是尽量恢复混乱的秩序。他讲究军事纪律,不贪图美女金钱,不杀无辜的人。这三条在那种乱世,已足以把那些跳梁小丑比下去了。

人类历史永远都是这样:得民心者得天下。朱元璋或真或假、或多或少地做到了这一点,他的成功,自然就说得过去了。

但有一点,朱元璋可能也注意到了:金陵虽然易守难攻,可再坚固也只是个要塞。若要把它变成战略中心,还需要不停地向外扩张。金陵的安全,不在金陵,而在金陵之外。 8jDuOePSeueBgcBviTC01QwGEJiaTPTFLKVaxIpm70du98eRb8g+Mw30QGP5wah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