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巧树威信

郭子兴让朱元璋拿出战略计划,朱元璋就把当初冯国胜与李善长的话说给了郭子兴听:“攻下金陵是根本,而若要攻下金陵,就先要南下取得金陵的门户——安徽巢湖东边的和州。和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城池小但坚不可摧,守和州的人,是元政府的一员猛将——也先帖木儿,他兵力强悍,难以硬攻,只能智取。”

朱元璋的智取方案是这样的:用三千人伪装成政府义兵,带着犒赏的物品进到和州城去,城内的人难分真假,必定开门迎接;再派一万士兵跟随在后,趁双方在城门交接犒赏物品时,突击冲入,和州城可一战拿下。

郭子兴同意这个计谋,一万三千人依计而行。郭子兴的小舅子张天祐指挥着三千“义兵”前进,大将赵继祖则率领一万士兵跟随在后。计划本来很周密,可张天祐走到和州城西南的陟阳关时,当地的地主老财真把他当成了政府义兵,所以为他准备了酒肉。张天祐一见酒肉,比见到了亲爹还亲,立即下令士兵到路边吃肉。由于天色暗淡,在后面十里处跟随的赵继祖没有看到吃肉的张天祐,两个傻子擦肩而过。

一直走到和州城下,赵继祖也没有发现张天祐,正疑惑时,和州城突然大开城门,也先帖木儿的兵团冲了出来,把赵继祖的士兵冲得七零八落。赵继祖慌忙逃跑,和州城守军紧追不舍,恰好这时,张天祐吃饱喝足,急匆匆赶来。双方展开野战,和州守军哪里是刚吃完肉的张天祐的对手,被打得丢盔弃甲,向和州城逃去。和州城吊桥正在升起,朱元璋手下的骁将汤和宗纵身一跃,抓住吊桥绳索,士兵们一拥而入,在城中展开了巷战。最后,也先帖木儿逃跑,和州城就这样阴差阳错地被拿下了。

郭子兴对这场稀里糊涂打赢的战役大为满意,虽然朱元璋的计划并没有被实践,但郭子兴仍然认可朱元璋的能力,他将朱元璋升为和州总兵官(即和州战区司令)。这下,吃了肉的张天祐大大地不服气了:他的年纪比朱元璋大很多,而且和州城是他打下来的,凭什么朱元璋要踩在他头上?

张天祐除了会吃肉外,还会煽动情绪。他到处造谣中伤朱元璋,搞得朱元璋在和州城中的各项工作都很难顺利进行。这样下去不行,朱元璋决心改变这种现状。

有一天,他召集了众将前来议事。他暗中命人将议事厅的座椅全部撤走,取而代之的是两排长凳。诸将进入议事厅后,发现舒服的椅子被撤走了,只好各找位置,先来的人都坐在了右边的长条凳上(在元代,右比左尊),后来的人只好坐到左边。朱元璋故意最后才到,坐在了左边的最末位。当郭子兴询问众人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时,大家都说不出什么来,朱元璋却一针见血,分析得头头是道,让众将刮目相看,内心多了几分钦佩。

攻下和州后,朱元璋想要重新加固城墙。他把任务分配给很多人,每人负责一段,约定用三天完成。他自己也领了一段,他的那段由徐达负责。三天后,只有徐达在不分昼夜地工作下完成了任务,朱元璋马上严肃地拿出郭子兴的令牌,对他们说:“我这个总兵的身份,是由主帅(郭子兴)任命的,不是我抢来的。既然我的职务有法理依据,你们就应该服从我,这次我暂且放过你们,如果你们下次还不能完成任务,我必以军法从事!”

众人自知理亏,各自焦虑不安,根本没有人敢出声,朱元璋的威信从此树立了起来。其实,树立威信的方式有很多种,朱元璋采用的只是很温和的一种:首先让众将认识到自己的确有能力,不但有能力,而且不张扬、不傲慢(坐在长凳最末的位置);其次以身作则,在命令面前人人平等,谁都没有资格违背,包括他自己。

当然,权威的树立只是稳固了内部,对手才不理会你窝里的事。和州失守后,元政府不甘心于这种荒唐的失败,出动了十万大军把和州围成死城,昼夜不停地发起猛攻。朱元璋兵团顽强抵抗。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已经深谙用兵之道。他在防守的间隙,常常抓住元军休整的时间,出其不意地出城攻击,元军白天拼了老命地攻击,耗费精力,晚上又被朱元璋骚扰得休息不好,所有人都恍恍惚惚,如同梦游者一般。1355年初,元军实在支撑不住了,只能撤围而去。

朱元璋的这口气还没有松下来,孙德涯就跑来了。孙德涯的根据地盱眙当时正在闹饥荒,他本想去滁州求助,可他的仇人郭子兴却在那里,放眼四望,只有朱元璋能收留他。为了大局,朱元璋就让他把部队驻扎在和州城外,并给他军粮。可还未等朱元璋做下一步打算,就有好事之徒把朱元璋接纳孙德涯的消息传到了郭子兴那里。

郭子兴火冒三丈,认为朱元璋要和他的仇人结盟,急吼吼地率领大部队跑来和州。朱元璋马上准备了宴席,把郭子兴迎进了城中。然而郭子兴气得没有心情吃饭,用上帝指着他的信徒一样的手势,居高临下地指着朱元璋说:“你有罪!”

这是个肯定句。如果它出自一个乞丐之口,那朱元璋肯定会把这个人当成疯子干掉;可如果这个肯定句出自上级之口,那就变成了真理。权力最玄妙的地方就在于,它能肆无忌惮地塑造自己对别人的看法,而且对方必须接受。

朱元璋只能认罪说:“我有罪,但这是咱们的家事。家事可以慢慢解决,而外事却需要快点做决断。”

郭子兴当然知道朱元璋所谓的“外事”是指什么。他看了看朱元璋,还是那副德行:额头与下巴向前探着,将所有的表情和眼神都隐藏起来,从他脸上根本看不出任何信息。

朱元璋见郭子兴沉默不语,马上见机行事,说:“我去和孙德涯谈判,咱们还是要合作,不要内讧。”郭子兴不高兴地说:“你谈你的,我做我的。”

朱元璋大概没有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城去和孙德涯谈判了。而郭子兴抽调了一支特别行动队,赶在朱元璋之前下了手,将孙德涯活捉。当朱元璋抵达孙德涯军营时,也意料之中地被捉住。孙德涯的人要和郭子兴交换人质:拿孙德涯换回朱元璋。

朱元璋命悬一线。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趁火打劫,对舅舅张天祐道:“朱元璋不但形貌诡异,而且阴谋诡计不断,日后肯定是咱家的心腹之患,不如现在借刀杀人,把他解决了。”

郭子兴也知道朱元璋不是个甘居人下的普通人,可毕竟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自己能有今天,多亏了朱元璋前蹿后跳为他铺陈。况且,朱元璋不是外人,是自己的干女婿啊。在一旁被捆成大闸蟹的孙德涯看到郭子兴犹豫不决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郭子兴生平最厌恶的就是这个农民,他拿起鞭子,先抽了孙德涯二十鞭,孙德涯却依旧大笑不止。此时,郭子兴感受到了人生最大的失败:仇人就在眼前束手待死,可偏偏就是不能杀了他。

最后,郭子兴做出了他有生以来最重要的抉择:他宣布释放孙德涯,换回朱元璋。几年后,如果他泉下有知,一定会为这个决定猛抽自己嘴巴。郭天叙和张天祐在旁边急得直跺脚,朱元璋回来后,抱着郭子兴痛哭,郭子兴也哀号,却没有泪水。两个月后,郭子兴病逝于和州。他到底是因何去世,谁也说不清,也许是因为他之前就有重病,也许是因为不能手刃仇人孙德涯而怒气攻心。临死前,郭子兴把家人都叫到床前,看着朱元璋,指着郭天叙。朱元璋的眼泪从眼睛里流出,“跋山涉水”到达下巴,在前凸的下巴上凝结成水珠,久久不落。郭子兴发出了他在人间的最后一声复杂叹息,归天了。

郭子兴是朱元璋的贵人,朱元璋始终对他念念不忘。朱元璋称帝后,还满足了当初郭子兴称王的心愿,追封他为滁阳王。从表面上看,郭子兴的死对朱元璋来说是好事,因为他终于拿开了置在头顶的尚方宝剑。但很快,朱元璋就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郭子兴不过是把小匕首,真正的尚方宝剑是遥远的韩林儿。 9NqHeg8oE1ZjgOoT36MMIaHhxvuYkkWhd6VK1A24gBv/RC3PUB1satN04eFqyAZ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