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哟,汽笛响,小妹妹送情哥去南方。”这首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传遍了大江南北的歌,成为那个时代的符号,也是那个时代的特殊写照。
那是一个新观念、新思想不断涌现并异常活跃的时代。自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方“画了一个圈”后,“春天的故事”便响彻全国,浩浩荡荡的打工潮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无数人怀揣着梦想和激情,告别家人,背上行囊,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广东成了很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向往的地方,他们响应着“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口号,向南方蜂拥而去,向那个奋斗与欲望交织的地方涌去。
在那里能不能实现梦想?没有人知道,但那里却是梦想开始的地方。在这股“寻梦”的人潮中,也有了董明珠的身影。
36岁的董明珠,过了30年的平静日子。30年里,她是乖巧可爱的女儿、温柔贤惠的妻子、善良能干的妈妈……直到30岁那年,她经历了丈夫的去世,她的人生从30岁发生了改变。
在艰辛和孤独中独自抚养儿子6年后,她要去南方寻找她的梦,那个梦是什么她不知道。她只知道,她必须去寻找。因此,她背上行囊,不让任何人送行,就这样离开了家。带着对儿子和父母的深深不舍,进入了拥挤的火车站。
那时的火车站,凡是通往广东方向的候车室都是人山人海,站着的、坐着的、躺着的……全是人。
在大喇叭吆喝着去广州的人开始检票时,候车室里呼啦一声,四面八方的人全都涌了上去。董明珠也是乘坐这趟列车的,稀里糊涂地被人浪卷进了检票口,挤上了火车。
车厢里拥挤不堪,腥臭、汗臭味令人窒息。董明珠在人缝中穿行,寻找着自己的座位,直到挤出一身汗她才坐了下来。
车厢里站着的人比坐着的还多,他们说着各种各样的方言,每个人的脸上似乎都流露着期待与迷茫的复杂表情。
夹杂在这群年轻面孔中的董明珠显得格格不入,但与他们相同的是对未来的期待与迷茫。她不知道破釜沉舟的想法会为她带来什么,但她知道,无论怎样她都要去努力,努力面对一切变化,寻找梦想并实现它,给自己和儿子创造一份不一样的未来。
晚饭时间到了,火车还在不知疲倦地行驶着,拥挤的车厢里弥漫着各种气味,站着、坐着的人全都拿出了食物:方便面、煮鸡蛋、饼干、面包、葱油饼……
看着大家大声说话、大口吃东西时那种什么都不顾忌的样子,董明珠的肚子虽然也饿得咕咕叫,但她却没有动,只是双手托腮,看着窗外。
包里也有父母为她准备的食物,但她却没有拿出来吃,她不愿意让自己不顾形象地吃东西,只为饱腹。不管身处什么环境,即使再糟糕的环境,她都不能让自己失去优雅,这就是董明珠的生活态度。
夜深了,面前是东倒西歪、流着哈喇子、打着呼噜的人,董明珠依然托着腮看着漆黑的车窗外,听着列车行驶在铁轨上发出咣当咣当的声响,董明珠的心里泛起了酸意,她想她的父母、哥哥姐姐,尤其是她8岁的儿子。
此时的儿子一定睡着了吧!不,他一定在找妈妈!
一想到在她离开时8岁儿子那撕心裂肺的哭声,董明珠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心也一阵阵地抽搐着。
“儿子,对不起!”她喃喃说完,又一抹眼泪,对自己说,“董明珠!你不能流泪!既然已经走出了这一步,怎么都要坚持下去!”
在火车上过的第一夜,即使周围人睡得呼噜喧天,董明珠依然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窗外,寻找窗外那黑暗中忽闪而过的一点点亮光……此刻的她,是那么的单薄、孤独、无助和茫然。
列车是在晚上到达广州的。
随着拥挤的人流,董明珠走出了火车站,站在广州的高楼大厦下,仰头看着璀璨的灯光与星月争辉,董明珠深深吸了一口气。她知道,自己已经离开了熟悉的出生地南京,来到了陌生的城市。
“偌大的城市,到底哪里才有我的梦想?我的梦想又是什么?”董明珠轻声地问自己,问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