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变量和常量

变量是计算机内存中的一块区域,变量可以存储任何值,而且值可以改变。常量是一块只读的内存区域,常量一旦初始化就不能修改。

2.3.1 变量的命名

变量由字母、数字或下划线组成。变量的第1个字符必须是字母或下划线,其他字符可以由字母、数字或下划线组成。例如:


01     # 正确的变量命名
02     var_1 = 1
03     print (var_1)
04     _var1 = 2
05     print( _var1)

【代码说明】

·第2行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var_1的变量,该变量的初始值为1。这个变量以字母开头,后面的字符由字母、下划线和数字组成。

·第3行代码输出结果如下。


1

·第4行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_var1的变量,该变量的初始值为2。这个变量以下划线开头,后面的字符由字母和数字组成。

·第5行代码输出结果如下。


2

下面这段代码演示了错误的变量命名方式。


01     # 错误的变量命名
02     1_var = 3
03     print (1_var)
04     $var = 4
05     print ($var)

【代码说明】

·第2行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1_var的变量,该变量以数字开头,后面的字符由字母、下划线组成。

·第3行代码,变量以数字开头,不符合变量命名的规则。提示如下错误:


SyntaxError: invalid syntax

·第4行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var的变量,该变量以$符号开头。

·第5行代码,变量以$符号开头,不符合变量命名的规则。提示如下错误:


SyntaxError: invalid syntax

2.3.2 变量的赋值

Python中的变量不需要声明,变量的赋值操作即是变量声明和定义的过程。每个变量在内存中创建,都包括变量的标识、名称和数据这些信息。例如:


x = 1

上面的代码创建了一个变量x,并且赋值为1,如图2-1所示。

图2-1 变量的内部结构

Python中一次新的赋值,将创建一个新的变量。即使变量的名称相同,变量的标识并不相同。下面的代码演示了Python的变量声明以及赋值操作。


01     # 一次新的赋值操作,将创建一个新的变量
02     x = 1               # 定义变量并赋值
03     print (id(x))          # id()函数用于获取对象的内存地址
04     x = 2
05     print( id(x))

【代码说明】

·第2行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x的变量,该变量的初始值为1。

·第3行代码,输出变量x的内存地址。输出结果如下。


140732879565056

·第4行代码再次定义了一个名为x的变量,该变量的初始值为2。该变量与前面的变量x并不是同一变量。

·第5行代码,输出变量x的内存地址。输出结果如下。


140732879565088

如果变量没有赋值,Python将认为该变量不存在。例如:


print (y)

运行后,解释器提示:


NameError: name 'y' is not defined

在变量y没有赋值的前提下,不能直接输出y的值。每个变量在使用前都必须赋值,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变量的空值引起的一些异常。Python支持对一些变量同时赋值的操作,例如:


01     # 给多个变量赋值
02     a = (1, 2, 3)
03     (x, y, z) = a
04     print( "x =", x)
05     print( "y =", y)
06     print( "z =", z)

【代码说明】

·第2行代码定义了一个序列a,这个序列有3个值:1、2、3。

·第3行代码,把序列a的值分别赋值给序列(x,y,z)中的变量x、y、z。

·第4行代码输出变量x的值。输出结果:


x = 1

·第5行代码输出变量y的值。输出结果:


y = 2

·第6行代码输出变量z的值。输出结果:


z = 3

通过序列的装包和拆包操作,实现了同时给多个变量赋值。关于序列的概念参见第4章的内容。

2.3.3 局部变量

局部变量是只能在函数或代码段内使用的变量。函数或代码段一旦结束,局部变量的生命周期也就结束。局部变量的作用范围只在其被创建的函数内有效。例如,文件1的fun()中定义了一个局部变量,则该局部变量只能被fun()访问,而不能被fun2()访问,也不能被文件2访问,如图2-2所示。

下面定义了一个函数fun(),该函数中定义了一个局部变量。


01     # 局部变量
02     def fun():
03         local = 1
04         print(local)
05     fun()

【代码说明】

·第2行代码定义了一个函数fun()。

·第3行代码定义了一个局部变量local。

·第4行代码输出local的值。

·第5行代码调用函数fun()。输出结果如下。


1

注意 Python创建的变量就是一个对象,Python会管理变量的生命周期。Python对变量的回收采用的是垃圾回收机制。

2.3.4 全局变量

全局变量是能够被不同的函数、类或文件共享的变量,在函数之外定义的变量都可以称为全局变量。全局变量可以被文件内部的任何函数和外部文件访问。例如,如果文件1中定义了一个全局变量,文件1中的函数fun()可以访问该全局变量。此外,该全局变量也能被文件2、文件3访问,如图2-3所示。

图2-2 局部变量的作用范围

图2-3 全局变量的作用范围

全局变量通常在文件的开始处定义。【例2-5】定义了两个全局变量_a、_b和两个函数add()、sub(),这两个函数将调用全局变量执行加法和减法计算。

【例2-5.py】


01     # 在文件的开头定义全局变量
02     _a = 1
03     _b = 2
04     def add():
05         global _a
06         _a = 3
07         return "_a + _b =", _a + _b
08     def sub():
09         global  _b
10         _b = 4
11         return "_a - _b =", _a - _b
12     print (add())
13     print (sub())

【代码说明】

·第2行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_a的全局变量,这个变量的作用范围从定义处到文件的结尾。之所以使用下划线是为了区分于其他变量,引起程序员对全局变量出现的重视。

·第3行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_b的全局变量。同样,变量_b的作用范围从定义处到文件的结尾。

·第4行代码定义了一个函数add(),用于执行加法计算。

·第5行代码引用全局变量_a。这里使用了global关键字,global用于引用全局变量。

·第6行代码对全局变量_a重新赋值。

·第7行代码返回_a+_b的值。

·第8行代码定义了一个函数sub(),用于执行减法运算。函数内的实现方式和add()相同。

·第12代码调用函数add()。输出结果如下。


('_a + _b =', 5)

·第13行代码调用函数sub()。输出结果如下。


('_a - _b =', -1)

如果不使用global关键字引用全局变量,而直接对_a、_b赋值,将得到错误的结果。


01     # 错误地使用全局变量
02     _a = 1
03     _b = 2
04     def add():
05         _a = 3
06         return "_a + _b =", _a + _b
07     def sub():
08         _b = 4
09         return "_a - _b =", _a - _b
10     print (add())
11     print (sub())

【代码说明】

·第5行代码中的_a并不是前面定义的全局变量,而是函数add()中的局部变量。虽然输出的结果相同,但是运算的对象并不相同。

·第6行代码中的_b还是前面定义的全局变量_b。

·第8行代码中的_b是局部变量。

·第10行代码的输出结果如下。


('_a + _b =', 5)

·第11行代码的输出结果如下。


('_a - _b =', -3)

注意 变量名相同的两个变量可能并不是同一个变量,变量的名称只是起标识的作用。变量出现的位置不同,变量的含义也不同。

同样可以把全局变量放到一个专门的文件中,便于统一管理和修改。创建一个名为gl.py的文件。


01     # 全局变量
02     _a = 1
03     _b = 2

【代码说明】 pl.py创建了两个全局变量_a和_b。

再创建一个调用全局变量的文件use_global.py。


01     # 调用全局变量
02     import gl
03     def fun():
04         print(gl._a)
05         print(gl._b)
06     fun()

【代码说明】

·第2行代码导入前面创建的文件gl.py,即模块gl。

·第3行代码定义了一个函数fun(),该函数调用全局变量_a和_b。这里不需要使用global引用gl.py中的全局变量,因为前导符可以定位全局变量_a和_b。

·第4行代码输出_a的值,使用前导符gl定位。输出结果:


1

·第5行代码输出_b的值,使用前导符gl定位。输出结果:


2

·第6行代码调用fun()。

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全局变量。因为不同的模块都可以自由地访问全局变量,可能会导致全局变量的不可预知性。对于gl.py中的全局变量,如果程序员甲修改了_a的值,程序员乙同时也要使用_a,这时可能导致程序中的错误。这种错误是很难发现和更正的。

全局变量降低了函数或模块之间的通用性,不同的函数或模块都要依赖于全局变量。同样,全局变量降低了代码的可读性,阅读者可能并不知道调用的某个变量是全局变量。

2.3.5 常量

常量是指一旦初始化后就不能改变的变量,通常使用全大写字母来表示(可以使用下划线增加可读性)。例如,PI=3.14、TAX_RATE=0.13等。C++中使用const关键字指定常量,Java使用static和final关键字指定常量,而Python并没有提供定义常量的关键字。Python是一门功能强大的语言,可以自己定义一个常量类来实现常量的功能。【例2-6】定义了一个常量模块const。

【例2-6.py】


01     class _const:                                   # 定义常量类_const
02         class ConstError(TypeError): pass     # 继承自TypeError
03         def __setattr__(self,name,value):
04             if name in __dict__.self.keys():     # 如果__dict__中不包含对应的key,则抛出错误
05                 raise self.ConstError("Can't rebind const(%s)"%name)
06             self.__dict__[name]=value
07     import sys
08     sys.modules[__name__]=_const()             # 将const注册进sys.modules的全局dict中

【代码说明】

·这个类定义了一个方法__setattr__()和一个异常类型ConstError,ConstError类继承自TypeError。通过调用类自带的字典__dict__,判断定义的常量是否包含在字典中。如果字典中包含此常量,将抛出异常。否则,给新创建的常量赋值。

·最后两行代码的作用是把const类注册到sys.modules这个全局字典中。

以下代码在use_const.py中调用const,定义常量。


01     import const
02     const.magic = 23
03     const.magic = 33

【代码说明】

·第1行代码导入const模块。

·第2行代码定义了一个常量magic。

·第3行代码修改常量magic的值,抛出异常。 7WhAQfmvSsdHBAKzGDI8b2R7thqE6yT/SFc/rM7mQx6+BJ5E2TVVXApldpJMQuQ0


const.ConstError: Can't rebind const(magi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