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新的开始(3)

刘泽清字鹤洲,山东曹县人。此人出生年月不详(但死期却十分清楚),家庭成分不详,早年干过什么也不详。不过据说出身很低(天启中户书郭允厚家奴也。)后来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当上了辽东宁前卫守备,又升官做了山东都司佥书,崇祯五年(1632年)加总兵衔。六年(1633年)二月明军克登州以后(打孔有德叛军的那次),正式迁总兵。十二月,又叙功加左都督(一品大员),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加封为东平伯。

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刘泽清真正地实现了由奴隶到将军的转变,甚至在大明集团倒闭前还有幸地拿到了一张高级长期饭票。从刘大人的升官速度来看简直就像坐上了火箭筒,而刘伯爵也很引以为傲,他曾在一次宴会上对客常说:“我二十一投笔,三十一登坛,四十一裂土。”

这么看来刘大人应该算是个猛人吧,很遗憾南明的猛人本来很少但怎么轮也轮不上他,而超级猛人却有两个,只不过一个刚刚成年不久还没有机会上台崭露头角,而另一个虽然也很年轻却已初露锋芒,但现在却正站在南明政权的对立面上。刘大人虽然牛皮吹得够大够响,其实能力嘛……

史可法同志曾对刘将军的才干有过评价的,原文是:此人之无能,法亦深悉。即刘将军是个草包,这个我很清楚。不过,在明末那个混乱的时代,有兵的就是牛人,而刘将军手下的大兵数目却是相当可观的,所谓草包无妨,有料即可,是也。

刘大人当时是南京附近几支军队中的拥潞派,马大人派使者来找他刘将军可能预料到了,不过马大人的使者能带着这么多的金银财宝来找他这可远远超过了刘伯爵的心理预期,在成堆的礼品和坚持立贤的信念的选择题面前,刘伯爵坚定地且毅然决然地扑向了有钱又善解人意的马总督的怀抱。坚持信念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获得利益,这就是刘大人始终信奉的人生哲学,刘先生也许并不会预料到,就在五年后,他将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来彻底地否定自己的金科玉律。

第一个人物成功搞掂了马大人很兴奋,这样江东几支重要的武装都是拥福一派的了。

接下来该刘氏二号了。

说到这个“二刘”,说实话在历史也就是个二流人物,但他却比刘泽清更牛。“二刘”同志既没有上过战场,真刀真枪地拿刀砍人,也没有守过边疆的炮楼,喝西北风,不过人家却也是伯爵。同在一个时代混的人,咋差别就这么大呢,刘泽清同学你也不用眼红上火了,“二刘”的成分确实太高了。因为他的祖先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大明开国元勋,老百姓心目中排第二位的智慧的化身(排第一位的人叫诸葛亮)。大家应该猜到了,对了“二刘”的封号叫做诚意伯,而他的祖先就是受万人敬仰的刘基,刘伯温。

这一届的诚意伯叫做刘孔昭官拜操江总督,提督留都兵马,也就是说老马同志找他,是因为他实际掌管南京城的军队。刘孔昭同志其实原本就是潜伏在南京的挺福派,只是鉴于城里的文臣们大家都拥潞,而自己虽为伯爵却是武将,按照明朝以文制武的习惯,说话基本没人听,所以一直按兵不动,现在说了也白说的日子终于将一去不复返了。

四月二十六日在得到马士英外约总兵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护送福王朱由崧同志已经到达龙江关的准确消息后,病猫决定发威了。不过在此之前他还必须先做一件事才行。

两天前南京的各位得到了一个路边社的新闻快递:在凤阳总督马士英同志的紧急部署和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高杰四位将军数万军队的陪同兼监护下,福王朱由崧乘着漕运总督路振飞的漕运快船已经到达了距离南京很近的仪真(今仪征)。连忘带眼睛的高度近视也看得出,很明显这帮大人加大兵绝不是来南京旅游的,于是大臣们也决定使出杀手锏——召开紧急朝内会议,集中商讨拥立一事。这次会议上,“挺福派”在安声了老长一段时间后也雄起了和“挺潞派”展开了激烈争论,把一个紧急会议从当天早晨,一直延续到了中午,搞成了持久战,真正让大家体验了一次什么叫没有最长只有更长。

大家七嘴八舌讨论了半天也没有个结果出来。胆壮了的刘孔昭同志当即怒了,拿出了一副在道上混过的姿态敲定了成交的一锤,立福王,不然老子收拾你(福王按序当立,有异议者死)。在场的诸位大臣本来都是文化人,什么刀枪剑戟十八般兵器也就打过几个照面,现在突然蹦出个刘流氓要看自己当时就怂了(当时史大人在外出差,未参加该会议),看看刘伯爵杀气腾腾的脸,又瞅瞅卫士们闪着寒光的刀,大家很快达成共识同意福王当选第十八任大明帝国皇帝,并且当即起草了一份迎立福王就任的公启。

签了合同,就得按条约办事。

据从官方高层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得到的消息,帝国的信任皇帝已经经由激烈讨论后选出,现在记者守候在朝内紧急会议的会场外,为各位观众带来最新的消息。

“史大人,您好,我是路边社的记者,请您就一向呼声甚高的潞王殿下落选,福王殿下继承皇位一事发表一下您的看法!”

史可法:“对不起,我能说脏话吗?”

“……不能,这是直播。”

“不能啊,那我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

梁子就此结下了。弘光帝。

四月二十七日,南京礼部官员捧着百官公启,拜见了朱王爷,向朱王爷表示南京诸臣的热切期盼,恳请他老人家即刻出来主持国政,驾临南京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二十八日福王访问团到达浦口,受到了以魏国公徐弘基为首官员的热烈欢迎。第二天,福王一行乘坐的船横渡长江,中午时分停泊于南京燕子矶。在城外完成了对新老朋友的接见后五月初一日,漂泊大半生的朱由崧同志终于要从南京西南的水西门登陆陪都。他将在这开始新的生活。

要重振大明,这个由我父祖开创传承的基业将在我的手中得到复兴,怀抱着壮志雄心的朱由崧同志昂首阔步走进了皇城的大门。

朱由崧是个好同志,不是小好,是大好,而且除此之外他还是个政治家。至少从他入城之初的行程和表现来看他是相当懂政治的,五月初一朱由崧同志准备进入南京城,在此之前他在南京城大小官员的陪同下拜谒了孝陵,并特意拜谒了大明懿文太子朱标的陵寝。休息了一天后,朱由崧同志又不顾车马劳顿,在五月三日,暂领监国,并立刻为自己亲爱的不幸表弟崇祯同志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和悼念活动。

五月初五,吏部草拟了入阁的备选人员名单,上面有四个人:兵部尚书史可法、礼部尚书高弘图、凤阳总督马士英、詹事府詹事姜曰广。

除了马士英外其他的三个全是东林党,朱由崧最后选出了三个人入阁办事,姜曰广除外。

这份提名名单其实是东林党成员精心挑选规划出的,目的就是为了试探一下朱由崧对“倒福派”的态度,没想到朱由崧不负众望果然把曾坚决反对福王上台的姜曰广踢了出去,大家很慌张,看来朱家传统的反攻倒算就要开始了。正在诸位大人担心明天是否该倒霉的时候,朱监国就此事给吏部放了一句话:“我是按规矩办事的,现在诸臣推荐的入阁名单,在翰林院干过的,咋只有姜曰广一人呢?再多推选出点其他贤人来!”看到这条谕令,“倒福派”的同仁们这才松了一口气,于是又草拟了一份的阁臣名单,推选了五人,为首的仍然是姜曰广,其次是礼部尚书王铎、礼部右侍郎陈子壮、詹事府少詹事黄道周、右春坊右庶子徐汘,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得罪过朱由崧。

这次朱由崧没有犹豫,立即擢升姜曰广和王铎二人俱为吏部尚书,并加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此外,对于名单上的另外三个落选者,朱由崧也加以重用,陈子壮升为礼部尚书,徐汘升为少詹事,黄道周先升为吏部左侍郎,旋即又擢为礼部尚书。看来朱由崧也不是白给的。在长达十来天的实习生涯后,朱监国的业务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转正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十五日,大明监国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宫城的武英殿向天地、宗庙、社稷祗告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弘光”,福王朱由崧终于成为了大明帝国的第十七位皇帝——弘光帝。

弘光刚即位就开始好好治国,天天向上。他发布推行了一些符合时代要求的政策史称“国政二十五款”,不过这二十五条都是什么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估计大家也没兴趣听,这里只说一条就是对“附贼从逆”原明朝官员“暂开一面”,同时对于能够“返邪归正者宽其前罪”,对于“能杀贼自效者以军功论”。本应赶尽杀绝,却有宽大处理。这并不是因为弘光心太软,而是因为这时北方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剧变,黄河流域再次陷入了战乱,大顺军正被人打得四处乱跑,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说来只是一句承诺。 GhmsBQa3XfAlLrlf81Xh5fNjG7MprnYOgkvDovAVpbFDdmK/V3ynC7Nqh+QBrRB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