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史可法(4)

这次扬州发生的事件也许在当时的许多人眼里不是个小事,但似乎更不算不上是个大事。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之所以要用这么多笔墨来详细地记述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件事确实值得用这么长的篇幅来描述。

因为正是这件看似不大不小的事却对整个弘光朝廷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说坏影响,由于高杰把史可法突然扣押,并置于自己的控制中,这一点导致了史督师今后在各地军队将领中的威信大大受损,以至于一年后,到扬州保卫战时,史督师虽然适时地发布了集结各地军队到扬州城的命令,但真正听命行动的很少。扬州的兵力薄弱直接酿成了后来的悲剧的一个源头。此外,还是因为史可法被软禁,从那时起一切出入的文件书信必须先呈给高杰过目后才能传达给史可法,这一招下来,又使史大人的权力被大大削弱(自是,章奏俱经邀阅,权遂不振)。而不久之后弘光也听说了此事,所以开始对史大人的重振大明能力有所怀疑,转而倚重另一个他认为靠谱的人——阮大铖。最后一个恶劣影响是为马士英派反击东林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六月初,史可法遭扣押,十日张慎言致仕,十七日吕大器引疾去,吏部沦陷。东林党初受损伤,而与此同时,马阮派势力逐步做大,开始着手发动二次打击。东林党也由此渐渐被拖入苦战。

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失去了皇帝的信任甚至还失去了最为坚强的组织(东林党)的有力支持。

在高杰同志的一个不经意的抉择下,史可法最终由大人基本上变成了废人。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史可法丢失的确实太多了。

有所失必有所得。虽然失去了太多,但好在史大人此行还是有所收获的。因为史可法凭借着自己人格魅力终于获得了那无数人曾想尽无数办法、耍尽无数手段妄图获得的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民心。

为什么一年之后会有那么多扬州军民宁死不降,随史督师固守扬州?为什么十多年后还会有反清组织以史可法的名义誓师起兵?为什么数十年后,康熙会在帮忙之中特地派专人携款修葺史可法祠?为什么数百年后,史可法仍然活在无数人的心中?相信我不必多说,大家心中已然明了。

于是高杰的礼敬史可法自然是很欣慰的。作为江北四镇中实力最强也最难驾驭刺儿头,高杰的俯首听命,使史可法依稀感到北伐中原,光复天下的时候已经更近了。因此史可法曾高兴地对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的能把高杰收归麾下,那么大事就好办了(吾诚得高而驯扰之,大事集矣)。

领导一高兴,就有喜事来。不久史可法上疏朝廷,希望皇帝批准把扬州附近的瓜州作为高杰军安顿之地。朝廷很快同意史可法的请求,从此高杰军正式驻扎在瓜州。

虽然不比扬州好,但也还凑合吧。高杰比较满意,扬州人还算满意,史大人相当满意。

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史可法费了一番力气,但还没等史大人喘完一口气。更大的考验已经慢慢逼近了。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七月,率军刚刚在瓜州安顿下来的高杰突然收到了一个令他吃惊的消息:不久之前,黄得功亲自率军由庐州北上,具体原因不详。

这条信息在普通人的眼中不过是一个很寻常的军事调动罢了,但对于高杰而言,他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无比的威胁。

说句心里话,高杰并不喜欢黄得功,黄得功知道,因为黄得功更不喜欢高杰,而关于这点高杰也知道。

同样作为江北四镇的重要将领,黄将军与高将军早就互相看不对眼了,这在当时明军中已经是公开的的秘密了。

不过,同为保家卫国的高级将领,一起工作的革命战友,搞这么僵,何必呢?而且说起来两个人的确是有不少的共同点的。不要说职务相同、性格类似,而且疆场上都十分勇猛善战,就连正式踏入砍人之路的时间也是出奇的接近。所以有着如此相似的生活的经历人还没有共同语言,这真是奇了怪了。

然而或许问题的根源就在这里。

虽说是年龄相仿的时候两个人就各自走上战场,但其性质却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有人敢冒然提到这一共同点,相信黄将军肯定会火大,怎敢拿这厮跟老子比!

黄得功会发火那是必然的。因为大家应该没忘记,当年,黄将军抄起家伙去投军,投的是明军,主要任务不是灭土匪就是打民军(不是后金骑兵的对手)。在几乎相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高将军也抄家伙去投军,但他投的却是民军,而主要的工作不是灭民团就是打明军。所以换句话说得更简明易懂点,就是两人虽然前后步入战斗生活,但一个当了兵,另一个当了匪。打起步时就不是一路的。

现有史料显示两人在之前很可能是没碰过面。当黄得功跟战友们围追堵截民军时,高杰大概正躲在山沟里,伺机再发。而当高杰和兄弟们设好陷阱,开始打埋伏时,黄得功大概正浴血奋战,趁机突围。

起初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自己的朋友就是对方的敌人,自己的敌人就是对方的朋友。

所以这样看来,要是出现了黄得功与高杰哥俩好的情况,那才真是怪事。

打了这么多年(虽然没有正面交锋),两个人心里难免有些隔阂。

不过,黄得功似乎并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发表过涉及仇视高杰的言论,这倒不是因为黄将军很大度,而是因为他压根没把高杰当回事。

黄得功怎么说也是良民出身,在朝廷正规军起的家,而且现在更是位封侯爵的大人物。因此黄得功自认为犯不着跟出身不好的高杰较劲。

如果真要较上了劲才会折自己面子,因而对于高杰,黄得功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不搭理、不较劲。

于是,由于黄得功讲究坚持原则,再加上朝廷常常有意地和稀泥(把两人调开驻守),两个本来十分容易擦出死磕的火花的人还算是相安无事。那层不和的窗户纸也始终没被戳破。

然而,这回高杰做出了决定,伸出手指,戳破它。

高杰素来忌惮黄得功,这不仅是因为他知道这位黄将军看不起自己,还有一点就是,高大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包括江北四镇在内,东南地区所有的明军中唯有这只军队能给自己带来威胁。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既十分准确又十分不准的判断。

联系到扬州的事刚刚解决,自己接受朝廷的劝说,撤离扬州来到瓜州驻军,随即黄得功动机不明地向扬州进发的种种事件,高杰马上又做出了自己的判断:朝廷如此这般是为了将扬州城交给黄得功。

交给阿猫阿狗都可以,但唯独不能交给黄得功!

所以攒了多年怨气的高杰准备泄一把火,黑丫一次。

为了阻止黄得功继续向扬州推进,不费吹灰之力便获得自己朝思暮想的扬州城。高杰特地在黄得功一行的必经之路,南京东南的土桥上为亲爱的黄得功同志预备了一份惊喜大礼。

当黄得功的军队走到土桥时,天色已经不早了,于是黄将军命令手下埋锅做饭。

炊烟未起,伏兵四起。

因为此时发现黄得功军动向的高杰精兵伏击队,也终于等到了击败黄得功的最佳时机,士兵等待吃饭的这个时刻。随即,高杰的伏兵发动了突然袭击。

正如高杰军所料,黄得功的士兵经过一天的行程,又累又饿,几乎毫无战斗力。高杰军很快便击垮了黄得功的军队,取得了战斗的彻底胜利。

而土桥一役,黄得功部损失严重,黄将军随行的三百骑全部战死,黄得功本人也险些丧命。

土桥之战虽说是黄得功方面彻头彻尾的败仗,但正如大家常说的败军之中,方显牛人本色。黄得功的士兵表现的不漂亮,然而黄将军的表现却相当的漂亮。

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黄得功一听到喊杀声就立即上马,举起铁鞭准备迎战。虽然四周射来的箭跟下雨一样,但黄得功依然镇定自若,试图集结军队开展反击。无奈,高杰这次派来偷袭的士兵实在是水平够硬,黄得功的马应声跌倒。眼见下一个被射的就是自己了,黄得功马上跳上别的马继续作战。

此时一名高军骁骑挥舞长矛冲过来和黄得功玩命,黄将军大呼一声随即转身,挟住对方的槊竟把他活生生从马上拖下来了,那人的下场据说是相当惨烈的,连人带马都被黄先生拖烂了(人马皆烂)。

接着黄得功又再接再厉连杀数十人,跳入倒塌的房屋中,继续抵抗,边拿铁鞭抡人边大声吼叫,吓得四周敌兵没人敢再动手了(吼声如雷,追兵不敢近)。于是黄得功趁机拍马疾驰回到自己部队的驻地。 x8fn1jwIFTDpdDtovx/pTjVUTos2eIlf0mxJXwfqfp8LD3j0XeytERtp1joizyt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