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中国政府为主导的筛查方法与全国多元化筛查策略相结合

21世纪初,我国开始了由政府主导推行的宫颈癌筛查工作。国家卫生部2006—2008年在政府领导下实施了国务院转移支付项目,在全国42个工作点开展以VIA/VILI为主,辅以电子阴道镜检查的方法进行宫颈癌筛查,推进了宫颈癌筛查制度的建立,提高了妇女对宫颈癌筛查的认知度。目前我国主流的筛查方法仍然是细胞学、HPV检测以及肉眼筛查(VIA/VILI)。VIA/VILI筛查的敏感度低于HPV和LBC检查。宫颈癌的肉眼筛查法在经济欠发达并缺乏卫生资源、缺乏细胞病理学医生的地区,是可供选择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之一,其优势是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可以即时诊断。尽管当肉眼筛查与阴道镜及其四象限取材、宫颈管搔刮(ECC)结合,可以提高其诊断率,但是肉眼筛查法的局限性主要在于没有永久性记录,不能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价,质控困难,假阳性率较高,可能导致部分女性过度诊断和治疗,以及由此带来不必要的焦虑。而且肉眼筛查法是通过肉眼观察宫颈在醋酸或碘试验下的变化,不能对位于宫颈管内的转化区进行评价,其灵敏度低(50%),容易出现漏诊。因此,肉眼筛查法只能作为在条件有限情况下的短期使用,不宜作为长期推广的初筛方法。当前,我国用VIA/VILI作为初筛方法不多,目前也有研究显示VIA可用于HPV分流,并被WH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

尽管如此,细胞学筛查作为传统的方法,至今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筛查手段。

近十余年来,随着发现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不少文献报道了全球HPV感染状况。数据表明,25~35岁人群中持续感染导致CIN3的风险最大,随后会下降。30岁前的年轻女性最易被HPV感染。50%以上年轻女性在初次性生活后感染HPV,但可以通过自身免疫系统迅速清除。50%的被感染者6个月内清除,90%的被感染者2~3年内可以清除。在年轻女性中,高危型HPV感染后,仅有25%青少年女性发展为低度病变(LSIL),而90%的被感染者均可以自然消退,只有3%的被感染者发展为HSIL。

中老年女性感染后发生CIN3较青少年女性高。一项研究对细胞学阴性、HPV阳性的人群随访观察10年,初次筛查时年轻妇女为22~23岁,老年妇女为40~50岁,随访10年后两组发生的CIN2以上病变分别为13.6%和21.2%,并发现HPV感染型别以16、18、31、33亚型为主。

对高危型HPV进行检测在我国宫颈癌筛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国人群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5%,农村为14.6%,城市为13.8%。与国外HPV感染30岁前呈高峰,30岁后逐渐下降不同,我国女性高危型HPV感染在30岁前后呈双峰状,即30岁前出现高危型HPV感染高峰,30岁后再次出现感染高峰。我国人群HPV感染型别以16、52、58亚型为主,宫颈癌患者HPV感染型别以16、18亚型为主,占到80%以上,与全球宫颈癌患者HPV感染主要型别相似。

上海的一项大样本研究显示高危型HPV感染率在宫颈炎、CIN1、CIN2/3以及宫颈鳞癌中分别为40.8%、74.9%、70.2%和83.3%,最常见的高危型HPV型别为16、58、52型,这也反映了我国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

在筛查中以何种方法为最佳方案,赵方辉等汇总了中国人群17年间的各项研究,比较了VIA、细胞学及HPV筛查出CIN2及以上病变的概率,其中HPV检测的敏感度97.5%,细胞学为87.9%,肉眼筛查仅为54.6%,得出在我国HPV检测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2009年开始由政府为主导,国家卫生部启动了面对中国农村妇女的国家“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项目。2009—2011年对1000多万农村妇女(35~59岁)进行了以细胞学为主,辅以肉眼筛查的宫颈癌筛查。2012年对农村妇女每年筛查人数增加至1000万(35~64岁)。2014年又对3000万名农村妇女(35~64岁)进行免费筛查。2014年开始在宫颈癌筛查中应用以HPV检测作为初筛方法的尝试,对54.6万名农村妇女进行了宫颈癌免费筛查。各地区由政府主导,联合各方社会力量,广大医务人员、妇幼保健人员也因地制宜,开展了宫颈癌筛查工作,在全国形成了关注宫颈癌筛查的良好局面。

不少学者结合国外的筛查常规,探讨了我国的宫颈癌的筛查方法,并对各种筛查方法进行优劣势评估,提出在我国现行状况下,在推进细胞学、HPV以及细胞学和HPV联合筛查的同时,应结合当地经济状况、筛查人员所掌握的技术水平和群众接受程度,因地制宜推行多元化的筛查策略。 gGpeqTm05iA9nNEajmLycKkDDO04KgaUgriy69Ba2SxtdXCB1LlTRcSdls+Aofp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