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穴位是经络上密布的“阀门”

穴位是气血停留汇聚的地方,是与深部组织器官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点。如果把经络比作管道,那么穴位就是管道上密布的阀门。

经络系统潜藏在人体中,它不仅展示了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运行规律,同时也提供了保护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自疗工具——穴位。

穴位可以协助诊断疾病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的特殊部位,当人体的脏腑组织和经络功能失调时,相应的穴位就会有所反应。通过观察和试探这些反应可以协助诊断疾病。

压痛是最常见的病理反应,比如肠胃疾病患者常在足三里、上巨虚、天枢等穴位处出现明显的压痛反应。除了压痛,还有隆起、凹陷、脱屑、皮下结节、丘疹、瘀斑及局部皮肤色泽和温度改变等反应,反应部位大多在原穴、背俞穴、腹募穴、郄(xì)穴、下合穴等特定穴位处。

刺激穴位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

刺激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协调脏腑,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穴位对于疾病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这三方面。

近治作用是指所有的穴位都能治疗它们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和器官的疾病,比如眼睛周围的睛明、承泣、四白、鱼腰、太阳等穴位都能治疗眼疾,胃部的中脘、建里、梁门等穴位均能治疗胃病。

远治作用是指许多穴位,特别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不仅能治疗局部疾病,还能治疗远离穴位所在部位的疾病。比如足三里穴不但能治下肢病,还能治肠胃及身体更高部位的疾病。

特殊作用是指有些穴位对某种疾病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比如合谷止痛、内关止呕、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等。此外,某些穴位对机体起着良性的双向调节作用,比如高热患者针刺大椎可退热,而恶寒患者针刺大椎可发汗。

合理地利用穴位与经络之间的关系,是按摩穴位治疗疾病的基础。 Kef6DslWHylBs8fRSUhDC5xLQ4gJDTUb/tNaqwuTg3JJswG0eiNRCJ2Gtzhl8il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