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保护学是植物保护学科领域中一个年轻的分支,药用植物病虫害与其他农作物相比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区别仅在于为害对象不同。因此,一般植物保护中论述的病虫害概念,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原理和方法等均适合于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但药用植物保护又有其特殊性,药用植物多以其次生代谢产物作为人们防病治病的活性成分,因此对药材质量及安全性要求更高,且道地性要求严格。由于药用植物病、虫、草种类多,工作基础相对薄弱,加强药用植物病虫草害基础研究和防治技术研究,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绿色中药材植保技术研究
持续农业(sustainable agriculture)是当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成功地管理各种资源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同时提高环境质量是持续农业的基本内容。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保护环境宣言中提出,要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化学农药的销售和使用,这对研究和应用绿色植保新技术无疑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药用植物栽培不同于常规的农作物,对药材品质及安全的要求更高,安全、优质、产量稳定是绿色药材生产的目标。药用植物保护,不仅要控制病虫草的为害、保证产量稳定,更要关注药材的安全、有效性。开展绿色中药材植保技术研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技术保障。绿色中药材栽培技术在持续农业中具有明显的专业优势,绿色植保技术研究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景广阔。
(二)道地药材病虫害防治研究
道地药材通常是优质药材,是我国中药材生产发展的重点,其特点是栽培历史悠久,中药材的品种、质量、栽培技术都相对稳定;但与此同时,适应于该地区环境条件的病原、虫源也会逐年积累,严重危害道地药材。此外,道地药材产区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常导致一些次生性害虫(如枸杞蓟马等)逐渐变为主要害虫,害虫天敌及有益拮抗菌减少,病、虫抗药性增加,道地药材的连作障碍问题越来越突出,研究道地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及连作障碍解决对策,对道地药材的持续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三)病虫草为害与药材品质形成的关系研究
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主要是次生代谢产物,与逆境胁迫密切相关。病虫草为害一方面会影响药材产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药材的品质形成,因此,药用植物保护策略的制定应考虑药用植物的品质形成特性。深入研究病虫草为害与药材品质形成的关系,对科学指导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提高药材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隐蔽性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
蛀干害虫和地下病、虫因隐蔽为害,给研究、监测及防治带来极大难度,稍有不慎则会导致严重经济损失。药用部位为地下根、根茎、鳞茎等药用植物,易受土壤中的病原菌及害虫为害,导致药材品质下降,甚至遭到毁灭性为害,历来是病虫防治中的难题。在木本、草本、藤本药用植物上普遍发生钻蛀性害虫(如山茱萸蛀果蛾、枸杞实绳、红花实蝇等)直接蛀食药用部位,危害率等于药材损失率;一些多年生药材(如金银花、化橘红等)一旦被木蠹蛾、天牛等蛀干害虫为害,一般防治方法很难奏效,常造成整株植物枯死,损失严重,亟须进行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安全有效防控技术研究。
(五)制定和完善我国中药材残留限量标准
参照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及我国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出大宗、常用中药材品种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促进药用植物栽培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和食用安全。
(程惠珍 徐常青 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