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文言小说总集,全书五百卷,系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李昉等人奉诏取各种野史、传记、故事、小说等编集而成,与《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合称“宋四大书”。
李昉(925-996),字明远,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后汉乾祐年间进士及第,后周显德年间官至翰林学士。入宋,加中书舍人。太祖开宝年间,历任翰林学士、判吏部铨。太宗即位,加户部侍郎。太平兴国八年(983),擢参知政事,拜平章事,端拱元年(988)罢相。淳化二年(991)复相,淳化四年(993)复罢相。次年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去世,谥文正。《宋史》卷二百六十五有传,称其“为文章慕白居易,尤浅近易晓”,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李昉先后主持编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书。
据《宋会要》,《太平广记》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太平兴国三年(978)八月修成,历时不到一年半。据书前《太平广记表》,除李昉外,参与编修此书的还有吕文仲、吴淑、陈鄂、赵邻幾、董淳、王克贞、张洎、宋白、徐铉、汤悦、李穆、扈蒙等十二人。据郭伯恭《宋四大书考》研究,编修诸人中,吕文仲、吴淑二人出力较多(吕文仲本传见《宋史》卷二百九十六,吴淑本传见《宋史》卷四百四十一)。
《太平广记》是按照小说题材的性质分类编纂的,全书共分为九十二个大类,部分类别下再分细目,凡一百五十余细目。各类别卷数不一,少者一卷,多者数十卷。其中卷数较多的依次为神仙五十五卷、鬼四十卷、报应三十三卷、神二十五卷、定数十六卷、女仙十五卷、畜兽十三卷、异僧十二卷、再生十二卷、草木十二卷、征应十一卷、妖怪九卷、狐九卷、水族九卷、杂传记(收唐人单篇传奇)九卷、诙谐八卷、龙八卷、虎八卷、杂录八卷等,由此大略可见《太平广记》内容多为神仙鬼怪之故事。《太平广记》各篇后一般都注明出处(今本也有少量失注出处者),征引的书籍非常广泛。据书前《引用书目》统计有三百四十三种,然据民国间邓嗣禹《太平广记引得序》所云,《引用书目》中有而书中实无者十五种,《引用书目》中无而书中实有者一百四十七种,合计约四百七十五种。不过,正如陈尚君《宋元笔记述要》所说,由于《太平广记》中存在不少同书异名者(如《异闻集》,又叫《异闻记》《异闻录》),也存在同名异书者(如《后汉书》有多种,《志怪》亦有多种),且不同版本标注的出处也不一样,故引书种数实难作出精确统计。
《太平广记》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言小说,被《四库全书总目》称为“小说家之渊海也”,如唐传奇名篇《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长恨歌传》《柳毅传》《虬髯客传》等均收录其中,宋以后的戏曲小说创作也往往受其影响,如后世名剧《西厢记》《长生殿》即取材于前述的《莺莺传》《长恨歌传》,故历来受到古代小说研究者和爱好者的重视。由于《太平广记》所征引的古书多已亡佚,其所据又均为宋以前的古本,故在文献辑佚、校勘、辨伪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此外,《太平广记》在研究社会生活、民情风俗、文化思想方面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据研究,《太平广记》成书以后,流布不广,到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谈恺据抄本重刻以后,才开始广为流传。此后较重要的版本尚有明隆庆万历间活字本、明万历间许自昌刻本(简称“许本”)、明沈与文野竹斋抄本(简称“明抄本”)、清陈鳣用宋本校过的许自昌刻本(简称“陈校本”)、清乾隆黄晟刻本(简称“黄本”)、清四库全书本等。
1961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汪绍楹点校本《太平广记》。该本以谈恺刻本为底本,校以陈校本及明抄本,并参校许本、黄本,一直以来是学界的通行本。不过,由于该本是繁体竖排,且只简单点断,对普通读者而言,阅读起来仍有一定难度。故此次出版,我们以汪绍楹点校本为底本,改为简体横排,原书正文排以宋体大字,原书小注及出处排以仿宋小字,缺字部分用“□”表示,并加以新式标点,还据文意对篇幅较长的篇章做了分段处理。作为面向普通读者的普及读本,为避免繁琐,除保留底本补注原缺出处及说明阙文的校语外,本书删掉了底本的绝大部分校语。底本据他本他书校改者,一般从其所改;底本据他本他书校出异文者,酌情吸收校改;底本缺漏或确认底本有误者,间亦吸收李时人《全唐五代小说》、张国风《太平广记会校》、李剑国《唐五代传奇集》等书的校勘成果予以补正。限于体例,参考学界前辈校勘成果之处,未能一一注明,谨此一并致谢。异体字一般改为规范字,部分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中的异体字,则酌情予以保留;书中部分涉及字形解析的地方,酌情括注了繁体字,以便理解。
我们致力于为普通读者提供一个文字准确、阅读方便的《太平广记》读本,限于水平,我们的工作中难免存在失误,敬请读者方家不吝赐教,以便我们不断修订完善。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