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一、民猪的习性

民猪,虽加了定语,但仍然为猪的一员,具有猪的共性,且有民猪的特性。

1.共性

(1)杂食性,食量大:猪胃的类型介于肉食动物简单胃和反刍动物复杂胃之间,饲料利用广泛而多样。

(2)拱土采食:猪鼻的构造适于掘土,自出生后一周左右,即能用鼻尖掘土采食。这是猪的本性,故猪舍床面必须经常保持清洁、干燥,以免引起下痢。

(3)警觉性:猪只警觉性很高,易受干扰引起应激,所以饲养者一定要精心照顾猪群。

(4)发育快速:仔猪生长迅速,出生后一周其体重即为初生时的两倍。仔猪易贫血,需提早教槽及防止贫血。

(5)群居性:猪为喜群居的胆小动物,同窝或异窝应同大的猪收容在同一猪舍饲养。

(6)嗅觉发达:猪对颜色的感觉比较迟钝,但对嗅觉敏感,寄养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涂抹受寄养母猪的尿液等。

(7)爱好清洁:猪有在低湿的地方排粪的习惯,睡卧在高燥的地方,有经常保持清洁的特性。所以,猪舍的建筑应能利用其习惯来保持高燥与清洁。

2.特性

(1)耐粗饲:猪的胃内虽没有分解粗纤维的微生物,但在小肠和大肠中,微生物菌群复杂,可分解饲料中的粗纤维,但饲粮中含量不应太高,用青粗饲料喂猪时,要注意调配一定量的精料。

(2)母性强:民猪母猪在哺乳期母性极强,护仔,在仔猪受到威胁时,母猪攻击性变强。

二、民猪的耐寒特性

1.荷包猪

在10℃的气温下,长白猪和荷包猪体温基本一致;在-21℃气温时,长白猪体温下降3.7%,而荷包猪下降2.1%,荷包猪体温下降程度显著低于长白猪( P <0.05),说明荷包猪体温调节能力好于长白猪,能够更好地抵御严寒,保持体温的恒定,从而保证了寒冷条件下的生理代谢正常。

在严寒的气候下,猪体为减少散热,外周血管收缩,循环血量下降,导致心率的下降。当气温由-6℃降至-18℃时,荷包猪心率变化不显著,而长白猪下降21.2次/分,变化明显高于荷包猪( P <0.01)。

气温下降时,猪体为减少散热而减少呼吸频率,以减少呼吸蒸发散热,另外需要增加产热,才能维持正常的体温和生理代谢。气温由10℃降至-21℃时,长白猪呼吸频率由19.3次/分降至14.4次/分,下降25.4%,而荷包猪由22.9次/分降至21.7次/分,下降5.2%,长白猪下降幅度显著高于荷包猪( P <0.01)。

在寒冷条件下,荷包猪能更好地保持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的相对稳定,从而保证了寒冷气候下的正常生理代谢在行为上表现得比较坦然,较为积极地到舍外采食,到指定地点排粪、排尿等正常生理活动,并在-21℃的气温下仍未有寒战现象发生。

2.二民猪

民猪长期生活在东北,具有极好的抗寒能力。在气温-26℃的条件下,仍能正常产仔。据张志武等在1982年1月的试验报道,在气温10℃时,民猪和长白猪的体温均为38.6℃,当将猪赶出圈外,气温降至-26℃时,长白猪体温下降至37.2℃,下降了3.7℃,而民猪体温降至37.8℃,下降了2.1℃(张志武等,1982)。在另一次试验中,当气温从午后-6℃下降到第二天早上-22℃时,民猪的心律由79次/分变为79.7次/分;长白猪的心率由95 次/分变为75.5次/分。在平均气温13.8℃的春天,民猪和长白猪的呼吸频率分别为22.8 次/分和19.5次/分。在平均气温-14℃的冬天,民猪和长白猪的呼吸频率分别为21.7次/分和14.26次/分。长白猪通过不得不减少呼吸频率来减少散热。当将猪赶出圈外,气温降至-28℃时,长白猪35秒后出现弓腰,4分10秒后出现寒战,4分56秒后出现不安;而民猪2分40秒后出现弓腰,在12分钟内均未出现症状(张志武等,1982)。

据赵刚等(1990)试验报道,1988年12月至1989年3月在兰西县种猪场选择4头3~8胎的妊娠母猪在冬季最冷的12月至翌年3月在简易猪舍(单列开放式,三面有墙,正南面敞开,有填草)内饲养,观察其产仔、哺育情况。另有4头母猪在保温猪舍(封闭式,有窗门)饲养产仔作对照。

表2-1 试验期气温与舍温情况 单位:℃

表2-1结果显示,虽然在简易猪舍中,舍内温度长期在0℃以下,最低温度在-18.17℃,多数在-9℃以下,试验组母猪产仔及带仔情况接近于保温猪舍的情况,但低温降低了猪只的成活率(表2-2)。

表2-2 仔猪体重及成活率

民猪的抗寒特性与其皮毛的生长特性密切相关。据段英超等(1981)报道,90 千克体重的民猪,每平方厘米的粗毛和绒毛的总数平均为100.08根,而哈白猪平均只有21.125根。在冬季,120 千克体重时每平方厘米的绒毛数量达280.4根,长度12.376 毫米,粗度58.18微米。

民猪生理指标的研究发现,比较22.5 ℃气温环境对照组,在-20℃气温环境中,民猪母猪的体温(肛温)下降了0.18℃,而哈白猪母猪的体温下降了0.07℃;民猪母猪的脉搏增加了32.28 次/分,哈白猪母猪的脉搏增加了26.14 次/分。这些说明民猪和哈白猪在温度降低时体温都比较稳定,都以加快血液循环速度的方式来保障体温的恒定(胡殿金等,1983;周传臣等,2005)。另有研究在比较25℃气温环境对照组时,-28℃气温环境中,成年民猪体温下降了0.52℃,成年大白猪和长白猪体温下降了0.24℃;成年民猪的脉搏下降了4.8 次/分,成年大白猪和长白猪的脉搏下降了5 次/分,说明成年民猪、成年大白猪和长白猪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体温和心跳频率都相对稳定(韩维中等,1983)。两个研究由于使用不同生长期的民猪,以及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方法,在猪的脉搏变化方面呈现不同的结果,但在体温方面结果相似,都显示在低温环境中民猪的体温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与哈白猪、大白猪和长白猪没有显著的差异。

对民猪行为学的研究发现,从猪舍进入低温(-28℃)环境中开始,到开始排便,以及到回到猪舍门前,民猪母猪所需要的时间都明显长于哈白猪母猪所需要的时间;哈白猪母猪在进入低温环境12.4 分钟后即发出鸣叫声,在21.9 分钟后即全身颤栗,在90 分钟的观察时间内一直在猪舍门前走动、鸣叫,没有躺卧的行为;而民猪母猪一直没有颤栗和鸣叫的现象,并且有39.6分钟的时间呈俯卧姿态,这些行为学观察说明,民猪比哈白猪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胡殿金等,1983)。

2014年,刘娣团队,对民猪、大白猪的抗寒性进行的研究发现:

(1)挤卧。挤卧是猪特有的而在哺乳类动物很少见的现象,其目的是为了减少热量的丢失。在冷舍中,民猪挤卧时间短于大白猪,挤卧的民猪数量也少于大白猪。可能是因为民猪拥有较厚的皮下脂肪和密长的被毛,不需要通过挤卧来防止热量的丢失。

弓腰是猪在寒冷条件下减小腹部散热面积的一种表现特征。冷舍中大白猪100%出现弓腰现象,而民猪仅有40%出现弓腰现象,暗示着民猪的自身产热能力可能强于大白猪。

(2)颤栗。颤栗是在低温环境中骨骼肌无节律抽搐而大量产热的现象。当皮肤中的温度感知器感到温度低时,恒温动物会通过颤抖性产热来快速补充热量。虽然民猪与大白猪均有颤栗现象发生,但大白猪是100%发生了颤栗,而且是全身性颤栗,尤其是在颈部、前肢肩胛部以及臀部的颤栗非常剧烈,而且颤栗的持续时间长、间隔时间短、频率高。民猪仅有20日发生了颤栗,仅在颈部有轻微颤栗,酮体无颤栗现象,而且颤栗的持续时间短、间隔时间长、频率低。

(3)冻伤。在大白猪全身皮肤冻红,耳组织全部冻伤、冻裂的情况下,民猪仅见耳根部皮肤冻红。由于民猪的被毛密、长,并且生有大量绒毛,虽然不能观察到民猪表皮是否冻红,但在民猪腰背处由于测量背膘厚而剪掉被毛的地方,民猪表皮确实没有冻红。耳组织边缘是血液循环的末端,血液循环速度很慢,且被毛稀少,是极易冻伤的部位,而民猪耳组织从未发生冻伤现象,暗示着民猪有很强的自身产热能力和血液循环能力。胡殿金等的研究也发现,在-20℃时,民猪的心跳频率比哈白猪高15.51次/分,说明低温时民猪的血液循环速度比哈白猪快,也证明了民猪血液循环能力比大白猪强的可能性。

(4)冻死。在放入冷舍前大白猪没有健康问题,所以80~90 千克体重大白猪30%冻死率及新生猪仔100%冻死率,说明大白猪耐寒能力确实没有民猪强。虽然5月龄大白猪没有冻死现象,但根据实验温度记录,5月龄猪的冷舍,平均最高气温-4.2℃,平均最低气温-17.9℃时,瞬时最高气温超过或等于0℃的有3 天,最高瞬时最高气温达8℃(2014年2月17日至3月3日);而80~90 千克体重大白猪的冷舍,平均最高气温-11.7℃,平均最低气温-20.8℃时,瞬时最高气温没有超过或等于0℃的,最高瞬时最高气温达-5℃(2014年12月16日至2015年1月7日),说明5月龄大白猪可能没达到致死的温度,所以没有冻死现象的发生。

三、民猪的耐粗饲特性

1.荷包猪

有研究表明,不同营养水平下, 荷包猪的繁殖性状间无明显差异,而长白猪差异显著。荷包猪能在极低的营养水平下正常生产,可以大量利用青粗饲料和农副产品下脚料,减少蛋白质饲料的供给量,节约饲料资源。低营养口粮主要影响长白猪的乳腺发育和仔猪出生重,影响哺乳母猪的泌乳量,进而导致仔猪生长缓慢。低营养导致长白母猪泌乳不足,仔猪抢占乳头严重,仔猪大小不均,弱小仔猪后期由于吃不到乳汁死亡,育成率明显下降。低营养下,长白猪断奶后发情配种时间明显延迟,情期受胎率下降,进而影响总体的繁殖性能。综上所述,荷包猪具有较强的耐粗饲性能。

2.二民猪

有学者的研究,以生产实践数据为基础,以农户饲养东北民母猪日粮添加青粗饲料为条件,对东北民猪的耐粗饲和生产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组比对照组产仔数、窝成活、出生重、断乳重差别不大, 试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降低2.3% ,而死亡率与成活率相差不大。母猪提供仔猪的产仔窝重、20 天窝重、60 天断乳窝重,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0.3,1.6,1.3。试验组比对照组多消耗饲料979.5千克,可节省精料2206千克,60天仔猪可节省粗料0.5千克/日。从实践结果可以看出,日粮适量添加青粗饲料不仅降低了养猪成本,还增加了养猪的收入,并对母猪的产仔数、产活数、泌乳力、育成率影响不大。证明民猪具有耐粗饲的特性。

四、民猪的基因

1.对民猪冷应激后肌肉组织内表达发生变化的基因研究

2010年,刘娣等人采用Affymetrix公司生产的猪基因表达芯片,对民猪冷应激后肌肉组织内表达发生变化的基因进行了高通量的检测。结果共检测到差异表达基因34个,其中下调的基因27个,上调的基因7个。在下调表达的基因中有7个 OAS 1 IRG 6 ISG 20 DDX 58 IFITl ISG 15 CXCL 9)与干扰素诱导相关,1个( FST )与生长性状相关,2个( MX 1 PG- 2)与抗病毒有关,2个( S100A 9 Numb )与细胞生长和凋亡有关。

2.基因多态信息含量

民猪作为我国的一个优良地方猪种,也同样具有地方猪种所具有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基因的多态信息含量较为丰富,因人工干预较少,大部分多态位点都处于平衡状态。刘娣等人在对猪的抑肌素基因的启动子区进行PCR-RFLP分析时发现,大白、长白、杜洛克以等位基因T为主,三江白猪和军牧号全部是TT型,民猪3种基因型均有且频率近乎相等(刘娣,2002)。储明星等人采用微卫星技术对中外11个猪种的A-FABP基因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民猪在该位点的纯合度为0.5212,多态信息含量为0.4297,基因分化系数为0.48(储明星,2004)。2008年,刘娣等采用PCR-SSCP的方法,对不同猪种的GnRH受体基因的5’侧翼序列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该序列区含有一个GAGA-box的插入突变序列和一段由于点突变而形成IRF-I转录调控蛋白结合序列,插入突变处的基因频率在不同的猪种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其中民猪与猪种的差异性最大;IRF-I突变只存在于民猪中,并且只存在AA型和AB型(刘娣,2008)。2011年,刘娣等人采用PCR-SSCP的方法对Toll样受体4基因的外显子3进行了多态性检测,结果发现,民猪在所检测的3个位点处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274,0.346和0.183(刘娣,2011)。

3.与繁殖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关联分析

潘玉春等人采用PCR-RFLP的方法,对民猪的雌激素受体基因( ESR )和催乳素受体基因( PRLR )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及其合并基因型对民猪产仔数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就产仔数的最小二乘均值而言, ESR 基因基因型间,AB型较AA和BB高,差异不显著( P >0.05);PRLR基因基因型间,AA>BB>AB,差异也不显著( P >0.05);两基因的互作效应显著( P <0.05),其中ESR与PRLR基因的合并基因型AAAA为最佳的合并基因型( P <0.05)(潘玉春,2003)。

王希彪等人采用PCR-SSCP结合测序的方法,对民猪的促黄体素β(LHβ)第2外显子处的一个点突变(1757,T→C)进行研究时发现,不同基因型的民猪母猪的产仔数和初生窝重有显著差异( P <0.01),初生活仔窝重也有明显差别( P <0.05),PRLR基因cDNA序列中的一处NaeⅠ多态位点,在民猪群体中,只存在AA和AB两种基因型,AB型母猪的初生窝重和21日龄仔猪均匀度显著高于AA型( P <0.05)(王希彪,2006)。

崔世泉等人对PRLR基因的cDNA第 1620位点处存在的NaeⅠ多态位点检测时发现,AB型母猪与两种基因型母猪相比,表现出较低的侧卧转为姿势的频率以及由母猪结束哺乳的频率( P <0.05),行为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推测等位基因A可能是影响母猪母性行为的不良基因(崔世泉等,2007)。 or5TgYX4TBJTaEYfod7Sp78DgZDUzg6Nc7S/eDkHDL88YB42xkvPkaPVTrLCBH9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