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睹物感怀

召南·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 之。

之子于归,百两将 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 之。

之子于归,百两成 之。

【注释】

这是《诗经》中的一首描写当时贵族(一说诸侯或国君)婚礼中女子出嫁盛况的诗。鹊巢:喜鹊的巢。

【大意】

喜鹊筑巢,斑鸠来住。女子出嫁,车队来迎。

喜鹊筑巢,斑鸠占有。女子出嫁,车队送走。

喜鹊筑巢,斑鸠住满。女子出嫁,车队成全。

【赏析】

人作为天地的产物,自然与造化有着许多联系,人本身的许多行为和天性在大自然的许多事物身上都有体现。古人很早就知道了这一点,他们看到自然中的这些景象时当然就会想到自身,有感而发便引吭高歌,因而,《诗经》中多用比兴。

《鹊巢》也不例外,诗歌虽短,但都以鸠居鹊巢起兴。正如喜鹊筑好巢,斑鸠来住是这两种动物的天性一般,男子建好房子,女子嫁来住,这男婚女嫁在时人看来也是人的天性。

这首诗被认为是一首描写王公贵族盛大婚礼的诗歌。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要遵循男婚女嫁的天性,只是,在形式上,贵族的婚礼与平民的还是有许多不同,因其与众不同,这场婚礼便得到了诗人的歌颂。

诗人作为一个旁观者站在路边,目睹浩浩荡荡的车队过来,那是迎亲的队伍,可以想见,新郎是多么的富有,新娘的高贵也就不必多说了。不多时,还是那支车队浩浩荡荡地回来了,看来新娘已经被接回来了。人声鼎沸,场面热闹,隆重的婚礼和浩荡的车队成全了一对新人的婚姻,也成全了一位诗人的杰作。

【拓展】

《诗经》中有《陈风·防有鹊巢》,亦以“鹊巢”起兴,表达的是一个人在对他人产生爱慕之情时心中滋生的猜测、推想、幻觉等不平常的心理活动。全诗如下:

防有鹊巢,邛(qióng)有旨苕。

谁侜(zhōu)予美?心焉忉(dāo)忉。

中唐有甓(pì),邛有旨鹝(yì)。

谁侜予美?心焉惕惕。

郑风·缁衣

缁衣之宜兮,敝 ,予又改为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注释】

本诗出自《诗经》,古代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描写国君与臣下关系的诗歌,也有人认为其描写的是家庭亲情。此处取后一种说法。缁(zī)衣:黑色的衣服,当时卿大夫到官署所穿的衣服。

【大意】

黑色朝服多么合适,如今却破了,我再为你做一袭。你到官署去工作,回来的时候,我就给你穿新衣。

黑色朝服那么美好,如今却破了,我再为你做一套。你到官署去工作,回来的时候,我就给你穿新衣。

黑色朝服宽松合身,如今却破了,我再为你做一身。你到官署去工作,回来的时候,我就给你穿新衣。

【赏析】

“话说三遍淡如水”,然而同样的话若是稍作改动也能说出另一番景象来。相同的三段,每段仅有两字不同,却正是这两个字,将一位妻子对丈夫的关心、支持和她的贤惠表现得淋漓尽致。

未曾分离过的人总是会觉得一遍遍的叮嘱实在无益,除了浪费口水与时间之外别无他用;远离亲人的人又总是对此产生怀念,脑海中一遍又一遍的唠叨总能滋养那颗因缺少关心而开始干涸的心。三段几乎同样的话语,表达的是一位妻子对丈夫厚重的爱,因其厚重,一次才难以说完。

“宜”“好”“蓆”,出自妻子之口的三段话用了三个不同的词来修饰同一件衣服。这只是对衣服的赞美吗?显然不是,衣服再好,若没有穿在人的身上也没有价值,何况还是破旧了的衣服,她想表达的是对丈夫的赞美。此外,这还是一件官服,对它的赞美也表达了她对丈夫工作的支持。

衣服破了,作为一位深爱着丈夫的妻子,修补衣服是肯定的。于是,她就根据衣服破损程度的不同,选择了“改为”“改造”“改作”三种办法。看似无意的一个字的改动,使一位贤惠妻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拓展】

缁衣在后世还用以代指僧侣的服饰。清代曹雪芹《红楼梦》中曾有判词,点明了惜春最终看破红尘、毅然出家的结局,其中“缁衣”即指僧侣服饰。全诗如下:

勘破三春景不长,
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
独卧青灯古佛旁。

豳风·七月(节选)

七月流火 ,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 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 [2] ,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注释】

《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叙述了农人一年到头无休止的劳动,却最终被贵族剥夺得一干二净的不公平待遇。此处节选第二、三段。

【大意】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春天阳光暖融融,黄莺婉转唱着歌。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渐渐长。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悲伤,害怕要随贵人嫁他乡。

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芦苇割。三月修剪桑树枝,取来锋利的斧头。砍掉高高长枝条,攀着细枝摘嫩桑。七月伯劳声声叫,八月开始把麻织。染丝有黑又有黄,我的红色更鲜亮,献给贵人做衣裳。

【赏析】

这是一首奴隶的歌,不为自由,不为希望,只为无休止的现在和那可以预见却无法改变的未来。他们是奴隶,他们也有男女之分,却不可避免地都要承担繁重的劳作。相比于男性来说,其中的女性更加悲惨,更值得人们去同情,虽然已是往事,虽然没什么用。

春天来了,气温转暖,黄莺在欢快地歌唱,树上的叶子已是绿油油的。这美好的景色并不能取悦所有的人,一对妇女正挎着深筐子,沿着田间的小路,去采摘饲蚕用的嫩桑叶,她们无暇对这美景动心。春昼苦长,她们辛勤工作了很久,硕果累累,桑叶装满一筐又一筐。突然间悲伤袭击了她们,贵族的公子正朝这边走来,她们中的某人就要被掳走了,害怕并不能帮助她们逃脱被凌辱的厄运。

公子身上穿着丝绸做的衣裳,那是贵族的专属,却并非贵族造就。每一件衣裳都要经过繁杂的工序,他不知道,她们却清楚得很。三月开始修剪桑枝,拿起斧子,砍去那些长长的枝条,然后攀枝再采摘些柔嫩的桑叶。七月伯劳鸟咕咕地叫着,提醒人们下半年的开始,提醒妇女们动手纺织。纺织品染着不同的颜色,有黑红色的,有黄色的,而最鲜亮的是朱红色的。可惜这些都不是为自己而做,而是为前面那姗姗而来的贵族公子所做。

【拓展】

宋代张俞曾作《蚕妇》,是反映人民生活苦难的传世名篇,与《七月》中采桑、织布部分殊途而同归。全诗如下: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周颂·丰年

丰年多黍多稌

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注释】

这是一首歌颂丰收的诗,出自《诗经》。丰年:丰收之年。

【大意】

丰收年的粮食非常多,

谷场边粮仓高耸,

入库粮食亿万斛。

酿成美酒千万觞,

献在祖先灵位前。

举行祭典很隆重,

齐天洪福降万户。

【赏析】

在一切生活资源都来源于土地的古代,丰收更显得弥足珍贵,因而,每逢丰收时节,古人们总要大肆庆祝。

以社稷来代指国家是古人的做法,社本意为土神,稷本意是谷神。古时,人民的生存依赖农业生产,政权的稳固也要以农业生产为保障,因而,农业的收成在当时必然是朝野上下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国家以土神和谷神合起来称呼也就再合理不过了。

“庄稼不收年年种,总有一年好收成”,这是古人在土地里刨食时心态的真实写照。他们辛勤劳动,却并不奢求与其劳动价值对等的回报,只期望偶尔来个丰收年,不至于被饿死也就满足了。然而即便是如此虔诚,上苍仍然经常拿他们的性命开玩笑,风调雨顺的日子总是少数,涝灾或旱灾时有发生。因而,每一个丰收年到来时,人们便满足地载歌载舞以示庆祝。他们是如此容易地被满足,他们每一次的满足却都那么来之不易。

本是自己劳动所应得的回报,却在得到后诚惶诚恐,感恩戴德,在他们看来,那是上天的赏赐。归根到底,他们身处无法驾驭的造化中,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人们也只有祈求神灵保佑了。然而,他们又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在感谢的颂歌中还加入了对未来的希冀,当然,仍然是以祈祷的形式对上天进行诉说。这一切的一切,只因他们深感缺乏主宰自己命运能力的无奈。

【拓展】

《诗经》中有《载芟》,描述了从开垦、播种、收获到祭祖的全过程,其中对耕作的辛劳所作的深入而细致的描写,更反映出丰收之不易。全诗如下: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强侯以。

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

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

实函斯活,驿驿其达。

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

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

有飶其香,邦家之光。

有椒其馨,胡考之宁。

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OkrM1DXL8oVFtqVqo86G4yIpV30wu1oq+HVOvvAMfbLOBVt952pTOfZmZnMXaYU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