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你够不够职业,一开口就知道了

准备充足、时间精准,有助达成高效沟通

上月我去跟一个老企业家谈传记合作,约的下午2点,我1点55分到的。助理接我时说:“老板还在开会,不过等咱们上到30楼,应该就开完了。”

我客气地回:“没开完也没关系,我等一会儿就是了。”

助理抬腕看看表,很笃定:“3分钟内,一定结束。我们老板从不让任何一个客人等。”

出了电梯,将近60岁的老人家已站在办公室门口。他微笑对我说:“很准时啊,年轻人。”

进了办公室,我将思维导图和大纲草案递过去,开始逐步阐述。刚讲到1/3,他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

他指着思维导图上方的红字问:“小伙子,这个预计阐述时间 25分钟,是写给我看的。每部分阐述时间,你心里有预设吗?”

我点点头:“有的。”

“第一部分介绍传记选题方向,我预计用6分钟来说;第二部分介绍各章节内容,我预计用10分钟来说……”

他微笑着听完我的预设,然后轻轻敲了敲桌子:“好,签约吧。”

整个过程顺利得让我出乎意料。临走前,他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年轻人,时间卡点做得很好,全程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我喜欢。合作愉快。”

签了单子,我很高兴,但更高兴的,是“卡点”得到表扬。

99%的精准时间,都来源于事前的深度思索与做足功课。

我在见老人家之前,就花了数日,竭尽所能寻找他的创业资料。之后对着几个修订版本的大纲,都分别做了时间分配的阐述演练。

做到卡点,高效沟通,是对彼此时间的最大尊重。我想,这应该是老人家愿意跟我签约的重要原因。

考虑双方立场的沟通,往往更容易获得机会

前几天有个哥们加我同事微信,备注是“商务合作”。通过后,那哥们连续发来5条50多秒的语音。

同事和我当时在外面,回他说现在不方便听。对方倒是立刻打来文字:“那你方便时听,我先说着。我公司很有实力,也很有诚意跟你合作。”

等我们办完事,同事掏出手机,惊讶又苦笑地举起给我看:两大屏的小红点!

老兄啊,我们不清楚你公司实力到底怎样,但我们理解的诚意,绝不是只顾自己方便,完全不考虑对方状况与时间成本。

像这样不懂换位思考,只站自己角度进行交流的人,我相信咱们大部分人都遇到过。

最让人无力吐槽的,应该算是群发私信“朋友圈第一条帮点个赞哦”。那些人不仅群发,有时还会刻意加一句:几秒钟就好哦。你若不点,会遭埋怨:就几秒钟,顺手的事你都不肯帮忙吗?

对,不肯!朋友嘉婕说:“你能不顾我的感受草率请求,我就能直言不讳地拒绝请求。”

若要我点赞,更职业化的做法,难道不应该是精心打磨朋友圈引导语,引发读者共鸣,让大家发自内心点赞吗?

嘉婕有个闺蜜,是二宝妈。大家都很愿意给她的“第一条”点赞。因为宝妈每次引导语都写得很有意思。

例如想得到一张早教课的优惠券,她会写:

小宝今天在早教教室里对着一个漂亮小姐姐目不转睛!看来二小子是想越过他哥,先找到女朋友了。叔叔阿姨哥哥姐姐,求点个赞。128赞帮咱们小宝领一堂早教课,撩小姐姐(哦不,是做同桌)。

只顾利己,草率开口,只会令人反感甚至被拉黑,而暴露出的,则是对人的不尊重与做事的不职业。

多从双方角度考虑,是合作的基础。你言语中对别人足够尊重,才可能赢得对等的尊重。

职业化沟通,从“1分钟原则”开始

从前在大公司上班,我们要遵循“1分钟”原则:在开口的1分钟内,必须阐明清楚想表达的核心内容。

尤其是跟上级汇报工作,无论是通过邮件、微信还是PPT,都一定是这个原则:

邮件汇报,得是“总–分”结构,结论必须前置在第一段;

微信汇报,一屏之内,必须要包含全部关键信息;

PPT汇报,封面后的次页,必须是提纲挈领的整体内容概要。

上级通常很忙,身为下属,你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告诉他事件的整体情况及可能需要推动的类项。

至于后续详情,他若有时间有心情,可选择继续往下看。即便不看,也丝毫不影响他对你工作进度的了解与把握。

我曾经的上司深得大老板器重,核心的一点便是沟通效率奇高。

任何复杂工作他都能在1分钟内精简汇报完,且条理清晰、逻辑分明。

他教我们:领导事多,怎么会愿意浪费时间听你通篇废话?先别说1分钟汇报做不到,事前的刻意练习你做过吗?做过多少次?

富兰克林在总结自己成功的13条经验时,将慎言列在了第二位。慎言,只讲对人对己有益之言,不说无聊琐碎的话。

谈工作不是日常聊天,不着边际侃大山式地交流,不仅折损合作双方的时间,也暴露了说话者的沟通能力与职业素养。

你够不够职业,一开口就知道了!

真诚利他,死磕自己,是开口即赢的助推器

作为普通人,我们要如何才能抓住受众,一开口就打动人心?

2016年,一个家伙突发奇想做了个决定:要采访100个牛人。

很多人都觉得他异想天开:你谁呀,牛人都很忙,凭什么接受你采访?

最开始时,他的采访成功率的确只有20%,但这个比例很快提升一半,后来能联系上的80%的人,都愿意接受他的采访。最终,他顺利完成了既定目标。

他告诉我,他没有话术,也没有技巧,无非做到了两个词:真诚、利他。

他在采访一个人前,一定会先靠近那个人,读他写的书、进入他的圈子、积极参与互动,建立初始链接。

比如采访作家雾满拦江,他天天跑到人家公众号留言、打赏、持续表达想采访的意愿,终于成功让对方注意到了他的存在,并最终被他的真诚与坚持所打动。

在采访知名生涯导师赵昂时,他上来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这几天专门读了您的书《在人生拐角处》。我觉得您的书写得很好,我希望能帮您推推书,‘冒死一荐’。”

赵昂后来感慨,这样的人在职场上不会吃亏,因为他们总想着别人。开放和利他的心态,一定会赢来更多的支持。

别人喜欢他,愿意和他合作。

2年后的今天,这个家伙的微信公众号矩阵,读者已超过100万,做一场直播听众超过11万。他以自身的真诚和利他精神,帮助成千上万的学员树立了他们自己的个人品牌。

他就是近2年逆袭成功的典范——剽悍一只猫。我们都叫他猫叔。

回溯猫叔的逆袭之路,他如何做到一开口就打动那些牛人的心?除了他自己说的真诚、利他,当然还有——死磕。

猫叔曾投入好几万买书、报课、参加各种社群;

他在卡里只有9000多元的时候,花5000元报班学习;

为了提升演讲能力,2个月时间,他录了1000多个视频;

他的屋子里堆满了书,就连床的一半,也给了书;

最穷的时候,银行余额只有183.08元,但他还是坚持学,坚持写,坚持见牛人;

……

死磕自己,时时利他,是一个职场人最好的品性与真诚。 WN6JcBunvdFIYs/+G25ODqQtKk9U2idCcjNl9JnvPxu3zxGUpTHUb9g1j/2P2bf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