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的其实不是荣格的大部头作品,而是他的一篇论文,叫《未发现的自我》( The Undiscovered Self )。这篇论文的中文翻译版只有七十多页,七八万字,篇幅不长,但是这七十多页的内容非常不好懂。不过,只要读懂了,就能受益终身。我首先要讲的,是这篇论文的目录部分,大家可以看一下:
第一章 现代社会中的个人困境
第二章 可与群众观念相抗衡的宗教
第三章 西方人在宗教问题上的观点
第四章 个人对自我的理解
第五章 对生活的哲学和心理学的解析
第六章 关于自我的知识
第七章 自我认知的意义
荣格这篇文章的结构,前三章看上去几乎和自我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第一章,他在讲现代社会中个人的困境,第二章讲的是可与群众观念相抗衡的宗教,第三章讲的是西方人在宗教问题上的观点。到了第四章,才开始出现个人对自我的理解,第五章是对生活的哲学和心理学的解析,第六章是自我的知识,第七章是自我知识的意义。
这篇目录只有一页纸,却非常重要,等我们讲完了,你会明白为什么我们需要用这么多的时间来讲这个目录,也会明白为什么我说这短短一篇文章可以受益终身了。
不知道朋友们在看到这个目录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它有些令人意外。对于“寻找自我”这个主题,大家应该并不陌生,我们平时看书,读公号文章,经常会讨论这个话题,这些书籍和文章大多数会直接进入主题,从自我认知开始,然后紧紧围绕着你现在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原生家庭对你有什么影响,你的亲密关系有什么问题,你的亲子关系该如何处理,你在职场又是如何表现的,诸如此类,密切围绕着你自身铺陈展开来讨论。
有朋友读完这个目录要问了,我是来认识我自己的,为什么你要跟我讨论这么大的问题呢?你不是应该跟我讨论我的喜怒哀乐,我的原生家庭对我有什么影响,我和我伴侣以及孩子的关系吗?为什么要跟我讨论社会、群众、宗教,甚至是西方的宗教这么大的问题,这些跟认识自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我要了解这些东西才能够了解自我呢?
这就是大师的思维方式,和我们许多普通人不一样,他的视角特别宏大,但最后他又会把这些宏大的东西,置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关于这一点,我们后面可以慢慢体会他是怎么做到的。总之荣格的这篇文章,在前三章基本就是这样一个很大的设定。
那么我先给大家解释一下这篇文章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构。在正式开始之前,我必须先讲清楚两个概念,才好一层一层往下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