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 个人生活是唯一真实的生活

很多人会按照集体标准去生活,去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我曾经回复过一封读者来信,那位读者这样问:像你们女作家这种瞧不起世俗生活的人,真的会幸福吗?然后她又说,像我这种家庭主妇,觉得这样踏踏实实地生活、这样小小的幸福就很好了。

这个读者的问题把“女作家”归为一类女人,把“家庭主妇”归为另一类女人。当时我回答她说,实际上女作家也各不相同,虽然都是以写作为生,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生活,大家的差异性是很大的,有爱做饭、达到美食家级别的女作家,也有不爱做饭、完全不进厨房的女作家,还有像我这种虽然不是美食家,但是家常便饭也是经常做的。这位写信的读者就是看不到个体的人,她把女人分成了两个阵营,把家庭主妇这个群体和女作家这个群体完全对立起来看待,你觉得她这个人能认识自我吗?我觉得很难。她把人都当成鹅卵石,拿着这一池的鹅卵石和另一池鹅卵石做对比。她的认知里根本就没有“个人”的概念,她怎么可能认识自我呢?但是好多人就是这样,他们在接受各种理论的灌输和教育以后,没有了个体意识,他们看别人是这样,看自己也是这样。

我特别喜欢荣格在这篇文章里的一句话,他说:“个人生活是唯一真实的生活。”我们每个人从小过着集体生活,受着集体的影响,很多人因此丧失了对个人生活的感知能力,觉得自己就是145克的鹅卵石,要跟别人过得一样,要有标准化的人生,才能够得到幸福。因为没有个人生活了,人就特别容易被吸引去实现社会集体给出的共同目标,个人生活也因此被剥夺。比如,年轻的时候一定要结婚生子、买房、混成中产、赚更多的钱,要工作、要努力,都是类似成功学给出的指标,谁达到了这些指标,谁就是成功人士,就会感到幸福。

很多人被设定了这样的人生目标后,从未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对于自己来说,到底什么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一个人接受了社会给他的幸福标准,就奔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了。他所谓的个人生活,是一个理论性的、145克鹅卵石应该过的、标准化的个人生活,而不是真实的个人生活。如果你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个人生活的话,你就没有个人,也没有自我,你没有办法去真正地认识自我,这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非常矛盾的地方。如果你永远按照社会标准去生活,想在一个标准化的生活模式里认识真正的自我,无疑困难重重,这个标准会反过来约束、压抑和干扰你,如此形成一个循环。

个体想融入社会是人之常情,也是生存需要,因为当我们融入社会时,会获得一种安全感,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的生活会很轻松,毕竟如果跟社会格格不入,生活可能会遭遇许多坎坷。就像河合隼雄说的,这样你就不会以个人的身份去接受生活的冲击了。但是反过来说,你也要为这种安全感付出代价,那就是牺牲掉自己真正的个人生活,去过一种符合社会标准的个人生活。如果不是145克的鹅卵石,就努力把自己打磨成完美的145克的鹅卵石,于是人们便渐渐活成了抽象的单元,这样就无须为自己负责,也不用费尽心思去想自己的人生目标。

另外一个让人们丧失个性的重要原因,是现代文明的统计学理论化、科学化的发展,到处充斥着关于大数据的文章,用数据的方式去认识、理解世界,被视为是进步的、现代的思维方式。人们对科学理论的崇拜、对大数据的笃信无疑,导致更多人将自己和他人都当作数据来看待,却从未想过,过度地依赖大数据,将统计学、科学化视为理解世界的唯一途径,会造成另一种认知障碍。大数据描述的世界似乎是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这给人以安全感。但是当你和一个真实的人面对面的时候,当这个真实的人就是你自己时,那个世界并不是那么清晰准确、按照理论和逻辑存在的。一个可以很清楚地分析大数据的人,依然有可能无法与他人沟通,无法真正地认识自己。 iA4powQBwFHPk8x9smcMRPf6INlwyE5qjq61AlJZRCFepZJ7HoMU1HOkpZ48qNx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