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你只是学习了关于自我的知识

我们花了很多力气去讲这个目录,现在正式开始讲第一章“现代社会中的个人困境”。在我们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你认识自己吗?

大多数人一听到这个问题,都会给出很肯定的回答,除自己的体貌特征、社会身份、年龄性别、星座血型以外,我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很多人甚至还可以对自己的个性特征、心理状态进行一番描述,比如我很内向,我有社交障碍等。然而荣格却认为,人们对自己的这些个性特征的了解,都是关于自我的知识,这些关于自我的知识,并不等于真正的认识自我。他觉得人的心理活动作为一种心理现实,正因为人们生活在其中,反倒对它了解得很少:

绝大多数人会把自我的知识与他们的个性特征混为一谈,任何一个完全具有自我意识的人,都以为他理所当然地了解自己,然而自我只了解其本身的内涵,对无意识及其内部含义茫然无知,人们通常总是习惯于按照社会环境中一般人了解自己的尺度,而不是按照大多隐藏在他们之外的精神事实来衡量他们的自我知识。

自我的知识是什么?许多人上过大学,读过几本书,特别是看了几本心理学的书以后,就开始把那些概念往自己身上套了。不仅如此,还往别人身上套,你有这样的表现,你是抑郁症;他符合这些条件,他就是某种人格。其实这些并不等于你真的认识自己,不等于你真正看透了自己的心理动机和心理现实形成的机制和过程,更不用说了解潜意识的运作机制,以及情绪是如何在你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推动你的行为的。拿我上文讲过的朋友的例子来看,她跟我描述那件事情的时候,并没有那么明确地意识到,这个年轻人的一些言行是在攻击自己,她按照她对自己的一些认识,有了一个理所当然的判断,得出自己是在嫉妒这个晚辈的结论,然后在这个结论的基础上开始了自我批评。她是下意识地不去看她不想看到的状况,同时她的潜意识其实是对被攻击非常敏感的,她在跟我描述的时候,无意识地把对方的攻击性都描述出来了。而我也没有做什么,就是认真倾听,并且去感受她说话时的语气、姿态、情绪。我可能比较敏感,于是得到了一个她无意识中传递给我的信息,这个女孩是在攻击她,她才非常讨厌对方。或者说,她很讨厌被对方逼到某种不愿意去面对的冲突之中。

我把我的感觉告诉了她,我当然也不一定是对的,这不是一个结论,只是一种感觉,她自己也马上感觉到了,因为那本来就是她自己的感觉,只是被她压抑了,但又压抑不住,释放了出来,被我接收器一样地接收到了而已。

这就是荣格所说的,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于按照社会环境中一般人了解自己的尺度去了解自己,而不是去了解那个隐藏在自己内心更深处的自我。有的时候,你认识的是自我的假象,更不要说认识他人,哪怕是在类似朋友亲人、夫妻子女的亲密关系中,我们常常觉得已经非常了解对方了,然而他们的行为举止还是经常会让我们大吃一惊。比如,我们经常会觉得某个朋友很健康阳光,突然有一天他跳楼了,大家都很震惊,觉得他生活无忧,看上去也很积极,绝不是个会自杀的人啊。但其实,我们可能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了解他,甚至我们对自己的了解也都是自以为是。 HtVD2f9pFIM3kXgvgpaGWtSdeAX+rK3e+qNHCXMbA/eq8N3iIl0mhrn4w1BclBW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