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金融基本功——货币

第11天货币是怎么来的?

江湖白话

在洪荒时代,江湖上的侠客出游,要背上锅碗瓢盆,衣物帐篷,水袋若干的,因为没有银两。想象一下桃花岛主黄药师玉树临风,背后背着大包小包外加一个锅盖的情景……货币,快点出现吧!

理论指导

最初的最初,世界上是没有货币的,等人们能够自给自足了,开始进行商品交换,货币才产生了。

在我国古代夏、商、周的1000多年里,贝壳就一直充当着这种货币商品的角色。而在古波斯、古印度等地,则习惯于用牛羊作为货币商品;在古代的埃塞俄比亚,习惯于用食盐作为货币商品;在古代的美洲地区,习惯于用烟草、可可作为货币商品。

可见,货币产生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进行交换,便利商品经济。

在货币产生的初期,各地虽然已经出现了货币,但大都不统一、有用贝壳的,有用龟壳的,有用布匹的,还有用石头的。

不过,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终于发现用金银做货币更恰当。因为与上述货币商品相比,金银的体积更小、价值更大、质地更均匀,而且不容易腐烂,更便于携带、保管、分割。就这样,货币的历史重任就慢慢地相对固定在金银身上了。

直到现在,许多国家政府仍然把黄金和白银等贵金属作为主币选用材料,并且确定为唯一的、法定的流通手段;同时,把铜、镍等贱金属作为辅币选用材料。

然而,金属货币是以块状(如金块、金条、金元宝)形式流通的,每次交易都需要称分量、鉴定成色,按照交易额进行分割,这实在太麻烦了。为了便于交易,一些交易量大、信誉好的商人便在上面打上标记,以自己的信誉来为这种金属货币的分量、成色作保。

到了秦朝,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零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开始了铸币流通的时代。

温馨提示

货币是金融市场的基础。我们在看金融市场时,不要觉得它非常困难,它最基本的就是货币。

第12天货币,不只是财富

江湖白话

在江湖上,银两不仅仅是用来买酒的。货币的功能多多,具有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藏、世界货币等职能。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理论指导

我们手中小小的钱,有五大职能:

第一种,流通手段,是指货币便利了流通。

由于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使商品的买和卖打破了商品买卖时间上的限制,一个商品所有者在出卖商品之后,不一定马上就买;同时货币还打破了商品买卖空间上的限制,一个商品所有者在卖出商品以后,可以就地购买其他商品,也可以在别的地方购买任何其他商品。

第二种,价值尺度,就是商品的价值可以用一定的货币量来表示,从而各种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货币量的大小来比较。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并不需要有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例如,1辆自行车值1克黄金,只要贴上个标签就可以了。当人们在进行价值估量的时候,只要在他的头脑中有钱的观念就行了。

商品的价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就是商品的价格。

第三种,支付手段,即可以减少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节省大量现金,促进商品流通的发展。

在商品生产和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不仅商品流通领域,而且非商品流通领域也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充当交换价值的独立存在形式。例如,地租、赋税、工资等,也用货币来支付。

第四种,价值贮藏,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储存起来的一种职能。货币能够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是因为它是一般等价物,可以用来购买一切商品。

第五种,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由于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货币流通超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于是货币便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和银,而且必须脱去铸币的地域性外衣,以金块、银块的形状出现。原来在各国国内发挥作用的铸币以及纸币等在世界市场上都失去作用。

温馨提示

在商品生产中,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成了社会财富的一般性的代表。货币的几大职能,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也存在风险。

第13天谁在发行人民币?

江湖白话

如今中原江湖习惯性地称钞票和硬币为现金。现金相比货币便有了一个飞跃,货币可以是贝类、贵金属等,而现金却是不可兑换的银行券。

理论指导

在我国古代,最初货币是贵金属形态的,然而这样太不方便。到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求。

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

也就是您要给姑娘扯布做衣服,得先雇个大车,赶着一车的钱去买,不知道是去扯布,还是去卖铁钱。

再者,那时候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当时有13路(宋代的行政单位)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纸币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

要是您买布不在省里,想买个限量版,那可真麻烦了,货币外流是犯法的事儿。不跟现在,网络上全球购都很流行,您还能不出家门买到各国的东西。

这种情况下政府也觉得乱,加上也有点私心,想利用职权刮点民脂民膏,于是产生了国家货币——“交子”。

这就是纸币的最初发行。现在我国的货币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采用不兑现银行券形式。

中国的现代银行出现较晚,一度出现过商业银行、外商银行、地方政府银行,纷纷发钞。名义上是可兑换为银元的兑换券,但极无保障。直到1942年之后,才把钞票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

我国人民习惯性地称钞票和硬币为现金。事实上,定期存款和居民的银行储蓄也是货币,只不过它们是不能直接流动的货币。就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这一点来说,与储存在家里的不流动的铸币和纸制的货币有类似之处。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好多年,一直把现金等同于“货币”。认为只有现金才是货币,而“存款货币”不是货币。虽然在学术领域早就指出这一看法不符合生活实际,但却得不到认可。20世纪90年代初,代表多种形态信用货币集合的“货币供给”概念才得到官方的承认。可是直到今天,在我国的官方文件中所说的“货币发行”,其中的“货币”指的仍然只是钞票和硬币。

温馨提示

我国的货币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采用不兑现银行券形式。央行发行货币,其实就是发行现金,是有保障的。

第14天现金背后的那个它

江湖白话

江湖传言,但凡有点资历的江湖人,总喜欢称一句,“我上头有人”。现金作为一张普通的纸,就能发挥出金子的功效,上头一定是有人的,这个担保人,就是国家。而它身后的背景,是黄金。

理论指导

现在我们国家发行的现金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还有一种券,是银行发行的,叫做银行券。

最初,一般商业银行都可发行银行券,发行银行券的银行保证随时可按面额兑付金币、银币。到19世纪,在工业化国家中,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我国现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也就是我们常用的纸币。

无论是国家,还是银行,发券就存在风险了。中央银行的纸币如果想印就印,就会出现了纸币泛滥贬值,产生通货膨胀。所以纸币的发行还是要国家进行调控的。

其实,黄金作为货币的历史十分悠久,出土的古罗马亚历山大金币距今已有2300多年,波斯金币已有2500多年历史。现存中国最早的金币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铸造的“郢爱”,距今也有2300多年的历史。但是这些金币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区域内流通使用的辅币。

现在黄金已经非货币化了,指取消黄金的货币职能,使其与货币完全脱离联系,重新成为单纯商品。就是黄金不算钱了,要算作商品,外贸结算也不再使用黄金,但最后平衡收支时,黄金仍是一种贸易双方可以接受的结算方式。

看得出来,黄金还是一种结算方式,只是不再硬性被使用而已。还是有很多国家和组织保留了自己的黄金储备,可见,大家还是对黄金很看好的。

大经济学家凯恩斯揭示了货币黄金的秘密,他指出:“黄金在我们的制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可以取代它。”

核心内容

发行货币是央行特有的权利,但中央银行也不能无限制地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准备存款,即不能无限制地发行现金。黄金仍然是经济最后的保障。

第15天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

江湖白话

我们把市面上所有的现金当做一个池子,央行就是池子的管理员。钞票以及硬币的发行,是央行的特权,只有他能够往里注水与放水。那么当存款货币银行,即取水人取水的时候,水位下降,央行便可以注水了,这样就实现了现金的发行。

理论指导

中央银行把钞票和硬币投入流通之中的过程,就是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准备存款的过程。

首先我们了解一个概念,叫做“现金漏损”。现金漏损是指在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过程中,随着客户从商业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

每一个存款货币银行,在其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都有现金的不断流入和不断流出。如果现金的提取可以由现金的存入所满足,存款货币银行则不必补充现金。如果存入的现金满足不了提取现金的要求,存款货币银行则必须补充现金。

而补充的基本途径就是到中央银行从自己的准备存款账户提取。

为了保证存款货币银行可以及时地从准备存款账户提取现金,中央银行则必须印制足够的钞票、铸造足够的硬币并保存在全国各地。

可见,现金漏损时,央行实际上是将发行的货币投入了流通的过程。

当然,存款货币银行也会有现金存入过多从而在满足现金提取之后还有剩余的情况。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除了小额贷款,是很少用现金贷出的。所以,若收入过多现金,银行会及时存入自己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这就是说,就像公众与存款货币银行之间时时有现金的存取过程一样,在存款货币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现金的频繁存取过程也同样存在。

温馨提示

已经存在于流通过程中的现金就是过去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上陆陆续续提取现金所形成的。央行是通过存款货币银行在准备存款账户上提取现金,一次一次逐渐实现现金进入流通的。

第16天货币的管理员——央行

江湖白话

央行发行现金,有那么一个现金池,有时候进水,有时候出水,央行就像一个管理员,水满时出水,水干时进水,保证这个池塘的稳定。

理论指导

存款货币银行总体向中央银行提取的现金多于存入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增长,习惯称现金发行;存款货币银行总体向中央银行存入的现金多于提取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减少,习惯称称现金回笼。

一年四季,现金的发行与回笼是交替的,比如在我国,农产品收购季节,由于收购农产品产生大量现金支出,是发行季节;而在春节前,由于人们大量用现金购物,则会出现现金的回笼。

但总的来看,年复一年,现金的发行都是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增长。

当现金的增发是必然趋势时,那就意味着存款货币银行从准备存款账户不断地提取现金。假定准备存款的金额给定,必然产生如下后果:准备存款随现金的提取而等金额地下降;相应地,存款货币的创造数量也必将因准备存款的减少而相应缩小。显然,这是不成立的。在正常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上面指出,要求现金增加发行的基本原因是经济增长;那么,经济增长必然也同时要求存款货币有足够的增长为不断扩大的流转服务,中央银行就会不断的补充准备存款的数量。

温馨提示

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地得到补充,以便使之既能保证现金不断提取的需要,又能保证创造出经济生活所必需的越来越多的存款货币。

第17天存款货币银行——取水员

江湖白话

准备存款的补充,来自中央银行。而作为取水员的存款货币银行,如何合理取水,保证经济运行的呢?

理论指导

在中央银行体制下,所有的存款货币银行,其资产业务的开展以负债业务的开展为前提是一般的原则。

当然,就一个存款货币银行来说,是可以有其他途径的,如从有往来关系的银行拆借。这就有对往来行的负债与在中央银行准备存款的等额增加。但这个银行的准备存款增加了,而拆借给该银行款项的往来行的准备存款却等额减少。

从中央银行方面补充准备存款的途径概括说来,基本是三方面:

(1)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直接取得贷款;

(2)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已持有的债券;

(3)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

而补充后准备存款则必然一分为二:现金漏损和减除现金漏损的准备存款。

由于从中央银行方面补充准备存款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中央银行一方面积累了自己的资产,另一方面则形成两大负债项目:(1)不断补充、不断提取现金的准备存款余额;(2)由一笔笔现金漏损所累积形成的流通中现金。

温馨提示

不论存款货币银行之间的往来如何多样及频繁,整个存款货币银行系统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总额是不增也不减的。如果要使准备存款总额增加,必须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增加。

第18天流通货币的“老祖宗。”

江湖白话

基础货币的组成主要是包括三方面,准备存款、库存现金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理论指导

准备存款与现金这两者联系紧密,不能截然分开。

作为存款货币创造基础的准备存款,既会因现金的提取而减少,又会因现金的存入而增多。

而准备存款的存在,既是现金进入流通的前提——无准备存款无法取得现金,又是现金回笼的归宿——实实在在的现金并不因回笼消失,而是转化为准备存款形态。

需要注意,有一部分现金是离开中央银行但并未离开存款货币银行,即存款货币银行的现金库存。在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不断有现金的收收付付,现余库存则是保证现金收付的必要的存在。存款货币银行的库存现金属于中央银行的现金发行的一部分,它与准备存款性质相同,共同构成银行存款的准备。

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是准备存款加库存现金;“漏损”的现金,也即不仅离开中央银行同时也离开存款货币银行的现金,是中央银行的现金发行。对于创造信用货币来说,这两者缺一不可,因而统称为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

基础货币的构成常用下式表达:

B=R+C

式中,B为基础货币(由于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所以也通常以符号H代表);

R为存款货币银行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准备存款与现金库存);

C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

温馨提示

在市场经济国度中,基础货币的数额均占中央银行负债总额的绝大比重。

第19天基础货币——取水源头

江湖白话

存款货币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受制约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率、现金漏损率等因素,但首要的是视其在受信中所能获得的原始存款的数量,即取水源头的大小——基础货币。

理论指导

原始存款来源于中央银行创造和提供的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把通货投入流通,公众用通货向银行存款,可以增加存款货币银行的新的原始存款;中央银行的扩大信贷,最终的结果就是增加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金,这也就增加了它们的原始存款。

如果流通中非银行部门及居民的现金持有量不变,只要中央银行不增加基础货币的供给量,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金便很难再有增加,从而也无从反复去扩大贷款和创造存款货币。

如果中央银行缩减或收回对存款货币银行等机构的信用支持,从而减少基础货币的供给,则必然引起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持有量的减少,并必将导致银行体系对贷款乃至存款的多倍收缩。

所以,基础货币及其量的增减变化直接决定着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的增减,从而决定着存款货币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量。

概括地说,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存款货币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

中央银行虽然不对一般企事业单位贷款,从而不能由此派生存款,但却掌握着存款货币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源头”。而存款货币银行作为直接货币供给者,其创造存款货币的存贷活动,从而能提供的货币数量,均建立在基础货币这个基础之上。

温馨提示

当经济中原有的基础货币已最大限度地为存款货币银行所利用并创造出多倍存款货币却仍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时,唯一的出路是靠中央银行创造、补充基础货币。

第20天源头与池水的配比——货币乘数

江湖白话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即源头为池水带来了数倍的震荡,这个数倍,就是货币乘数。

理论提示

我们知道,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之所以吸收存款是要把存款以高于存款利率的价格贷出,赚来存贷利差。

所以银行不可能把所有的钱搁在手里,等储户来取钱,但也要预留一部分以防提取。这就是银行的部分准备金制度。国家规定的法定准备金率记为,也就是银行的准备金率不得低于这个数。

那么假设某人甲存入A银行1000元,法定准备金率是20%,则银行A留下200做准备金,将800贷出给乙。

乙将这800元存入银行B,银行B将160元留做准备金,贷出640元给丙。如此循环下去,银行中的存款就多倍的被创造。一共是:

可见原始货币是被多倍放大的。

更进一步讲,根据银行的信誉不同,面临的提款的压力也不同,所以部分银行还要多放在手里一些钱,这些超出的货币和银行总资产之比就是超额准备金率,记为,那么显然货币被创造的总数就变成。

当然人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现金存入,而要留下部分现金,则留下的现金和支票存款之比为的话,也称为现金漏损率,则分母上再要加一个。

完整的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是:

其中、分别代表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率和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

可见,货币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

温馨提示

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客观存在着数倍扩张(或收缩)的效果或反应,数倍的度量即货币乘数。

第21天奇妙的超额货币现象

江湖白话

货币供给量增长如果比经济增长速度和通货膨胀速度快,意味着有一部分贷币供给是超过货币需求的,这往往被人们称为“超额”货币现象。

理论指导

在国内外的学术界和宏观货币调控部门,判断货币供给的多少,都以货币需求理论模型作为标准:如果货币供给多于根据这个货币需求函数所计算出来的量,意味着有了超额货币;如果货币供给少于这个量,则意味着相应的货币“失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货币增长速度经常高达30%以上,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即。当人们用的货币需求函数式作为货币供给是否符合货币需求的标准时,当然就意味着有一部分贷币供给是超过货币需求的。

比如,在1974年以前,美国的实际货币供给量与采用他们论证的货币需求函数所预测的值相当吻合。

然而,自1974年开始,实际的货币供给量总是小于经济学家用货币需求函数预测的量。只要肯定预测值有理论和实证的根据,那就意味着本来应该供给的货币量中有一部分“失踪”了。

温馨提示

的货币需求函数式,是作为货币供给是否符合货币需求的标准。但是却难以解释“失踪”的供给货币量问题。

第22天我们也有超额货币吗?

江湖白话

我国的货币储蓄率很高,货币的比重占绝对优势。因此,货币增长率几乎总是大于经济的增长率与通货胀率之和,即。

理论指导

我国资金配置格局的基本特点是通过银行融资的主渠道,以货币、贷款为主要金融工具,将住户部门的储蓄配置给企业部门使用,以住户高储蓄支持企业部门的高投资。

在这样的格局下,我国的金融资产积累过程可以概括为:增量货币以信贷方式通过企业部门注入经济;货币退出现实的流通,则主要是通过住户部门积累金融资产。

增量货币通过企业部门向银行借款创造出来,这是增量货币创造和注入经济的源头。增量货币经过收入——分配——支出等一系列环节之后,从借入货币的企业流向各个经济部门,从收入分配角度看,多数流到了住户部门手中。住户部门作为收入得到的货币,其中的相当部分通过货币储蓄的方式退出现实流通,转化为不流通的货币。

这个格局的扭转,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可以预料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有超额货币的存在。

然而,现在已经存在明显变化的趋势:住户部门的实物投资比重上升;金融资产中非货币资产——证券、保险、养老金等比重上升,货币储蓄率将呈下降趋势。

如果这个过程有较快的进展,我国的“超额”货币现象也有可能较快地趋于消失。假如住户部门直接投资的比重增长迅速,出现“货币失踪”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温馨提示

超额货币的存在,与储蓄有关,对我国来说,仍需要相关部门的调适。

第23天“发行收入”是谁的?

江湖白话

很多人的梦想是有一台印刷机,可以印制钞票,当然,这跟长生不老一样,是很虚妄的一件事。央行就有那么一台印刷机,好处属于谁?

理论指导

中央银行发行钞票所带来的“好处”到底是被谁占有了?

钞票是中央银行发行的。而每张进入流通的钞票,按其面值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购买力。那么,中央银行发行钞票的“收入”跑到哪里去了?如果被中央银行所占有,那是如何安排使用的?

在铸币流通条件下,铸币收入,或铸币税,是指铸币面值与铸币成本的差额。

当铸造钱币是王室、国家的特权时,铸币税直接进入财政的收入。这个收入是指钞票的面值与钞票发行成本的差额。

发行成本,应不仅包括钞票的印制费用,还包括钞票的保管、运送、清点,旧币兑换及销毁,账务处理,以及管理费用等等方面所需的物资消耗和人力开支。

然而钞票的成本,终归是只占票面值的极其微小的部分,钞票发行会有极大的利润。

如果是政府直接发行纸币,的确,发钞就是财政收入:政府直接用这些印制的钞票拨付军政开支。作为一种特殊税,其金额显然等于纸币发行额;精确一点说等于发行额减去印钞成本。

温馨提示

古来铸币收入归国家财政,作为现代铸币收入形态的中央银行的发行收入,也理应划入国家财政。

第24天“美元化”有什么危害?

江湖白话

如果某国被美元化了,铸币税的好处岂不都被美国占去了?这涉及一个经济体对另一个经济体的关系:美元取代非美元国家的货币,将使该国的铸币税实实在在地跑到美国去了。

理论指导

所谓美元化,指的是美元在美国以外的国家中全面替代该国的本币,并获得该国法偿货币基本功能的过程。

早在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某些国家就出现了“货币替代”现象。

“货币替代”指的是在本国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或出现一定的汇率贬值预期时,公众出于降低机会成本与取得相对较高收益的考虑,减少持有价位相对较低且不稳定的本国货币,增加持有价值相对较高且比较稳定的外国货币的现象。

本国的货币不流通了,要流通美元货币,美元从何而来?是由美国发行的。

可以说,本国经济发展流通的钞票,本国中央银行已无权发行,需大量补充美元。

来源可以是动用本国储备,但这是有限的;可以是本国居民输出劳务和资源换回的美元;可以是国家从美国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等。

但是,只要最终是美钞的形态,那都意味着美联储发行的这部分钞票给美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温馨提示

争夺在本国市场上流通货币的主动权,是政府财政货币政策的归路。

第25天把“破烂钱”首先花出去的理论

江湖白话

当所有人都把“好”的货币留下来,把“坏”的货币花出去的时候,市面上流通的,就只剩“坏”的货币了,这就是格雷欣法则。

理论指导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的一种常见现象。

早在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时代,英国财政大臣汤姆斯·格雷欣(1533—1603年)就发现了这一秘密——消费者喜欢用成色较低的金属货币在市场上交易、流通,而把成色较高的金属货币储藏下来,因此被称之为“格雷欣法则”。

劣币驱逐良币,可能是成色驱逐,也可能是不同币种的驱逐。

成色驱逐很简单,就是有的金币纯一点,有的金币不纯。手中有18K的金币,还有24K的,如果市面上流通价值是一样的,当然要把18K的换出去。

货币市场中更为常见的一种,是不同币种的驱逐,比如金币和银币。劣币驱逐良币的前提条件是,这两种货币都是法定货币,并且具有一定的法定比率,两种货币的总和超过了社会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其中一部分良币被收藏起来退出流通领域。

劣币驱逐良币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信息不对称。也就是说,如果所有人都知道“良币”的成色要比“劣币”足,那么,劣币使用者就很难把手里的劣币用出去;至少,也会按照劣币的“实际价值”而不是“法定价值”(面值)进行交易。

温馨提示

最近几年来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坚挺,正在成为国际贸易中的“良币”。

第26天Q币是货币吗?

江湖白话

大家都爱玩QQ,无论是七八岁的小学生、二十多岁的年轻白领,还是已过知命之年的中老年人。因为爱玩,所以Q币有了价格。

理论指导

Q币,是由腾讯推出的一种虚拟货币,可以用来支付QQ的QQ行号码、QQ会员服务等服务。通常它的兑价是1Q币=1人民币。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各种网络虚拟货币年销售规模高达几十亿元人民币,并且还在以每年15%~20%的速度递增。虚拟货币作为电子商务的产物,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虽说这些是虚拟货币,但在虚拟跟现实有连接的情况下,虚拟的货币有其现实价值。

但是,这虚拟货币其实是一种商品,而不是货币。

Q币是腾讯公司为方便广大用户推出的用于购买相关增值服务的一种支付工具,

一般认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种特殊商品具有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对比Q币来看一下,Q币没有时间价值,所以也就不存在Q币银行、Q币利息、Q币流通乘数、Q币通货膨胀问题。很容易看出,称Q币为虚拟货币确实比较勉强。

温馨提示

Q币原来不是币,而是一种商品。获得Q币的前提是用一定的人民币进行交换。

第27天电子货币时代

江湖白话

江湖上有种新事物,叫做电子货币。在这种时代,我们不需要钱,只需要一个数字,这种电子货币时代已经到来了。

理论指导

电子货币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电子货币是在网上电子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电子脉冲进行资金传输和存储的一种信用货币。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依托,进行储存,支付和流通;

(二)可广泛应用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领域;

(三)融储蓄、信贷和非现金结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

(四)电子货币具有使用简便、安全、迅速、可靠的特征;

(五)现阶段电子货币的使用通常以银行卡(磁卡、智能卡)为媒体。

电子货币自出现以来至今仅30余年,但作为电子货币外在形式之一的信用卡和电子资金传输系统则早已存在。

世界上最早的银行信用卡是美国佛拉特布什国民银行在1946年发行的用于旅游的信用卡,但由于这种信用卡只能用于货币支付,不能提供消费信贷,因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信用卡。

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信用卡是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于1952年发行的信用卡。继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之后,美洲银行从1958年开始发行“美洲银行信用卡”,并吸收中、小银行参加联营,发展成为今天的维萨集团。

西部各州银行组成联合银行协会,于1966年发行“万事达信用卡”,维萨集团和万事达集团逐渐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际信用卡组织。

温馨提示

而在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各种IC卡,以及银联卡上。

第28天多种多样的电子货币

江湖白话

电子货币时代,大侠侠女走江湖再不用背着满是银子的包袱,当然也不用怀揣无数银票,只需要一张小卡,就可以走遍天涯。有什么卡呢?

理论指导

随着我国货币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电子货币的形式也层出不穷,具体来说,以下几种是比较常见的类型:

(一)储值卡。它是指某一行业或公司发行的可代替现金用的IC卡或磁卡。如电话充值卡神州行等。

(二)信用卡。它是银行或专门的发行公司发给消费者使用的一种信用凭证,是一种把支付与信贷两项银行基本本功能融为一体的业务,同时具备信贷与支付两种功能。

(三)存款利用型电子货币(电子支票)。它是一种电子货币支付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移动存款以完成结算。

(四)现金模拟型电子货币(电子现金、数字现金)。它是一种表示现金的加密序列数,它可以用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

(五)电子钱包。它是电子商务活动中网上购物顾客常用的一种支付工具,是在小额购物或购买小商品时常用的新式钱包。

温馨提示

电子货币何其多,我们可以按照需要使用,特别是,注意电子货币的安全问题。 XS10g2pBWxcSxSHfib+tcOZA8Rlzs+ztoayTC6lwkrLPjfeXG3E0fquySvB+YvQ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