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U型曲线

正如我们在前言中提到的,研究已经表明在18~85岁的研究对象中,评价自己“过得最好”的是82~85岁年龄组。如果你为此感到惊讶,那一点也不奇怪,一直在进行研究、反复确认这一点的社会科学家们也是如此,甚至不同国家结果也是一致的。尽管大家都认为变老是件令人恐惧的事情,但实际情况是,在较高年龄组(50岁以上)“过得好”这一主观感受的确是随年龄增长上升的,而不是下降。研究者Arthur Stone和他的同事于2010年分析了2008年美国盖洛普民意测验,该测验询问超过34万人他们对“活得好不好”的总体感觉,用0~10分度量来评价,0分代表“对你来说最糟糕的人生”,10分代表“对你来说最好的人生”。

Stone等发现在18岁时,“过得好”和人生享受得分是相当高的,这一点并不很奇怪。令研究者惊讶的是,“过得好”的评分在接下来的年龄组里很快开始下降,在50岁出头时降到底端,且这一现象在不同研究中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另一件让人惊讶的是“过得好”的感觉开始上升,持续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年龄组,即82~85岁年龄组,此阶段的评分甚至高于18岁。这种U型曲线已经不断被发现,到目前为止,最年老的研究对象是88岁,而这种趋势是持续的。一些研究提示这种曲线甚至对那些自我认知和生理功能下降的老年人仍然适用。为了进一步解释这样的结果,研究者至今仍对该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2008年,Blanchflower和Oswald看到来自全世界的U型曲线数据。研究中受试者被问到以下问题;“总体来说,你如何评价当下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是开心的,相当开心或者不太开心吗?”或者“整体上是非常满意的、相当满意的、不太满意或者完全不满意你的人生?”他们在美洲、欧洲、亚洲国家发现相同的U型曲线,数据涉及50万人,来自72个发达和不发达国家。Blanchflower和Oswald看到一种可能性,即人们出生的实际年代可能能够解释这些结果,而不是他们的年龄,即所谓的同辈效应。然而他们发现,这些数据(展示的U形现象)恰恰是由于年龄。

此外,2010年Stone和同事询问受试者一些特殊的感受,如享受、开心和压力。这些感受中,大多数与年龄有相似的关系,正性的情绪在成年早期很高,在中年时下降,在老年时上升,负性情绪正好相反。一个有趣的例外是压力,实际上当受试者在20岁出头时压力是增加的,然后下降,在中年和老年都是一直下降。

当然,重要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符合研究者发现的情况。这些数据代表了总体人群的情况,但并不代表个体。不难想到存在的某些个例并不符合这个令人振奋的曲线。我们将在本书第12章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中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沉重的问题。但一般而言,研究似乎证实,对于许多人来说人生是变得更轻松了。

所以,生活将如何继续,更重要的,我们所有人都会从中学到什么,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根据2009年耶鲁大学Becca Levy及其同事的研究结果,年轻时对变老有负性刻板印象的人与对变老有更积极观念的人相比,当他们年老时更可能患有严重的慢性疾病。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这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对老年有更积极期望的人更可能形成更为健康的习惯,我们会在第9章进行探讨。这些研究数据显示为什么帮助更年轻的人不要害怕变老是重要的——他们对变老的看法越好,他们现在就会愈加投入去建立让他们的老年能更为舒适惬意的习惯。

我们不得不问自己,当我们中大多数人假定自己以后会感觉更糟糕时,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什么因素能让我们随着时间推移感觉更好?无论我们在哪个年龄阶段,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对我们当下的生活又意味着什么?在我们能理解各种性格优势对人生的作用前,让我们首先考虑,如何通过我们的现实生活体验普遍意义上的人生。 qIsIIbXGXObBuaFK6LrcZzUAAaEG7pWRCGXfm7amcG8e4u3MkSLvXYYdHsiXsIz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