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一年一瞬间,不觉是猪年。《中国结核病年鉴》自2015年首次编纂至今已是第四年,虽依然年轻,但步履稳健,充满朝气。秉承年鉴目的要义,尽可能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国内外结核病诊治与防控工作发展状况,力求资料权威、信息全面。发扬年鉴功能特点,尽可能汇集辞典、手册、书目、索引、文摘、统计、指南、便览等于一书,力求博采众长、实用齐全。是否妥当,惟读者评说;无论是否如愿,编者当努力不辍。

没有一种疾病像结核病如此影响人类生活,以致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密切相关。千百年来,人类与结核病进行着艰苦而不懈的斗争,虽然成效卓著,曙光在前,但有变有没变,结核病这一“幽灵杀手”还一直在我们周围游荡,在一个长期阶段,仍将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生存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18年全球结核病报告》让人继续震惊:2017年全球估计有1000万新发结核病患者,其中160万人因结核病死亡。耐药结核病仍然是一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2017年全球估算新发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ifampicin-resistant tuberculosis,RR-TB)患者55.8万例,其中82%为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据估计,全球23%的人口(约17亿人)存在潜伏结核感染,在他们一生中存有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中国仍然是结核病重灾区,让情况显得更为严重的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耐多药结核病群体。要改变如此严峻的现实,又谈何容易,绝非一日之功。在WHO将全球结核病防治目标从“遏制结核病”转向“终止结核病”时,我们斗志昂扬、意气风发,但切不能被尚未取得的胜利冲昏头脑,忽视这场斗争的复杂与艰难,盲目乐观。结核病绝不会如我们希望的那样轻易地被终止、消灭,退出历史的舞台。当前似有一种现象,结核病时而被高调,更多又是被冷落。对这一人类重大、重点疾病,世界各地、社会各界的关注程度与其实际的重要程度并不完全适应匹配。如去年10月, Lancet 发表题为“UN High-Level meeting to end tuberculosis disappointing”的报道中,讲述了联合国大会首次就结核病举行的高级别会议,只有不到20位国家首脑出席,会议清冷,很多结核病专家都对此次会议表示失望。又如除了“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平时很少见有媒体重视结核病的话题。准确评价、正确认识当前结核病防控形势,保持清醒与理智,并付诸足够的努力与投入,是全人类、全社会应有的姿态。如果说当前已是战胜结核病的关键决战期,决战决胜,那更是一个亟须方方面面高度重视的疾病。这也是《中国结核病年鉴》编写的出发点之一,连年为鉴,警钟长鸣,以实为鉴,时刻警醒。以年鉴标志结核病防控事业发展的活跃与重视,以年鉴对结核病防控事业加以连续推动和重大促进。

2018年,是世界结核病防控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宏观管理方面,在5月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了2019—2023年WHO总体工作规划,该规划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基础,包括与终止结核病策略相一致的2023年结核病防治目标,所有成员国均作出了高级别承诺,加快《终止结核病莫斯科宣言》中提出的遏制结核病的应对措施。WHO东南亚区域各国部长在2018年3月在德里举办的终止结核病峰会上作出新的承诺,非洲领导人在同年7月的非洲联盟会议上亦作出新的承诺。2018年9月26日,联合国在其总部纽约召开了首次结核病高级别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联合起来终止结核病:紧急应对全球结核病流行”,强调需立即采取行动以推进2030年之前实现终止结核病流行的目标。会议通过的《关于防治结核病问题的政治宣言》要求全球各国要增加结核病防治可持续资金,加强研究和创新,以及建立问责制,加速全面推动各项目标的实现。会议清醒地认识到,人们往往以为消灭结核病只是高负担国家的事,只是卫生部门的事,只是防治技术方面的事,但这远远不够。全球对结核病的应对方式必须超越单纯的医疗或公共卫生领域,必须在各国政府领导下,通过与财政部门、社保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业、公益组织和国际组织等通力合作解决,特别是各级财政部门,都需要加大投入才能持续。为了支持各国缩小在结核病发现和治疗方面的差距,2018年WHO与遏制结核病全球合作伙伴组织及“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合作,发起了一项名为“发现、治疗、全部”的倡议,该倡议包括在2018—2022年发现并治疗4000万结核病患者的目标。WHO还于2018年发布了相关的新指南,包括4月发布的“潜伏结核感染管理指南”、5月发布的“异烟肼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指南”等。WHO于2016年10月发布“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在2018年7月召开的新指南修订小组会议上,在对耐药结核病治疗的最新证据系统评估后WHO发布了“MDR-/RR-TB治疗重大变化”通报,12月底WHO发布了“MDR-/RR-TB治疗指南”最终版初稿。WHO指出只有将结核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服务纳入全民健康覆盖进程中(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UHC),以及采取多部门联合行动来应对导致结核病流行的社会和经济因素,才有可能实现2020年和2025年的终止结核病策略的里程碑目标。诊治技术方面,新产品开发的进程不断推进,虽有可圈可点之处,目前有20种在研新药、12种候选疫苗、若干诊断新技术、若干治疗方案,但进度缓慢。

2018年,也是我国结核病防控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年份。宏观管理方面,2018年9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教授作为抗击结核病杰出人士代表,应邀出席第73届联合国大会防治结核病问题高级别会议,并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讲话,她表示,各国应携起手来,为改变千百万受结核病影响的人们的生活、为终结结核病流行竭尽全力。预防控制方面,结核病防控工作在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在各级政府管理部门领导下,结核病防控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为控制结核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结核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均稳步下降,达到了历史最低点,结核病防控取得重大成就。诊治技术方面,加快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同时加大自身科技创新力度,结核病诊治取得重大突破。2018年2月我国首例MDR-TB患者服用了50年来的第一个抗结核新药贝达喹啉,标志着我国抗结核新药的研发与应用迈出重大步伐。结核病短程治疗方案的研究也取得初步的进展。2018年,我国的结核病学术活动空前活跃。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主办的2018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于2018年6月13—15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圆满召开,参会人数超过2 300名,是国内结核病学领域规模最大、最权威、学术质量最高的学术会议之一。第四届“国际结核病论坛”暨“中国结核病临床试验合作中心(CTCTC)国际研讨会”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30多名国际学者以及来自国内近500名结核病专家前来就结核病防治及相关领域的多个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在WHO 7月召开的MDR-TB/RR-TB治疗新指南修订小组会议上,唐神结教授作为唯一的中国专家,以独立专家小组成员在会上发出了中国声音,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有超过50名中国专家参加了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49届国际防痨和肺部疾病联合会全球肺部健康大会,并有多名专家做了口头报告、壁报展示等,在国际舞台传播着中国声音,诉说着中国成就。2018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组织撰写并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上发表了“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专家共识”“结核病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专家共识(2018)”“抗结核药物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抗结核新药贝达喹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分枝杆菌菌种中文译名原则专家共识”“结核病病原学分子诊断专家共识”等,充分展示了我国结核病学术领域的繁荣与创新。全国结核病防治战线同道们用汗水谱写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篇章,我国结核病防治事业正走在一条快速、健康、规范的发展道路上。

《中国结核病年鉴(2018)》继续沿用既往的风格,全景式反映了国内外结核病领域一年来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热点及前沿问题,同时总结了挑战与机遇,指出了困难与问题,包括尚存在争议、尚不成熟的内容,力争为读者开阔眼界。本书介绍了结核病领域的重要视点、政策法规、研究报告、调查数据和业界动态,收录了国内外指南共识和大事记,新添加了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的2018年工作总结,完整地记录了结核病学分会在2018年的点点滴滴。本年鉴既报道国内动态,也介绍国际资讯,基本上囊括了世界结核病领域的方方面面。本卷记述时限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个别地方上溯下限有所放宽。全书共60余万字,从国内外数百种期刊中选出有关文献958篇,其中国内403篇,国际555篇。

为了保证年鉴的客观严谨,专门成立《中国结核病年鉴(2018)》编辑委员会,多次召开年鉴编辑工作会议。编写人员在全国范围内反复遴选后一年一聘,以保证年鉴的高质量出版。具体编撰工作继续由年鉴编写组承担,集中立题、分头撰写,再由多位专家审稿、修改而最终成稿。承担这样一项既需要学术研究功底又需要深入细致精神和复杂组织工作的工程,实属不易。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工作,这本既有学术价值又富含史料的工具书终于与大家见面,我们感到十分欣慰。希望《中国结核病年鉴》这一全面反映中国及世界结核病诊治发展历程的学术性史书能够年复一年持续地编撰下去,并在促进中国结核病研究和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结核病年鉴(2018)》仍将会存留很多遗憾和不足,真诚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天狗驱寒尽,宝猪带暖春。值此《中国结核病年鉴(2018)》出版之际,谨向辛勤付出、无私奉献的各位编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向关心、支持年鉴编撰工作的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北京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以及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铜陵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朱友生教授,上海市肺科医院刘一典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康万里医师、常蕴青博士研究生和梁晨硕士研究生,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付亮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张占军医师等所做的大量编辑与整理工作。顺祝广大读者朋友猪年诸事顺利,学术与实践珠联璧合;祝国内外结核病防治领域猪年珠圆玉润,朱门北启新气象,朱笔题名新飞跃。

尽管前进道路依旧困难,但我们无悔执着前行。

《中国结核病年鉴(2019)》再见。

唐神结 李 亮 高 文 许绍发
2019年2月于北京 TpgPz6DT2k9sPE/zjZNz53iXcn9VCaorKvVAp2/S114ySrK3o/uJywH91sgNLNv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