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乳腺纤维腺瘤

案例1

病例介绍

女性,34岁。3天前洗澡时发现右乳肿物,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就诊。

专科检查:

右乳内上象限1~2点方向距乳头约2cm处触及2cm×1cm肿物,质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尚可,局部无压痛。

实验室检查:

未见异常。

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设备探头频率5~9MHz,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乳,始于乳头沿顺时针方向做连续辐射状纵、横断面扫查,CDFI显示病变有无血流信号。

乳腺X线摄影:

采用数字化乳腺机,自动曝光控制系统成像,管电压25~35kV,曝光量3~5mGy,数字图像采集系统,非晶硒平板探测器,面积24cm×29cm,数字乳腺后处理工作站,BARC阅读器。采取头尾位(CC)及内外斜位(MLO)。

乳腺X线片提示右乳晕后可见类圆形腺体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左乳外侧可见与右乳不对称的腺体密度影(图4-1-1a~d)。超声提示右侧乳腺内上象限椭圆形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楚,后方回声增强,内可及点状强回声钙化,左侧乳腺低回声小结节,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图4-1-1e、f)。

图4-1-1 乳腺影像检查

a.右乳CC位图像;b.左乳CC位图像;c.右乳MLO位图像;d.左乳MLO位图像;e.右乳病灶超声图像;f.左乳病灶超声图像

手术和病理结果

右乳纤维腺瘤。镜下病灶内含有大量结缔组织间质,由胶原纤维和结缔组织细胞所构成,其纤维呈束状,互相编织,纤维间含有细长的结缔组织细胞。

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本病例特点为青年女性,洗澡时无意中发现右乳肿块,X线图上显示为类圆形、形态规则、边界清楚的等密度结节,边缘可见透明晕征,考虑良性。超声示肿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其内可见钙化点,于X线图上未见显示,所以建议定期复查。

2.鉴别诊断

本病例需与以下几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乳腺癌:

多位于外上象限,边界不清,边缘呈蟹足、尖角状,以不均质回声为主,其在X线图上密度更高,并且很容易合并泥沙样钙化。但部分体积较小的乳腺癌,如直径小于2cm或更小的肿块,且瘤灶边缘较清晰时不易与纤维腺瘤鉴别。

(2)乳腺囊肿:

多表现为高密度肿块影,一般边界清楚,周围可见细线样晕征,与纤维腺瘤不易鉴别。但囊肿临床触诊质地软韧,有囊性感,边界清楚,针吸可抽出不等量淡黄色或棕色液体,肿物体积明显变小或消失;另外囊壁钙化多呈蛋壳样钙化,而纤维腺瘤多表现为瘤体内粗颗粒状钙化。超声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3)乳腺瘤样增生:

腺瘤样增生表现为圆形、卵圆形肿块,与腺体相连,无明确分界,密度略低于纤维腺瘤,密度欠均匀;临床触诊较纤维腺瘤柔软、韧性。两者影像缺乏特异性,有时不易鉴别,最终诊断需依靠组织病理学。

专家点评

该病例的难点之一在于病灶发生于致密型乳腺腺体,病灶密度与腺体密度近似,故不仔细观察时,容易漏诊。所以注意临床触诊的使用,如果与触诊核对病变部位一致,即可诊断。难点之二在于与其他乳腺良性病变如乳腺囊肿、乳腺瘤样增生及恶性病变如结节样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乳腺囊肿一般边界清楚,周围亦可见细线样晕征,但肿块影密度较高,临床触诊质地软韧,有囊性感,针吸可抽出不等量淡黄色或棕色液体,肿物体积明显变小或消失;另外囊壁钙化多呈蛋壳样钙化,而纤维腺瘤多表现为瘤体内粗颗粒状钙化。超声有助于两者的鉴别。乳腺瘤样增生时肿块密度相对于纤维腺瘤略低,且病灶与腺体相连,无明确分界,临床触诊更柔软、韧性;部分体积较小的乳腺癌,如直径小于2cm或更小的肿块,且瘤灶边缘较清晰时不易与纤维腺瘤鉴别,此时可行乳腺MRI-DCE及DWI扫描进一步鉴别诊断,最终诊断需依靠组织病理学。

(案例提供: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马彦云)
(点评专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马彦云)

案例2

病例介绍

女性,46岁。乳房胀痛不适、发现包块2月余。

专科检查:

左侧乳房于内侧象限可触及一包块,与周围组织边界较清,无明显压痛。个人史:21岁乳腺炎行局部病变切除术。

实验室检查:

阴性。

影像学检查

乳腺MRI检查:

患者取俯卧位,双乳自然下垂,采用乳腺专用线圈,扫描范围包括双侧乳腺及腋窝区。轴位T 1 WI,层厚4mm,层间距1mm;轴位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STIR:层厚4mm,层间距1mm。乳腺动态增强成像序列采用乳腺动态增强扫描专用序列VIBRANT(volume image breast assessment),ASSET(array spatial sensitivity encoding technique)并行采集技术,层厚1.4mm,层间距0。传统DWI采用轴位自旋平面回波序列,在对比剂注射前进行扫描,b=0,1000s/mm 2 ,层厚4mm,层间距1mm。

左侧乳腺内侧象限病变表现为肿块型,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病灶边缘可见实性小结节,DCEMRI可见病变边缘小结节状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持续型(图4-2-1)。

图4-2-1 乳腺影像检查

a.乳腺X线摄影头尾位图像;b.乳腺X线摄影内外侧斜位图像;c.抑脂T 2 WI图像;d.T 1 WI平扫图像;e.DWI图像;f.ADC图像;g.T 1 WI增强图像;h.病灶TIC曲线

手术和病理结果

纤维腺瘤伴间质玻璃样变性,局部钙化。

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本病例位于左乳内侧象限,卵圆形、边界清楚,邻近腺体结构无纠集征象,形态学更提示其良性的生物学行为,可排除恶性可能,增强后病变内部见条片状轻度强化,病变整体ADC值未见明显降低,病变边缘可见小结节样弥散高信号,ADC值明显降低;纤维囊性改变多表现为双侧多发囊性病变,X线摄影片上通常不显示晕环,本病例可看到清晰的晕环;单纯囊肿呈长T 2 信号,不会出现强化,伴有炎症时可出现囊肿壁轻度强化;纤维囊性改变常伴乳房胀痛,月经期前更甚,与本病例不符,囊肿大小可随月经周期呈有规律变化,月经来潮时囊肿体积增大,月经过后体积缩小,这点与患者临床体征不符,因此该病变不难做出纤维腺瘤的诊断。

2.鉴别诊断

本病例需与以下几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乳腺纤维囊性改变:

患者多自述有乳腺肿块、周期性疼痛,伴或不伴有乳头溢液,临床上常同时或相继在两侧乳房内发生多个大小不等、圆形质韧结节,常伴乳房胀痛、月经期前更甚。MR检查当乳腺纤维囊性改变以囊肿形成为主时,表现为T 2 高信号,无明显强化,伴囊壁炎症时可表现为囊壁强化。纤维囊性改变的增生结节多无包膜,X线上通常没有晕环,MR动态增强常呈明显点状强化,并随着时间延长向周围扩散,导致边缘略模糊。而纤维腺瘤形态以圆形、卵圆形为主,边缘光滑锐利,常有完整或大部分的晕环显示,内部根据成分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强化特点。

(2)乳腺癌:

发病年龄偏大,肿瘤生长没有界限,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肿块质地硬,形态不规则,常伴有乳腺皮肤橘皮样改变、乳头内陷并有淋巴结转移。肿块型乳腺癌多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T 1 呈低或中等信号,T 2 通常呈不均匀等高信号,由于肿瘤内部成分不同,而表现各异,成胶原纤维所占比例越大则信号越低,细胞核水含量越多则信号越高,增强扫描大部分乳腺癌病灶呈早期明显强化,其内信号欠均匀,“边缘强化征”被认为是乳腺癌的特征性表现,当病灶内出现坏死、囊变时,则呈不规则环状或边缘强化,并逐渐向中心渗透呈向心性强化。纤维腺瘤发病年龄轻,肿块形态比较规则,边界光滑,压迫周围脂肪出现透明晕,透明晕范围多数超过肿块边缘的75%,呈膨胀性生长特性。由于其内部成分的不同导致其MRI信号多样,强化方式不同,但大多呈流入型及平台型曲线,弥散加权成像上ADC值降低的没有乳腺癌明显。

专家点评

临床上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纤维囊性改变最显著的差异是乳腺纤维囊性改变的发病与情绪和月经周期有关,而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病与月经周期相关不明显,部分在妊娠、哺乳期可迅速增大,这点可排除乳腺纤维囊性改变;纤维腺瘤的MR表现通常与其组织成分有关,在T 1 WI上多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轮廓清晰,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在T 2 WI上依据瘤内成分、纤维成分及水的含量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信号强度:细胞少,胶原纤维多及瘤体变性发生钙化者在T 2 上呈低信号,而水及细胞含量多的黏液性和腺性纤维腺瘤信号强度高。通常发生在年轻妇女的纤维腺瘤细胞成分较多,而老年妇女含纤维成分较多。动态增强纤维腺瘤强化程度表现多样化,和其瘤体内黏液硬化程度及间质细胞含量相关。大多数(80%)表现为缓慢渐进性的均匀强化或由中心向外围扩散呈离心样强化,少数者,如黏液性及腺性纤维腺瘤亦可呈快速显著强化,其强化类型有时与乳腺癌难以鉴别,除依据强化程度、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外,还需结合病变形态学表现综合考虑,以减少误诊。约64%的纤维腺瘤内可有胶原纤维形成的分隔,分隔在T 2 及STIR上表现为低或中等信号强度。本病例复杂之处在于其强化程度与典型纤维腺瘤不符,病灶整体未见明显强化,局部见小片状轻度强化,整体弥散未见明显受限,仅局部ADC值降低,这种表现与本病例病理显示具有大量间质玻璃样变性有关。由此可见,即使是同一种疾病,由于其内部组织病理学成分的差异,影像学上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案例提供: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张 贝)
(点评专家: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陈宝莹)

案例3

病例介绍

女性,22岁。发现右乳肿物3年,左乳肿物1年。

专科检查:

双乳对称,乳头内陷,无乳头破溃、溢液,右乳晕上方触及约6cm×5cm大小肿物,左乳头上方触及5cm×4cm肿物,二者质地硬韧,边界尚清晰,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可。双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影像学检查

乳腺MRI检查:

MR检查设备为3.0T磁共振设备,8通道乳腺专用线圈。患者采取俯卧位,使双乳自然垂于线圈洞穴的中央。平扫层厚5mm,层间隔1.5mm,FOV 30cm×30cm,快速自旋回波T 1 WI和STIR序列,动态增强扫描采用VIBRANT序列。

MRI提示右乳1处、左乳2处病变,平扫呈等T 1 稍长T 2 信号,其内信号不均匀,病灶边缘可见毛刺样改变,与周围分界不清,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时间-信号曲线为上升型,其内可见线条状低信号间隔,双侧乳头内陷(图4-3-1)。皮肤及脂肪间隙未见异常,腋下未见肿大淋巴结。

图4-3-1 乳腺影像检查

a.轴位T 1 WI;b.轴位T 2 WI;c.右乳增强扫描矢状位T 1 WI;d.右乳增强扫描轴位T 1 WI;e.右乳病灶TIC曲线;f.左乳增强扫描矢状位T 1 WI;g.左乳增强扫描轴位T 1 WI;h.左乳病灶TIC曲线

手术和病理结果

手术所见:

右乳肿物大小约8.0cm×7.5cm×5.5cm、左乳肿物大小7.0cm×7.5cm×5.0cm和1.4cm×1.1cm×1.0cm,边界不清,质韧、无包膜,活动佳,与乳头牵拉,皮肤无粘连。

病理所见:

乳腺小叶导管上皮增生,导管周围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疏松空亮,可见导管受压、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或条索状。病理诊断:双乳纤维腺瘤,间质增生活跃。

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本例患者为22岁年轻女性,3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乳房肿块,1年前又发现左乳肿物,增大较快,并出现双侧乳头内陷。MR图像显示肿物右乳1处、左乳2处,信号不均匀,病灶边缘可见毛刺样改变,与周围分界不清,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时间-信号曲线为上升型,其内可见线条状低信号间隔,双侧乳头内陷。病灶具有恶性病变的形态学特点,但是从信号特点及动态增强形式分析,同时具有纤维腺瘤强化特征,术前诊断侧重形态学信息,如果将未强化的低信号间隔足够重视,则应该考虑到不典型纤维腺瘤的可能性。

2.鉴别诊断

本病例需与以下几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乳腺癌:

从形态、边缘及强化特征进行鉴别。纤维腺瘤多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且边缘光整,呈均匀强化,少数无或轻微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实质内有无强化的线样分隔。有文献报道,低信号分隔征是目前区分纤维腺瘤与边界清楚的乳腺癌的有效征象之一。而乳腺癌多表现为不规则形肿块或结节,边缘毛刺或棘状突起,其强化方式多呈不均匀强化,提示有缺血坏死改变。纤维腺瘤患者主要表现为Ⅰ型曲线,乳腺癌主要为Ⅱ和Ⅲ型曲线。

(2)乳腺其他良性病变:

良性结节样增生病灶多数仅在增强后显示,平扫时与正常乳腺组织相仿,无明显的占位效应,亦无分叶及内部分隔等征象,增强后随时间推移,强化数目逐渐增多,范围逐渐增大,多数为Ⅰ型曲线。乳内淋巴结多为规则肿块,边缘光滑,内部可见脂肪信号,早期快速强化,清除型曲线,T 2 WI为高信号。脂肪坏死早期呈圆形或不规则肿块,肿块样或非肿块样强化,早期快速强化,清除型曲线,内部可见脂肪信号;慢性期又称为油囊,圆形,边缘光滑,无强化,不去脂T 1 WI呈高信号。

专家点评

本病例是一名年轻未婚女性相继发现双乳肿物,阅片者很容易被MG和MR图像中所出现的不规则肿块伴毛刺样及乳头内陷等恶性征象所吸引,以至于得出恶性可能的诊断印象,但是磁共振增强图像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肿物的内部强化特征及DCE曲线类型等,都不支持恶性疾病的诊断。所以全面和影像学检查及耐心细致的读片才是得到正确结论的根本保证。

(案例提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王 欣)
(点评专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王 欣)

案例4

病例介绍

女性,13岁。发现右乳肿块8月余。患者8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乳肿块,大小约2cm×1cm,当时未予以重视。后乳房肿块逐渐增大,乳晕上方有触痛及胀痛感,乳头无溢液,表面皮肤红肿,乳房外侧9点钟方向有破溃,遂至门诊就诊。

既往史:

否认乳腺手术史、外伤史,否认输血史。

专科查体:

双侧乳房不对称,双乳头未在同一水平,右乳可及巨大肿块,大小约8cm×10cm,质硬,界清,有触痛,活动度尚可。双乳头无溢液。表面皮肤红肿,乳房外侧9点钟方向有破溃,左侧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

乳腺超声:

右侧乳腺实质性肿块,BI-RADS 4A类。

影像学检查

乳腺MRI检查:

MRI采用3.0T MRI机。患者取俯卧位,双乳下垂,行双侧乳腺区及双侧腋窝区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扫描序列包括:①横断面T 2 WI:采用短时反转恢复(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ery,STIR)序列,层厚4mm,层间距1mm;②横断面DWI,层厚4mm,层间距1mm,b值为800s/mm 2 ;③动态增强扫描:采用乳腺容积成像(volume imaging for breast assessment,VIBRANT)序列:采用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技术,先获取平扫图像,注入对比剂后连续无间隔采集5个时相,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Gd-DTPA,采用高压注射器经手背静脉以2.0ml/s的流率注射0.2mmol/kg,然后再以相同流率注射15ml生理盐水。

此患者的乳腺MR检查图像见图4-4-1。

图4-4-1 乳腺影像检查

a.横断面STIR;b.横断面DWI,该肿块的ADC值为(1.51~1.62)×10 -3 mm/s 2 ;c.横断面增强T 1 WI;d.增强后扫描图像经MIP(最大密度投射)重建图像;e.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手术和病理结果

手术记录:

右侧取乳晕2点逆时针切至5点约270°切口,发现巨大肿块位于乳晕下方,边界清,质中,包膜完整。分离出部分与乳头相连的乳腺组织,钝性分离肿块与皮肤粘连。自切口取出肿块。电刀分离粘连组织。完整取出肿块,包膜完整,大小约15cm×8cm。在残余乳腺组织中10点钟方向发现一大小约0.5cm×0.5cm肿块及多发片状肿块组织,直径约8cm,将肿块一并切除送术中冷冻。

病理诊断:

“右乳、右乳10点”纤维上皮性肿瘤,导管上皮增生明显,间质细胞丰富,符合幼年性纤维腺瘤,部分为巨大纤维腺瘤。

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该患者为青少年女性,右乳晕后巨大异常信号肿块,边缘清楚,STIR上呈高信号,内部见低信号或高信号分隔,D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ADC值为(1.51~1.62)×10-3mm/s2,增强明显强化,内部见不强化分隔,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上升型,提示为良性肿瘤。该患者为青少年患者,肿块体积较大,故首先考虑幼年性纤维腺瘤。

2.鉴别诊断

本病例需与以下几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叶状肿瘤:

叶状肿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其形态学特点、信号特点及ADC值与纤维腺瘤相似,但叶状肿瘤体积较纤维腺瘤体积大,短期内可迅速增大,内部多有囊变、坏死、黏液变及出血导致信号不均,尤其是交界性及恶性叶状肿瘤,该病例内部信号均匀,故不考虑交界性及恶性叶状肿瘤。该患者为青少年女性,虽然病灶体积较大,但内部可见分隔,未见明确囊变、坏死等改变,首先考虑幼年性纤维腺瘤。

(2)浸润性导管癌:

发生于年轻女性的浸润性导管癌边缘清楚或稍不规则,内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不明显,STIR多呈等或稍低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值在(0.8~1.0)×10 -3 mm/s 2 ,早期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期流出,病灶边缘可见持续强化的包膜组织。该病灶STIR呈稍高信号,ADC值较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上升型,本例病灶MRI表现与浸润性导管癌不同,较易鉴别。

专家点评

该病例最终病理诊断为:幼年性纤维腺瘤。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起源于终末导管小叶单位的良性肿瘤,兼有上皮和间质成分的增生。乳腺纤维腺瘤最常发生于育龄期女性,尤其是30岁以下的女性。本单位一组纤维腺瘤MRI表现数据显示,年轻组(<40岁)和中老年组(≥40岁)纤维腺瘤在形态学、动态增强及ADC值上无统计学差异,表明乳腺纤维腺瘤在不同年龄患者中均呈良性肿瘤的形态学、动态增强及ADC值特点,据此可与乳腺恶性肿瘤相鉴别。回顾本病例的临床及MRI表现,该患者为青少年女性,右乳晕后巨大异常信号肿块,边缘清楚,STIR上呈高信号,内部见低信号或高信号分隔,D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ADC值为(1.51~1.62)×10 -3 mm/s 2 ,增强明显强化,内部见不强化分隔,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上升型,提示为良性肿瘤。该患者为青少年患者,肿块体积较大,故首先考虑幼年性纤维腺瘤,定性诊断较为容易。

(案例提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王丽君)
(点评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汪登斌)

案例5

病例介绍

女性,16岁。患者于1年前发现左侧乳房有1枚肿物。肿块渐增大,未予特殊治疗。今为求进一步诊治来院。

专科检查:

左乳8点距乳头约2cm处可触及1枚肿物,大小约8cm×6cm,质韧,界限清楚,形态不规则,有压痛,未累及皮肤,未侵及胸壁。

影像学检查

左侧乳腺肿块,几乎占据整体乳腺,形态规则,边界显示较模糊,内见血流信号(图4-5-1)。

图4-5-1 乳腺影像检查

a.乳腺X线摄影MLO位;b.乳腺X线摄影CC位;c.超声图像;d.超声血流图像

手术和病理结果

(左)乳腺青春期纤维腺瘤。

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本病例的特点为青少年女性患者。X线摄影为类圆形肿块,占据四个象限,密度近似于周围纤维腺体组织,边缘显示模糊,但是较难分辨是恶性病变浸润还是致密乳腺实质遮掩所致。超声为低回声肿块,边缘清楚,内部见少许血流信号。因此考虑此良性病变可能性较大,但由于肿块巨大,不能除外局部恶变可能。

2.鉴别诊断

本病例需与以下几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叶状肿瘤:

本病例与该病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较为相似,难以区别。叶状肿瘤好发于老年人。典型影像学表现为边缘光整的较大的乳腺肿块,通常不伴有钙化。叶状肿瘤分良性、交界性及恶性,以良性多见。形态呈分叶状、圆形或椭圆形,大小1~45cm,平均4~5cm,可占据整个乳腺,从影像上难以区分良性、交界性或恶性。肿瘤较大时,表现为分叶状、高密度、边缘光滑的肿块,与青春期纤维腺瘤难以鉴别。患侧乳房血供可有明显增加,出现粗大的静脉阴影。彩色多普勒检查肿瘤大多血供丰富,病变内可见到囊性间隙。

(2)乳腺癌:

临床上以中老年多见。乳腺癌边缘多不规整,有毛刺或浸润,邻近皮肤常受累。就诊时极少长大到占据整个乳房。

专家点评

该病例最终病理诊断:“乳腺青春期纤维腺瘤”。回顾本例临床与影像表现,诊断的难点在于病变良恶性的判断。X线摄影显示病变呈巨大等密度肿块,内密度均匀,病变边缘因为致密腺体组织遮掩而显示模糊,超声检查显示病变边缘清楚,内部探及少许血流信号。因为患者为青春期少女,患恶性病变可能性极低。综合以上信息,考虑此病变可能为良性病变,如纤维腺瘤。但由于病变巨大,同时也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即使良性病变也需要切除活检。

(案例提供: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崔春晓)
(点评专家: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林 青)

案例6

病例介绍

女性,14岁。体检发现左乳肿物2年,肿块迅速增大伴左乳疼痛6个月。

专科检查:

左乳可触及一类圆形肿物,大小约10cm×7cm,肿物质硬,可以推动,表面光滑,边界清晰,左乳表面皮肤紧张,浅表静脉曲张。右乳未触及明显肿物。双侧腋窝、双侧锁骨上、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个人史:

月经初潮年龄12岁。

实验室检查:

无明显异常。

影像学检查

乳腺MRI检查:

MRI检查设备为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及相应EWS后处理工作站。采用乳腺专用线圈,患者取俯卧位头先进,身体及双肩放平,乳房自然悬垂于线圈内。行双乳横断位T 1 WI及T 2 WI脂肪抑制扫描,T 1 WI:TR 400毫秒,TE 10毫秒;T 2 WI:TR 5000毫秒,TE 60毫秒;DWI:TR 3300毫秒,TE 71毫秒;层厚4mm,层间距1mm。动态增强:TR 4.1毫秒,TE 1.2毫秒,层厚4mm,无间隔。FOV均为350mm×350mm。分别于注药前、注药后连续扫描五期。检查前用12G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对比剂采用Gd-DTPA,0.2mmol/kg,注射流率0.2ml/s,注射完毕后追加15ml生理盐水推注。DWI序列,b值0,800。

乳腺X线图像:

左乳内巨大肿块,致密,无恶性钙化(图4-6-1a)。MRI图像:肿块呈实性,呈等T 1 稍长T 2 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明显强化,内伴多发低信号纤维分隔(图4-6-1b~e)。

图4-6-1 乳腺影像检查

a.外院乳腺X线图像,左乳CC位及MLO位;b.T 1 WI平扫;c.压脂T 2 WI;d.DWI;e.T 1 WI增强

手术和病理结果

(左乳)青春期巨大纤维腺瘤。

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本病例的特点为青春期女性患者,因左乳内巨大肿块就诊。影像表现为左乳内巨大实性肿块,边界清晰,增强明显强化,内见低信号纤维分隔。因青春期乳腺脂肪组织甚少,故肿瘤周围很少见到晕圈征。结合患者年龄和影像表现,应考虑本病。

2.鉴别诊断

本病例需与以下几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炎性乳癌:

炎性乳癌多见于老年女性,患侧乳房红肿热痛,影像表现:患侧乳房增大,普遍密度/信号增高,腺体结构紊乱、增粗,皮下脂肪层浑浊,皮肤广泛增厚,乳头回缩,但钙化少见。MRI增强呈弥漫性斑片样不均匀强化。

(2)叶状肿瘤:

多见于中年女性患者,早期无症状,近期肿块可明显成倍长大并累及皮肤。影像表现为患侧乳腺内巨大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呈分叶状,血供丰富,囊性部分含不同时相出血。

专家点评

本病例为青春期女性,以乳腺巨大肿块就诊,影像表现为左乳巨大肿块,边缘清晰,明显强化,MRI显示肿瘤内部低信号纤维分隔,增强扫描纤维分隔强化幅度低,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倾向诊断青春期巨纤维腺瘤。重点需要鉴别的疾病有乳腺癌、乳腺叶状肿瘤和乳腺淋巴瘤。乳腺癌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肿块质硬,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影像上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伴毛刺,TIC多呈Ⅱ型或Ⅲ型。乳腺叶状肿瘤多见于中年女性,部分患者有肿瘤短期迅速生长病史,X线表现多为乳房内较大肿块,边缘光滑或分叶状,内无钙化,MRI表现肿瘤内部信号不均匀,常合并出血、囊变,TIC多表现为Ⅱ型。乳腺淋巴瘤少见,常表现较大的分叶状肿块,边界尚清,不伴毛刺、坏死及钙化,内部回声/信号均质;由于细胞排列致密,细胞外间隙小,核浆比例大,DWI多呈显著高信号,ADC值较低,TIC多表现为Ⅱ型。

(案例提供: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 俊)
(点评专家:贵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 静)

案例7

病例介绍

女性,21岁。因右乳肿物1个月来医院进一步诊治。

专科检查:

患侧乳腺无疼痛,皮肤无水肿,腋下无肿块,无乳晕或乳头糜烂。

个人史:

月经初潮年龄14岁。

实验室检查:

无异常。

影像学检查

乳腺MRI检查:

检查前常规禁食4~6小时。采用1.5T Espree扫描仪,乳腺专用表面线圈。患者俯卧于乳腺表面线圈上,双乳自然下垂。先行双侧乳腺平扫,包括轴位T 1 WI、抑脂T 2 WI,然后行VIBE动态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时先行轴位第1期蒙片扫描,注射造影剂后立即开始7期VIBE动态增强扫描,每期扫描持续时间为72秒,每期之间无间隔,8期扫描时间共计9分41秒。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射Gd-DTPA 0.1mmol/kg,流率3.0ml/s,再注射生理盐水15ml,流率3.0ml/s。扫描范围:包括双侧乳腺组织、相应水平胸廓前部及腋窝。扫描同时进行数字减影。DWI序列,b值0,400,800,1500。

乳腺MRI:

右乳外上象限可见一分叶状肿物,边界清楚,T 1 WI呈等信号,T 2 WI呈等及低信号,DWI上未见明显高信号,增强后见明显强化,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早期迅速上升后流出型(图4-7-1a~i)。

乳腺超声:

双乳不规则增厚,内部回声致密、不均,右乳外上象限可见一约2.3cm×1.2cm低回声,边界尚清,呈分叶状,余腺体可见散在0.4~0.5cm低回声,边界清(图4-7-1j)。

图4-7-1 乳腺影像检查

a.T 1 WI;b.T 2 WI压脂;c.动态增强注入对比剂约90秒图像;d.增强后约90秒剪影图像;e.b=800 DWI图像;f.ADCmap图像;g.感兴趣区设置位置;h.动脉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i.增强后约90秒矢状位重建图像;j.超声图像

手术和病理结果

(右乳):

乳腺纤维腺瘤,细胞增生活跃,注意定期复查。

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右乳外上象限可见一分叶状肿物,边界清楚,T 1 WI呈等信号,T 2 WI呈等及低信号,DWI上未见明显高信号,增强后见明显强化,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早期迅速上升后流出型。BI-RADS-MRI 3类。

2.鉴别诊断

本病例需与以下几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浸润性导管癌:

本例肿物边界清楚,无明显浸润征象,T 2 WI呈高信号,ADC值无明显降低,均不支持恶性。

(2)导管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在T 1 WI和T 2 WI均呈等信号,不能清晰显示,增强后部分病变不能清晰显示,部分病灶呈现段性或不典型分布强化,Ⅰ型曲线多见,与本例可鉴别。

(3)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病灶多较小,早期强化明显,增强曲线呈Ⅱ、Ⅲ型,延迟期病灶强化不均,呈环状强化,并可见扩张导管。

专家点评

该病例诊断不难,其具备典型良性肿瘤的征象,分叶状,边界清楚,DWI上呈等信号,动态增强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Ⅰ型曲线。

(案例提供:吉林省肿瘤医院 孙双燕)
(点评专家:吉林省肿瘤医院 赵继红) 5gng1syx0v+3uuSJ98hRBzTDy1/5uzrn1Q6nOYDzqj0FQubszSAnC7jgxN3VstC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