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盲性思维
——没有方向盘的

我们知道有很多人患有一种叫作色盲的疾病。他们对某种或某一些颜色分辨不清,这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疾病。盲性思维就相当于色盲,它们在特征上有相当多的类似——那些对思维缺乏方向感的人,就是思维盲性的人。

■ 思维盲性的人不善于讲道理。他们有的还喜欢用谩骂攻击别人,而不是平心静气地沟通或辩论。

■ 他们经常表现得自相矛盾。问题稍一复杂,他们就逻辑混乱,毫无头绪可言,失去最基本的思考能力。

■ 他们在行动时欠缺考虑。对行动他们没计划可言,冲动性强,不顾忌后果,某些时候甚至会歇斯底里,采取过激行为,丧失自制能力。

盲性思维是引起一些悲剧性事件的原因之一,比如凯茜,她是居住在洛杉矶的一个女孩,今年只有25岁。凯茜向来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她在大学谈了四次恋爱,每次都维持不到两个月。谈及爱情、婚姻或家庭这些问题时,她总是很茫然,不清楚自己到底要追求什么,也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

工作后,她很快遭受到了沉重的一击。凯茜又交到了一个男友,爱得死去活来,很快就同居到了一起。她无比相信他,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她对他从来都是言听计从,没有丝毫怀疑这个男人的动机。这就是凯茜,她缺乏分辨能力,想问题和做事经常盲目行动,形同失去方向感的蚂蚁。

最后,她果然被这个男人欺骗,盲目地成为证券市场的投机客。他制订了一份投资计划,前景美好,收益很高,但却需要融资。凯茜成功地被欺骗了,四处为他借钱。最终这个男人卷款逃跑,两天内就跑到了南美洲,从此销声匿迹,只留下凯茜一个人痛哭流涕。在这场骗局中,她不但赔掉了全部家当,还欠下了约80万美元的债务。

凯茜觉得自己一生都还不上这些钱,于是就在一个雨夜自杀了。在自杀前,她写下了长达六千字的遗书,对自己口诛笔伐。她彻底放弃了自己,去了另一个不需要思考的世界。

实际上,州检察官说:“她的男友要负更大的法律和赔偿责任。”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凯茜其实是没有责任的。就连自己人生的最后时刻,凯茜仍然摆脱不了盲性思维的致命缺陷!

对思维的盲性,现实中很多人并不太了解,因为它不像一些疾病似的经常会表现出来,而是隐藏在我们的头脑内部;它也不像一些心理问题,只需要去看心理医生就可以解决。相反,它既不易发现,又不易解决。除非我们可以使自己的头脑产生颠覆性的思维活动,在思维的拐角处突然发现那个打开百宝箱的钥匙。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有一次发现,航天飞机上的某个零件故障频出,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没有解决。怎么办呢?工程师们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个绝妙的办法。但有一个工程师最后站出来,提了一个新的想法:“我们能不能不要这个零件呢?”

人们目瞪口呆。因为他说得很对,事实证明这个零件确实是多余的,把它拿下来对航天飞机没什么不良的影响。

这就表明,在我们的思维中——哪怕是那些智商很高的人,也会经常出一些盲点,属于思维的盲性区域。这导致人们不仅没有思考的方向感,也经常陷入钻牛角尖的困境之中。而创造性思维就是专门来消灭这些盲点的。

杜绝思维盲性的黄金钥匙,就是打造创造性的思维。所谓创造性,有时并不一定是必须想到多么高明的主意、突破多么坚固的思维关卡。在很多时候,创造性思维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人们已经知道和了解的,但问题在于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些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就像一条小路是登山的捷径,就在我们面前摆放着,但却没有人注意到。

打个比方说,你大学毕业,现在手里有一百万元存款。当然,这个钱可能是你凭借自己的能力做了一些项目、策划或者做其他生意赚到的,也可能是父母给你的“基金”。钱到手后,你就有两种选择。也可以说,你的脑海中会闪出两种念头:

第一,把一百万元拿来开公司,将生意做大。10年后你的身价达到了一千万元,那时你可以买一栋别墅。房子的梦想就圆了,同时你的财富达到了以前的10倍。

第二,把一百万元拿来买房,不去管什么生意。买了房子以后,就找一份工作当上班族。10年后你除了有一套升值后约一百二十万元的房子和二十万元存款,再也没有别的。

你会怎么选择呢?

遗憾的是,现实中超过99%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二条道路。他们对买房的冲动超过了一切,会不顾一切地先把房子买到手,然后再谈别的。他们可能认为这才是人生的圆满。至于第一条道路指出的辉煌前景,因为不是现实存在的,或者说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他们并不是很感兴趣。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盲性思维的表现。思维决定命运,但选择又体现我们的思维。选择是思维的结果,也是一念之间的意识倾向决定的。这恰恰说明人的命运是动态的,也是在不同的一闪念之间由我们的头脑所决定的。

那么,为什么现实世界中的多数人时常处在“盲性思维”状态呢?

1.思维盲点总是存在

我们在思维的过程中,经常会无意识地踏入一些陷阱。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的意识早就挖下的,结果就是用一个坚固的思维的笼子困住了我们自己。我们走进去,就很难再走出来,比如你只要打定了主意——第一个闪出来的念就会像一个开关,只要打开了,它就形成了一个意识指向和思维的路径,让你冲动地一直走下去。除了这条路径外的所有区域,就成了一片盲区。无论那里面有多么精彩的美好事物,你都很难正视它。

思维盲点在我们的头脑中总是存在的,难以彻底消除。你只有一个正确的选择:及时发现它,然后绕开它。

2.思维惯性不断地形成

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无数的习惯的集合体。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习惯,这其中包括思维的习惯。过去我们思考问题的程序假如成功了,就会被大脑注意并且记忆下来,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大脑就会在第一时间调用这些用过的程序,而不是开发新的思考工具。这就是思维习惯的形成过程。

习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对每一个人都是如此,习惯可能是最好的仆人,帮我们达到新的高度,推动我们不停前进;但同样,习惯也可能成为我们最大的敌人,把我们的思维僵化、凝固乃至锁在最深处,使我们失去分辨与创造的能力。

盲性思维显然就是指这种惯性思维的消极性,它是大脑偷懒的一种表现。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才会遇到阻碍,在拓展新领域时才会止步不前。有时,我们不但会受困于陈旧的思维模式,迟迟找不到创新的灵感,甚至连自己最初的动机也失去了,甚至忘记了本来的方向,最终迷失了自己。

这时,就不只是思维的停顿,而是人生的停滞不前。因此,想摆脱盲性思维,就得为自己的思考安装方向盘,让方向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战胜对思维惯性的“路径依赖”。路径依赖是一条不归路,人们一旦选择了某条道路,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此时惯性的力量就会使他们“一条道跑到黑”。对此,我们需要尽量避免。 jNSG+7zVZBBEyz0WuUpzELOicGDRiTkT26Iz58LPrtHj1+lWYBW73TzYlx+yQkf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