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定位
——组织的动机与逻

我与微软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主管埃孔在对招聘的问题进行讨论时,他告诉我一个新的招聘方向:“培训固然重要,也不可缺少,但对理性的公司来讲,我们更重要的任务是找到那些不需要培训的卓越员工。他们应该是明白人,才能为我们所用。”

“一个组织为什么需要明白人?”

“明白人是指什么人?”

这两个问题一定是你想立刻弄明白的,因为没有人不想当一个这样的“明白人”。简而言之,微软公司希望找到的这种“明白人”肯定不是见风使舵的“聪明人”,而是可以清楚地理解组织所要的人。

组织想让一名员工怎么做,乃至怎么想。但很少有人愿意去想。更多的人选择了与组织的思维进行对抗,比如那些成天在办公室抱怨、吐槽和伺机在公司境遇不佳时逃跑的家伙。他们在该明白的时候装糊涂,在该低调的时候偏偏高调,就像一只骄傲的公鸡。在组织看来,这是捣蛋分子,不是优秀成员。

对组织的要求,明白人不会虚与委蛇,等待观望,或者避到一边的安全角落什么都不干,也不是在组织刮起整顿风暴时不断地算计、预测这阵风刮过去后再继续胡作非为,而是主动与组织的要求挂钩,承担责任,甚至在组织提出要求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你遇到过这样的人才吗?或者说,你就是这样的优秀员工吗?如果是,那么恭喜你,你就是组织正在找的那类人,也是具有现代团队思维的卓越人才。

你应该明白一个组织在想什么

华盛顿的一位税务官邓肯先生反问我:“企业在想什么?”其实他知道答案。没有人会比国税局的人更清楚企业的本性。在美国,所有的人都不害怕政府。确切地说,都不畏惧联邦政府的绝大多数部门,但没有人不害怕国税局。

邓肯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我们查到了一家公司,它隐藏在旧金山的一个小镇不起眼的六层小楼中。这家企业的规模并不大,只有15个员工,但每年的利润却十分惊人,可以达到32%的净利润,一年有五千万美元。至少是这个数目。但公司成立4年来,只交了不到三百万美元的税。其他的钱都哪儿去了呢?全部通过一定的手法藏了起来,它天生会追逐利润,并且隐藏利润。企业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多赚钱但是少交税。”

第二个想法呢?与企业对成员的要求有关。所有的组织都要求成员无条件服从——不论是正当的要求,还是不合理的命令,组织希望看到成员在第一间表示服从,然后毫不犹豫地去执行。组织对执行力特别看重。这就不是邓肯感兴趣的了,他的目标是查税、收税和罚款,对公司内部的博弈趣味索然。

企业的第三个想法,是它永远在逃避社会责任。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但它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本性。我们现在虽然每天都看到有企业在做社会公益事业,捐钱给慈善机构,或者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募捐、对教育的资助,等等。但请注意,这绝不是它自愿的,而是出于对利益附加值的开发,做出的象征性和投机性的行为。

所有的企业对社会性的活动都始终保持着警惕和嘲弄,这是商业组织的本能,它们天生认为只有盈利才能改变一切,绝不是靠慈善。就像国内一位企业家说的:“企业赚了钱,员工才有薪水养家,社会的整体生活水平才能提高。把钱捐出去只能养懒人,反而不利于这个目标,我为什么要做慈善?”所以他拒绝参加公益类的活动,除非遇到灾难(比如地震),他才拿出一些钱,仅表示一下姿态而已。

身份的定位

前不久,我和自己的一名得力手下谈了一次。我发现他的情绪最近有一些不对劲,比如喜欢迟到,上班时也经常早退,在重要的会议时接打电话,等等。他想离职了吗?这个猜测是可以否定的,因为他在公司的薪水很高,地位也不低。可以这么说,他是我非常重视且已经在重用的一名骨干员工。

面对这种情况,老板们一定在想了:“既然如此,他为何如此懈怠工作?”我决定找他谈。

在一个阳光很好的午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先问他最近一个月来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情。

“生活遇到困难了吗?”

“啊,没有!”

“那么,是其他方面有些麻烦?”

“老板,没有,多谢您的关心。”

“既然各方面都正常,为什么工作中有些心不在焉呢?”

他听到这里明白了,我找他是谈这事。他顿时显得很羞愧,犹豫了很久,告诉我他恋爱了。对方是一个热情如火的女孩,喜欢每天给他打七八通电话,两个人晚上的活动也很多,这就造成他这段时间以来在工作中分了神。

搞清楚了原委,我原本轻松的神色反而严肃起来,正色地告诉他在公司中的身份:“在上班时间,你首先是机构的一员,应该为公司提供自己的价值,其次才能考虑你的私人生活。这两方面都做好了,经过了考验,将来你才有机会成为公司共同事业的继承者承担壮大机构的责任。”

我的言外之意,他想在公司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遵守这一原则:我们的组织要求每一名成员都对它无条件服从,包括接受它提供的意识形态,当然也包括它制定的一切规则和纪律。

组织的意识形态是什么?是指约束人们并帮助他们感知外部世界所共享的、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信仰、价值观和规范。这些用来共享的观念构成了组织的身份。通过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我们就清楚了组织的定位,也就知道自己在组织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

因此,组织的身份定位包含了成员关于“组织是什么”的共识,也包括了“我在组织中的角色”的认知,从而共同构成了组织的动机和行为的驱动力,也成了一个组织凝聚力的基础。这是我们了解组织思维的前提,也可以这样说—如果你想弄清组织在想什么,就得先理解它如何定位自己,同时又怎样定位你。

在对它自己的身份定位上,组织会采取三种类型的身份包装。第一是个人主义的;第二是相关的;第三则是集体主义的。每一种类型都有它存在的基础,也都有它取得效果的可行性与合法性。任何一种组织,都靠这三种身份生存。不管一家公司或机构将自己包装得多么天花乱坠,你剥下它的外衣看一看,里面的内核一定是这三种身份中的一个或者两个的集合体,没有哪个机构可以例外。

1.个人主义身份:以这一身份出现的组织,强调的是组织自身的自由和它的利益,这多用于组织的自我包装,比如在广告营销中的说法:我们处于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是某某行业最有实力的公司。

2.相关身份:组织以此身份出现,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卓越的客户、服务提供商和合作方的形象。它会把自己想象成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伙伴,比如“我们忠于自己的顾客”或“我们致力于成为可信任的伙伴”,以此赢取客户的信任,取得消费者的信赖。

3.集体主义身份:披着这一身份出现的组织,意在表明自己的社会属性,比如在公益活动中的表现,在这种场合经常使用的语言便是“我们要消除贫困”或诸如此类的话,来赢得大众的认可。

存在的价值

我们的组织聪明,它在成立之初,早就意识到需要获得社会、特别是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就必须努力遵守一些规则,特别是与社会相融合的一些规范、价值观和信仰,确立自己的合法性,然后才会去追求利润。这就是组织存在的价值。 dPq0GGCvTWXII4z+Vg40W1Q9qftf6WdTartJtEPNXu6z732tESwyZF3BOF1dRRC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