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内部沟通方式

显然,不管什么时候,团队内部的顺畅沟通都是最为重要的,如同人体的血管组织,只有血液通畅无阻,营养方可四通八达,照顾到每一个细胞的需求,并传达大脑的每一道命令。作为管理者,你必须有足够的办法去应付手下千奇百怪的思维,同时还有他们无所不能的信息获知手段。

无论什么时刻,在怎样的情景下,你都应该明白,哪怕是再忠诚的员工,都会向你隐瞒一些重要的东西。假如你没有为这个团队建立一个通畅的沟通渠道,你将会一无所知,被隔离在这些内幕之墙的外面。时间久了,你就成了瞎子和聋子,坐在最关键的位置上,却对手下正干什么一点都不清楚。

○ 这些人是否执行了我的计划?——“执行力”是沟通的目标

○ 他们的工作效率如何?彼此是否真的团结合作?——“协作性”是通的产品。

○ 有些人是在钩心斗角吗?——“团结度”是沟通的灵魂

○ 谁在图谋我的位置?——“权力核”是沟通的基础

瞎子和聋子类的部门老大,一定会耗用大量的时间来思考这些问题,有时还总想不通,心里纠结,犹如身在云里雾里怎么也走不出来。当这种上下隔离、信息不通的情况频繁出现时,何谈团队的共同目标?即便给你一个优质的团队,你也会茫然不知所措,空有领袖之表,实无强者之魂。

团队内部的沟通有四大原则,我在许多培训活动中都强调过它们。只要把握了这四大原则,你就是合格胜任的团队领袖。否则,就要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目前的位置,或者竞争一个部门经理的想法是否正确。

● 第一原则:团队思维

总的来说,团队就像一个人的大脑,它的整体思维是统一的,在做某一个决策时,不存在多数战胜少数或少数超越多数的情况。这是最完美的境界,虽然执行起来绝非易事,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著名的世界级企业,它们在具体的沟通和决策中,总在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人的意见,以达成团队思想的统一。

谷歌在招聘时有一个很著名的环节,应聘的人必须经过四五名资深工程师的面试,最后大家开会决定是否录用,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有一个人反对,应聘者就不能通过。李开复在参与招聘时亲身经历了一件事,有一个人几乎赢得了所有考官的青睐,但有一名考官却认为这名年轻人的身上有不符合公司文化的缺点,对于录用他持反对意见。

为此,大家争论了很长时间,尽管李开复本人非常欣赏这名年轻人,但他却并没有拍板说一定要录用他。大家讨论的结果是,让这位持反对意见的考官再去面试一次这位应聘者,专门就他所担心的缺点谈一次,看看他有没有将自己的那些缺点改掉的可能。

9个人同意,只有1个人反对,并不意味着少数就要服从多数。这就是团队思维在沟通中的作用。任何决策都将征求每一名团队成员的意见并最终经他同意,否则就不能得以执行。

十几年前,我刚成为公司的管理人员时,率领一个小部门的7名员工,兢兢业业地做事。有一次我打算采购两张办公桌,以缓解办公拥挤的状况。可问题是,我们的办公空间本身就很小,再加两张桌子,虽然解放了2名搭伙共用一桌的同事,但却压缩了另外5名员工的活动空间。

于是我决定开会商议,征求每个人的意见。员工A和员工B(需要独立办公桌的两个人)赞成我的决定,但另外的5个人既不说同意,也不表示反对,但却都在强调客观困难。员工C对我说:“赵经理,我们这0平方米,坐了7个人,放了5张桌子,走路都要小心翼翼才不至于碰到别人的东西,再加两张桌子进来,我想就没办法出门了,只能从窗子跳出去。”他讲的确实是事实,在座的其他4人在点头。

达不成一致,5个人战胜了2个人。为了不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我采取了一个折中方案,只购买一张办公桌,让A和B在一起办公。如此一来,A和B还是挤在一起,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其他5个人反而从中受益,每个人都拥有了一张独立办公桌。我深知这是一项“过分”的决定,会一直伤害A和B,并让其他人得到意外的惊喜。当然,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因为我知道事情会发生转变。

果然,刚过了一周,其他5人就一起来找我了,他们说:“再多加一张桌子,也没什么,您看,只要这样摆放……走路和活动的空间就有了。”这5个人达成了统一,作出了让步,A和B挤在一张桌子办公的问题迎刃而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你可能会觉得,作为部门的主管,尽管会伤害到一些人的利益,但为了公平起见,某种决定也应强势作出——说一不二,容置疑。显然,部门的一把手有这样的权力,可是,如果我们能让部门的所有人都自觉达成一致,全都主动要求贯彻你的决定,岂不是更好?这是团队内部沟通中非常重要的第一原则:通过强势的干预达成某种结果,并不是最佳选择,统一协调思维,共用一个大脑思考和决策,方可得到最优结果,哪怕反对者只是一个微足不道的人,也要以团队的关怀去理性说服,避免出现裂痕。

● 第二原则:团队语言

什么叫作团队语言?通俗一点,在一支团队中,对人与人沟通的语言和方式,有着极为特殊的要求,就是说你在工作或部门环境中,沟通时要避免情绪化和个人中心主义,使用大家都理解及熟悉的语言。很多人都讨厌官话和套话,但在许多时候,它们起到的作用恰恰最大,比个性飞扬的语言更能解决实际问题,特别当面对的是一些隐藏着矛盾和冲突的问题时。

下面是我亲身经历的一支团队沟通实例。有一次,我与某公司的三位负责人共进午餐,这是一家新成立的大型集团公司,很有实力。其中,胡女士与曹先生早就认识,而且关系非同一般;而那位日本人古井先生,他的中国话不好,所以主要以听为主,不怎么开口。

胡女士心直口快,性格活泼,外向而感性。她早年从事过外贸行业,在这家新公司任高管的时间不长,但是却与这家公司的老板曹先生是熟人,不存在沟通障碍,因此说起话来比较放松。

吃兴正佳,她对我说:“赵老师,像我这样的性格,如果与我在一起工作还不开心的话,那肯定不是我的问题。”言外之意,如果在工作中出现沟通问题,责任肯定是别人的。

我当然能够理解她,人们大都这样想,觉得与同事的沟通出了麻烦,责任一定不是自己的,都是对方不好,因为自己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优点和苦衷,怎么能怪我呢?她的这个认知实在不妥,尤其是作为高管。如果你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员,你会怎么想?“哦,照您这么说,那我们这个团队出现了问题,都是我们的责任,与你无关喽?!”谁都不会淡定的。所以,她的话刚说完,曹先生与古井先生当时脸上就有些挂不住了。当然,他们没有说出来,只是有些尴尬。

过了一会儿,我打破了沉默:“胡女士,您有这样的想法,我可以理解。可要更客观一点地看团队沟通和协作问题的话,我觉得还是有一点问题的,想与您分享交流。”

胡女士说:“赵老师,您请讲。”这时曹先生和古井先生也都专注地倾听着,看我怎么说她。他们肯定觉得我一定会大放厥词,将胡女士好好训导一番。

我并没有借机“教育”胡女士,而是告诉了她自己的思考,也就是团队沟通的第二原则:不管你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都要用团队其他成员所能接受的语言,不能唯我独尊,锋芒毕露,伸出刀子来就想扎人。团队中的人,性格各异,利益牵涉不清,不可能永远没有冲突或矛盾,各怀心事是一定的。但这不意味着你要把责任讲到明面上、放到台前来,不是他死就是你亡,而应以团队化的沟通方式进行解决,照顾每个人的感受。

锋芒毕露,个性独显,责任外推,结果只能是你被孤立,不会有人买你的账,哪怕你在这家公司有很强大的背景,结局也不会太好。

几个人都表示认同我的观点。在团队沟通中,说话时过分地“自以为是”是一个人最大的绊脚石。不但妨碍了这个人自身的进步,使他看不清自身的问题,不能扬长避短,而且还限制了团队现在及将来的协作与发展。团队的管理者如果在这方面犯错,那就叫作“刚愎自用”,说话不注意,伤人伤己;不使用一种大家都遵守的团队语言,和气平等地沟通,这个团队基本就完蛋了。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讲话做事特立独行的强势领导者,虽然暂时可以带领一个团队获得优良的业绩,但是时间往往不长,就会遇到瓶颈,使得自己的手下呈鸟兽状散去。这样的管理者,常可以育人,却留不住人,空为他人作嫁衣。

● 第三原则:团队文化即团队logo

不管是优秀的还是糟糕的团队,都会存在明显的独属于它的logo:一种类似于产品商标的团队符号。不管是工作方式、目标,还是在沟通中的表现,它都像一部经典电影的片头标志,醒目闪亮。

用管理学专家、我的朋友威廉·史密斯的话来说,团队logo近似于人的脸谱,亦是一个团队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组织的DNA密码,这里有多数成员和谐共融的团队文化,绞杀并融合另类。

在团队logo较为突出的部门或公司环境中工作的少数另类成员,他们的遭遇一般会比较“悲惨”。不能适应和融入团队文化,就会被排斥在团队的边缘。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坎特曾经在她的书中专门提到这个问题,并以O代表那些少数成员,而多数成员则用X表示。

在那本书中,她写道:

O与X的共同点在于他们在同一个地点工作。除此之外,他们扮演的角色就与一般人有很大区别,O看上去那么与众不同,只因为与X相比,他们的数量实在是少得可怜。如果你曾经感到自己与周围的人不同,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性别、种族、年龄、宗教、语言或职业专长——你就会明白我在说什么了。

此类的团队情景到处都是,残酷的现实让人们很难回避和无视。我在微软公司见过那个唯一会说中文的人,他所在部门的同事只要碰到与中文有关的问题就去找他,只要是与中国员工有关的问题就来向他讨主意,乃至于销售到中国去的产品出了问题也来找他请教。好像他是该部门的中国问题专家,但实际上,这个员工告诉我,他感受到的并非是尊重,而是大家对他在某种意义上的排挤,英语文化对中国人的边缘化。

我在总结这一现象时,用到了一个词:脸谱。团队脸谱是一张白人的脸,这个中国人要么将自己染白,要么离开。因为他们讲的笑话你听不懂,许多场合你会被故意冷落,以显示与他们的不同。重大决策时,你甭想让主管用征求他们的意见时的态度向你投来期待的目光,除非是有关“中国”的问题。这一切都表明,你和他们不是一个团队文化的受益者,在这里,你与其他成员的沟通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你都很特殊,孤立无援。

当一个人在团队中处于这种位置时,他的沟通就遇到了麻烦。作为管理者不能轻易忽视这种现象——如果你无视这一现象,团队早晚会出现裂痕。在一团队“脸谱”下的平等交流,建设使每一类成员受益的团队文化,是合格管理者的责任。

● 第四原则:团队协调

在团队框架内的利益协调机制,无论是对一家公司还是对一个部门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沟通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工具,任何一个成员,做好自己能做到的,并在自己的事做完以后,积极地协助他人的工作;在遇到困难时,知道如何向他人请教,这就是最基本的团队协调能力。

“协调”体现了团队的团结、互助和凝聚力,但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团队的领导者是一个大好人,非常注意协调下属的利益和工作分配上的搭配。人们提起他,总会由衷地赞一声:“他真是一个好领导。”可他的团队业绩往往糟糕,各自为阵,私心战胜公心,难以控制;还有一些老板,他们本身具有较强的人格魅力,优秀、善良、有野心、有着良好的品质,但他的公司时间不长就垮了。这是团队管理的一大死结,也是他们所想不通的。

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他们对于团队协调的错误认知。管理者的协调能力,首先表现在工作的分配和奖惩上,其次才是调解下属利益的“马大姐”。工作场所不是让你来发扬爱心和善心的地方,主次颠倒的结果就是你获得了一个好名声,却毁掉了自己的事业。

凡是协调工作做得好的团队,除了一号管理者的作用之外,团队“二号人物”的价值也是不可低估的,他们在与下属的沟通方面,具有“一号”不可比拟的作用。他们能在生活上做到主动且关心下属,当下属在工作上遇到困难时,他们常会想方设法协助妥善解决,为他们“挡驾”并排忧解难。这是部门的一号人物根本办不到的。

在西方公司的团队管理中,大多数并没有行政经理这一中式的职务,不过,多数团队却有专门管理公司行政事务、人事安排和员工考核培训的人事经理,他们往往承担着更重要的职责。在一支团队中,人事经理就相当于二号人物,他负责建立公司的人事和利益分配制度,协助部门领导进行综合管理,是名副其实的团队润滑剂。

所以,如果你今天接手了一支团队,面对一堆工作,却又不知从何做起,我对你的建议不是找每一名员工挨个谈话,而是先找负责人事的那个人,和他推心置腹畅谈一番。因为,只有他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帮助你在这个团队中起到良好的协调作用。 2n7Dp7slwbMrGP5qgu4dZeeVjLVoJG2o4y4W9wuOwvjQ8CiMpp5sLooMnfmPmQp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