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僵局规则:达不成共识时如何妥协

在一个企业或组织里,当大家面临困难,进也不行,退也不行,左也不行,右也不行,进入僵局的时候,我们怎样来破局?怎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就是僵局规则。

1991年,我们六个人一起创办公司。那个时候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也没有现在大家熟悉的解决公司矛盾的一些通常的规则。我们就组织了一个常务董事会,六个人一人一票,规定所有的事,四个以上的人同意才能干。实际情况是,即使四个人真同意了,剩下的两个人也会特别不开心,也不怎么能下决心真干,效果就不好。所以,那个时候,六个人经常陷入僵局,没法一件事做到六个人都同意,也没法说四个人同意就坚决执行,于是很多事就议而不决,不停地打转。

这个僵局给我们很大的压力。 当时还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也不知道国外成熟的公司或者是国内所谓的先进公司会怎么做,我们就决定出去学习。 在学习之前我们也做点功课,我们当时做的功课很中国,也很土。比如我们先“拜访”《水浒传》,“拜访”洪秀全,然后再看看民国的商人故事,看看前人是怎么做的。

我们试图从这里面找到一些破解僵局的方法。说起来,虽然最后并没有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确实得到了一些启发。

比如说《水浒传》,实际上提供了一个江湖组织的游戏规则。这个规则最重要的就是怎么样能从1个人干到108人,这些人在一起怎么样做事,彼此形成合力。这里面有几条规则很有意思,也很重要。

第一条规则叫“座有序,利无别”。 排座次一定要有老大老二,但利益分配是一样的。当时水浒上的利益分配规则叫“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整套穿衣裳”。也就是说,喝酒、吃肉、穿衣服、利益分配上是绝对平均的,只是在称谓、座次上有一二三四。

第二条规则是关于排座次的。 水浒里关于排座次有三个规则。 第一个是年龄标准。 当大家凑到一起喝酒,谁都不认识谁的时候,就得先问问年龄。年龄最大,大家一定要尊上座,其他人就挨着边坐。在江湖上混,不管什么人,只要年龄大,先尊敬、先拜是没有问题的,这在中国挺重要的。

如果两个人年龄一样大怎么办呢? 那就得用第二个标准:看 背景。 曾经在哪里混过这很重要,这个背景决定了在年龄差不多的时候,一个人是坐上位还是次位。

如果这两个标准都差不多,那就得用第三个标准,叫“君权神授,不择手段”。 比如说,晁盖临死时有一个遗嘱,谁抓住了害他的人,谁抓住史文恭,那么这个位子将来就给谁坐。

那最后是谁抓住了史文恭呢?河北大户卢俊义。可是宋江很想坐大哥这个位子。拿下史文恭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宋江就闷闷不乐,从聚义厅里走出来溜达。他走出来以后后边还跟了俩人,一个叫吴用,一个叫李逵。李逵就问,哥哥为何闷闷不乐?宋江没搭理他。吴用也小声说,你别在这儿吵,然后又低声跟宋江嘀嘀咕咕耳语了一会儿。第二天一起喝酒的时候,突然有人喊,出事儿了,快去看,山那边塌了一个坑。大家赶紧跑过去一看究竟,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山上有一个地方塌下去一块,里边居然还有块石头,上面写着天罡地煞108人的名单,第一个就是宋江。于是大家冲着宋江便拜,一起哄,宋江就变成一把手,成了真大哥了。

当时大家为什么突然就服气了呢?原来这一塌,大家认为这是天意。轰的一声冒出了块石头,上面都写清楚了谁是第一第二,那宋江显然就是“君权神授”了,所以不得不拜。 江湖上的座次是这样排的。

除了排位,一把手怎么换?可以去看《黑社会》,专门讲类似宋江坐上一把手以后,怎么换一把手的故事。

江湖上很多规则都是潜规则。 其中有两句话特别重要,第一句话就是,最可靠的就是最危险的,所以大哥一定要提防身边最可靠的人。第二句话就是,要想当大哥,杀了大哥便是大哥。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大哥没有熬年头、熬资历这么一说。你只有把大哥办了,你才能够熬出头,成为真大哥。

我们当时在研究如何打破僵局的时候,发现了江湖上的规则。但是这些规则都太玄乎,也挺吓人,而且最后还是落在一个僵局里。 于是我们又去找书看,就找到了《民国时期的土匪》。这本书里讲了很多民国时期土匪的游戏规则,特别是东北的土匪。我们就把这些规则和水浒的游戏规则拿来对照着看,脑洞有所开,心里有所明,脚下有所方向。

《水浒传》里找不到细节的地方,《民国时期的土匪》里面讲了很多, 比如分工、激励和预期管理,特别是预期管理。 后来我又看了一部香港电影叫《跛豪》,其中关于预期管理给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

我们后来总是说,无论是《水浒传》,还是其他江湖上的组织,或者是香港电影里的故事,只是在一个细节上破局,找到了一点办法,从总体来说还是无规矩可循。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江湖组织、土匪组织、农民起义组织,发展的时间都非常短,过不了几十年,过不了两代三代人,一定垮掉。原因就是刚才讲的, 只有小规则而没有大规则,没有解决僵局的游戏规则。 缺乏长期稳定的机制,江湖组织就长不了。

所以, 民营经济在早期野蛮生长的时候,“拷贝”了很多江 湖组织,这样做的企业最后都没有成功。 即使到今天,在海南那个时候的一些江湖恩怨,还一直延续。

而我们六个人创办的公司之所以能够活下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寻找打破僵局的方法。怎么能够尽快地把江湖组织变成公司?怎么样让大哥变成董事长,兄弟变成股东?怎么样找到退出机制和激励机制?如果这些东西我们没有弄清楚,没有改变,没有把问题解决好,那我们仍然跟其他江湖组织一样,公司早就崩溃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明白了怎么样用商人规则来解决江湖中生意人之间的矛盾。

1993年,我去美国见了周其仁。我非常急切地跟他谈我们在生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其中一件事就是这个僵局。他就乐了,说这很简单。 在美国,所有的生意在一开始就要说结束,结婚也要说离婚,也就是说,得有一个僵局规则。 我问他,什么叫僵局规则?

他说,当你们合不到一起的时候,有人要走,有人要留,那就要有一个出价规则。你出一股多少钱,卖给对方。如果对方不买,那反过来,同样的价钱你买他,最后他走你留,这就叫出价规则。

我问这么简单吗?他说就是这么简单,谈价钱不要吵架,谈价钱就好。

后来我们六个人之间有分歧,讨论谁去谁留的时候,大体上就是按这样一个规则,留的人出钱把走的人的股份买下来,走的人拿钱去开拓新的事业,这样大家也就没有矛盾了。 “以江湖方式进入,以商人方式退出”,僵局就变成和局,最后变成顺局,变成发展之局。

所以,僵局规则考验人生智慧。 在中国的文化当中,我们吃饭也好,聊天也好,其实更多的是和局的游戏规则。 比如说,一有矛盾,大家不是先从最坏的方向出发,而是都往好里说,拉到一块先吃一顿,喝一顿,然后就你好我好他也好。实际上,这往往是在破坏规则。总是谈一件事能不能变通,如何变通,把不能办的事一定给办了,这就是我们通常习惯的和局规则。

而在西方,他们是从最坏的地方出发,甚至把所有的僵局都要写在纸上,律师参与进来谈一个协议,谈来谈去都是在说你俩万一掰了怎么办? 如果掰的情况一二三四,那就有针对性地一二三四解决问题。

拿费用做个比较。我们在美国的公司,没什么招待费,全是律师费,律师费在所有费用里的占比与国内公司的招待费占比,也就是吃喝占比居然差不多。 在美国,是从坏事和僵局开始谈起,最后达到一个和局。而我们是从吃饭以及和局开始谈起,最后弄不好掰了以后,还得互相埋怨走入僵局。

弄清楚这些情况,实际上对我们后来的内部合作,或者外部的战略合作,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化解了很多潜在的矛盾。

比如说我们当时跟泰达合作,那是一个混合经济的合作。我们引入泰达成为万通的第二大股东,而泰达是天津最大的国企。因为我们对僵局和僵局规则的认识,所以我们事先在讨论投资协议的时候,就特别讨论了僵局规则。

这里的僵局规则是什么呢?我们说所有的重大决策,在股东层面要3/4以上的人同意,实际上也就是说,必须双方都得同意。在董事会也类似,重大的董事会事项,必须超过2/3的人同意。那我们怎样防止出现僵局,以免影响业务的开拓和发展呢?我们就确定了一条规则, 即如果出现僵局,任何一方都可以先举手说“这一次你必须听我的”。但是如果说了这话,那就意味着下一次再出现僵局,一定要由对方来做决定。 也就是说,谁只要开头嘴硬,说你必须听我的,那下一回就只能听对方的。

这个规则很公平。你自己来权衡事情的大小,是不是非要坚持,而且由于你不知道下一件事是什么,不知道它对你有利还是不利,所以你在权衡的时候,也很难冒险做决策。

这逼着我们每次都商量,从来没有用过这套规则。所以,一条僵局规则,避免了我们的僵局,也使我们尽可能地朝着和局的方向前进。我们后来跟泰达合作的几年,不仅在经济、利益、企业发展上都有了收获,有了收益和成长,我们之间相处得也非常和谐。不管是进入、退出,都能按商业的规则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切都在原来的预计之中,所以很愉快,也很顺利。

事实上,在商业活动当中不怕有矛盾,怕就怕没规则、没有预期解决方案的矛盾。有了矛盾,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又没有规则,这事儿就很难办。 相反,只要是对某一种矛盾有预设的解决规则,也知道从哪个方面去找到解决它的规则,这些矛盾就不算什么事。

总体来看,解决僵局的方法其实也就三条。

第一条,大家必须遵守一个第三方制定的规则,而不能用单方面的规则取代第三方的规则。 不是说你是大哥,我就听你的,而是咱俩都得听第三方的,听法律法规的。

第二条,就是矛盾双方出牌的套路不能偏离这套规则。 比如说俩人闹矛盾了,是协商谈价钱,那大家好好地谈价钱。你不谈价钱你玩绑架杀人,那你就没有按第三方法律的规则办,这就不是解决僵局,而是跳到死局里面了,矛盾根本没办法解决。

第三条,有矛盾不怕,透明解决。 不能把矛盾放在一个不透明的状态下,谁也不知道,就私下里俩人讨价还价、死掐,这事儿会越掐越乱。一旦放在透明的条件下,由律师去解决矛盾,或者是仲裁、打官司,都是解决僵局的方法。

因此在一个组织当中,特别是创业者新创办的组织里,一定要明确,我们不能仅是心里怀抱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大家好好合作发展事业,希望有一个和局,而忽略了潜在的僵局。 应该注意到可能的僵局,以及找到可处理僵局的规则,把握解决僵局的方法,才能让组织有序地成长,业务健康发展。 7lby3TZW+Tyob6oaP3D/m2wypp9kmTBVKJa7CvhX6xrSWoEkU7gWTEeLgjFrEBg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