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许忠:指挥不应是“放碟片”

Xu Zhong: Conducting is not Playing Records
⊙文字_胡越菲

我们指挥家很容易被认为是在迪厅里“放碟片”的——按照乐谱上的表情、力度和速度标记,中规中矩地来一遍。但我认为,如何在尊重原谱的基础上,突出自己强烈的个性,才是至关重要的。

——许忠

figure_0022_0014

01 演出海报

figure_0022_0015

02 许忠指挥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

2020年10月9日和12月6日,上海歌剧院院长、指挥家许忠携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在上海大剧院倾情演释贝多芬的四部交响曲,其中包括贝多芬最具代表性的《第三交响曲(英雄)》《第六交响曲(田园)》和相对不常上演的《第四交响曲》《第八交响曲》。这是继青年钢琴家张昊辰连续两晚带来贝多芬的五部钢琴协奏曲之后,上海大剧院与上海歌剧院再度合作奏响“致敬乐圣”系列音乐会,纪念贝多芬诞辰两百五十周年。

作为享誉国际乐坛的指挥家和钢琴家,许忠一直与世界各地知名交响乐团有着广泛的合作,曾执棒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巴黎管弦乐团、意大利佛罗伦萨五月歌剧院交响乐团、澳大利亚墨尔本交响乐团等著名交响乐团,有着非常丰富的指挥经验。国庆长假前夕,许忠在上海大剧院和沪上媒体进行了一次欢快的聊天,聊聊他即将演出的作品。

众所周知,海顿创作了一百多部交响曲,莫扎特创作了近五十部交响曲,贝多芬则只写了九部交响曲。不过,这九部交响曲却是贝多芬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上不断发展和创新的一个个里程碑。作为其所有创作中最为引人注目、贡献极大的音乐体裁,贝多芬的交响曲不仅史无前例地将交响曲的形式与内涵提升到如此高的地步,同时也为交响曲建立起了一座难以超越的丰碑。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后世作曲家都将贝多芬当作建立交响曲标准的“巨人”,因深觉无法超越其高度而没有勇气尝试这一体裁,就连勃拉姆斯花费二十一年写作的《第一交响曲》也被认为是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

figure_0023_0016

指挥中的许忠

此次演出的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的规模是当时一般交响曲的两倍长,钢琴大师傅雷将之形容为“空前绝后的史诗”。《第四交响曲》最为抒情,被罗曼·罗兰称为“一朵精纯的花,蕴藏着他一生比较平静的日子的香味”。而对于被认为是“十九世纪标题音乐先声”的《第六交响曲》,贝多芬本人曾写下详尽的文字说明,“夏日神明之梦”般的轻松闲适一改贝多芬交响曲往日的风格。篇幅短小的《第八交响曲》常常被忽略,也很少在上海上演,但许忠认为它“挺吸引人的”,他本人在欧洲指挥过这部作品“不下十几次”。

在许忠看来,一位合格的指挥家应该对贝多芬的交响曲“朗朗上手”。他个人最欣赏的贝多芬交响曲版本是阿巴多指挥的,编制不大,是标准曼海姆乐队的编制——第一小提琴十二把、第二小提琴十把、中提琴八把、大提琴六把、低音提琴四把。此外,他认为早期卡拉扬指挥的版本也相当不错。这次演出,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选用了接近于曼海姆乐队的编制——第一小提琴十二把、第二小提琴十二把、中提琴十把、大提琴八把、低音提琴六把,力求最大程度地还原贝多芬时代的诠释。“我不是一个喜欢用超大编制演奏贝多芬交响曲的指挥家,除了《第九交响曲》。”

figure_0024_0017

许忠接受媒体采访

当被问到自己最欣赏贝多芬九部交响曲中的哪一部时,许忠不假思索地表示:“部部精彩,部部高潮,每部都有它的特别之处。”比如,《第三交响曲》和钢琴家很有缘分,因为在此之前,贝多芬曾创作过一首钢琴曲——《英雄主题变奏曲》,《第三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可以说是它的交响乐版。“这对钢琴家来说就有一个情结,因为我自己弹过钢琴版的,所以指挥时就会对这两个版本的速度、音色等等有一些比较。”作为钢琴家,许忠自然弹过贝多芬的不少钢琴奏鸣曲,用他的话来说,那是“给交响乐打底”的,“因为交响曲也有奏鸣曲式,很多内容都是贯通的”。大量的钢琴奏鸣曲演奏经验,为钢琴家指挥交响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是其他乐器的演奏家难以做到的”。

许忠至今依然记得自己第一次指挥贝多芬的交响曲是与法国波尔多交响乐团合作的《第二交响曲》。“我不是一上来就挑大部头的作品指挥。”事实上,《第二交响曲》非常难指挥,特别考验指挥的功力。“因为它很容易指挥得让观众昏昏欲睡,你得用很多办法抓住音乐的气息。”他还透露道,当年指挥大师巴伦博伊姆去面试芝加哥交响乐团艺术总监的时候,乐团管理层对他的考试曲目就是贝多芬的《第二交响曲》。“巴伦博伊姆排练、指挥这部作品,然后乐团全体成员投票表决。”可见这部作品的确是指挥的一块“试金石”。

许忠还告诉我们,贝多芬和希腊神话的联系很紧密。“希腊神话中有一个酒神,这是贝多芬在非常疯狂、热烈的情况下,一定要达到的一种境界。《第五交响曲》《第七交响曲》里都有酒神的形象,而这次要演出的《第六交响曲》的酒神,则体现在《暴风雨》这个乐章中,那种欢乐的场面是人在微醺中得到的。”许忠解释道,他的这种想法可能跟别人不太一样,“因为别人往往是在快节奏中觉得有酒神,而我恰恰是在慢节奏中觉得有酒神”。

许忠自嘲道,他们指挥家很容易被认为是在迪厅里“放碟片”的——“按照乐谱上的表情、力度和速度标记,中规中矩地来一遍。”但他认为,如何在尊重原谱的基础上,突出自己强烈的个性,才是至关重要的。比如,他本人觉得贝多芬《第八交响曲》中最有意思的一个乐章是第二乐章,听起来活泼俏皮,但其中的学问就很深奥了。他自信自己的《第八交响曲》第二乐章和其他人的演释不太一样。“木管与弦乐之间的对话,讲究声音的平衡。木管为什么是这样的布局,弦乐为什么有这样的呼应,它音色的对比和节奏的引导为什么要这样处理,都有很大的讲究,你一定要突出它们彼此之间呼应的趣味。”许忠很自信观众们在听音乐时,一定能听得出,这是“许忠的贝多芬”。

让现场的媒体朋友意想不到的是,原来一支乐团为协奏曲伴奏,比单独演交响曲难度更大。“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结构很规整,如果钢琴家的跑动太自由的话,音乐这艘船就会像在波浪里摇摆一样,你很可能会找不到它原有的风格。”尤其是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太慢了吧,失去了贝多芬的趣味;太快了吧,钢琴来不及弹,这种对速度的把握是非常考验指挥家功力的”。而交响曲相对来说就容易一些,“你一拍挥下去,就是你想好的速度,就算实际演出时和排练时有一些变化,但不出其右”。演歌剧和演协奏曲一样难,也是因为会有预料不到的状况发生。“歌唱家今天情绪好,可能唱得快了;明天他累了,可能就唱得慢了。但你不能任由他的速度来,你得巧妙地引导他。”

许忠和我们分享了有一次他在国外指挥普罗科菲耶夫歌剧《三橘爱》的经历。由于机械故障,舞台布景转到一半突然停住了。但音乐一来不能停,二来也不能按照原来的速度演,否则等到舞台布景恢复正常时,音乐又要和舞美脱节了。这时,许忠只好随机应变,极力降慢乐队的速度,“大概有十小节是极慢的”。好在之后舞台布景终于重新启动了。“就那么一瞬间,我的几百万脑细胞没了。”许忠笑道。有时,歌剧舞台的布景经常换,也是非常让人伤脑筋的。“比如前一天排练时是四个灯泡灭掉,演出时变成三个灯泡灭掉,这种事非常考验指挥家的脑力。”

figure_0025_0019

指挥中的许忠

演出信息

指挥:许忠

演出: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

地点:上海大剧院

2020年10月9日

贝多芬《第八交响曲》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

2020年12月6日

贝多芬《第四交响曲》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 ZLBDdcND2dLl7+Dkjv8tHOz4YxQ9tNrUMKMIqRYOXG02hNHL54jK2UG59dV7KLG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