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35岁,首次宫颈抹片样本,宫颈刷取样本,液基制片,巴氏染色(图1-14-1~1-14-3)。
图1-14-1 宫颈取样(液基制片,巴氏染色,高倍)
图1-14-2 宫颈取样(液基制片,巴氏染色,高倍)
图1-14-3 宫颈取样(液基制片,巴氏染色,高倍)
A. 上皮内病变阴性(NILM),萎缩性改变
B.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C. 上皮内病变阴性(NILM)
D. 上皮内病变阴性(NILM),子宫内膜细胞
如图1-14-1~1-14-3,细胞片状密集排列或散在分布,细胞核异型性明显,染色质粗颗粒状,核膜不规则,胞质浓染,核质比高。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图1-14-4)
图1-14-4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组织活检切片,HE染色,高倍)
◆ 细胞通常为不成熟的副基底细胞,可合胞体样成群和单个散在。
◆ 核大而明显异型性。
◆ 核染色质粗糙而深染。
◆ 核膜不规则。
◆ 鳞状上皮化生(图1-14-5):化生细胞的核质比高,有时可被误判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但化生细胞间的异型性较小,核大小、形状规则,核染色质均匀,为细颗粒状,核膜十分光滑。
图1-14-5 鳞状上皮化生(宫颈取样,液基制片,巴氏染色,高倍)
◆ 鳞状细胞癌(SCC,图1-14-6):鳞状细胞癌的肿瘤细胞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细胞有许多共同的细胞形态特征,但前者的核异型程度更高,且有肿瘤素质的存在。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仅靠细胞学是较难确定的。
图1-14-6 鳞状细胞癌(宫颈取样,液基制片,巴氏染色,高倍)
◆ 萎缩性改变(图1-14-7):萎缩性改变的细胞大多为不成熟的鳞状上皮细胞,可见核明显增大,核质比增加,甚而见裸核及核聚集,酷似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细胞,但萎缩改变的细胞核可变性胀大,核染色质均匀淡染,核膜十分光滑,核与核之间的变异性较小,这些特征有助于识别。若很难区别时,可建议临床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后复查。
图1-14-7 萎缩性改变(宫颈取样,液基制片,巴氏染色,高倍)
◆ 宫内节育器(IUD,图1-14-8)效应:宫内节育器因相关细胞核异型,也可能误诊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但与宫内节育器相关的异型细胞数较少,且细胞有明显的核仁及胞质的变性空泡,加之临床宫内节育器史,有助于区别。
图1-14-8 与宫内节育器相关细胞(宫颈取样,液基制片,巴氏染色,高倍)
◆ 组织细胞(图1-14-9):组织细胞的大小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细胞相似,且核染色质粗颗粒状,核膜不规则,也可能被误认为是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区别的关键是肾形核及泡沫样胞质为组织细胞的特征。
图1-14-9 组织细胞(宫颈取样,液基制片,巴氏染色,高倍)
◆ 脱落的子宫内膜细胞(图1-14-10):因其深染的核及较高的核质比,有的聚集成群,很容易误判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但子宫内膜细胞体积较小,且细胞间的异型性较小,核膜光滑。
图1-14-10 子宫内膜细胞(宫颈取样,液基制片,巴氏染色,高倍)
◆ 宫颈原位腺癌(AIS,图1-14-11):宫颈原位腺癌的肿瘤细胞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细胞有共同的核异型,可是宫颈原位腺癌的柱状分化、羽毛状外观及玫瑰花结的形成均提示腺样起源而区别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图1-14-11 宫颈原位腺癌(宫颈取样,液基制片,巴氏染色,高倍)
◆ 滤泡性宫颈炎(图1-14-12):为大小不等的淋巴样细胞,常见于绝经后的女性,因染色质粗糙深染而容易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混淆,但其细胞较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细胞小,且可见易染体巨噬细胞及浆细胞的炎性背景。
图1-14-12 滤泡性宫颈炎(宫颈取样,液基制片,巴氏染色,高倍)
绝大多数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患者均与HPV高危病毒感染有关。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细胞通常是不成熟的鳞状上皮细胞,病变细胞可以是单个散在,也可聚集成群称为合胞体状,特征性的改变是核增大深染,明显异型,核质比较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细胞明显增加,核的大小为正常中层鳞状上皮细胞核的3倍以上,这是区别良恶性的标准之一。有的良性改变,如化生上皮细胞及萎缩性上皮细胞常被新手误读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而导致过度诊断,注意其核的异型性较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细胞小得多。因此,核的异型性及核质比的高低是鉴别良恶性的关键。
(曹跃华 孙常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