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政绩考核篇:GDP“注水”催生数据统计新革命

黄汉城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自2017年1月份辽宁首度承认数据注水之后,2018年1月,北方又有两个地区自曝家丑。

据新华社消息,2018年1月3日,内蒙古披露该区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有四成造假,需要减去2900亿元;相应的,2016年地方GDP也要砍掉一大块。

8天后,天津市滨海新区跳出来说,滨海新区2016年GDP也没有此前公布的10000亿那么多,实际数大概只有6654亿元,缩水约1/3。

多年来,不少地方GDP注水早已是“传说”中的秘密。它就像皇帝的新衣,人们都怀疑它有问题,但真正能揭穿它的、最权威的还是当事人自己。2018年新年伊始就出来这些个重磅“真心话”,还真让人不太适应。

其实,这反映出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残酷真相:在中国GDP总量飙升至80万亿元的关口上,我们的地方政府缺钱,实在缺钱!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为了遏制住地方的造假冲动,中央的政绩考核指挥棒正在悄悄发生偏移。从2019年开始,各省市区的GDP将不再是地方说了算,大家都要在国家统计局的领导下进行核算。游戏的规则变了。

泡沫到底有多严重?

每年,各省区市都会自行公布GDP数据,国家统计局随后也会在各地上报的数据基础上,发布全国GDP数据。我们来看一下两者之间的偏差:

2012年,各省GDP之和超出全国5.76万亿元,凭空造出了一个广东,当时广东的经济规模全国第一。2015年各省GDP之和超出全国4.6万亿元,凭空多出了一个浙江,当时浙江的经济规模全国第四;2016年各省GDP之和又超出全国2.7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上海,当时上海的经济体量全国排名第十一。

图1-5 各省GDP之和总是超出全国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各地统计公报

这种天量级别的“差额”,过去官方基本不会把它归结为“泡沫”,而是说误差的出现既有技术上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

从技术上看,国家和地方统计局的计算方法虽然基本一致,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大企业跨地经营,设立了众多分公司和子公司,这些下属机构的业务眼花缭乱,到底是属于“在地业务”还是“不在地业务”,有时候两个地方的口径不一,难免会重复计算。

从人为因素上看,是“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个别地方官员具有注水的行为动机。而且最要命的是,他们还有这种操纵的“能力”。熟悉体制运行的人知道,地方数据造假的手段无非是两种。

第一是空转。比如,一笔财政资金入库后,设置一个虚假的项目,把钱支出去,最后又重新入库回到原始位置上,来来回回都是同一笔资金,但是收入和支出都叠加了好几次,数据一下子就变漂亮了。这里头的手段有很多,想象力再丰富的编剧也写不出来。

第二是虚增。早前财政部曾公开披露辽宁数据造假手法,在2011至2014年那段“辉煌”的岁月里,辽宁通过虚构应税事项和纳税依据,虚增了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等地方税收收入。而且地方相当聪明,一般会拿来虚增的税种都是全口径归地方的税种,而不是国税,这样就不用掏出真金白银上缴给中央。

当然,地方政府数据造假,也是需要付出实实在在的代价:“吹牛要上税”,在系统内凭空出现的财政收入,按照分税制的财政收支体系,有一部分需要交给中央和省里,上缴变多了;数据高报,会影响中央对地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决策,导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减小,收入变少了。

不过,从理论上讲,只要地方财政充裕,这个游戏可以无限运作下去。我们来看地方政府的钱袋子,地方的可支配财力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其大头是税收;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头是土地出让金;最后是各种各样的举债,包括城投债、非标融资与委托贷款等。

前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地方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就算中央转移支付变少了,只要脸上好看,也能撑得住。要是钱不够花了,多卖几块地就是了。既能用房地产生意拉动GDP,还能充盈国库,一石二鸟。

万一前边两招都不灵了,不是还能举债吗?今天是以这个城投公司的名义去贷款,明天是那个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到银行融资,通过各种明里暗里的债务,还怕那些缺口填不上?

这三个环节可谓环环相扣,只要有一个拎得住,整个大盘就不会掉链子。在过去那种高歌猛进的时代里,地方政府注水GDP的“能力”高得很。

期待各地自动挤出水分,难度无异于让一个开惯豪车的富二代扔下奔驰骑摩拜。口碑变差了不说,还可能搭上自己的仕途。但是,有一句老话怎么说来着?假的终究是假的。

造血能力下滑

进入经济新常态以后,整个大环境都在发生着变化,很多地方都开始为钱袋子头疼了。家中无粮,自然很难打肿脸充胖子。

地方造血能力下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中国的经济走势换挡中低速,跨入“L形”通道的一横,地方财政收入增速碰上了缓速带。以前大手大脚花钱没问题,现在就成了毛病,得改。

通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晰看出31个省市自治区的“泳姿”。

表1-9 31个省市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按决算数值统计)

数据来源:各地财政决算报告

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6年,包括内蒙古、天津在内的很多地方,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位俯冲,从两位数降到了个位数,有些还从正增长变成了负增长。

众所周知,一般预算收入是衡量地方政府财政实力的核心指标。增速下滑,意味着地方自我造血能力不如从前。此外,各地有很多花钱项目是十足刚性的,比如说公共服务方面,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支出只能变多不能变少。由此造成的财政窟窿,难免令人担忧。

2017年底,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发布的报告称,2015年至2017年前三季度,样本省份的财政自给率 整体下降,2015年还有54.1%,到2017年前三季度只剩下50.8%,而地方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等刚性支出的比重明显上升,“一些地方收支矛盾已经十分尖锐”。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除了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北京、福建几个地方,很多省区市存在着财政缺口,需要由沿海富裕省份来“支援”。从2014年到2016年,有25个省区市存在财政缺口,总金额从31927亿元上升到48134亿元,增幅为51%。

这就是今天中国财政运转的现实。2017年12月闭幕的十九大,首次没有提GDP翻番的目标,其实也释放出了一个信号,中央对于地方经济状况已有了心理准备。

在土地出让收入方面,过去,地方政府是国有土地一级市场的绝对垄断者,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如今房地产行业被中央翻入了2.0时代。自2016年开始,全国房地产迎来史上最严调控,两年时间里,110余城市(镇)出台了260多次调控政策,楼市正式迈入“五限”时代。

中央定调房住不炒,大力发展租赁市场,未来还将深入推行共有产权房、租售同权等长效机制,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受严格的限价政策影响,2017年下半年就有261宗土地流拍。

此外,在去杠杆的大基调下,中央收紧流动性,停止大水灌溉,过往那种投资驱动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地方无法再疯狂“吃鸡”。

我们以内蒙古为例。从2013年开始,内蒙古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直线下冲,2016年的出让收入仅为176.8亿元,不及2013年的1/2。房地产投资开发额同样下滑严重。

内蒙古的土地财政亮起了大红灯。放眼全国,这并不是孤例,类似的地方很多。

图1-6 内蒙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内蒙古财政厅、统计局

图1-7 内蒙古房地产投资开发额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地方债务方面,中央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的力度不断加码,地方融资渠道要么缩紧,要么受限。2017年12月财政部再次放出狠话说,对于地方政府性债务“谁家的孩子谁抱”,中央坚决不救助,地方政府要趁早打消中央政府会“买单”的幻觉,金融机构也不要产生政府会兜底的幻觉。

言下之意,过往那种设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剥离天价不良资产,或者债转股的小后门都可能要堵上了。广东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的历史还记不记得?海南发展银行的教训还记不记得?你们再不听话,以后就是那种下场。在地方政府债务已是中国最大灰犀牛的共识下,各地想要拿到发债指标,无不是求爷爷告奶奶的。

这三个大板斧砍下来,对债务累累的地方来说,简直就是砍瓜切菜。无法量入为出,财政一紧张,地方政府就只好主动挤泡沫了。

新规则呼之欲出

除了地方钱袋子的体积外,改变最大的,其实还要算是游戏规则。

2016年10月,中央深改组第28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以后对于统计数据造假的干部,要“一票否决”。

2017年6月,深改组第36次会议通过《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除了统计机构,领导也要追究违法责任。以后再造假,就不是下级官员背锅那么简单了。

2017年10月国家统计局宣布,从2019年开始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改革后,GDP数值不再是地方说了算,各省区市统计局将在国家统计局的领导下从严审核核算,以确保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与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基本衔接。

中央的步伐越来越紧。尤其是核算改革这招,简直是压在地方头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越是死拖到最后一刻,造假的数据就会离真相越远,造成崩塌性的局面。这种爆炸式的冲击,有几个人受得了?

留给各地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算完经济和政治这两本账,一些地方就只能先跳了出来。毕竟早割肉,早止血。现在就承认,说不定以后挨的板子还可以少一点,轻一点。

过去,针对地方数据造假问题,中央也曾试图用三个指标来判断地方经济运行情况:工业用电量、银行发放的贷款数额和铁路货运量。英国《经济学人》将这个指数的计算公式总结为:工业用电量增速×40%+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35%+铁路货运量增速×25%。

对于中央的决策来说,这确实是一种参考指标。但眼下中国传统工业的主导地位正在不断减弱,尤其是在第三产业发达的地区,互联网经济兴起,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这个指标在衡量中国经济产出时已经没那么准确了。

因此,比起地方主动挤水,对于当下中国更迫切、更关键的,是要早日拿出一套更为先进、更为科学的统计体系。

据新华社报道,2018年1月12日中央召开了一次全国统计工作会议。在这个可能会改写中国的会议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披露,中央正在加快构建新时代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

今年(2018年)将精心组织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工作,按时发布2017年各地区绿色发展指数。改进完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统计指标统计及相关制度,探索计算工业发展质量指数,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创发展等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今年进一步健全“三新”统计调查体系 ,抓紧修订“三新”统计标准,研究建立反映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的统计制度,改进完善“三新”增加值核算方法,改进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的计算办法,认真做好营商环境调查和试评价工作。

要扎实做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准备工作,完善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实施方案,为正式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奠定基础。认真开展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切实做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实施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

此外,还将完善研发经费投入统计制度,改进资金流量表编制工作,正式建立幸福产业统计监测制度,继续开展文化、体育、旅游等派生产业增加值核算。

宁吉喆的发言当中,包含了绿色GDP评价体系、地方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幸福产业统计监测制度好几个关键词。

这无疑是一场重要的变革。未来中国若能形成一套测量民生指数、宜居指数、幸福指数的绿色指标体系,我们的政绩考核指挥棒,肯定会推动经济更加高质量发展。而新一轮的城市竞争,才能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健康道路。

在区域格局大变动的背景下,是时候改变以往的游戏规则了。就让那种以GDP论英雄的时代,成为过去吧。 RBWPsFU8ZBl+03tLjTNLd9MeOYaCIxSflLzlK0x9wLBGDH/D/BqoZaOUY1dRkBD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