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确立综合集团战略

作为改革试点,平安的发展之路,既有高歌猛进的豪情,也有磕磕绊绊的挫折。每一次面临危机,平安都要在夹缝中找出路。

一扇窗关闭了,但一扇门却打开了,平安走出国门,远赴伦敦,经过艰难接洽和沟通,打开了国际再保的大门。

1992年加入平安的任汇川说,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平安形成了优胜劣汰、市场无常的强烈危机感,这也是平安文化的基因。危机感存在多久,平安就能走多远。

“平安这30多年,和国企竞争,和外资竞争,现在又和互联网公司竞争。每时每刻竞争,全方位竞争。平安自强不息,但也懂得顺应规律、包容妥协,哪怕忍受一些委屈。我们相信厚德载物。”这是任汇川的真切感受。

冠以“中国”字样后,平安成为一家真正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不久,一个更宏大的战略想法产生了。

1992年9月,在第二届董事会上,平安提出了做以保险为主的综合金融集团的想法,即建成以保险业为主,兼营投资、融资、证券、租赁、实业、贸易、旅游等多功能综合性集团公司的发展方向。此时的综合性集团和后来的综合金融还不是一回事,但已经看得出平安的扩张雄心。

从一开始“立足蛇口,放眼深圳”到“立足深圳,放眼面向14个沿海开放城市”,再到“立足深圳,面向全国”,最后到“立足深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每隔一段时间,平安的新气象就会扑面而来。

1993年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平安北京、青岛、天津、上海四个办事处升级为分公司,全国各地17个代理处相继开业,海内外分支机构达到38个。继香港分公司开业之后,美国、伦敦、新加坡等境外分支机构设立。平安在突破内地市场的同时,开始尝试国际化。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新要求,从1994年起,平安将各保险机构二级法人规范变更为非法人分公司,基本完成了资产一体化的改造。这项清理工作进行了近一年时间。

资产一体化改造的过程并不轻松。比如一家地方投保企业出了险,希望获得更多赔偿,就会找地方政府干预,而地方政府又是二级公司的股东,干部也是由政府派的,自然而然会倾向于维护本地企业利益,往往不会顾及保险公司的利益。与此同时,资金方面也会受地方政府干预,一些违规投资的出现,形成了呆坏账。

此时平安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清退地方政府的股权,二是将其持有的股权上收至集团,使其成为平安集团的股东。目的只有一个,取消二级法人制,按新机制运作。

“完成了资产一体化改造工作、实现二级法人向一级法人的平稳过渡。”这是1994年平安十件大事之一,也被认为是平安建司十年的大事之一。到1995年7月,平安完成了原具有法人资格的大连、广州、北京、上海、天津、青岛六家分公司的资产一体化工作,公司由二级法人制改为一级法人制。自此,平安的“总公司—子公司—分公司”模式基本确立。

平安发展的每一步,似乎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是必要的学费,有些是成长的烦恼,有些是稚嫩的错误,有些是苦涩的无奈。试验,修正,再试,再改。有时连监管部门领导都会抱怨,平安咋就能惹那么多麻烦呢?

不断惹麻烦,其实是不断挑战旧的边界。在挑战中突破,自然是一片新天空。如果是自身存在问题,暴露出来,千方百计去解决,最后也能通过制度和管理的完善,把教训变成财富。

朝着一个方向,按照一个标准,沿着一个轨道,平安奋力向前。 leJoAjFlsqhUE9Gw+Ku/QJLeLIXbj7Bw5qGO+hZLgvoryh9JWzXPT+6Rhgp1ekQ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