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理想主义的气息

20世纪80年代末,在中国,合资、独资企业实力雄厚,很有风险意识和投保意愿,但它们对保险公司的要求也很高。不少“三资”企业的资本都大于平安保险,它们投保时会问:“你们用什么方法实行分保?”“哪些国际大保险集团是你们的分保公司?”

平安的资本金是4200万元,而一个厂房的保险标的就要一两亿元,这让客户如何放心?

没有资本方面的优势,平安人只能靠把服务做到极致去争取客户,不管刮风下雨、上班下班,只要一接到客户通知,就以最快速度赶去。平安真正的产品,就是充满诚意的服务。即使一些企业没有购买平安的保险产品,也会因为这些年轻人的诚意,对平安留下深刻印象。

1988年底盘账,平安用半年多时间做了大概500万元保费。虽然规模不大,但作为金融保险业改革试点单位,还是让行业感受到几分惊喜:国内保险市场长期由一家公司独家经营、纹丝不动的局面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缺口。

“高尚的竞争是一切卓越才能的源泉”(大卫·休谟语)。在深圳,由于平安的冲击,人保也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方式,特区保险业的整体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迅速提高。

之前有人担心“平安成立会使人保的业务量下降”,但从两年后的数据看,人保的业务量不但没有下降,相反,其业务增速达到多年来的最高水平。平安所做的业务中有95%以上是新开发的业务,属于市场增量;深圳特区的保险覆盖面也从平安成立前的22.5%上升到54%。

特区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平安还为国家创造了新增外汇收入和财政收入。

创业初期,平安员工的平均年龄为28岁。这些年轻人平日在想些什么?我们在《平安之友》上翻到一篇对一位部门负责人的访谈。

问:在平安工作,你是否感到愉快?

答:当然愉快。我十分钟意在平安工作。在这里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记得蛇口有这样两条不成文的规定:第一,总经理永远是正确的;第二,当你和总经理发生矛盾时,请参照第一条。对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向马总请教过,马总直言相告:此话有个前提,便是“一切为了工作”,如果你认为所提建议属合理化建议,对于公司的发展有一定作用,不妨多做说服工作,使领导充分认识到内在意义,争取得到领导的支持和采纳。反之,若你的意见不切实际、缺乏正确性,那就不可能得到理解和支持了。当然,我们平安公司热烈欢迎每一位员工对公司的发展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所提意见或建议被采纳,公司除给予表扬外,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问:平安的工作是否使你产生心理障碍?

答:说没有,似乎不太可能。像我从内地来到深圳仅有9个多月的时间,感到环境变了,生活变了,一切都变了。尤其觉得自己有许多方面显得落伍。如:观念、认识、时间价值,还有业务中许多新出现的问题等。诸如此类,都出现在眼前,迫使我去思考。如果仅仅依靠过去的业务经验和理论知识来应付眼前的工作和环境,则好景不长,会被淘汰、被“炒鱿鱼”。因此,我时常有一种紧迫感,这就是努力去适应新环境、新观念、新知识,一切为业务的发展而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这就是20世纪80年代末特区人、平安人的精神面貌。那个时代的主流文化是相信明天,相信奋斗,生怕自己落伍,要通过拼搏实现自我。如同列夫·托尔斯泰所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是责任心”。这些年轻人肩挑的既是对客户的责任,也是对荣辱与共的平安的责任,还有对自己成长的责任。

那个时代流行的精神营养是《傅雷家书》、路遥的《人生》这样的作品。在年轻人心中形成强烈共鸣的,是《傅雷家书》中这样的话:

“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1989年的最后一天,天很冷,还下着大雨。

许多公司都已放假,但平安保险蛇口分公司办公室还热火朝天,大家都想在年底最后一天多收些保费回来。团队兵分六路,奔赴国际海运集装箱公司、蛇口培训中心、西丽湖度假村、深圳湾大酒店、华益铝厂、联合饼干厂等企业,忙活了4个多小时,最后全部“搞定”,这一天的保费收入就有60多万元。

那是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人的觉醒的气息弥漫在城市、校园和新兴工业区。人们追求物质成果,追求美好生活,被内在的激情荡漾,被远大的志向激发。特区的开放环境更让年轻人对未来充满憧憬,环境加上青春无敌的奋斗姿态,塑造了王石、任正非、麦伯良、黄宏生、侯为贵等太多深圳创业传奇。

很多已经退休的老平安人回忆往事,都说20世纪80年代是逐梦前行、精神养分特别充足的年代。“那时干得特别带劲,特别有盼头,只要努力就能见到收成。” EjDMH+R7bVY4OjHWpoKqzsXiV/76OOQDef8Hz9AkXdMkgg01k2SkTeYJfyyz8uc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