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Peter Ma的由来

和艰苦的办公条件以及社会对保险的不了解相比,内部缺乏懂保险的专业人才,是更加火烧眉毛的事。

马明哲把招聘专业人才当成重中之重。他自己虽然经营过社会保险,但如何经营商业保险,仍然是个新课题,因此也更加明确了“必须要找到真正懂商业保险经营的人才”的目标。

求贤若渴的平安曾花费几万元在深圳报纸上登广告,但前来应聘者寥寥。即使管理团队到内地一些大中城市主动招聘,也收获不多。

依照当时的人事管理制度,人保的员工要加入平安,必须辞职,舍去一切福利待遇。同时蛇口的进人指标又特别少,而且进一个人还需要6个月的试用期。这都是延揽人才的障碍。

为此,平安向蛇口工业区专门打报告,请求准许他们一次性发正式调函。领导考虑再三,最后批准了,条件是马明哲必须自己写担保书,为这些愿意加入平安的人“作保”,他们出任何问题,马明哲要负责。

平安成立时只有13名员工,后来增加了10名。他们打趣说,“到1988年底,作为中国第二大保险公司,我们已经有了23名员工”。

1988年9月,平安创办了内部刊物《平安之友》,栏目有英语角、保险实务、案例摘登、保险故事、名人名言、表扬稿等,哪些员工将在下个月过生日,也一一登出。内刊起初只有4个版,后来增加到8个版,不但记录公司大事,也关注小节,比如在“文明寝室评选”中,刊登提醒男员工文明使用洗手间的tips(贴士)。

我们在翻阅《平安之友》时,发现相当多篇幅都用在了英语学习上。1989年6月加入平安、后来担任过平安副总经理的王利平说,当时的气氛是对外开放,学习海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所以学英语蔚然成风。马明哲带头学,他把《新概念英语》的单词记在一张张小卡片上,一张卡片十个单词,十张卡片一小捆,每天带几捆在身上。当时马明哲是自己开车上下班的,经常会捎带顺路的同事,很多人都记得,当时他在开车时,也开着录音机练英语听力。

蛇口的外资企业、合资企业非常多,为了业务来往方便,很多员工为自己起了英文名。在中国企业界,马明哲、马云、马化腾被并称为“三马”,他们的英文名分别是Peter Ma、Jack Ma、Pony Ma,Peter Ma是1990年7月取的,马明哲为此还写了一则“Peter公告”在《平安之友》刊登。他幽默地说:“诸位同人,今后除了‘马明哲’外,还可以称我为Peter Ma,若在此之前已有某位同人叫Peter的,可找敝人抗议,Peter Ma愿与之寻求解决的途径。”

蛇口工业区的外向型环境,使马明哲很早就意识到“公司外交”的重要性。除了要在内地做好公关沟通工作,还要面向海外。取个英文名就是为了对外交往的便利。

平安成立后短短一年多时间,和海外300多家保险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接待了多个国家的保险公司、保险经纪人公司的高管,与港澳地区保险机构的来往更是频繁。所有这些,使平安一开始就有了国际化眼光。

保险的专业性很强,为此,平安多次组团赴海外学习。1989年,马明哲赴纽约保险学院学习,由于英文还不过关,上课听不懂,下课还要借同学的笔记抄。最后,花了两个月左右时间,他才弄懂大部分内容。“当时听不懂、说不出,非常痛苦,专门找了个翻译在课前课后帮助,但这打开了自己的视野。” 1Zfbe8RSHd1z2I++qGXlgYqaLUsW4XxHvNgtyvoNixrp/zAS/mnUquc7cKBmfm7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