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任务1.6
麻醉技术

【课前准备】

【课中实施】

良好的麻醉是使外科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因此麻醉是外科手术的基本技术之一。麻醉术的目的在于安全有效地消除手术疼痛,确保人和动物安全,使动物失去反抗能力,为顺利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麻醉具有下列意义:

①简化保定方法,节省保定人力。

②便于手术的操作(例如麻醉可减免腹腔手术时的内脏膨出,使肌肉松弛,便于缝合,术部的安定便于某些细微的手术操作等)。

③为无菌手术操作创造有利条件(因动物骚动时易造成污染)。

④避免手术的不良刺激,防止外伤性休克。

⑤在手术过程中避免人、畜的意外损伤,保证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

但麻醉药用之不当,也可能给动物机体带来不良的后果(尤其在全身麻醉),麻醉效果也往往关系着手术的成败。这就要求要切实掌握好麻醉技术。采用麻醉时必须对具体事物做具体分析,不同种类的动物和不同的手术,是否需要麻醉,或采用何种麻醉方法都应认真斟酌选择。一般能用局部麻醉达到目的的就不用全身麻醉。对孕畜采用全身麻醉时要特别慎重,尽可能避免影响胎儿。对老弱病畜、全身情况危重的病畜采用全身麻醉时也应特别慎重。对后躯(如肛门、直肠、外生殖器官、尾部等手术)可选用硬膜外麻醉或其他局部麻醉方法。即使某些必须用全身麻醉的病例也常采用浅度的全身麻醉,配以局部麻醉进行。只有在某些复杂的大手术或对异常凶猛的动物,为了保证手术效果和安全,有时才不得不采用较深度的全身麻醉。

在麻醉前,应对患畜做常规检查。例如,最后一次进食时间、可视黏膜颜色、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皮肤弹性、体温、肺部和心脏听诊、脉搏及呼吸数,根据条件,还可做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参照美国麻醉师协会(简称ASA)的分类,兽医麻醉风险分为以下5类(表1.2)。

表1.2 兽医麻醉风险分类

注:目前兽医临床麻醉大体分为3类,即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电针麻醉。小动物临床上多用全身麻醉,局部麻醉较少用。

1.6.1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是借助局部麻醉药的作用,选择性地作用于感觉神经纤维或感觉神经末梢,产生暂时的感觉消失,从而达到无痛手术的目的。局部麻醉简便、安全,适用范围广,可在不少手术上应用。

局部麻醉具有许多优点,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局部麻醉下,对全身生理的干扰轻微,麻醉并发症和后遗症很少,所以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麻醉方法。此外,局部麻醉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经济,可用于全身各部位的许多手术。目前,许多包括腹腔在内的手术也都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对于患有心、肺、肝或肾等疾病的动物,局部麻醉因对全身影响少,也提供了较好的手术条件。但是,在局部麻醉下,因病畜仍保持神志清醒状态,手术时应特别注意保定,或在必要时配合应用镇静剂。某些局部麻醉方法,要求熟悉局部解剖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否则,不易收到确实的麻醉效果。

使用局部麻醉药应该了解它们的药理性能,如该药的组织渗透性、作用显效时间、作用维持时间及毒性等,这样就可正确选择,表面麻醉要用渗透性好的药物;局部浸润麻醉用药量较大,宜用毒性低的药物,并配成最低有效浓度;传导麻醉应选用渗透性好、显效快、作用时间长的药物等。一般说来,同一局部麻醉药,其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则渗透性越强,显效越快,但毒性也越高。

此外,不同的神经纤维对局部麻醉药也有不同的敏感性。由于各种神经纤维的粗细、分布的深浅,以及有无髓鞘等不同的原因,往往也出现不同的麻醉效果。例如,感觉神经纤维最细,多分布在神经干的表面,大多无髓鞘,因此,最先受药液影响而麻痹,感觉中痛觉首先消失,温觉、触觉次之,而交感神经往往在感觉神经麻痹后才受影响;运动神经纤维较粗,分布在神经干深部,而且多有髓鞘,故受影响最迟,但最后也可被麻痹。

1)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卡丁因3种。它们的特点比较见表1.3。

表1.3 3种常用局部麻醉药的特点比较

(1)盐酸普鲁卡因(普鲁卡因)

本品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局部麻醉药,使用安全。药效迅速,注入组织1~3min即可出现麻醉作用。但药物易被各种组织中的脂酶水解而作用消失,所以作用时间较短,一次量可维持0.5~1h。此外,因本品穿透黏膜能力很弱,故不宜用于表面麻醉。如必须采用作为黏膜麻醉时则需将溶液浓度提高至5%以上,临床上最多用作浸润麻醉剂,使用药液浓度为0.5%~1%,传导麻醉一般采用2%~5%溶液,脊髓麻醉用2%~3%溶液,关节内麻醉可用4%~5%溶液。

为了延长局部麻醉作用的时间,减少出血量并减低因吸收药物过多、过速而引起中毒的可能,在临床应用上,常在本品溶液中按每250~500mL,加入1 mL的0.1%肾上腺素溶液。盐酸普鲁卡因用量过大能产生中毒。中毒时一般症状轻微,短时间内能自行耐过,一般无须特殊处理。严重者表现兴奋、狂躁、呼吸困难、脉搏增快、大出汗,甚至惊厥,后期由兴奋转为抑制和呼吸麻痹而死亡。中毒的解救应在兴奋期给以小剂量中枢神经抑制药,同时注意呼吸、循环变化,必要时采用吸氧、强心、输液等措施,如已进入抑制期则不能再用兴奋药解救。

本制剂煮沸灭菌,但不耐高压灭菌,遇碱类、氧化剂能分解,遇酸性盐减低药效。

(2)盐酸利多卡因

本品局部麻醉强度和毒性在1%浓度以下时,与普鲁卡因相似,但在2%浓度以上时,局部麻醉强度可增强至2倍,并有较强的穿透性和扩散性,作用出现时间快、持久,一次用药量可维持1 h以上。本品的毒性较普鲁卡因稍大,但对组织无刺激性,用于多种局部麻醉方法。

用作表面麻醉时,溶液浓度须提高至3%~5%,传导麻醉为2%溶液,浸润麻醉为0.25%~0.5%溶液,硬膜外麻醉为2%溶液。

本品溶液性质稳定,可耐反复高压灭菌和酸碱的作用。

(3)盐酸丁卡因

本品的局部麻醉作用强,作用迅速,并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常用于表面麻醉。本品的毒性较普鲁卡因强12~13倍,而麻醉强度则强10倍。表面麻醉的强度较可卡因强10倍,而且点眼时不散大瞳孔,不妨碍角膜愈合。因此,近年来在角膜麻醉的应用上已取代了可卡因,常用浓度为0.5%溶液。

本品因毒性大,不适于浸润麻醉。作为鼻、喉、口腔等黏膜表面麻醉,可用1%~2%溶液。

2)局部麻醉的方法
(1)表面麻醉

将药液滴、涂或喷洒于黏膜表面,让药液透过黏膜,使黏膜下感觉神经末梢感觉消失。一般选用穿透力较强的局麻药,如1%~2%丁卡因(常用于眼部手术)、2%利多卡因(常用于猫气管插管前的咽喉表面麻醉)等。该方法广泛用于眼、鼻、口腔、阴道黏膜的麻醉。

(2)浸润麻醉

沿手术切口线皮下注射或深部分层注射麻醉药,阻滞神经末梢,称局部浸润麻醉,常用麻醉剂为0.25%~1%盐酸普鲁卡因溶液。为了防止将麻醉药直接注入血管中产生毒性反应,应该在每次注药前回抽注射器,然后边抽退针头边注入药液。有时在一个刺入点可向相反方向注射两次药液。局部浸润麻醉的方式有多种,如直线浸润、扇形浸润、基部浸润和分层浸润等,可根据手术需要选用。为了保证深层组织麻醉作用完全,也为了减少单位时间内组织中麻醉药液的过多积累和吸收,可采用逐层浸润麻醉法,即用低浓度(0.25%)和较大量的麻醉药液浸润一层随即切开一层的方法将组织逐层切开。由于这种麻醉药液浓度很小,部分药液随切口流出或在手术过程中被纱布吸走,故使用较大剂量药液也不易引起中毒。

此外,为了减少药物吸收的毒副作用,延长麻醉时间,常在药物中加入适量0.1%的盐酸肾上腺素。

(3)传导麻醉

将药液注入神经干周围,使该神经干所支配的区城产生麻醉作用,又称神经干阻滞麻醉。其优点是用药量少,麻醉的范围广。常用2%~3%普鲁卡因或1%~2%利多卡因溶液。可用于睑神经、臂神经丛等的传导麻醉。

①犬眶下神经传导麻醉。犬的眶下神经支配同侧所有上齿。进针部位有两种:

a.在眶下神经进入眶下管的入口(上颌孔)处,一般犬在眼外角的下方大约2.5cm,用5 cm长的20号针,对准凹陷处,慢慢刺入,一直到穿过额骨线为止,然后将针指向上门齿,在3~3.5cm深处会遇到上颌孔。注射2%盐酸普鲁卡因2 mL,同侧上齿被麻醉。另外,也可从最后臼齿的后方,用3~4cm长的针进行该神经的传导麻醉。

b.通过眶下孔进入眶下管。翻起犬上唇,在背侧到臼齿1/3处,通过触摸其边沿找到眶下孔,该处正好在唇黏膜折为齿龈的地方,对齿龈常规处理后,将针刺入眶下管内1~2cm,并注射2%盐酸普鲁卡因1~2mL,同侧的门齿、大齿和1~2臼齿感觉即变为迟钝。

②犬下颌神经传导麻醉。

a.下颌管。在下颌骨角突的前面,可摸到凹陷。用3 cm长的22号针,在下颌的腹侧缘垂直刺入,其深度为1~2cm。在此处注射2%盐酸普鲁卡因溶液2 mL,则同侧下颌的牙齿均被麻醉。也有人主张在口腔内第六臼齿的内侧将针斜向下颌刺入。

b.颏孔。共有前、中、后3个颏孔,常以中颏孔作为注射点,该孔位于下颌第二前臼齿前面的基部,约在下颌骨背侧与腹侧缘的中间,其孔口用手触摸不到,必须用针尖进行探诊,将针刺入该孔内少许,并向下颌管内注射2%盐酸普鲁卡因溶液1 mL,则门齿、犬齿和1~2臼齿都受到麻醉。

犬的3个颏孔在形态方面有许多变化。另外,两侧下颌间有吻合情况,因此,在给药之后,所有门齿都处于麻醉状态。而给药的同侧其他部位,不发生麻醉作用。

③犬睑神经传导麻醉。睑神经是耳睑神经的分支,又是面神经的分支。在颧骨弓的背面最外侧,将1 mL麻醉剂注射到皮下1 cm深处即可达到麻醉。除了眼睑提肌之外,所有眼睑肌肉都将呈现麻醉。这对应用β射线治疗角膜或者在眼外科中都是有益的。如果不进行全身麻醉,眼睑不会合拢,而眼球仍然转动和收缩。为了防止角膜干燥,应当使用眼软膏。

(4)脊髓麻醉

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椎管内,阻滞脊神经的传导,使其所支配的区域无痛,称为脊髓麻醉。根据局部麻醉药液注入椎管内的部位不同,又可分为硬膜外腔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麻醉两种。在兽医临床上,目前仍多采用硬膜外腔麻醉,很少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要掌握脊髓麻醉技术,就要求熟悉椎管及脊髓的局部解剖,以及由于脊神经阻滞所致的生理干扰。

椎管局部解剖:脊柱由很多椎骨连接而成,各个椎骨的椎孔贯连构成椎管,脊髓位于椎管之中。在两个椎骨连接处的两侧各有一孔称椎间孔,为脊神经通出的地方。脊髓外被3层膜包裹,外层为脊硬膜,厚而坚韧;中层为脊蛛网膜,薄面透明;内层为脊软膜,有丰富的血管。在脊硬膜与椎管的骨膜之间有一较宽的间隙称为硬膜外腔,内含疏松结缔组织、静脉和大量脂肪,两侧脊神经即在此经过,向腔内注入麻醉药液,可阻滞若干对脊神经;脊硬膜与脊蛛网膜之间有一狭窄的腔,称为硬膜下腔,此腔往往紧贴一处故不能做脊髓麻醉之用;脊蛛网膜与脊软膜之间形成一较大腔隙,称为蛛网膜下腔,内含脑脊髓液、向前与脑蛛网膜下腔相通,麻醉药注入此腔可向前、后阻滞若干对在此经过的脊神经根。

①硬膜外腔麻醉。硬膜外腔麻醉即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本法可用于不适宜全身麻醉的腹后部、尿道直肠或后肢的手术及断趾、断尾等。尤其适用于剖腹产。动物麻醉前用药镇静后,多施右侧卧保定(也有人习惯站立或背紧靠诊疗台缘,背充分屈曲、增大椎间间隙,胸卧保定)。麻醉部位是最后腰椎与尾椎之间的正中凹陷处,大型犬的断尾可在第一至第二尾椎间实施。选择髓骨突起连线和最后腰椎敏突的交叉点,局部剪毛、消毒,皮肤先小范围麻醉。用4~5cm长的注射针在交叉点上慢慢刺入,在皮下2~4cm深度刺通弓间切带时,有“扑哧”的感觉。若无此感觉,则是刺到骨上,可拔出针,改变方向重新刺入。如有脊髓液从针头流出,是刺入蛛网膜膜下腔所致,把针稍稍拔出至不流出脑脊液的深度即可,注入局部麻醉药,2%普鲁卡因,0.5 mL/kg体重,用于骨折的整复;0.25 mL/kg体重,用于尾部、阴道、肛门的手术。

猫腰荐硬膜外麻醉:将猫用绳子保定在手术台上,腹部向下,左手的拇指和中指压放在左右两髂骨外角间,食指在中线上能触压腰荐凹窝。局部剪毛消毒,左手食指为正确定位的标记,右手持针,在凹窝处将针以垂直方向刺进凹窝。针通过坚韧的弓间韧带时,通常有“砰”的一声感觉,而且针通过后阻力消失。应用反回压以确保无血液流出,用含有肾上腺素的2.5%盐酸普鲁卡因2~3mL,当针正确定位后便可开始注射,注射时的速度要缓慢。此时猫的尾巴通常也随之出现肌纤维颤动,这是针位置正确标志。松弛几乎是立即开始,在5~10min内完全达到阻滴的效果,持续20~30min。该麻醉用于睾丸摘除术、子宫切开术、子宫切除术和尿道结石等手术。

②蛛网膜下腔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即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麻醉脊髓背根和腹根的麻醉方法。腰椎穿刺点位于腰荐结合最凹陷处。腰椎穿刺时,针头经过的层次分别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时会出现第一个阻力减退感觉。继续缓慢推进针头,待针头穿过硬脊膜和蛛网膜时,可出现穿刺过程中的第二个阻力减退感觉。拔下针栓,即见有脑脊液从针孔中流出。当判定穿刺正确后,接以吸有2%普鲁卡因的注射器,缓慢注入5~10mL,然后再回吸脑脊液,若能畅通抽出,针头可一起拔下。经3~10min,便可进行腹部、会阴、四肢及尾部所有手术。

③脊髓麻醉的注意事项。要注意注射药液的温度和注射速度。一次快速注入大量冷药液可引起呼吸紧迫,角弓反张或猝倒等严重反应。

注入大量药液时要保持动物前高后低的体位,防止药液向前扩散,阻滞胸段的交感神经。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或阻滞胸部神经引起呼吸困难或窒息。此外,还应该注意到侧卧保定的家畜,其下侧的麻醉效果往往较上侧为好。

脊髓麻醉,尤其是蛛网膜下腔麻醉,要求严格消毒,否则有可能引起脑脊髓的感染。在腰椎领域穿刺,即所谓的腰麻,被广泛应用。而在动物脊髓的尾侧端和蛛网膜下腔非常接近,安全部位不易选择,而棘间隙穿刺又很困难。进针操作要谨慎,防止损伤脊髓,导致尾麻痹或截瘫等后遗症。

1.6.2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generalanesthesia)是指用药物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广泛的抑制,暂时使动物机体的意识感觉、反射活动和肌肉张力减弱和完全消失,但仍保持延髓生命中枢的功能,主要用于外科手术。

1)全身麻醉的分期

全身麻醉药通常开始先抑制大脑皮层功能,随着剂量增大,逐渐抑制间脑、中脑、脑桥和脊髓,最后可抑制延髓。随着不同部位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会有一定的体征表现,根据这些表现可分成数个时期,借以判断麻醉的深度。但应指出,麻醉的分期通常是参照人的乙醚麻醉典型经过来描述的,而在动物往往并无如此明显的划分,况且不同的品种、个体或不同的药物也有不同的表现。但了解人为的麻醉分期(特别是在吸入麻醉)仍然有助于识别麻醉的过程,掌握麻醉的深度和防止麻醉事故。麻醉通常可分为四期。

(1)第Ⅰ期(腺胧期或随意运动期)

由麻醉开始至意识完全丧失而转入第Ⅱ期。此期主要是大脑皮层的功能逐渐被抑制。动物焦躁或静卧,对疼痛刺激反应减弱,但仍然存在。瞳孔开始放大,各种反射灵活,站立的动物则平衡失调。

(2)第Ⅱ期(兴奋期或不随意运动期)

由意识完全丧失至深而规则的自动呼吸开始时止。此时大脑皮层功能完全受抑制,皮层下中枢释放,家畜反射功能亢进,出现不由自主运动,肌肉紧张性增加,血压升高,脉搏加快,瞳孔散大,呼吸不规则,眼球出现震颤。猫科动物常分泌大量唾液,猫、狗可能出现呕吐。此时如果不受外界干扰,动物仍可安静度过,如受到外来刺激或过早进行手术,可出现强力挣扎、四肢划动、排粪尿等明显兴奋现象。在第Ⅱ期转入第Ⅲ期时兴奋现象逐渐减弱,眼球震颤变慢,但眼球震颤不能作为可靠的麻醉深度的指征,因为不同个体间的差异较大。

(3)第Ⅲ期(外科麻醉期)

由深而规则的呼吸开始至呼吸停止前阶段。外科手术主要在此期的前、中阶段进行。本期按其麻醉深度又分为4级,即:

Ⅲ/1(Ⅲ期1级)痛觉开始消失,但麻醉仍较浅,因而骨膜、腹膜及皮肤等3种敏感的组织仍略有感觉。此时动物呼吸规则,瞳孔开始缩小(如以阿托品作为术前用药则例外),眼睑、角膜及肛门反射仍然存在,眼球颤动缓慢。

Ⅲ/2(Ⅲ期2级)眼睑反射由迟钝至消失,角膜反射略呈迟钝,眼球颤动停止,瞳孔继续缩小,呼吸深而规则,肌肉出现松弛。

Ⅲ/3(Ⅲ期3级)角膜反射由迟钝渐趋消失,肋间肌开始麻痹(浅而略慢带痉挛性的胸式呼吸),瞳孔由于睫状肌的麻痹而逐渐放大。此时麻醉已深,血压开始下降,脉搏快而弱,肌肉完全松弛。第三眼睑脱出。

Ⅲ/4(Ⅲ期4级)是本期麻醉最深的一级,实际上已是麻醉过量,进入危险边缘,因此,在临床上不应达到这一深度。此时动物因呼吸中枢麻痹,呼吸浅且无规则,带有痉挛性并渐趋停止,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括约肌松弛,有时尿失禁(尤其是母畜)。瞳孔放大,对光反射渐消失。可视黏膜发绀,创口血液瘀黑。进入此级,应立即停止麻醉,并采取急救措施。

(4)第Ⅳ期(延髓麻痹期)

进入此期,麻醉已严重过度,故临床上严禁出现此期。此时呼吸终于停止,瞳孔全部放大,心脏因缺氧而逐渐停止跳动,脉搏和全部反射完全消失,必须立即抢救,否则死亡瞬间来临。

如果麻醉未进入第Ⅳ期前停止麻醉,或有时进入第Ⅳ期后抢救有效,则动物可沿相反的顺序而逐渐苏醒和恢复。

全身麻醉的分期完全是人为的,其区分的指征又受到诸如年龄、体质、品种以及个体的差异等因素影响。不同药物产生的机体反应有很大区别,例如,氯仿、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等很少引起兴奋现象。麻醉前用药的种类也影响着麻醉的指征。如阿托品可使瞳孔扩大,而肌松剂则使眼球比较固定,眼部变化不够灵敏等。因此,我们判断麻醉的深度很难根据某一指征做出结论。比较合理的做法应该是综合呼吸、循环、反射、肌肉张力、眼部变化等,前后加以对比,并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来判断麻醉的深度。

2)麻醉前给药

给予动物神经安定药或安定一镇痛药,其作用是:

①使动物安静,以消除麻醉诱导时的恐惧和挣扎。

②手术前镇痛。

③作为局部或区域麻醉的补充,以限制自主活动。

④减少全麻药的用量,从而减少麻醉的副作用,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⑤使麻醉苏醒过程平稳。

抗胆碱药(如阿托品)主要作用是,可明显减少呼吸道和唾液腺的分泌,使呼吸道保持通畅;降低胃肠道蠕动,防止在麻醉时呕吐;阻断迷走神经反射,预防反射性心率减慢或骤停。

常用的麻醉前用药主要有:

①安定。肌内注射给药45min后,静脉注射5 min后,产生安静、催眠和肌松作用。犬、猫0.66~1.1 mg/(kg·bw)。

②乙酰丙嗪。1~3 mg/(kg·bw),猫1~2 mg/(kg·bw)。

③吗啡。本品对犬、兔效果较好,犬2 mg/(kg·bw)皮下或肌内注射;兔和啮齿类3~5 mg/(kg·bw)。

④阿托品。犬猫0.02~0.045 mg/(kg·bw),皮下或肌内注射。

3)常用的全身麻醉方法

根据麻醉药物种类和麻醉目的,给药途径有吸入、注射(皮下、肌肉、静脉、腹腔内)、口服、直肠内注入等多种。全身麻醉时,单用一种麻醉药效果不理想,应采用两种以上药物合并麻醉。常用全身麻醉方法有以下几种。

(1)吸入麻醉

用挥发性较强的液态麻醉药剂(如乙醚、氯仿及氟烷等)或气体麻醉剂(如氧化亚氮、环丙烷等)通过呼吸道以蒸气或气体状态吸入肺内,经微血管进入血液以产生麻醉的方法,称为吸入麻醉。如果利用气管插管直接将麻醉气体送入气管,称为气管内麻醉。吸入麻醉是有较长历史的麻醉方法,其优点是较容易和迅速地控制麻醉深度和较快的终止麻醉,但缺点是操作较复杂;而且往往需要专用的麻醉装置。

①常用吸入麻醉药。

a.乙醚。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易挥发(沸点35℃),较空气重2.6倍,其蒸气易燃,甚至可能爆炸。在光和空气作用下乙醚可产生有毒的乙醛及过氧化物,乙醚应装入有色瓶内,在阴凉处避光贮存。乙醚对呼吸道黏膜有强烈刺激性,可使其分泌增多,如随唾液进入胃内可引起呕吐。在麻醉前使用阿托品可减少分泌。乙醚也可能引起胃肠道平滑肌的紧张性降低,有时导致胃扩张或肠蠕动的减弱。外科麻醉所需浓度与呼吸麻痹浓度约相差3倍,安全范围是比较广的,肌肉松弛也良好,但麻醉诱导期较长。此外,容易发生乙醚燃烧、爆炸等意外事故;麻醉初期由于呼吸道受刺激而引起反射性的呼吸频数,随着麻醉的发生,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呼吸数逐渐减少,呼吸深度增加;乙醚达到中毒浓度时呼吸变浅和无节律,并发生缺氧现象。目前已被淘汰,但可用于啮齿类动物麻醉。

b.氟烷。为一种氟类液体挥发性麻醉药。本药无色透明,有水果样香味,无刺激性,易被动物吸入,不易燃易爆。在光作用下缓慢分解,该药麻醉性能强、诱导和苏醒均快,对呼吸道黏膜无刺激性,对肝肾功能无损害,是兽医临床最常用的吸入麻醉药。该药因麻醉性能强,对心肺有抑制作用,故在麻醉中严格控制麻醉深度。为减少麻醉用药量,吸入麻醉前,需要麻醉前用药和麻醉诱导(多用25%硫喷妥钠溶液)。临床上常与氧化亚氮或其他非吸入性麻醉药合并使用。

c.安氟醚。为一种氟类吸入麻醉药,无色、透明,麻醉性能强(麻醉浓度犬、猫分别为2.2%和1.2%),但比氟烷、异氟醚弱。诱导和苏醒均迅速。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在临床上大的安氟醚麻醉已应用多年,麻醉效果较好。如果没有精制安氟醚挥发器,也可用乙醚麻醉机挥发器替代。麻醉时,去除其挥发器内棉芯,注入5~10mL安氟醚。

d.异氟醚。是一种新的氟类吸入麻醉药。有轻度刺激性气味,但不会引起动物屏息和咳嗽。麻醉性能强,其所需麻醉浓度犬、猫分别为1.28%、1.63%。血压下降与氟烷、安氟醚相同,不过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和心搏动减少低于氟烷。对心肌的抑制作用较其他氟类吸入麻醉药轻,不引起心律失常。本药对呼吸抑制明显,苏醒均比其他氟类吸入麻醉药快,更易控制麻醉深度。异氟醚在体内代谢很少,故对肝、肾影响更小。

②吸入麻醉需要的材料与设备。

a.气管插管。通常由橡胶或塑料制成,是一个弯曲的末端为斜面并与麻醉环路相结合的管子。要根据动物个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选择气管插管时尽量使用口径较大的。

b.套囊。是防止漏气的装置,附着在气管插管壁距开口斜面2~5cm处,长4~5cm不等。套囊接有30~40cm长的细乳胶管。当气管插管插入气管后,用空注射器连接细乳胶管的另一端并注入空气,使套囊充气,使套囊与气管壁紧密接触,而不漏气。

c.牙垫。为一硬塑料管,管的内径略大于气管插管的外径。当气管插管经口腔插入后,将牙垫从气管插管的一端套入,送入口腔内达最后臼齿处,另一端在口腔外固定。

d.喉镜。将喉镜叶片插入口腔,暴露声门裂,进行明视插管。

e.麻醉机装置。

(a)氧气瓶。内装高压液化氧气,经减压器与高压胶管进入流量表。

(b)流量表。气化氧经流量表进入呼吸囊内。每分钟放出的氧气流量可直接从流量表上读出。

(c)氧气快速阀门。是呼吸囊充气的快速阀门,开放后便有大量氧气不经流量表直接进入呼吸囊内。

(d)呼吸囊。可通过挤压该囊控制呼吸,也可贮存气体。呼吸囊随动物自发呼吸面起伏。呼吸囊的大小应与动物个体大小成正比。

③插管方法。插管前应进行麻醉前给药(阿托品、镇静、镇痛药等)和诱导麻醉(静脉注射硫喷妥钠)。

a.明视插管。犬正常的头部位置为口腔轴与气管轴成90°角。将犬嘴上举可使两轴的角度趋近180°。这时,把喉头下压,舌稍拉向前,易将气管插管插入气管。犬气管内插管时,主要取胸卧位,如操作者熟练,也可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在助手帮助下,头仰起,头颈伸直,打开口腔,操作者一手拉出舌头,另一手持喉镜柄,并将喉镜叶片伸入口腔压住舌基部和会厌软骨,显露声门。选择适宜气管插管,在其末端涂润滑剂后,沿喉镜弧缘插入喉部,并经声门裂,将其插入气管。气管插管插至胸腔入口处为宜。其插管后端套入牙垫或用协布调带固定在上颌或下颌犬齿后方,以防滑脱。如咽喉部敏感妨碍插管,可用2%利多卡因溶液或追加硫喷妥钠,再插入。轻压胸侧壁,如气流从气管插管喷出,或触摸颈部仅一个硬质索状物,提示插管通过,调整挥发器档次,控制麻醉深度。

b.气管切开插管。如上、下颌骨折、口腔手术,不能经口腔气管插管时,可做气管切开插管。其优点是减少呼吸阻力,又能较顺利地排除气管内分泌物。

(2)非吸入全身麻醉

非吸入全身麻醉有许多优点,如操作简便,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麻醉装置,不出现兴奋期,也不严格要求掌握麻醉的深度等,故目前仍为重要的麻醉方法。但这种麻醉的缺点是不易灵活掌握用药剂量、麻醉深度和麻醉时间,因而要求更准确地了解药物的特性、个体的反应情况并在施行麻醉时认真地进行操作。

非吸入麻醉剂的输入途径有多种,如静脉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腹腔内注射、口服以及直肠灌注等,其中静脉注射麻醉法因作用迅速、确实,在兽医临床上占重要地位。但在静脉注射有困难时,也可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其他投药途径。

非吸入麻醉药因动物种属的不同,在使用上各有其本身的特点。除了应考虑种属之间的差异外,有时还应考虑个体之间对药物耐受性的不同,即所谓个体间的差异。在临床使用上,应针对动物的种类选择相宜的药物。用药的剂量,因给药的途径不同而有所差别。若剂量过小,则常达不到理想的麻醉效果,追加给药比较麻烦,且多次追加还有蓄积中毒之忧;若剂量过大,一旦药物进入体内,则很难消除其持续的效应作用,故应慎重。对某些安全范围狭窄的药物尤应注意。

①常用的非吸入麻醉药。动物常用的非吸入性全身麻醉药,包括巴比妥和非巴比妥两大类。

a.常用的非巴比妥类非吸入性麻醉药。

(a)隆朋。在我国生产的商品名叫麻保静。其化学名称为2,6-二甲苯胺噻嗪。盐酸盐作为注射药供临床应用。1962年,由拜耳公司首先合成,之后相继广泛用于临床。我国于1986年也合成该药,并有2%注射剂型供临床应用。它具有中枢性镇静、镇痛和肌松作用。该药现已广泛用于马、牛、羊、犬、猫等多种动物,同时也有效地用于各种野生动物,做临床检查及各种手术,也用于许多动物的保定、运输等。

隆朋为白色结晶体,易溶于氯仿、乙醚、苯,难溶于石油、醚和水。临床上常以其盐酸盐配成2%~10%水溶液供肌内注射、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用。

隆朋根据使用剂量的不同,可出现镇静、镇痛、肌肉松弛或麻醉作用。但增加剂量时对镇静作用的加深往往不如镇静时间的延长显著。本品用作麻醉药物,在一般使用剂量下,实际上并不能使动物达到完全的全身麻醉程度,而仅能使动物精神沉郁、嗜睡或呈熟睡状态。动物对外界刺激虽然反应迟钝,但仍能保持防卫能力和清醒的意识。但在大剂量使用时,也能使动物进入深麻醉状态,此时则往往会出现不良反应。本品用药后通常出现心跳和呼吸次数减少,静脉注射时常出现短暂的血压升高,静脉注射后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随即下降至较正常稍低的水平。为了预防房室传导阻滞的出现,可于用药前注射适量阿托品。

隆朋作用出现的时间,一般肌内注射后在10~15min,静脉注射在3~5min,通常镇静可维持1~2h,而镇痛作用的延续则为15~30min。由于用药后动物一般仍处于清醒状态,而且其镇静作用较肌肉松弛作用出现得早,消失得迟,因此在动物卧倒与恢复站立期间不致有挣扎、摔伤的危险。

隆朋的安全范围较大,毒性低,无蓄积作用。可以作为麻前给药,再施以吸入麻醉,本品是α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它作用于α受体。

(b)氯胺酮。本品是一种较新的、快速作用的非巴比妥类静脉内注射麻醉药,注射后对大脑中枢的丘脑——新皮质系统产生抑制,故镇痛作用较强,但对中枢的某些部位则产生兴奋。注射后虽然有镇静作用,但受惊扰仍能醒觉并表现有意识的反应,这种特殊的麻醉状态称为“分离麻醉”。本品根据使用剂量大小的不同,可产生镇静、催眠、麻醉作用,在兽医临床上已用于马、猪、羊、犬、猫及多种野生动物的化学保定、基础麻醉和全身麻醉药。

由于氯胺酮对循环系统具有兴奋作用,可使心率增快38%,心排量增加74%,血压升高26%,中心静脉压升高66%,外周阻力降低26%,因此,静脉注射时速度要缓慢。本品对呼吸只有轻微抑制,对肝、肾功能未见不良影响,对唾液分泌有增强现象,事先注入少量阿托品可加以抑制。

根据国内资料,以本品肌内注射与芬太尼[0.02~0.04mg/(kg·bw)]配伍应用,可收到良好的保定和麻醉效果。

(c)噻胺酮注射液(复方氯胺酮注射液)。是我国自行复合的一种新的动物用麻醉药,近年来已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对犬、猫等均可应用。本药是一个复合型的药物,其有效成分包括氯胺酮、隆朋,还有苯乙哌酯(类阿托品样药)。肌内注射给药较为方便,给药后动物进入麻醉状态时比较稳定,由站立而自行倒卧,无明显的兴奋期,在麻醉期间体温下降,肌松良好,对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应用剂量较大时对循环系统也有影响。本药的恢复期较长,且有复睡现象。复方噻胺酮给药方便,安全剂量的范围较宽,起效迅速,诱导和恢复都平稳,连续给药不蓄积,无耐受。

(d)其他非巴比妥类非吸入性麻醉药a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底托嘧啶和咪底托嘧啶、舒泰等新药。舒泰对呼吸的抑制很小,麻醉效果确实。

b.巴比妥类常用麻醉药。1927年前后,已有人使用巴比妥类的药物,严格来讲,这类药物属于催眠药物。这类药物很多,都是巴比妥酸(丙酰脲)的衍生物,而巴比妥酸本身并无该类药物的作用。巴比妥类药物口服、直肠给药都容易吸收,其钠盐的溶解度好,可作为注射剂使用,其注射剂做肌内注射给药吸收也很好。吸收后进入身体内的药物分布在所有的组织和体液中,且容易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巴比妥类药物的作用是阻碍兴奋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抑制作用。药物进入脑组织的速度与该药物本身脂溶性的高低有密切关系。脂溶性比较低的如苯巴比妥钠进入脑组织的速度甚慢,甚至静脉给药也需经过10多分钟才能呈现中枢的抑制作用;而脂溶性高者如硫喷妥钠极易透过血脑屏障,发生作用较快,静注后30s就产生作用。但是很快又从脑中和血液中移向骨骼肌,最后又多进入脂肪,从而脑中的浓度又会很快下降。所以一次给药作用持续的时间很短,仅仅十几分钟。巴比妥是一大类常用的麻醉药。在催眠剂量时很少影响呼吸系统,但在麻醉剂量时则明显抑制呼吸中枢,过量时常可招致呼吸麻痹而死亡,必须充分给予注意,使用时应小心。麻醉剂量时也会抑制循环系统,导致血压降低。催眠剂量很少影响基础代谢,而在麻醉剂量时则可抑制基础代谢,使体温降低。

巴比妥类的药物在体内由肝细胞微粒体的药物代谢酶氧化失效,其氧化物可以呈游离状态排泄(经肾)或是与硫酸基结合后由尿中排泄。有的可以以原形由肾脏排泄。排泄较慢的药物在使用时应注意防止蓄积中毒,如苯巴比妥钠。临床所用巴比妥类药物根据其作用时限不同,可以分成四大类别,即长、中、短和超短时作用型4种。长及中时作用型的巴比妥类药物多作为镇静、催眠或抗痉药用。而作为临床麻醉剂使用的则多属于短或超短时作用型的。在兽医临床上与神经安定药和其他麻醉药协同用作复合麻醉的有硫喷妥钠、硫戊巴比妥钠和戊巴比妥钠等。短和超短时作用型的巴比妥类药物可以少量多次给药,作为维持麻醉之用。但因其有较强的抑制呼吸中枢和抑制心肌的作用,故在临床应用时应慎重计算用量,严防过量导致动物死亡。

(a)硫喷妥钠。本品是淡黄色粉末,味苦,有洋葱样气味,易潮解,在水中的溶解度尚好。但水溶液很不稳定,呈强碱性,pH值约为10。市售者为硫喷妥钠粉(含稳定剂)密封于安瓿中,用时现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本品粉剂吸潮变质后增加其毒性,故在安瓿有裂痕或粉末结块而不易溶解时不宜再使用。硫喷妥钠静脉注射的麻醉诱导和麻醉持续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较短,一次用药后的持续时间可以从2~3min到25~30min不等。这与剂量和注射速度密切相关,麻醉的深度与注射速度有关系,注射越快麻醉越深,维持时间越短,所以在用药时要特别注意注射的速度,当然还应严格准确计算所用药量。在静脉注射时,应将全量的1/2~2/3在30s内迅速注入,然后停注30~60min,并进行观察。如果体征显示麻醉的深度不够,再将剩余量在1 min左右的时间里注入,同时边注边观察动物的麻醉体征,尤应注意呼吸的变化,一经达到所需麻醉程度即停止给药。以硫喷妥钠作为维持麻醉,可在动物有觉醒表现时,如呼吸加快、体动,再追加给药,在追加时也密切注意以观察动物麻醉体征的变化,即达到所需麻醉的深度时,应及时停止由静脉注入。硫喷妥钠除用作全麻外,还可以用作吸入麻醉的诱导,以静注方式给药,使动物达到浅麻醉,随之尽快做气管内插管,并连接吸入麻醉机进行吸入麻醉,用此方法可以消除吸入麻醉药在诱导期的不良反应,使麻醉进行得平稳安全。此外,如果采用静脉滴注,则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麻醉也很安全可靠。

(b)戊巴比妥钠。戊巴比妥钠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药物。它是白色的粉末(或结晶颗粒),易溶于水,无臭。其代谢产物由尿中排出,而经由胆汁、粪便和唾液排泄则很少。肝功能不全的家畜应慎用。实验结果提示幼畜和饥饿的动物应使用较小的剂量。本品易透过胎盘影响胎儿,甚至会造成胎儿死亡,故在孕畜或行剖腹产手术时不能用本品做麻醉。

作为麻醉剂量会对呼吸有明显的抑制现象,同时也影响循环系统,减少心排量。故静注戊巴比妥钠时速度宜慢。当动物进入浅麻醉之后应稍暂停注射,并仔细观察呼吸和循环的变化,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给药。临床给犬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进行麻醉时,在苏醒阶段不可静注葡萄糖溶液(因有些病例需要术后输液),因为有的犬在给静注糖后又重新进入麻醉状态,即所谓“葡萄糖反应”,有的甚至造成休克死亡。本药的麻醉平均持续时间为30min,犬为1~2h,猫的持续时间较长,可达72h,故应慎重。为了减少用量和减轻其副作用(苏醒期兴奋),可以在给本药之前注射氯丙嗪以强化麻醉。使用戊巴比妥钠也可采用下列处方:

Nembutal麻醉液:

戊巴比妥钠  5.0 mL

1,3-丙二醇 40.0 mL

酒精(96%) 10.5 mL

蒸馏水加至100mL,做静脉注射。

用于犬、猫、兔、大鼠的麻醉,其剂量是0.5mL/(kg·bw),在使用时也应注意对呼吸的抑制。

(c)异戊巴比妥钠。白色结晶粉末,味苦,无异臭,易溶于水。进入体内的本品在肝脏中被氧化,然后经过肾脏从尿中排出,也有不经代谢以原形由尿中排出。主要用作镇静和基础麻醉。由静脉注射给药,和戊巴比妥类似,在苏醒期也有兴奋现象,临床应用相对较少。此外,本品还可以用作鱼的麻醉剂,1%~2%溶液做腹腔注射,其剂量为30mg/(kg·bw)。

(d)环己丙烯硫巴比妥钠。本品为淡黄色粉末或结晶,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比较稳定。其临床作用和作用持续时间与硫喷妥钠相似。为短时作用型的巴比妥类药物,具有催眠和麻醉作用,对呼吸的抑制较硫喷妥钠轻。出现作用快,维持时间亦短。动物被麻醉后,呼吸变慢变深而均匀,同时伴有良好的肌松作用。比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效应快,苏醒也快(可伴有轻度兴奋)。用本品麻醉时,麻前应给予阿托品,以减少唾液腺体的分泌。犬、猫均可应用,其毒性不大,比较安全。

(e)硫戊巴比妥钠。淡黄色结晶,易溶于水,呈黄色透明液体,具有硫或大蒜样气味。本品属于超短时作用型的巴比妥类,用作短时间的静脉麻醉,它是硫代巴比妥类的同系物。其作用类似于硫喷妥钠,使用剂量稍低于硫喷妥钠。快速静脉注射显著抑制呼吸,但对心脏的影响较轻,蓄积作用也较小。常用剂量时对肝、肾的影响不大,但肝功能不正常时则可增强其毒性,这是因为它主要在肝脏内代谢后排出。静注给药30s可产生麻醉效应,根据用量的不同,可维持10~30min,常用4%溶液给小动物做静脉麻醉。

②犬的非吸入全身麻醉。

a.吗啡。对犬是比较好的麻醉剂。麻前应给予阿托品0.03~0.05 mg/(kg·bw),皮下注射。20 min后皮下注射吗啡,剂量为1 mg/(kg·bw),给药之后经过15~30 min逐渐进入麻醉状态,可持续1~3h不等。给药后犬会表现不安,继而行动蹦翩迟钝,并有流涎、呕吐及排便、排尿等兴奋现象。然后对外界的反应淡漠,卧地不起,沉睡并进入麻醉状态。痛觉和知觉消失,而听觉的抑制稍差。注意,个体间的差异会使给药量有所不同。

b.硫喷妥钠。静脉给药25mg/(kg·bw),通常将硫喷妥钠稀释成2.5%的溶液,按体重折算总药量。先将1/2或是2/3以较快的速度静注,大约为1 mL/s。在注射过程中,动物即很快呈现肌松,全身松软无力,眼睑反射减弱,呼吸均匀平稳,瞳孔缩小。剩余量需较慢给药,并密切注意观察动物在麻醉后的临床表现,当达到所需要的深度时,应停止给药。如果静注给药过快,或是剂量偏大,会严重抑制呼吸,甚至会使呼吸停止。故为防止意外,应准备好呼吸兴奋剂以及呼吸装置。一旦发生呼吸抑制,人工支持呼吸比用呼吸兴奋药物更有实际意义。通常如上述一次麻醉给药,可以持续15~25min,其恢复期稍长,可达2~3h。在临床具体应用时,有时为了延长麻醉的时间,常把静脉注射针(头皮针,因有连续软管较为方便)留置在静脉内(注意应固定好)。当动物有所觉醒、强动或有叫声时,再从静脉适量推入,当然还要观察动物体反应以决定给药的多少,用这种反复多次给药的方式,则可以延长所需的麻醉时间,能更好地配合完成手术。

c.氯胺酮。用药前常规给予注射阿托品,防止流涎。注射阿托品后15min,肌内注射氯胺酮10~15 mg/(kg·bw),5 min后产生药效,一般可有30 min的麻醉持续时间,适当地增加用量也可相应延长麻醉持续时间。但是如果给药过多,可能出现全身性强直痉挛,如不能自动消失时,可静注1~2mg/(kg·bw)的安定。临床上又常常将氯胺酮与其他神经安定药混用以改善麻醉状况,例如:

(a)氯丙嗪+氯胺酮。麻前给予阿托品,以氯丙嗪3~4 mg/(kg·bw)肌注给药,15 min后再给予氯胺酮5~9 mg/(kg·bw)肌注,麻醉平稳,持续30 min。

(b)隆朋+氯胺酮。麻前给予阿托品,先肌注隆朋(麻保静)1~2 mg/(kg·bw),15 min后肌注氯胺酮5~15 mg/(kg·bw),持续20~30 min,这种方法许多兽医工作者都愿意采用。

(c)安定+氯胺酮。安定1~2 mg/(kg·bw)肌注,之后约经15 min再肌注氯胺酮也能产生平稳的全身麻醉。

d.戊巴比妥钠。由静脉给药,临时配制成5%葡萄糖水溶液,剂量25~30 mg/(kg·bw)。以全量的1/2~2/3快速由静脉给药,动物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兴奋而进入麻醉状态。随后则应减慢给药,在注射给药的同时,注意观察动物的反应,直到达到预定麻醉的深度为止。当动物进入较深的麻醉时表现出肌肉松弛,腹肌亦松弛,开口时无抵抗力,眼睑反射消失。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变弱,脉搏强而稍快,呼吸变慢而均匀。麻醉持续时间与给药的剂量有关,一般能持续40~60min,恢复期较长,需要数小时,术后应给予保护,注意有复睡现象。

e.安定镇痛类。安定镇痛类药物麻醉对犬用安定镇痛的效果是肯定的,如速眠新、保定1号、保定2号等都有满意的效果。此外,兽医临床有不少人使用噻胺酮做犬的全身麻醉,效果亦好。

③猫的非吸入全身麻醉。

a.氯胺酮。给猫肌内注射10~30 mg/(kg·bw),可使猫产生麻醉,持续30 min左右。我国在数年前多用此药做猫的全身麻醉,给药后,猫表现瞳孔扩大,肌松不全,流涎,运动失调而后倒卧,意识丧失,无痛。若要制止流涎,可在麻醉前皮下注射阿托品,剂量为0.03~0.05mg/(kg·bw)。此药在注射部位有刺激性疼痛。猫的手术常仰卧保定,要小心防止舌根下沉而阻塞呼吸道,用舌钳将舌拉出固定于口腔外,若能做合适的气管内插管则更为安全可靠。鉴于氯胺酮在单独使用时的某些不足之处,可以复合其他药物应用,例如:

(a)隆朋+氯胺酮。麻前给予阿托品,这对猫很重要,15min后首先肌注隆朋1~2 mg/(kg·bw),再经5 min,肌注氯胺酮5~15 mg/(kg·bw)。给予不同的剂量可使麻醉期长短不一。有报道,以隆朋2.2 mg/(kg·bw)和氯胺酮4.4 mg/(kg·bw)的比例给猫做麻醉。

(b)氯丙嗪+氯胺酮。首先以盐酸氯丙嗪肌内注射给药,剂量为1 mg/(kg·bw),15 min后再肌内注射氯胺酮15~20 mg/(kg·bw)。

b.巴比妥类。这类药物中的硫喷妥钠和戊巴比妥钠较常用。用量大约为25mg/(kg·bw),由静脉注射给药。必要时可以追加用药,一般追加量为第一次用药量的1/3是安全的。硫喷妥钠可以维持20min左右,而戊巴比妥钠则可长达60min之久。使用时应注意,这类药物有明显的抑制呼吸作用,对患有心、肺、肝、肾疾病的猫要慎用,或是改用其他麻醉。

c.噻胺酮(复方氯胺酮)。使用本品不表现流涎(因含有苯乙哌酯)。猫对噻胺酮有较好的耐受性,一般临床用量为3~5 mg/(kg·bw),肌内注射。而实验证明,2~10 mg/(kg·bw)的范围都是安全的。给药后3~5min产生药效,可持续50~60min,个别猫恢复期较长。本品对猫比较平稳、安全、可靠。

d.速眠新。剂量为0.1 mL/(kg·bw),肌内注射给药。个别猫需要加大剂量达0.2~0.3mL/(kg·bw),并且表现进入麻醉延时,苏醒期也较长,但麻醉期间的肌松和镇痛效果均好。且配有苏醒灵4号以作催醒之用,这就减少了麻醉苏醒期持续延长所带来的很多麻烦。

④犬、猫常用的麻前给药药物。

a.乙酰普吗嗪(2mg/mL注射液)单独使用时,不是一个特别有效的镇静药物或麻前药物,剂量为0.012 5~0.1 mg/(kg·bw),慢速静注、肌注或皮下注射。对拳师犬和巨型犬,剂量不要大于0.025mg/(kg·bw),因为可以导致昏厥或虚脱。通常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主要用于犬,因为用于猫可以导致兴奋,偶见犬有攻击行为。

b.安定止痛药与ACP和吗啡类(阿片类)止痛药结合应用可降低各自的使用剂量。剂量为ACP 0.012 5~0.05 mg/(kg·bw),与以下药物中的一种结合使用:哌替啶(杜冷丁),2~10 mg/(kg·bw),肌注;吗啡,0.1~1 mg/(kg·bw),肌注;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0.005~0.01 mg/(kg·bw),静注、肌注;布托啡诺(Butorphanol),0.1~0.3 mg/(kg·bw),静注、肌注。

c.阿托品剂量为0.045 mg/(kg·bw)肌注、皮下注射或0.02 mg/(kg·bw)静注。一般与ACP合用,有助于消除ACP的心颤作用(心搏徐缓);用于牙科治疗,可以减少流涎。

d.a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咪底托嘧啶(1 mg/kg),剂量为0.1~0.2 mg/(kg·bw),肌注(静注剂量更低,为0.05mg/(kg·bw))。根据使用剂量,可以产生镇静、肌松和明显的止痛作用。剂量为0.8mg/(kg·bw)时,可以产生深度的镇静与止痛效果。其作用可以被烦顺剂阿替美唑(AMipamzmle),5倍于咪底托嘧啶剂量所逆转(在猫是2倍)。由于可以抑制呼吸和心跳,因此不用于衰弱、老龄动物。

e.隆朋(20 mg/kg)使用剂量为1~3 mg/(kg·bw),肌注。也可以被阿替美唑所拮抗。

f.a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阿片类受体混合物这种结合可以降低药物的使用剂量而取得预想的镇静效果,限制a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对心肺功能的严重影响。只用于健康动物。剂量为咪底托嘧啶(0.005~0.01 mg/(kg·bw))或隆朋(1 mg/(kg·bw)),结合以下药物中的一种:杜冷丁,2 mg/(kg·bw),肌注;丁丙诺啡(0.3 mg/mL),0.005~0.01 mg/(kg·bw),缓慢静注或肌注;布托啡诺(10 mg/mL),0.1~0.2 mg/(kg·bw),静注或肌注。

g.ACP/a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阿片类受体混合物ACP的剂量为0.1 mg/(kg·bw)。与a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阿片类受体混合物联合应用于大型犬、有进攻性犬的镇静或麻前给药。

h.苯并安定(Benzodiazepine)单独应用时并不可靠,因为可以导致对动物的刺激,包括运动性增强到兴奋,可以引起患病动物的高度镇静。

i.安定(5 mg/kg注射液)使骨骼肌松弛并刺激食欲。剂量为0.1~0.25 mg/(kg·bw),静注。

j.苯并安定/阿片类受体混合物效果确实,对患病动物相对安全。首先给予阿片类受体混合物,20~30 min后给予苯并安定。剂量:安定0.25 mg/(kg·bw)或者Midazolam 0.25 mg/(kg·bw),均为缓慢静注。

4)神经安定镇痛

为了减轻某些麻醉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尽量减少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过度抑制,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神经安定镇痛的应用技术,它适用于某些不能接受深麻醉的动物。特别是原有心肺功能不全或肝肾机能差的动物。这种方法是将神经安定药和镇痛药合并应用,药量小,镇痛、镇静的效果均好,意识和反射所受的抑制比较轻,有时会使动物处于一种精神模糊的清醒状态,但可以经受手术。20世纪50年代初,就提出将某些药物作用互补,互相强化。近年来在兽医临床也应用了神经安定镇痛技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同时也促进了兽医麻醉学的新发展。

(1)速眠新法射液(846合剂)

按846合剂的组成,它应属于神经安定镇痛剂。它的主要成分是双酚埃托啡复合保定宁和氟哌啶醇,故有良好的镇静、镇痛和肌松作用。近年来,本药逐渐用于临床药物制动或手术麻醉,本药对小动物应用的效果较好,在犬、猫的应用已较广泛。其使用剂量;犬0.1~0.15 mL/(kg·bw),猫,兔0.2~0.3 mL/(kg·bw),鼠0.5~1 mL/(kg·bw)。注意本品与氯胺酮、巴比妥类药物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复合应用时要特别注意。对动物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阿托品,东莨菪碱有缓解作用),特效的解救药为苏醒灵4号,以:(0.5~1)(容量比)由静脉注射给药,可以很快逆转846合剂的作用。注意本品在某些个体会造成长时间持续的麻醉状态,或是苏醒期过长,例如,有的犬可长达48h以上。最好能在术后及时给予苏醒灵4号使动物尽快复苏。苏醒灵4号具有兴奋中枢、改善心血管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作用,可用于保定,麻醉后的催醒和过量中毒的解救,按说明书所示剂量给予,由静脉内缓慢推注。

(2)舒泰(Zoletil)

舒泰是意识分离型麻醉药,由Zlarepam(tenasliarpine的衍生物,肌松效果好,有镇静作用)和分离型麻醉剂Tletanine(止痛、制动作用)组成。这两种药物在药物动力学上有互补作用。

使用舒泰麻醉动物,被麻醉的动物呈熟睡状态,肌肉松弛作用好,止痛效果强,苏醒快。舒泰不抑制呼吸、不引起癫痫,但是会暂时引起动物体温降低。虽然舒泰对肝肾无毒性,但是喉头、面部、咽部反射依然存在。使用舒泰时要考虑动物的全身状态,根据需要(镇定、镇静、短时麻醉和较长时间的手术)而选择麻醉药的剂量。与临床上使用其他麻醉药相似,使用舒泰时也要考虑动物的年龄、性别、是否妊娠、全身状况(如肥胖等)、患病与否。老龄犬的使用剂量低于成年犬。

舒泰的产品剂量有50 mg/mL、100 mg/mL、200 mg/mL 3种。常规的使用步骤是首先按照0.1 mg/(kg·bw)的剂量皮下注射阿托品,15 min后注射舒泰。

临床上猫使用舒泰时,首先按照0.02~0.05 mg/(kg·bw)的剂量皮下注射阿托品,15 min后肌内注射舒泰。猫的临床体检、疾病诊断、制动时的舒泰剂量是5 mg/(kg·bw)肌注,小手术(绝育手术)的剂量是7~10 mg/(kg·bw)肌注,追加剂量是2~5 mg/(kg·bw)肌注;大手术(矫形手术等)的剂量是10~15 mg/(kg·bw)肌注,追加剂量是5~7 mg/(kg·bw)肌注。

建议在使用舒泰前12h动物禁食,使用舒泰时注意动物的体温,使用眼药水避免眼睛干燥。舒泰不与吩噻嗪类麻前镇静药(如Chlorpromazine,Aeepromatine)一起应用,因为容易使体温过低,抑制心功能;也不与氯霉素合用,因为其使舒泰的排出延迟。使用舒泰后30~120min内动物苏醒,苏醒后动物的肌肉协调性恢复快。舒泰可用于患癫痫病的动物、糖尿病患畜和心脏功能不全的动物的麻醉。

5)全身麻醉的监护与抢救
(1)手术动物的监护

手术动物的麻醉事故,与患畜的年龄与健康状况、麻醉方法和外科手术等有关,但监护疏忽是致死性麻醉事故的最常见原因。

手术期间,对患畜的监护范围很广。手术期间的主要关注点是手术过程,而麻醉监护常处于次要地位。如无辅助人员在场,外科医生也能成功进行手术,这是因为麻醉人员和术者通常是同一人。在很多情况下,麻醉监护由助手进行,仅偶尔由第二位兽医师负责。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如麻醉监测系统和生理监测系统可快速客观反映出机体在麻醉下的总体状况,但这些设备需要很大的经济投资,由于条件的限制,麻醉监护以临床观察为主。

在生命指征消失之前,通常存在一些征兆,及早发觉这些异常,是成功救治的关键。因此,麻醉监护的目的是及早发觉机体生理平衡异常,以便能及时治疗。麻醉监护是借助人的感官和特定监护仪器观察、检查、记录器官的功能改变。由于麻醉监护是治疗的基础,因此麻醉监护需按系统进行,其结果才可靠。

特别要注意患畜在诱导麻醉与手术准备期间的监护。因剪毛和动物摆放的工作令人注意力分散,许多麻醉事故就出现在这个时期。在诱导麻醉期,由于麻醉药的作用,存在呼吸抑制及随后氧不足与高碳酸血的危险。此时期的监护应检查脉搏,观察黏膜颜色,指压齿根黏膜观察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呼吸深度与频率等。

手术期间的患畜监护重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体温和肾功能。监护的程度最好视麻醉前检查结果和手术的种类与持续时间而定。通常兽医人员和仪器设备有限,但借助简单的手段如视诊、触诊和听诊,也能及时发觉大多数麻醉并发症。

①麻醉深度。麻醉深度取决于手术引起的疼痛刺激。应通过眼睑反射、眼球位置和咬肌紧张度来判断麻醉深度。呼吸频率和血压的变化也是重要的表现。如出现动物的眼球不再偏转而是处于中间的位置,且凝视不动,又瞳孔放大,对光反射微弱,甚至消失,乃是高深度抑制的表现,表示麻醉已过深。

②呼吸。几乎所有的麻醉药均抑制呼吸,因此监护呼吸具有特别的意义。必须确保呼吸的正常功能,即患畜相应的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需求。其前提是充足的每分钟通气量。首先应注意观察呼吸的通畅度。吸入麻醉时麻醉机的呼吸通路、气管内插管或是吸入面罩,会影响呼吸的通畅度。如果麻醉技术不当,会人为地影响动物的呼吸通畅度,呼吸的频率和幅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故呼吸的通畅度、呼吸频率和呼吸的幅度都是观察的重点。若是呼吸道通畅度不好,甚至发生不同程度的阻塞时,动物会表现呼吸困难,胸廓的呼吸动作加强,鼻孔的开张度加大,甚至黏膜发绀。观察胸廓的呼吸动作如同应用呼吸监视器那样,仅限于确定呼吸频率。借助听诊器听诊是一简单的方法,可确定呼吸频率和呼吸杂音。

还可以应用潮气量表做较为准确的潮气量测量。呼吸变深、变浅和频率增快等,都是呼吸功能不全的表现。如果发现潮气量锐减,继而很快会发生低氧血症。潮气量的减少多是深麻醉时呼吸重度抑制的表现。从潮气量表可以比较精确地知道潮气量减少的程度,并可测知每分钟通气量的变化。

可视黏膜的颜色可提供有关患畜的氧气供应和外周循环功能情况。这可通过黏膜颜色来判断。动脉血的氧饱和度降低表现为黏膜发绀。借助这种方法可粗略地判断缺氧的程度,因为观察可视黏膜的颜色受周围环境光线的颜色与亮度的影响。此外。当血红蛋白降低至5 g/dl时也可出现黏膜发绀。但在贫血动物因氧饱和度极低,则不会明显见到黏膜发绀。观察可视黏膜的颜色为最基本的监护,应在手术期间定期进行。

有条件者可做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它可提供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压资料,判断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是否满足患畜的需求。又可测定血液pH值和碳酸氢根以及电解质浓度,监测机体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二氧化碳监测仪可连续不断地测定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与分压。其原理是以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为基础,可通过侧气流或主气流来测定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取决于体内代谢、二氧化碳输送至肺和通气状况。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就能记录体内这些功能的变化。所测出的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应为4%~5%。如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则表示每分钟通气量不足。其结果是二氧化碳积聚于血液中,导致呼吸性酸中毒。这可影响心肌功能、中枢神经系统、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以及电解质平衡。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有助于减少血气分析次数,甚至取代之。

在吸入麻醉时,连续不断地监测吸入的氧气浓度,可以确保患畜的氧气供给,因为吸入气体混合物的组成,只取决于麻醉机的功能和麻醉助手的调节。它可避免由于机器和麻醉失误导致吸入氧气浓度降至21%以下。

近年来,脉搏血氧饱和度仪亦应用于兽医临床。它依据光电比色原理,能无创伤连续监测动脉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意义在于早期发觉手术期间出现的低氧症,也可用于评价氧气疗法和人工通气疗法的有效性。脉搏血氧饱和度在医学常规麻醉中属于最低监护。

③循环系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监控,主要是应用无创伤方法如摸脉搏、确定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和心脏听诊。有条件者,可应用心电图仪监护。

摸脉搏是一种古老、可靠且有说服力的监测方法,可从心率、节律及动脉充盈状况评价心脏效率。可在后肢的股动脉或麻醉下的舌动脉摸脉搏。

指压齿根黏膜,观察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犬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应不超过1~2s。当休克或明显脱水时,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则明显推迟。

心区的听诊是简便易行的方法,可用听诊器在胸壁心区听诊,也可借助食道内听诊器听诊。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心跳的频率,心音的强弱(收缩力),判断有无异常变化。血压是心脏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在动物测量血压有一定的困难,在犬可以测量后肢的股动脉。当然用动脉穿刺导入压力传感器的方法也可以精确测知血压,但会造成损伤,操作方法也烦琐,还需要一定特殊设备,在临床上比较少用。对外周循环的观察,可注意结膜和合色的变化以及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在手术中,脉搏频数,心音如奔马音,结膜苍白,血管的充盈度很差,是休克的表现,多因手术中出血过多,循环的体液和血容量不足,或是脱水等造成。而由于麻醉的过量过深,反射性血压下降,多表现心搏无力,心动过缓。心电图的监测,可以了解生理活动的状态、心律的变化、传导状况的变化等。

④全身状态。对动物全身状态的观察,应注意神志的变化,对痛觉的反应以及其他一些反射,如眼睑反射、角膜反射、眼球位置等。动物处于休克状态时,神志反应很淡漠,甚至昏迷。

⑤体温变化。由于麻醉使动物的基础代谢下降,一般都会使体温下降,下降1~2℃或3~4℃不等。但动物的应激反应强烈或对某些药物的不适应(氟烷)可以发生高热现象。体温的测定以直肠内测量为好。

(2)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简称CPR)是指心跳、呼吸突然停止时,对其迅速采取的一种有效抢救措施。心肺复苏能否成功,取决于快速有效地实施急救措施。每位临床兽医师均应熟悉心肺复苏的过程,并在临床上定期训练。

心跳停止的后果是停止外周氧气供应。机体首先能对细胞缺氧做代偿。血液中剩余的氧气用于维持器官功能。这样短暂的时间间隔,对大脑来说仅有10s。然后就无氧气供应,不能满足细胞能量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无氧糖原分解,产生能量,以维持细胞结构,但器官功能受限。因此心跳停止后10s,患畜的意识丧失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信号。

尽管如此,如果没有不可逆性损伤,器官可在一定的时间内恢复其功能。这一复活时间对不同器官而言,其长短不一。复活时间取决于器官的氧气供应、血流灌注量和器官损伤状况,以及体温、年龄和代谢强度等。对于大脑而言,它仅持续4~6min。

如果患畜在复活时间内能成功复活,经一定的康复期后,器官可完全恢复其功能。康复期的长短与缺氧时间的长短成正比。如复活时间内不能复活,那么就会出现不可逆的细息形态损伤,导致惊厥、不可逆性昏迷或脑死亡等后果。

只有迅速实施急救,复活才能成功。实施基础生命支持越早,成活率就越高。在复活时间内开始实施急救是患畜完全康复的重要先决条件,如果错过这一时间,通常意味着患畜死亡。

①基本检查。在开始实施急救措施前,应对患畜做一快速基本检查,如呼吸、脉搏、可视黏膜颜色、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意识、眼睑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大小、瞳孔对光反射等,以便评价动物的状况。这种快速基本检查最好在1 min内完成。

在兽医临床上,多是对麻醉患畜实施心肺复苏,因此,不可能评价患畜意识状态。眼部反射的定向检查可提示患畜的神经状况。深度意识丧失或麻醉的征象为眼睑反射和角层反射消失。此外,瞳孔对光无反射是脑内氧气供应不足的表现。心肺复苏时,脑内氧气改善表现为瞳孔缩小,重新出现瞳孔对光的反射。

做快速基本检查时,主要是评价呼吸功能和血液循环功能。如在麻醉中有心电记录,则是诊断心律失常和心跳停止的可靠方法。但必须排除电极接触不良所致的无心跳或期外收缩等技术失误。即使在心肺复苏时,也必须定期做基本检查以便评价治疗效果。

②心肺复苏技术。心肺复苏技术和时间因素决定心肺复苏能否成功。为了在紧急情况下正确、顺利地实施心肺复苏,应遵循一定的模式,所有参与人员必须了解心肺复苏过程,并各尽其职。只有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才可能成功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可分为3个不同阶段:基础生命支持、继续生命支持和成功复苏后的后期复苏处理。通常这样的基本计划就足以急救成功,即呼吸道畅通、人工通气、建立人工循环、药物治疗。

a.呼吸道畅通。首先必须检查呼吸道,并使呼吸道畅通。清除口咽部的异物、呕吐物、分泌物等。为使呼吸通畅和通气充分,必须做一气管内插管。因呼吸面罩不合适,对犬、猫经面罩做人工呼吸常不充分。如无法进行气管内插管,则需尽快做气管切开术。

b.人工通气。在气管内插管之前,可作嘴-鼻人工呼吸。只有气管内插管可确保吹入气体不进入食道而进入肺。气管内插管后,可方便地做嘴-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另外使用呼吸囊进行人工呼吸,也是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尽可能使用100%氧气做人工呼吸,频率为8~10次/min。每分呼吸量约为150 mL/(kg·bw)。每5次胸外心脏挤压,应做1次人工呼吸。有条件者,可接人工通气机。

c.建立人工循环。为不损害患畜,只有在无脉搏存在时,才可进行心脏按压。仅在心跳停止的最初1 min内,可施行一次性心前区叩击做心肺复苏。如心脏起搏无效,则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患畜尽可能右侧卧,在胸外壁第四到第六肋骨间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60~100次/min。可通过外周摸脉检查心脏按压的效果。心脏按压有效的标志是外周动脉处可扪及搏动、发绀消失、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甚至出现自主呼吸。如在胸腔或腹腔手术期间出现心跳停止,则可采用胸内心脏按压。

d.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属于继续生命支持阶段。在心肺复苏期间,应一直静脉给药,勿皮下或肌内注射给药。如果无静脉通道,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也可经气管施药。不应盲目做心腔内注射给药,这是心肺复苏时的最后一条给药途径。

e.后期复苏处理。除了基础生命支持和继续生命支持措施外,成功复苏后的后期复苏处理有着重要作用。后期复苏处理包括进一步支持脑循环和呼吸功能,防止肾功能衰竭,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防止脑水肿、脑缺氧,防治感染等。如果患畜的状况允许,尽快做胸部X线摄影,以排除急救过程中所发生的气胸、肋骨骨折等损伤。通过输液使血容量、血比容、血清电解质和pH值恢复正常。犬的平均动脉血压应达到约12kPa(90mmHg),做好体温监控。

③预后。心肺复苏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时间。生命指征的消失并非没有异常征兆,因此可通过仔细监控,在出现呼吸、心跳停止之前,及早识别异常征兆,及早实施心肺复苏。除心肺复苏技术外,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还取决于患畜的疾病。心肺复苏成功后,应做好重症监控,防止复发。

【课后任务】

1.名词解释:局部麻醉;全身麻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脊髓麻醉。

2.全身麻醉分期。 E7KiXmcIZ4mvy8fejmTdGM5v2KlEQEPRG3DDJ2J2qLCSmpUTIE6m5J+VyzhjIVg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