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必须处理好各方面的财务关系,才能保证财务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稳步发展。企业财务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8个方面。
这种关系是指资产所有者向企业投放一定数量的资金,企业相应地向投资者支付报酬所形成的财务关系。出资者履行出资义务,并行使控制与分配的权利;接受投资的企业有义务履行对出资者的财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这种关系直接体现为“投资—报酬”的转换关系。
向企业投资的资产所有者主要有国家、法人、个人等。企业与不同出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是不同的。不同财务关系的产生、运行和处理,都必须以合同、协议和章程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作为保证,才能有利于财务关系中各成员维护权利、承担义务。企业同其资产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的是所有权性质,反映的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关系。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财务杠杆的效应,改善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除了使用自有资本外,还需要引入借入资本,于是,就产生了企业同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债权人向企业提供的资金是企业的债务性资金,企业必须按照借款合同的规定按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
企业的债权人主要有企业债券持有者、贷款机构、商业信用提供者、其他为企业提供贷款的单位或个人。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反映的是债务与债权之间的关系。
与借入资本相对应,企业也可以购买其他企业债券,对外提供借款或向商品、劳务的购买者提供商业信用,并按合同、协议等的规定收回本金和获取利息。此时,企业自身就成了债权人,从而产生了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的是债权与债务之间的关系。
企业正确处理这两方面的财务关系,有利于维护债权人、债务人和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闲置资金。企业有权将这些闲置资金通过购买股票或直接投资的形式对其他企业进行投资,从而形成企业同被投资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这种经济关系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生活中越来越多,包括公司同子公司、同参股公司及控股公司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对其他企业投资,应该按约定履行出资义务,并有权参与被投资企业的利润分配。企业与其投资对象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的是所有权性质的投资与受资的关系。
国家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其在履行各种社会管理职能的过程中,都需要有资金支出。为了维持其功能持续、正常地发挥,国家必须有一定的收入来源。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是以国家的行政权力向社会成员强制征收的。企业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有向国家纳税的义务。国家税收机关是代表国家行使向企业征税的权力机构。企业正确处理好与国家税务机关的关系,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共同利益。企业同国家税务机关之间的财务关系反映的是依法纳税同依法征税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这种财务关系是伴随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而自然产生的,当企业向供销商购置原材料、辅助材料时,往往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现购,表现为现金流出企业;二是赊购,表现为应付账款或应付票据,企业处理这方面的财务关系,要保证在信用期内,及时付款,保证信誉。当企业对客户销售产品时,往往有两种方式:一是现销,表现为现金流入企业;二是赊销,此时企业应合理地制定信用政策,在增加销售收入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
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主要指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在实行经济核算的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是相对独立的经济组织。企业内部各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会相互提供技术、产品和劳务等,从而形成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集中体现在对内部经济往来的计价结算关系。这种内部形成的资金结算关系,体现的是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
人员是任何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员工一般包括组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营销人员。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体力或脑力上的耗费,必须对此做出补偿。企业应当按照员工提供劳动的数量多少和质量优劣支付给员工工资、津贴、奖金及社会保障金等。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的是劳动成果按劳分配的关系。
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员,有责任履行社会责任,尽社会义务为所在的社区做贡献,如修路、修桥、绿化、保护生态环境等,在努力追求企业自身财务管理目标最大化的同时,要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一致,这种关系主要体现的是企业与所在社区建设和周边环境的保护、建设相互协调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