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经秦火后,至汉复传;分为鲁人申培所传《鲁诗》,齐人辕固所传《齐诗》,燕人韩婴所传《韩诗》和鲁人毛亨所传《毛诗》四家。魏晋以后,前三家诗先后亡佚,现通行的《诗经》即为毛亨所传。

《诗经》就篇目来看,共有311篇,其中《小雅》里的《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被认为是用笙管来吹奏伴唱的 “笙诗”。如《毛传》认为,“笙诗”原是有辞的,但后来失传了。然而,朱熹《诗集记》以为,“笙诗”原为乐曲名,在演唱时以笙插入伴奏,原是有声而无辞的。这两种说法,至今尚无定论,因此现通行的《诗经》定为305篇。

《诗经》所涉及的地域十分广泛,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也远及长江、汉水、汝水一带,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湖北等地区。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所谓“风”,是指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共15国的160篇诗。“风”多属民间歌谣,其中大部分作品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是《诗经》中的精华。

所谓“雅”,是西周王畿一带通用的乐调名。“雅”又有“正”的含义,而周朝人往往把京都地区的乐调看成是正声,所以也就称它为“雅”。“雅”一共有105篇,分为《小雅》和《大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大多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没有情诗。

所谓“颂”,主要是一种宗庙祭祀的乐歌。不但配合乐器,采用皇家乐调,而且带有扮演、舞蹈的艺术样式。《毛诗序》认为:“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朱熹《诗集传·序》也认为:“颂者,宗庙之乐歌。”“颂”诗共40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故又称“三颂”。其内容多是对祖先神灵报告王侯功德的赞美之辞。

《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诗经》中有大量的诗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形。如《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作品,就是耕种藉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时的祭祀乐歌;《芣苢》《十亩之间》等作品则反映了劳动人民在重压之下的艰苦劳动。

《诗经》中有大量以战争、徭役和离乱为题材的作品。如《破斧》《东山》《击鼓》《伯兮》等作品,大都从普通士兵的角度来表现他们的遭遇和想法,表达了他们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

描写婚姻爱情题材的诗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篇幅,内容也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诗,如《关雎》《静女》《子衿》《出其东门》《蒹葭》等;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族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如《桃夭》《女日鸡鸣》;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如《卫风·氓》《邶风·谷风》等。

《诗经》中的政治讽刺诗主要在“二雅”和“周风”中,如《桑柔》《十月之交》等作品,反映了厉王、幽王时赋税荷重、政治黑暗腐朽、社会执编、民不聊生的现实。还有,《板》假托讽刺同僚,指斥朝政的昏暗;《荡》以借古喻今的手法,假托周文王哀伤商纣的亡国,比喻厉王将会有同样的下场;《民劳》 讽刺厉王不理朝政,专用坏人当政,使人民不得安宁。

《诗经》中的作品,还有一些颂扬创业功绩的史诗。如《绵》写古公亶父在岐下建国立业的事迹,《皇矣》主要歌颂周文王伐崇伐密的胜利。

《诗经》中的作品,还有一些祭祀诗,诗中的祭祀主体一无例外地都是周天子,如武王、成王、康王(有时是他们率领家族和群臣),祭祀主体也就是诗歌的抒情主人公。

《诗经》不但思想内容深广博大,而且艺术成就卓越非凡,对后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开创了赋、比、兴的创作手法,为之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范例。

最先对赋、比、兴作较全面解释的是汉代郑玄:“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比喻劝之。”(《周礼》“大师”注)。以后对赋、比、兴的解释,历代层出不穷,唯朱熹的解释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它以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手法,灌溉着中国诗歌的广阔园地,哺育了历代作家和诗人,其影响十分巨大而深远。

从古至今对《诗经》的译注有众多的版本,各有所长,我们考虑到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要,采取了题解、原文、注解、译诗的形式。在编译过程中参照了陈俊英《诗经译注》、周振甫《诗经译注》、金启华《诗经全译》、余冠英《诗经选译》、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袁愈《诗经全译》、陈子展《诗经直解》、刘松来《诗经三百首详注》。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编者认识有限,书中难免出现错误疏漏,请读者指正。 KeVUWuqmvoP3BQOTNpcYu7W+56N2NgcUDYxTWCnwFkAHhd2OJsHSf+KgquOjWCK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