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若无闲事挂心头

文/今様
新浪微博:@-必甜-

今様,佛系甜文作者,少女心常驻,喜欢写温暖的人物和故事。《我见玫瑰》现已全国上市。《不瞒你说》现已全国上市。

最近我“觉醒”了一个奇怪的爱好,就是越来越喜欢在B站上刷“隐居生活”。

远离喧嚣、人群、无休无止的麻烦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睡到自然醒,慢悠悠地做个饭,养养花、弄弄菜,再干一份没有老板的自由职业,晚上伴着山风入眠。简直是我梦中情生活,想来就会笑醒的程度,甚至恨不得立马退休。

我对自己的种菜技能,一直有种莫名的自信。之所以说莫名,是因为我至今为止,还没正儿八经种过什么东西,但之所以自信,则是因为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个阿姨送我一只观赏南瓜,油亮的表皮,橙黄的颜色,在我的床头放了很久很久,像个工艺品。我甚至思考过要不要用刀给它划开看看是不是塑料的,但没付诸行动,又过了阵子,它可能是为了证明自己,很主动地烂掉了。

我当时住在一楼,从房间走出去就是阳台,一扇铁门通往后院,爸妈做了个花池,旁边一块也能种地。于是,我就随手把南瓜往里一扔,权当给花作肥料。没想到,过了阵子,它居然从土里冒出了一点鲜绿色的嫩芽,从此,越长越大,藤越伸越长,就在我期待它会不会长出一个新瓜的时候,我要搬家了。

移栽的南瓜藤没能活下来,却带我见识了一把生命力的神奇,从此,我终身染上了吃西瓜时爱往花盆里吐两颗籽的习惯。不过,那些吐进花盆里的籽,却没长出瓜藤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阳台朝西,夏季太晒的缘故。

前几年我在网络上看到大家玩梗,讲“种地是中华民族的种族天赋”,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这样,反正我家对种地一直都怀有莫大的热情。老爸单位楼下有片空地,没种什么东西,杂草倒是长得挺茂盛,一直闲置着很可惜。有天,他兴致勃勃地买了一把种子,先种的辣椒,后来,品种逐渐丰富起来,丝瓜烧面最佳、茄子不切整条下油锅、过了霜的萝卜有种清甜味,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反正我觉得和菜市场买的不一样。

我妈则比较喜欢种花,朋友圈就很中老年画风,不是晒花就是晒猫,暑假他们去西北旅游,把我一个人扔在家,没怎么关心我本人的死活,倒是不忘早晚各一次,叮嘱我好好浇花。

或许是因为一家子的爱好难得一致,轮到自己买房的时候,我一眼挑中了带小院子的一套,院子不算很大,但前后相加也足够种很多东西。朋友来看了说要有格调,别种菜了,种点蔷薇啊,玫瑰啊这种,我寻思着,角落种几个瓜,再搞一棵樱桃树,问题应该也不大。到时候,我就跷着二郎腿在院子里乘凉,满院花果香。

我说,反正以后迟早要归隐山林的,趁早在院子里练习一下,朋友就笑,真打算去山里啊?山里有什么好的?

我也挺奇怪,自己这种老想隐居的念头到底是哪儿来的,追根溯源,终于想起来,是因为我的故乡。

夏天来临的时候,我曾经完结过一篇短篇,叫作《望夏》,里边的江源镇,原型就是我的故乡。它在浙江,远离城区的山上,山谷里有一条绸带般的绿色的江,镇子上的居民很淳朴,八卦从来焐不热几分钟,因为谁和谁都认识。那里没有幼儿园,所以,我从四岁起就被扔进学校,和一年级的哥哥姐姐一起学,第二年,他们念二年级,我还是一年级,就这么念了三个一年级,我到了入学年龄,随爸妈工作调动一起进了城里。

如今我二十多岁,整个故乡在我记忆中的占比,约莫也就四分之一,但我发现,我真的很爱它。还有很多我在短篇里没写到的,比如,墙角那只瘸腿的小黄狗,喜欢跟在我身后上学;潜入屋子却被抓住吊起来的蛇,一度成为附近小孩的噩梦;秋天果实沉甸甸的板栗树,砸人脑袋上老痛了;石阶上安静又漂亮的青苔,到冬天,会结起透亮的薄薄一层冰。

山里,夏季的夜晚太凉快,需要盖着棉被睡觉,不然会冻感冒,溪水哗哗的声音透过窗子传进来,像在下一场急雨。白天只要不怕热,可以随便去山上,山被修成一阶一阶,后来长大了我才知道它叫作梯田。傍晚的时候,切一个被凉水浸泡过的西瓜,点好蚊香,坐在月夜下吃,山里的月亮格外大也格外近,好像伸手就可以摘到,摇椅一晃一晃,心情也一晃一晃,像是能飘起来。

我不会作诗,直到读到这一首禅诗,才知道为什么我这样喜欢山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在山里,我能拥有这样的感觉。 5ZioSZJox07IBLDzyx+kub7hlviPHJC37cO9fBXC34PN6f2rmQZCCkyA6QoFsp+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