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是上海著名的CBD,也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陆家嘴金融城)占地31.78平方公里,是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在浦东设立的唯一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目前,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已形成以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产业为中心,以专业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会展等产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其中95%的从业企业为“两新”组织。区域内汇集了各类高层楼宇252幢,各类从业人员有50余万人,其中近70%为硕士及以上学历,金融从业人员近30万人。
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和陆家嘴金融城现代服务业体系的不断发展升级,区域内所有制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同的企业不断涌现,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快速发展趋势。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适应区域内“两新”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占比高的特点,深化探索金融城以高层楼宇为特色的楼宇党建,将党群工作与金融城的建设发展实际和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于陆家嘴金融城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在此背景下,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以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将其打造成为党组织服务和凝聚社会的开放平台。
为了适应金融城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楼宇党建的需要,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以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积极推进金融城党建工作创新,深入探索楼宇党群工作新模式,着力采取了以下四方面的措施。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非常重视区域内党建组织体系建设。
一是推进“三同步”工作机制。对于区域内新设企业,综合党委采取同步联系、同步开展党的活动、同步建立党的组织的“三同步”工作机制,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根据企业党员人数的不同,对党建工作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有3名以上党员的企业要求建立独立的党组织,对党员人数在3人以下的企业要求其融入楼宇联合党支部,对没有党员的企业则要求派出党建联络员。
二是加强党群工作站体系建设。综合党委将区域内的商务楼宇划分成10个片区,每个片区根据4~12幢楼宇、2万以上员工、300家以上企业的标准配备一个党群工作站,配有党总支书记、工会联合会主席、团总支书记等,对所辖楼宇内的企业党组织进行全覆盖。
三是推进全覆盖工作。根据企业隶属关系的不同,全覆盖采用了三种不同方式。①对于隶属于陆家嘴综合党委的党组织,采取党组织的一切组织活动全覆盖的方式;②对于总部在辖区但分支机构分散于全国各地的企业采取备案制的方式,也就是说,对辖区内的企业总部及其分支机构按照隶属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的模式进行管理;③对于位于辖区但党组织隶属于上级党组织条线管理的企业采取兼容制的方式,将其党组织的“三会一课”、重点任务等纳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的工作范围。随着党建组织架构的不断建立健全,陆家嘴金融城250多幢商办楼宇里分布了10个片区和30个党建站点,管理和服务区域内的367个“两新”基层党组织和9 100余名党员,形成了全覆盖的“楼宇党建”体系。
党群活动的持续开展需要一定的载体。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根据金融城场地稀缺的具体情况,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统筹协调社会资源,大力建设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这一党群活动的载体。利用楼宇业主或企业免费提供的场地,目前已经在40幢商务楼宇中设立了大小不一的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其中位于上海中心大厦22层空中花园的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达588平方米。这些党群服务中心具备图书借阅、体育健身、医疗保健、服务咨询、活动场地等多种功能,吸引了楼宇内的大量员工前来参加活动。在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的基础上,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建立了金领微驿站这一活动载体,具有政策咨询、党员服务、云医院、电子图书借阅、活动发布、法律咨询、工会福利、便民咨询等多项功能,能够针对员工的具体需求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服务。为了满足金融城员工的文化和精神需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组建了包括摄影、阅读、瑜伽、足球、器乐、朗诵、舞蹈、合唱、羽毛球等在内的20多个主题沙龙,并且在各个沙龙团队组建活动型党支部以加强引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在每幢商务楼宇建立楼宇促进会,把管理局的职能、党工团的组织和楼宇的物业、业主、企业代表都融入该平台,更好地回应企业及其员工的诉求。
为了向金融城的企业员工精准地提供服务,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以“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受益”为导向,构建了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对接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形成项目清单,并促进服务项目科学有效的执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各种方式,广泛汇集金融城员工的服务需求以及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在内的服务资源,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形成具体项目并加以执行,既有利于满足金融城发展过程中对服务的共性需求,也有利于满足金融城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增强党组织和企业的向心力。例如,金领微驿站可以根据金融城员工的具体需求,对接浦东新区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服务窗口,提供包括人才落户、住房保障、子女入托入学、就医等业务政策的咨询服务。自2015年以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供需对接满足了金融城员工的各类需求500多项,如金融城巴士的开通、白领食堂的建立、人才公寓的运营、医疗进楼宇、暑期亲子工作室的建立等。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立足目标和效果导向积极创新党员管理方式。一是采用党内政治生活积分制的方式实现对党员的管理。综合党委将党员参与组织生活与获得积分联系起来,党员每参加一次组织生活,包括按时交纳党费,都会有相应的积分。每位党员都可以方便地运用手机查询已获得的积分。二是运用“互联网+党建”的方式进行管理。金融城员工的党内政治生活积分制包括党费缴纳、“三会一课”、重点任务、政治学习、思想汇报、岗位立功、爱心公益七大块内容。除党费缴纳通过银行卡之外,其他六大块内容全部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实现。三是将党员考核与激励结合起来。综合党委到年底根据每位党员的表现来考核支部和党员个人。对于党员个人的考核分为五个层次,其中100分以上为先锋党员,90~100分为优秀党员,70~90分为合格党员,60~70分基本合格党员,60分以下为不合格党员。对于考核获得优秀党员及以上评价结果的党员会给予一定的正向激励,除了表彰之外,还有一些精神奖励,如组织参与名人讲座和迎新年音乐会等。而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党员,则会采取书记约谈、党校围炉培训等方式予以负向激励。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从金融城企业和人员集聚的实际出发,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和模式,不断探索党群工作新模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楼宇党建”体系。2016年,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获得中共中央颁发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17年,陆家嘴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获得了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最佳案例奖”。陆家嘴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现已成为上海市楼宇党建的一面旗帜。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海考察,陆家嘴金融城创新基层党建的做法得到了总书记的赞许和肯定。陆家嘴金融城加强楼宇党建和推进基层党群工作创新的成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立足于区域内商务楼宇众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占比高的实际,将加强组织全覆盖和工作全覆盖作为楼宇党建的基础,适应了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综合党委采取“三同步”的有效工作机制,搭建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等党群工作平台,不断拓展基层党建领域。截至2019年底,建立了10个片区党群服务中心、30个楼宇党群服务站和40多个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覆盖了367个基层党组织、9 100余名党员,基层党建领域得到了拓展。
随着楼宇党建工作的不断推进,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基层党群工作的能力也不断强化。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组织有力。综合党委着眼于党群工作的不断推进,建立健全包括党群工作站、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楼宇促进会等党群工作平台体系,为党群工作的推进提供了重要载体。二是方法有效。陆家嘴金融区综合党委根据楼宇党建的特点依托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等线下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方法,有效地推进党群工作。三是功能有用。依托党群工作站、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等工作载体,根据员工的需要提供了相对完备的服务项目。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依托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等党建活动平台和党群活动载体,以区域内党组织和党员为基本力量,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参与,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多元的服务功能,增强了金融城企业的党员和员工的凝聚力。据不完全统计,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自建立以来共组织开展了各类主题活动3 000多场次,服务企业党员和员工累计达35万余人次,发挥了重要的管理和服务作用。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积极推进金融城党建工作创新,其探索楼宇党群工作新模式的实践经验在于如下三个方面。
商务楼宇多、“两新”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占比高是陆家嘴金融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重要特征。随着陆家嘴金融城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在“两新”组织就业的党员还在进一步增加。这一特征对陆家嘴金融城基层党建提出了新的要求。“两新”组织是基层党建的新领域,也是基层党建需要着力加强的领域。为此,楼宇党建要不断适应新形势,不断拓宽基层党建的领域,推进组织工作的全覆盖。
加强基层党建需要不断开发和整合社会资源,为基层党建的推进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楼宇党建是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与其他基层领域的党建工作相比,楼宇党建往往会遇到活动场地紧缺和成本高昂等困难,尤其是对于地处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的陆家嘴金融城而言更是如此。这就要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立足金融城高层商务楼宇林立、各类企业汇集的具体实际,促进包括企业、党政机关和员工在内的多方主体的积极参与,有效汇集和整合社会资源,为楼宇党建工作的推进提供坚实的基础。
党建工作的推进和落实需要具体的机制。楼宇党建作为基层党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聚焦重点内容,不断创新机制。对于楼宇党建来说,一是需要聚焦供需对接,不断创新党建服务的供给机制;二是需要聚焦效果导向,不断创新楼宇党员的管理机制;三是需要聚焦参与目标,不断创新党群活动的组织机制。通过上述党建工作机制的不断创新,将为楼宇党建工作的加强提供有力的机制保障。
(易承志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案例评析
城镇化的历史是从低矮的茅草房到高楼大厦迈进的历史。现代城市中最重要和最醒目的元素就是耸入云天的摩天大楼。人以及其他资源要素都在摩天大楼里聚集,由此形成了具有复合功能的空间形态。如果说农村是平展的,那么城市则是垂直的。由此而来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实现有效的治理。其中,平展铺陈的农村需要的是广角镜,而垂直层叠的城市治理需要的是透视镜。浦东新区楼宇党建正好是适应城市治理的开拓性探索。
众所周知,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楼宇众多,诸如上海中心大厦、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等,许多都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大楼,年纳税额达到亿元规模的楼宇就有近100栋之多。这里各类企业众多,“两新”组织密集,从业人员众多,高学历人员比例非常高,这些具体特征从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治理需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通过建立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将其打造成连接、引领、服务和凝聚社会的开放平台,建构了城市基层治理党群工作的新框架,形成了良好的治理效应。
以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的楼宇党建工作模式,适应了现代城市社会独特的空间形态,契合了金融贸易区党员群体的职业特性,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可行性和进取性。楼宇党建以楼宇为单元再建党的基层组织,形成了全覆盖的楼宇党建网络,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和服务力;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为广大党员以及群众提供精准便捷的优质服务,提升了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优化相关服务,采取正向和负向激励相结合的方式,也都体现了楼宇党建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这些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价值。
韩志明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