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浦东i党建”:助推党建引领“家门口”服务提质增能

一、背景·缘起

浦东新区通过“浦东i党建”信息化平台,即“浦东新区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系统”,给党建工作插上智慧“翅膀”,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可视化、可量化和智能化。统计数据显示,“浦东i党建”信息化平台自2018年2月运行以来,在“家门口”服务子平台上,全区各“家门口”服务站共开展首问接待232万次,民情走访285万次,活动服务207万项。2018年9月开通的另外一个子平台,即党员党组织管理平台,实现全区12 800余个基层党支部、29万余名党员全覆盖,累计开展“三会一课”14.2万多场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近8万场次。

建设“浦东i党建”信息化平台,打造智慧党建的必要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对传统党建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党建工作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如何把握新技术条件下党建工作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如何利用好网络和信息化技术,推进党建工作机制创新、方式创新、模式创新,是当今时代必须探究的课题。二是破解党建难题、创新党建实践的必然要求。自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城市化迅猛推进以及持续的市场化改革,给浦东经济社会形态和结构带来了深刻变化。自贸区、科创中心建设两大国家战略的推进,带来了大量新兴组织和社会群体的集聚。随着经济成分和就业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就业的党员也越来越多。要做好“两新”组织中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引导他们积极发挥作用,就必须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同时,由于浦东新区地广人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覆盖从农村到城市的各种经济发展水平下的管理区域,管理主体和组织形态的差异比较明显。要在这种不平衡的条件下做好党建工作,也必须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三是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的必然要求。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给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带来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社会治理智能化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发展趋势和方向之一。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必然要求党建引领的智能化。

二、举措·机制

近年来,浦东新区紧紧围绕“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这条主线,按照智能化、模块化、集成化的要求,立足大党建、搭建大平台、推进大联通,着力推进“浦东新区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系统”(即“浦东i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城市基层党建质量和水平,助力党建引领“家门口”服务提质增能取得新进展。

(一)立足全域覆盖,打造连接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新平台

一是着力构建“1+2+3”的总体框架。“1”是指一个系统,即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系统;“2”是指两个平台,即党建引领“家门口”服务管理、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两个子平台;“3”是指三级体系,即区级、街镇开发区、居村楼宇三级全域覆盖,把党员教育管理与党员在“家门口”服务中发挥作用结合起来,以线上连接推动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创新融合。

二是着力打造党建引领“家门口”服务管理平台,以全区1 300余个居村家门口服务中心(站)为载体,以村居党组织为主体,立足7大类服务和“四站一室”五项功能,从首问接待、民情走访、活动服务以及事务远程办理、“三会”运行等维度入手,实时反映“家门口”服务开展情况。

三是着力打造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平台,形成覆盖全区党组织和党员的基础数据库、区域化党建资源库和党建知识库,把党员政治生活积分管理机制贯穿始终,引领党员在“家门口”服务、业委会建设、微心愿认领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突出需求回应,努力推动资源管理服务下沉到最基层

一是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特点,探索“一个系统、多屏联动”模式,实现居村电子屏可看、家中电视机可放、手机移动端可查,党员群众可在线预约服务项目,给村居干部评价投票,查询各类财务票据、补助清单和“三会”结果,随时随地可查询“家门口”事务、享受“家门口”服务、参与“家门口”活动。

二是围绕基层组织资源整合不足的问题,积极打造区域化党建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目前已上线6大类、1 200余项资源和1 000余个项目,为基层党组织更好地整合利用资源、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搭建平台,推动线上“三个民生”资源商城建设,实行“基层点单、部门送单”机制,推动各类服务资源在线上可见、为基层可用。

三是围绕“让群众办事少跑路”的要求,总结推广陆家嘴街道“远程办理”经验,整合“一网通办”,建立“帮办”机制,实现212项政务服务事项当场受理,包括自动办理41项、远程办理107项、人员下沉办理5项、代为办理59项,使党员群众办事更便捷。

四是围绕提高“三会”运行水平,建设线上“网上e事厅”,形成问题提出、意见征询到议题确定,“三会”议事、结果公开的工作闭环,为党员群众参与“三会”拓展平台;线下打造“三会”标准室,配置人脸识别摄像头、无记名投票表决器和结果公开电子屏,提高“三会”的智能化水平。

五是围绕就业信息等实际需求,对接区就业促进中心信息资源库,把岗位信息、培训项目、扶持政策直接送入居村,为党员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就业服务。

(三)突出智能管理,切实提高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水平

一是突出智能应用。为适应“共享空间、共享工位、共享电脑”的要求,结合党员干部直接联系走访群众、党员群众线上需求直接连线和回应等机制,推出“全岗通助手”和“书记工作台”,建设包括“家门口”服务、党务基础管理、民政政策等8个方面、174项内容的政策资源库,打造以房找人、以人找房、活动发布、信息维护、事项督办等功能,方便支部书记和全体社工在移动端随时处理事务、记录工作。

二是突出数据共享。注重与村居电子台账系统等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对接,叠加语音输入、人工智能检索等,实现工作台账的“一次录入、多点共享”,避免基层重复录入,真正为基层减负、为基层赋能。

三是突出预警督促。依托线上平台的“预警—提醒—督办—反馈—办结”五步闭环管理,瞄准连续7天没有开展民情走访、连续7天没有开展活动或提供服务的“家门口”服务站和社工,逐级督办、推动整改,形成从问题发现到整改落实的工作闭环,有力提高“家门口”服务的有效性。

三、创新·成效

“浦东i党建”将信息技术与党建工作结合,创新了党建工作平台,提高了党建工作效能,具有精细化、动态化、智能化的功能优势,为破解长期存在的党建工作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有利于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发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作用,实现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

(一)推动党建工作全覆盖,提升党的组织力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员群众在哪里,党的组织和党建工作就要覆盖到哪里。当今社会流动性大大增强,基层党员在不同行业和地域频繁流动,新组织、新业态不断出现,特别是浦东“两新”组织体广量大,新兴产业快速集聚,传统党建工作方式和党务管理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智慧党建突破了时空限制,扩大了组织覆盖、工作覆盖,破解了“口袋党员”“档案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的难题,并将新兴领域和新兴社会阶层纳入这一有效沟通平台。“浦东i党建”信息平台,实现了全区党组织党员管理互联互通、各级各类党建资源共享共用,扩大管理覆盖、服务覆盖,形成新的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模式,通过基层党建功能的全面覆盖和全面提升,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党建工作历来存在考核评价难、走形式等难题。“浦东i党建”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依托全面、即时、客观的党组织、党员动态数据整合分析,使考核评价更加细化、量化、客观化、体系化、常态化,实现了考核评价从粗放到精准、从静态到动态、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破解了“考核评价靠印象、一次考核评全年、党建决策缺依据”等问题,推动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同时,“浦东i党建”全程留痕,信息透明,是“看得见的党建”,是基层党组织的“对账单”和“紧箍咒”,有利于发挥党员和群众监督作用,实现全方位、全流程监督,克服党建工作弱化、虚化、淡化和形式主义的问题,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基层组织全面进步。

(三)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党组织服务能力

基层党组织要赢得党员认可、群众满意,必须切实提升服务党员群众的能力,在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有效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浦东新区“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把村居党组织作为资源下沉的重要渠道,使“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成为党组织联系群众、凝聚人心的过程,成为树立党组织形象和威信的过程,成为发挥党建对社会治理引领作用的过程。“家门口”服务站本质上就是村居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工作阵地,也是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共治的工作阵地。其中,党的领导是核心,居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协同参与。基层党组织定期不定期通过“浦东i党建”信息平台发布城乡社区建设议题,征求村居民意见,了解民意,主动对接和认领党员群众需求,通过该平台将区域内各条线、各区块党建资源凝聚起来,实现资源与需求的顺畅对接,不断提高资源整合度,最后达到共建共享。

四、启示·展望

“浦东i党建”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搭建互联网平台,破解了传统党建难题和社会治理难点,推动党建信息化和社会治理智能化。要更好地发挥科技在党建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要更好地推进党建和社会治理的融合,必须发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作用。

一是更好地发挥科技在党建中的作用,促进党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党建工作中,既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他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信息技术与党建的结合,即党建信息化或者说智慧党建的优势已经凸显,有利于创新党建平台、拓展党建空间、丰富党建形式、提高党建效能,为党员服务、党务管理、党务公开提供了便利,也有助于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接受群众监督。“浦东i党建”实际就是党建阵地体系的“总引擎”,盘活了基层党建的源泉活水。同时,要注意把党建传统优势与互联网技术优势结合起来,把“键对键”与“面对面”结合起来,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融合。

二是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深化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社会大局能保持长期稳定发展,最根本的就在于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使党组织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头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浦东新区“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就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党建引领贯穿于“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健全党建服务网络,将“家门口”作为解决基层民生和社区治理的重要抓手。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就是要使党组织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避免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两张皮”现象,通过党组织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用强大的组织资源来撬动各类社会资源,用强大的组织力量来破解治理难题,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

三是更好地发挥科技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治理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更加注重民主法治、科技创新,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的能力。智能化对于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浦东新区“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把“互联网+”应用到村居层面的管理服务,依托“浦东i党建”“浦东云”“浦东易生活”等线上、线下平台实现服务事项下沉,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要树立大数据思维,通过对党建数据的深度挖掘,进一步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和治理精细化、个性化水平,要完善数据的开放共享机制,破解“信息孤岛”,要完善数据权利制度和隐私保护机制,使现代科技和社会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下一步,浦东新区将紧扣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重点任务,持续推进信息化平台开发建设,持续增强信息化平台功能,努力为基层党建高质量创新发展、引领“家门口”服务提质增能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支撑!

(周 望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立法与法治战略中心研究员)

案例评析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依托互联网与移动智能技术,构建“党建引领+互联网+社会治理”的创新模式,对推动党建工作信息化和社会治理智能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党建往往强调建组织、上党课、谈体会、搞活动,内容和方式较为单一,对部分青年党员缺乏吸引力,实际效果有限。在国际化和信息化水平日益增强的今天,浦东新区能够结合党建实践的特色和社会治理机制的特点,将党建工作和社会治理融合起来,为全国范围内进行深入的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系统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经验。

“浦东i党建”具有以下三点特色:一是构建了“1+2+3”的总体框架,使党建引领与社会治理对接,强化了党建在管理、服务、参与方面的社会功能定位。二是能够因地制宜地突出重点,回应需求,把便民服务、资源整合、路径优化等落到实处。三是推行了职能管理,通过“互联网+”推出数据共享、预警督促平台,把技术复合型培育工作做到位,使得党建引领和社会治理能够各司其职而又相互联通。总之,“浦东i党建”能够以党建引领为中心,巧妙地把党建工作与信息技术、社会治理结合起来,推行大党建、大平台建设,从而有效创新了传统党建的内容和方式,破解了传统党建与社会治理的难点,实现了党建和社会治理的提质增量。

容 志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 6Q8zKONqEf1i3CvyH1Jcf8wCkQmF0npcFwyYtjN+6wiDtzA/3KdrleCZp5Qd0ZW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