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Opening
开篇:
整理,让生活更轻盈

在20世纪60年代,大部分的中国家庭并不需要整理。当时的中国社会还处于物资匮乏的阶段,家中空间相对大、物品少,并不需要特别整理。那时生活节奏相对慢,而且十分规律,人们只需要专心做好手头工作就行了,内心世界朴素简单。

而同期的日本,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家庭开始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早早用上了电冰箱、电炉子、面包机等新款家用电器,女性们都想拥有奢侈品牌的皮包。随着大量物品涌入了家中,空间相对变小了,人们不得不开始使用各类收纳工具。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家庭出现了极大的整理需求,各种整理书、整理师大行其道。

如今中国家庭的状况类似30年前的日本,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居住条件也有了改善,买房装修成了热点需求。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现代人进入消费时代,反而变成“我买故我在”。人们总是喜欢把目光投向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物品,但是,这些原本为提供便利而生的物品被大量采购回家后,又渐渐变成人们的负担。 人好像成了物品的奴隶,物品反而当家做主了。每天和物品做斗争,似乎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之一!

很多人的家里开始变得混乱,经常找不到东西;各种大件物品塞满房间,走路都不得不小心翼翼以防磕碰,更没有空间用来运动或给孩子玩耍了。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会大大浪费宝贵的能量,于是中国人精力不足成了常态,内心浮躁却难以平静,人际关系也乱糟糟的,心灵透支,十分疲惫,每天忙得团团转,其实只是原地打转。而日本家庭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早没有了当年的豪气,购物也变得理性和谨慎,人们更愿意把钱消费在旅行上,认为花钱买体验才是永远不会贬值的投资。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很需要整理,但绝大多数人在整理和自我选择上的训练是缺乏的。如果再遇到家中有增员或者减员的情况时,整理需求更是十分迫切。越来越多的人渴望通过整理周围的环境和物品,实现轻盈的生活。

需要整理的“1大3小”原因

需要整理的理由有很多,在接触了大量家庭后,我把这些原因总结为“1大3小”。

先来做一道选择题,你觉得下列哪一点最重要?

A. 时间

B. 空间

C. 物质

D. 能量

答案:能量是核心。 当一个人家里房子大、物品少、时间宽裕、生活节奏相对缓慢时,比如居住在中国三、四线城市,其实他没有太多整理的需求,即使不整理,对内在能量影响也不大。而当一个人家里房子小、物品多、时间稀缺时,比如身居中国的“北上深”地区,因为生活节奏快,内心就更容易焦虑、躁动,内在能量低。这时候,如果再忽视整理,就很容易影响整个家的生活环境、家庭关系和下一代的教育。

能量分为个人内在能量和环境能量。当一个人自身强大时,环境对他的影响就会很小。但是当一个人自身能量弱,再加上环境混乱,就很容易在头脑不清醒时做出随意的决定,这样做的风险很大,甚至后果不堪设想。

不整理行不行呢?如果你还能忍耐,那么大可以选择麻木下去。但只要一个人在看到凌乱的环境时,能主动停下来思考,主动选择对物品、环境等进行整理,及时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最终就一定会摆脱混乱,收获美好。

整理三阶段思维模型

有人说:“整理也就是叠叠衣服、收拾屋子、扔东西吧?光靠这些,就能有奇迹发生吗?”

我可以肯定地回答你:“会!整理改变的绝不只是有形物品的收纳陈列,而是通过整理物品触及心灵,甚至改变整个人生。”

经过7年的实践,整理的思维方式已经进入我的DNA,并推动我构思出整理的三个阶段。

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我惊喜地发现它们和整理的三个阶段如出一辙。

第一阶段,看山是山。就像我们通常以为整理不过是收拾屋子这样简单的行为。

第二阶段,看山不是山。一切皆有可能,原来人的一生中所有无形的事物都可以被整理。

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当有一天,你能够通过保持日常的整理效果,推动无形人生的整理时,整理就已经“入驻”,成为你的思维方式和日常惯性了。

第一阶段 整理有形物品,实现轻盈生活

毫不夸张地说,整理早已成为人们的必需技能了。还记得小时候吗?父母作为监督人,会要求我们整理好书包和文具、收拾床铺、打扫房间。从小,我们已经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整理有形物品的第一阶段了。差别在于,有人天生喜欢和擅长整理,有人比较排斥。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会被不同的物品围绕。如果一直不淘汰、不整理,物品数量会十分庞大。我的父母常年居住在待拆迁的危旧楼房里,喜欢购物囤积,但从来不淘汰。我目睹他们先把自己的家堆成杂物的海洋,又跟已经搬走10多年的邻居借了两间空房,然后瞬间把里面堆满。我就在这样狭窄、晦暗的空间里生活了15年,度过了长期低能量的颓废日子,在开启整理之门的那一刻诞生了破釜沉舟的决心,我迫切期待能住进整洁、明亮的房间,也期待自己的人生在未来能有巨大的改变。

在之后的一年里,我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每天都在整理,小到一件衣服,大到调整家具的位置、给房间装修布局。我还把每天做的事情、发生的变化都记录在了自媒体上,坚持了1000天!在整理的第二年结束时,我已经从自己的房间里淘汰出了1000多件物品,给生活彻底做了减法,心里也好像放下了一块大石头,格外轻松。因为在生活中选择了相对简约的方式和精致的器物,人与家都变得轻盈了。

当你整理好有形物品后,就实现了过上轻盈生活的目标。如果你不满足现状,就可以继续突破物质层面,回应精神深处的需求,前行到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 整理无形之物,实现自在人生

当一个人的身外之物清晰可见时,他才可能拥有清醒的头脑、准确的判断、及时的行动,最终提升生活品质,收获无形的成就感。

30岁那年,当把有形物品日渐整理到有序时,我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已经在沿用整理的思维,同步梳理起无形信息,为人生做规划了。一时间从整理看得见的物品,过渡到了改变看不见的世界。而后者,才是我们内心真正想要的,不是吗?

无形的整理是什么呢?当一个人诞生到这个世界上时,已经产生了一系列无形信息,包括出生的年月日、父母、姓名等。一个人从童年、上学、工作到组建家庭,还会产生更多的回忆、人脉、荣誉、目标等无形信息。相对于只需要用双手就可以完成的有形整理,无形整理的难度系数要大得多,范围也更广泛。如果不整理的话,千头万绪的信息一定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整理无处不在。

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混乱体现在哪里,就要去哪里探索问题的本质、寻求解决方案。随着一个人境遇的变化,无形整理会长期持续和升级,并贯穿人的一生。

当你梳理好自己的人生方向,按优先级制定好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完成阶段性职业规划,梳理手头的财务状况,放下心灵堆积的垃圾,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时,你会突破原本的思维模式并改变视角,俯瞰自己的人生,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整理不仅是一项软技能,更是一种能够陪伴终身的思维方式,是根据我们当下的价值观,对身边有形、无形的资源进行排列、组合、再分配的过程。

当你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整理,让人生张弛有度,获得自在状态后,你会晋升到第三阶段。

整理第一阶段VS整理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追求生活的本质,关注当下,实现人生平衡

整理不是最终目的,更不是为了整理而整理。整理,是从有形入手,探究无形的路径。

本质上,整理和茶道、插花、瑜伽等任何一种有形的行为并没有区别,它们都是用一种日常中可以做到的修行方式,从有形的行为中悟“道”,寻找生活的方向,为生活赋予意义,最终回归到生活的本质。

在如今的时代,人很容易被周边的节奏带着走,急躁情绪经常占主导,人很难安处于心灵的花园。因此,在你精力透支的时候,要学会及时停下来从多个维度整理自我,为自己找回平衡感。

整理在我们一生中的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在我们奋斗不停的人生路上, 整理是让我们停下来、学会“知止”的艺术。 它不仅是动作或行为,更是一种面对万事万物的思考方式。

当你认可了整理的价值,让整理成为一种习惯时,你一定能从中汲取力量,改变人生!

整理是“知止”的艺术 EerKLy1NrARZeePX6MoqKep/zAniep7VvB5OVdR0Ao++sXB+Vrojpsvi3eqH+cI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