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个由数学领域引发的猜想,如果他是一名人脉学“粉丝”的话,对于“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这一短语并不会陌生。翻译成中文,就是六度分割理论。有时,我们也称它为六度空间理论或小世界理论等。
实际上,你如果想成为一名人脉场上的赢家,就无法忽视这条理论的重要性。如果你想拥有最快地结识最有用人脉的办法,你的大脑一定离不开“六度思维”。
简述之,我们和处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你最多通过6个人,就能够认识他们,与之搭上关系。这个“他们”,包括美国前副总统切尼、李嘉诚,或者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
当我初次接触到这条人脉真理时,我还在长江实业集团做一名普通的销售,后来我成为长江实业集团在九龙地区名气最大的销售经理。有一天,我在街头因为一次被拒绝而愁眉苦脸,一个潜在的大客户,很有可能购买而且也很需要我们的产品,但我却苦于上门无术,每次递上名片,都被他警惕的眼神和不屑的表情拒之门外。我很沮丧地站在公主大道的报亭边,忘记了吃午餐,头疼地琢磨下一步的拜访计划。这时,我看到了介绍“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的一本普通杂志。
“任何两个人建立一种联系,最多只需要六个人?”
多么神奇的理论!六个人就可以让全世界认识你!结合我当时的处境,我顿时就被吸引住了。它源于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发明”,他仿佛不停地在告诉我:李维文,你想敲开那家大客户客厅的门,安心地坐在那里和他喝茶聊天,然后向他提出购买你们产品的计划吗?其实这一点儿都不难,你最多只要找到四个人就可以了,在你们中间的四个人。只要你有这样的渴望,你想认识某一个人,找到四个人就一定能做到。不论你和这个人是否相识,不管生活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偏僻或相距遥远的地方,在你们之间,只有六度分割。
我买下了这本杂志,抛开杂念,坐在路边的一家快餐店专心地把它看完。我从中获取到的并非某种立刻助我一臂之力的详细方法,而是信心。我可以做到,不是没有希望,而是希望非常大。我就像被人从快淹没头顶的水塘中拉了出来,并告诉我爬出公关泥潭并不困难,只要你可以确定从水底到池边有几级阶梯,然后就可以屏住呼吸从容攀登。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我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我不停地打电话,联系我的朋友、同事、家人,我问他们:“你们听说过张先生吗?就是那位在九龙地区做水阀生意的张伦基先生,他家住在公主道。”很多人都茫然地告诉我“No”,直到有一个远房亲戚想了好久跟我说:“啊,就是彼特张啊,他以前很穷的时候,和我一个发小是很好的朋友,听说他们是点过香磕过头的好兄弟,但不知现在还有无通联?”
我激动地挥舞拳头,随后做了第二件事,我请求这位亲戚联系他的发小,以一块儿吃饭的名义为我创造一次会面的机会。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答应了,很上心地帮我联络,当然费了一番周折,但结果是好的。那位发小凑巧在九龙一家单位上班,听说了这件事,抽出时间赶过来,我们一块儿吃了饭,谈得十分愉快。
两天后,我的资料就通过那个人递给了张伦基,获得了他的重视(至少是获得了远超那些普通业务经理的待遇)。在那天的上午,张伦基的助理突然打来电话,约我去面谈。他专门为我留出了足够的当面推介产品的时间,之后经过几次详细的考察介绍,我拿到了这家公司的订单。
很显然,我成为这一次营销案例的大赢家,不是因为李嘉诚和我背后的集团的影响力,而是我成功地找到了那个可以将我跟客户连接起来的关键的人!我甚至只用了两个人,就达到了目标。
我还可以讲一个故事,用来向你们介绍六度分割理论的神奇与实用之处:
几年前,一家德国报纸接受了一项艰巨的挑战,要帮助法兰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板找到他和他最喜欢的影星马龙·白兰度之间的联系。这实在很难,如果你乍一听的话,就像现在让你列举自己和奥巴马之间的人际联系,你可能会惊掉下巴或迸出眼珠。但是结果会让你信服,因为经过了几个月,报社的员工发现,这两个人只是通过了不超过六个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脉。这家烤肉店的老板是伊拉克的移民,他有个朋友住在加州,刚好这个朋友的同事,就是电影《这个男人有点色》的制作人的女儿在女生联谊会的结拜姐妹的男朋友。
知道谁主演了这部片子吗?正是马龙·白兰度。
米尔格伦在向我们证明该理论时,设计了一个连锁信件实验。他将一封信件随机发送给居住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160个人,在信中放了一个波士顿股票经纪人的名字,要求每个收信人将这封信寄给自己认为可能比较接近那个股票经纪人的朋友。他们的朋友收信后也照此办理。最终,大部分的信都在经过了五六个步骤后,就抵达该股票经纪人的手中了。
即便一个这辈子最不可能认识他的人,用这种方式与他建立联系,也只用了六个人。
这个连锁实验正是我们的六度人脉理论的客观和科学之处,它体现了一个很普遍的社交规律:社会化的现代人类社会成员之间,都有可能通过“六度空间”而联系起来,绝对没有联系的A与B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被社会成员分割开来,在各种关系的笼内独立存在,但又同时被一条最快捷的链条所紧密联系着。
只要你想并且能通过正确的方法找到,就可以突破人际之墙,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距离伸手抓住那个人,如同发生了时空扭曲,一张纸被折了起来。于是,处在最远两端的两个点,它们的距离此时就几乎化为零了。
我会一直提到联系的效率,因为人脉的积累过程就像几个人聚在一起打牌。我们和“牌”之间有些信息需要传递,这点毫无疑问,结点在于如何传递,怎样更快地让自己掌握主动,识破玄机。有些人眼光独特,伸手一摸,把把都是老A或者大王;有些人可能整晚一无所获。眼光非常重要,但问题在于,我们有时难以判断一种关系的方向和它所传递的价值,因为我们没办法明确地预知未来,只能凭借经验、需求以及对于朋友的信任来作初步的“审核”和“决定”。
当你通过一度的人脉关系结识了新的朋友时,你常会先思考这样的问题:他是我想找的人吗?他可靠吗,不会骗我吧?
当方向出现错误时,你最终进入的可能是一场骗局。
当传递发生偏差时,你的关系输送亦会徒劳无功。
六度人脉的方向性的价值在于,它清楚地让你更加明白,即便你是在热情地交朋友,也不是每个朋友都可以为你带来意想中的“收获”。他们的人脉库中可能有新一代马云,再不济或许有你正急需的些许资源,但另一种可能是,你的这位朋友比你还需要帮助,他的“背包”内装的不是宝石,而是破烂——十几个上门向你求助但又无所回报的人。
对前者来说,人脉传递的维度是增强的,你的人脉会像股票或基金那样,实现正面升值。然而对于后者,你会发现认识他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对你要做的事是一次负面打击。
这里有两个重点,一是方向,二是传递。方向是你应该认识什么样的人,传递则是指你应该展示和发送的信息。结合起来,就是一个人脉联系的效率问题。我们通常说自己遇到了一位损友,那家伙简直离谱,除了借钱就是带一帮人到我家里蹭吃蹭喝,六七年了一直如此。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你总在帮他解决各种麻烦,他从未对你的生活起过一丁点积极的作用,他是你最讨厌见到的人,就连你三岁的孩子都对他望风而逃:“看,那个倒霉叔叔又来了!爸爸,快关门!”
你会后悔当初为什么认识他,真不该向那个陌生人抛“媚眼”,和他坐在一个酒桌。当初主动向他搭讪、给他名片是这生最失败的决定,这让你的生活陷入了无穷无尽的苦恼——你成了他的“价值提款机”。我曾经的上司秦先生到美国发展后,从费城来到华盛顿与我共进晚餐,其间他讲了自己的一段不堪往事。他的一位密友赵先生,五年前给他介绍了一名证券经纪人,一位号称可以在恒生指数的电子显示屏上跳舞的中年男人,专家中的权威,股民的大救星。秦先生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将他视为这辈子最宝贵的挚友,一个让自己发财进而改变人生命运的人物。他在这人身上投入的成本足可以在现在的上海买一栋海边别墅了。但是两年前,秦先生的股票——全部的股票均化为乌有。确切地说,是没有一只股票能够为他带来半毛钱收益。
“钱都去了哪里?”
“号称专业人士的嘴巴,把它们全都吞了进去!”
秦先生哭笑不得,他发现自己遇到了一位伪专家和大忽悠。事实上,这类事层出不穷,你我都曾经有所偶遇。不知哪一天就会跳出一个人来,他号称是你朋友的哥们儿,你远房亲戚的某位生死之交。他一般还会具有下列几项特质:在某特殊机构任职,比如证券部门,实权政府机构;有着旁人不可及的能力,比如审批权、灵通的内幕消息、超强的投资眼光。总之,他可以把那些让你愁眉苦脸了很长时间的麻烦一扫而光,甚至还能让你从此一步登天,再也不必扮演庸人的角色。这就像是在寒冷的冬夜突然有一盆热烘烘红彤彤的火炭落到你身边,给你带来无穷的温暖。
还有比这更完美的人脉吗?你觉得人生的春天来了,许多梦想终于有希望了,但到最后你才发现,从一开始,你走向这支人脉的方向就是错误的。
你不要以为朋友的朋友就一定是你最佳的人脉,这不是假设,而是某种确定的事实。这关系到我们人脉的方向和传递问题。你跟某一个人可能拥有最好的关系,但和他的朋友就未必相处融洽。你也不要以为朋友的人脉就都是你的人脉,事实上还可能是你的敌人——他们对你一点儿兴趣都没有,这种概率不会低于50%。
我知道,现在很多人的嘴里最爱说的一句话也许就是“朋友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啊!”他们爱交朋友,这没什么,但他们不懂得如何才是善交朋友。扑克牌的背面都是一样的,只有抽出来看看正面,你才知道自己抽的大小,不是把牌握在手中,你就拥有了底气拿到了大王。
有一次,我在华盛顿的一个公关论坛上跟美国政坛著名的公关专家L先生交流时,就谈过这个问题。我认识的某A的朋友某B,是我非常反感的一个家伙,而且我的朋友里面还有个人某C对那个家伙某B更加痛恨。这使我在朋友的圈子内十分小心地处理着与他们的相处问题,我不敢在交际场合把某A和某C同时邀请到场,让他们任意联系。因为他们同时到场后,很可能的结果是某B和某C建立了联系就开始吵架,成为互相鄙视的仇敌,搅乱整个聚会的氛围,进而影响其他人的融洽关系。
结论就是:方向错误,意味着你结交了不该认识的人,你的生活很可能从此一团糟。
其一,通过朋友结识的人脉,不一定就能跟自己建立某种可期待的联系。
其二,我们未必要六面撒网,不妨先定向,再出手。
这要求我们,需要懂得积累传递能量的势能,一次只向一个方向释放能量。六面出击,不如一面抓紧。首先判断一个人是否可交,全方位对他进行“摸底调查”。你不一定要派出私家侦探,但搞清楚这人的真实面目,还是非常必要。确立了正确的方向,选对了人,你传递过去的信息才会经得起良性的双赢反应。否则,只有独赢这一种结果,而且是你输他赢的很难逆转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