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美国一心想要介入

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日本海军突击舰队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就此爆发,美国随即对德意日轴心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说起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主流观点都是日本蓄意挑起战争,但如果仔细梳理分析当时美国的一系列战略举动,美国显然并没有那么无辜。

首先,现在基本上公认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由于对战败国的苛刻处置和战胜国之间的利益分配不满,二十年的和平本质上就是短暂的休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不满的主要是德国、日本和美国,作为战败国的德国自然不用说了,日本和美国都因为得到的利益太少而非常不满,所以日本和美国都希望来一场新的世界大战,重新洗牌。

只不过美国国内盛行“孤立主义”,广大民众都只想凭借美国与欧洲、亚洲有大西洋、太平洋相隔的地理优势,可以远离战火,根本不愿意介入欧洲和亚洲的战争。1937年10月5日,就在卢沟桥事变三个月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在旧金山发表了著名的“防疫演说”,还只是不指名地批评了日本侵略,就遭到了舆论的一片质疑和指责,美国“孤立主义”思想影响之强,可见一斑。

但是美国高层还是希望能够早日参战。早在1919年,根据《凡尔赛和约》日本接管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诸多权益和殖民地,对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殖民地菲律宾和关岛构成了严重威胁。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就说:“日本控制了南洋群岛,实际上使我们对菲律宾的防御成为不可能。”

▲ 1935年德国重整军备,战争的阴影再次笼罩欧洲。

▲ 罗斯福签署《中立法》。

美国高层认为日本占领的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和加罗林群岛是美国在太平洋向西发展的巨大障碍,美国和日本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大——这时还只是20世纪的20年代!

1924年,美国军方制订了对日作战的战略预案《橙色计划》,这一计划的核心要旨就是一旦与日本爆发战争,就将海军的大部分兵力调到太平洋,以菲律宾为基地,展开攻势作战,确保对西太平洋的控制权。

1935年3月,希特勒公开宣布不再接受《凡尔赛和约》关于限制德国武装的条款,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积极开始扩军备战。五个月之后的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中立法》,规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或战争在进行之中,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凡以军械、军火或战备,自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港口者,均为违法。”可以说,美国的《中立法》就是对希特勒撕毁《凡尔赛和约》的回应,也是“孤立主义”思想最典型的反映。

不过,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太平洋上的战争阴霾越来越浓,在罗斯福等人的强烈推动下,美国也开始进行了一些备战的措施。1938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海军扩建法》,在未来十年里拨款11.56亿美元,建造总吨位高达115万吨的18艘战列舰、8艘航母、45艘巡洋舰、150艘驱逐舰、56艘潜艇和3 000架海军飞机。

1939年又通过了陆海军拨款法案,追加建造2艘4.5万级的战列舰,并将陆军航空兵的规模扩大到9 000架作战飞机。

其次,美国逐步放弃了中立立场,开始越来越深地介入战争。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尽管罗斯福总统在“孤立主义”的压力下不得不发表正式中立声明并宣布实施《中立法》,但是罗斯福在9月21日国会特别会议上提出了修改《中立法》的提议,随后国会经过激烈辩论,通过《中立法修正案》,取消原先的禁运条款,对武器装备和战略原料出口实行“现购自运”原则,也就是现金购买,自行负责运输。表面上看,这对于参战双方都是公平的,实际上这是打着中立的幌子偏向了英国,因为英国海军的实力远远胜过德国海军,如果是自行运输,德国海军既无法保障自己购买的物资安全运回德国,也无力阻挠英国将从美国购买的物资运回英国,这一原则其实就是利用英国的海上优势偏袒英国。

1940年8月,美国和英国达成《驱逐舰换基地》协议,美国向英国提供50艘老旧驱逐舰,英国则把巴哈马群岛、牙买加、安提瓜、圣卢西亚、特立尼达和英属圭亚那等地的军事基地租给美国使用99年,同时将纽芬兰的阿根夏和百慕大岛基地无偿提供给美国使用。

从表面上看,美国提供的50艘驱逐舰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建造的超龄战舰,舰龄长性能差,和这些基地99年的租借权相比,根本无法同日而语。就算英国对护航战舰的需求再急迫,这样的交易也是亏大了。

但是老谋深算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之所以愿意拿这些基地来换50艘老旧驱逐舰,真正的用意就是让美国进一步突破《中立法》的限制,更深地介入战争。罗斯福也希望逐步摆脱《中立法》的桎梏,对于这样得了大便宜的交易自然是不会拒绝的。

到了1941年1月,看到英国海军面对德国潜艇以“狼群战术”展开的海上破交,疲于应付,美国提出由美国海军来承担部分大西洋海域的海上护航任务。仅仅一个月后的1941年2月,美国又宣布将护航海域从西经60度扩大到西经26度,并开始承担从纽芬兰的阿金夏至冰岛海域护航。这样一来,美国海军几乎承担了整个大西洋海域一半以上的护航任务,原先的中立立场已经荡然无存,实际上深深介入了战争。

从1939年底开始,英国一直以现金(黄金)来向美国购买武器和军用物资,但到1941年底,战争的巨大消耗使得曾经显赫一时的大英帝国也已经囊中羞涩,难以继续以现金来购买美国的武器装备。英国首相丘吉尔不得不写信向罗斯福总统求援。为了避免“孤立主义”思想和《中立法》的阻碍,罗斯福最终提出了“租借”的设想。

▲ 丘吉尔(左)和罗斯福(右)。

1941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3月11日经罗斯福签署开始生效。

根据这一法案,美国开始以“租借”的名义免费(少量有偿)向英国、苏联、中国等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武装装备和其他物资,从1941年3月到1945年8月,美国总计向各同盟国提供了总价值约500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7 200亿美元)的物资。

▲ 美国用50艘驱逐舰换英国多个基地。

1941年9月4日,正在冰岛东南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美国海军“格里尔”号驱逐舰(USS Greer,舷号DD-145)与德国海军U-652号潜艇发生接触,并引导英军轰炸机向U-652号潜艇投下深水炸弹,U-652号以为是“格里尔”号投下的深水炸弹,便向“格里尔”号发射了鱼雷,但未能命中,“格里尔”号随即对U-652号潜艇用深水炸弹进行还击,也没有命中。

9月11日,罗斯福总统就“格里尔号事件”发表声明,宣布只要轴心国的潜艇进入美国所必须保护的海域,一经发现,不加警告立即攻击。毫无疑问,这已经是事实上的参战,不过只少了宣战的程序。

尽管希特勒不愿意给美国参战的口实,不顾潜艇部队司令邓尼茨的强烈反击,严令德军潜艇必须确定护航舰艇的国籍之后才能进行攻击,而且不得主动攻击美国军舰。

▲ 最早和德国潜艇交火的美国海军“格里尔”号驱逐舰。

但是,美国海军和德国潜艇的冲突还在进一步升级,1941年10月17日,美国海军“卡尼”号(USS Kearny,舷号DD-432)驱逐舰在冰岛附近海域为一支运输船队护航时被德军U-568号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虽然“卡尼”号没有沉没,但驱逐舰上有11人阵亡,22人受伤。

10月31日,美国海军“鲁本·詹姆斯”号(USS Reuben James,舷号DD245)驱逐舰在执行护航任务时被德军U-552号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导致舰上官兵100人阵亡。

到了此时,美国不但直接参与了海上护航,而且出现了人员伤亡,甚至还有军舰沉没,已经和实质参战并无二致,只是由于德国对美国如此明显介入战争都始终不对美国宣战,加上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的影响,美国还是不能如愿真正参加到战争中。 WIRExZARCVRkrOMIKs5NLImEsSfN3YsO5nP1UXhIjkWOw9uSIV+xoZRsUeBhwuj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