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写在前面的话

中学生的作文,老师非常强调,社会非常重视,其重要性鲜明地体现在中考、高考等各种考试之中。想一想,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从小学到高中,学了十几年的语文,无论是学生自己还是社会的期待,一般都不会要求你去孤立地分析、讲解字、词,或者是做语法分析,要的是你整体性的、综合性的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除了口头表达以外,在课堂上、在考场上、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就是看你的文章写作了。而文章写作对于中学生来讲,似乎又呈现着两种截然相反的状态。

对于为数不多的一些中学生来说,作文并不是难受的事情,尤其是那种自己想写的“课外作文”,它是快乐,是享受,是一种自我实现、自我满足和自我升华。这大约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文了,与文学家们的文学创作相比,在本质意义上已经开始相通了。用纸和笔,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甚至是把自己脑海里、心灵中此刻并不那么清晰定型的感受和思绪整理出来,固定下来,越是去整理它、固定它,就越发现自己的感受竟是如此丰富、细腻、微妙,自己的思绪是如此复杂,起伏变化,直通向一个令自己也吃惊的深处!诚如作家冯骥才所言,这在本质上真是一种生命转换的过程,即把最深刻的生命——心灵,有姿有态、活生生地呈现出来。这过程是宣泄,是倾诉,是絮语,是呼喊,又是多么快意的创造!对于一些现在已经在写长篇小说、在出诗集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进入这种境界了。

然而,对于更多的中学生来说,作文却是苦差事,是不得不做,所以只好敷衍了事的事情。其实,很多时候,语文老师在布置作文题时,为了让同学们有话可说,不至于太搜肠刮肚,给的已经是相当宽泛灵活的题目了,如“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写一个熟悉的人”“自己去过的一个好玩的地方”“一本书的读后感”等。可是,有多少同学,面对这样的题目,仍然觉得脑中空空,束手无策,无话可说,或者是无从说起,仍然是件皱着眉头、烦得不得了的苦事。

关于作文,中国古人讲过的最经典的话,恐怕就是“有大法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了。这话等于没说,但又是句大实话,一切总结出来的作文套路在根本上都是不解决具体问题的。这就正像所有兵书上的战法不能够保证一位将军去打胜仗,纸上谈兵的话,还要吃大败仗;也如同现在那些著名股评家建议的操作要诀,决不能保证每一位股民照此办理就笃定赢钱。仔细想一想,人生中的方方面面,恐怕没有什么是可以依赖“定法”的。前几天,中央电视台报道,说有人搞出了快速生成一篇文章的作文电脑软件,只要你输入自己要写的题材、主题、文体或者是别的什么要素,这个软件就可以飞快地从它的语料库中合成出一篇文章来。电脑当然是很了不起的东西,它依据人所提供的逻辑,靠着它自身快得惊人的资料整理和排列速度,的确可以在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亿、几十亿的文字中快速地找出与你这篇文章要求相关的材料来,这些材料,如果靠你自己去读、去找、去记的话,可能需要一个月,或者是一年;它还可以按照人所安排的某一角度的理性逻辑,把这些材料整合为有头、有尾、有中间的一篇文章。不过,这到底是由人的心灵涌出,情感发酵而成的文章呢,还是同一个题目千篇一律的资料汇编和整理呢?作文,在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发展思想、沉淀情感的基础上,在具体写作时,说到底是一个“想”和“说”的质量问题:如何想得清楚、想得透彻、想得独到、想得灵动,想到栩栩如生、诚挚感人的程度;如何能够把所想到的这一切说得明白、生动、到位,甚至在“说”的过程中补充和发展了“想”。这一切在根本上是一个长期修炼的事情。

然而,“有大法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并不意味着我们作文水平的提高就完全只能是一个自然过程。中外文学史上、思想史上那些已有定评的优秀文化资源,它们的存在,对它们的熟悉和领悟,进行必要的分析阐释,无疑会对中学生作文过程的“想”与“说”起到激活和引导的作用,辽宁人民出版社组织编写的这套丛书,用意就在这里。唐诗、宋词、古典诗歌、现代诗歌、古典格言、优秀文章中的议论说理、感情抒发,以及优秀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心理描写,一共10种,构成了这套丛书的材料篇,除此而外,还有关于作文构思和技法的两种书,构成了这套丛书独具特色的构思篇和技法篇,使这套作文系列具有极强的知识系统性、实用性和指导性,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本套丛书并不是一般性地谈论这些文化资源本身的内容和意义——尽管这一层也很重要,而是充分考虑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切实提高,更注重分析和阐释这些文化珍品形成的思路、表达的技巧、风格的突出、语言的质量,同老师一道分析那些作家、思想家是从什么角度来理解人生、评说人生,是如何独特地、富有感染力地表达自己这种理解和评说的,中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可以怎样借鉴应用。这对中学生作文将起到素质培养和具体启发两个方面的作用。选择从思路、角度、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对中学生作文有较大启发空间的材料,密切结合中学生作文所需要的精神、思考、气质、语言、表达技巧等基本因素,从这个角度把所选的文化遗产中的营养和启发说出来,把写作所需要的思维和灵性说出来。这就是本套丛书想要达到的目的。再换句话来说,它不重在那些大师(或者名作)想了些什么或者是说了些什么,而重在他们(它们)是怎样去想、如何来说的,我们希望这会对中学生的作文有更为切实的帮助。

想法听起来似乎还可以,但实际效果如何呢?在作文水平的提高上做一些操作性、步骤性的事情,这常常费力不讨好,而且很冒险,往往为那些妙笔生花的文章高手和文学家所笑。但我们考虑得更多的是中学生。我们期待着来自中学生和中学语文老师,还有专家的中肯批评。 sOjSUZvwdli1OwTukpCJ38RZbeBrUxLY5QoOz5yTr/rwEdjVDVAeedmPigdmXvD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