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松柏有本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其二)》

作者刘桢,汉末人,“建安七子”之一。《赠从弟》共三首,分别以萍藻、松、凤凰比喻从弟(即堂弟)的品性,既是赞美也有勉励。这首诗写松,亭亭屹立在山间,山谷中发出风吹松针的瑟瑟之声。风声是多么猛烈,迎风的松树是多么坚挺!经受着严酷的冰霜袭击,但终年身姿不歪不屈。松柏有坚贞顽强的本性,因此不惧严寒的侵凌。

刘桢生活的时代正是汉朝末年,军阀混战,社会动乱,人命危浅,朝不保夕。生逢乱世,要么乘机取利,要么苟全性命自保是幸,很少有人去追求什么理想德操。如本诗作者这样,勉励自己兄弟,像松柏那样,不畏狂风,不惧严寒,堂堂正正做人,追求社会人生理想,不苟且同流,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其实,刘桢对从弟的赞美和勉励,同时也是自勉自况。刘桢当时为曹操丞相掾属,因雅好诗文与曹丕兄弟交情很好,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因为甄氏本是袁绍的儿媳,曹操灭袁后俘为曹丕妇,似又与曹植有情),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置为小吏,其人性格气节由此可见一斑。

古人在说理或言志时,经常采用比物联类的方法,在诗歌创作中尤其多。他们从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的状貌特征联想到人事人情。因而约定俗成,某些自然物往往被当作某种社会人生现象的象征,这样,我们从诗人、画家等人的笔下见到的对自然事物的描写,实际上是暗示社会人生。松柏由于其自然特性被视作长寿、肃穆、气节等人物象征。《论语》上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幼学琼林》上也说:“岁寒松柏,有节之称。”“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这两句诗用在作文中,一个是用于描写称赞人物生命力顽强,精神刚毅,正直无畏,有顶天立地的气概。二是用于自勉,表示自己节操正气的人生境界的追求。松柏为何不凋不残?不是因为它们遇不到严寒的袭击,而是由于它们品性刚强坚定;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为何堂堂正正,无愧无悔,俯仰自若?不是他们人生一帆风顺,未遇过坎坷危难,而是因为他们有崇高的社会人生理想,有为真理、为信仰而献身的坚强意志。 1b0fWlTW5afWWwy7EUsB4EEn5shEjLn9Ox8+4QzIUhSDp6e+lbaQ4fn4D3w3HuG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